收藏 分销(赏)

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882312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选修4第二单元拓展课追寻孔子的足迹程朱理学课外资料与练习(一)摘编自吕思勉中国文化十八讲学术(东周)儒家之道,具有六经。诗书礼乐乃古代大学的教科书。易春秋则为孔子最高之道所在。易言原理,春秋言具体的方法,两者互相表里。到汉武帝时,儒学终于兴起了。虽由社会情势的要求,然其得政治上的助力,确亦不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五经博士置弟子。所谓“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自然来者就多了。但当学术与名利有关时,治学者,往往不知大体,而只斤斤计较于一枝一节之间。甚或理不可通,穿凿立说,或则广罗异说,以自炫其博。引人走入旁门,反致抛荒正义。从研究真理的立场上言,实于学术有害。但流俗的人,偏喜其新奇,以为博学。此等方法

2、。遂成为哗众取宠之资。汉代此等风气,由来甚早。此种风气既开,遂至专求闻见之博,不顾义理之安;甚且不知有事理。学术走入此路,于国家民族的前途,了无关系了。魏晋玄学,乃儒道两家的混合,亦可说是儒学中注重原理的一派。但玄学家们专研原理,而于措人之事的方法,不甚讲求,实际上无甚功绩可见。在探究原理上,印度的学术,是超过于中国的,佛学遂在这种情势之下兴起的。佛教教义的高深,是无可否认的事实,然佛教以消灭社会为解决社会之法,断非社会所能接受。佛教的反动,是为宋学。宋儒的哲学,改变儒学之处安在呢?那就是抹杀认识论不谈,而回到中国古代的宇宙论。宋学中自创一种宇宙观和人生观的,有周敦颐、张载、邵雍三人。周敦颐假

3、借古说,假定宇宙的本体为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极复静,静极复动。如此循环不已,因生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人亦系此五种物质所构成。及其见诸实施,则不外乎仁义二者(所以配阴阳)。仁义的性质,都是好的,然用之不得其当,则皆可以变而为恶,所以要不离乎中正(所以配太极),不离乎中正谓之“静”。经过周、张、邵诸家的推求,新宇宙观和新人生观可谓大致已定。二程以下,乃努力于实行的办法。大程名顥,他主张“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但何以识得此理呢?其第小程名颐,乃替他补充,说:“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致知之功,在于格物。即万事而穷其理,以求一旦豁然贯通。天下之物格不尽,吾人处事的方法,积之久,

4、是可以知识日臻广播,操持日益纯熟的。问题倒在未经修养过的心,是否能够格物?如要修养其心,其方法,是否以格物为最适宜?所以后来陆九渊出,以即物穷理为支离,要教人先发其本心之明。和赞成小程的朱熹,成为双峰对峙之局。王守仁出,而其说又有进。守仁以心之灵明为知。即人所以知善知恶,知是知非。此知非由学得,无论如何昏厥,亦不能无存,所以谓之“良知”。知行即一事,然则“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然而良知无论如何昏厥,总不能无存,所以我们不怕不能知善知恶,知是知非,只怕明知之而不肯遵照良心去做。如此,便要在良知上用一番洗除阴翳的功夫,此即所谓“致知”。宋学衰敝之后,在主义上,能与宋学代兴的,实无其人。清代考证之学

5、,不过是宋学的一支派。清学的功绩在于解释古书的工具,即训诂,尤为尽心但仍是一种方法的转变,不足以自成一军。到廖平、康有为出,就渐渐地引上经世一路了。思考题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儒家思想自春秋以来的发展线索。(二)摘编自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

6、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

7、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100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我们需要培养

8、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思考题2:“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错误是

9、什么?按照丁肇中的说法,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证明儒家“格物”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探索的过程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三)大学节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思考题3:根据材料思考“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四)朱子语类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看,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只提醒精神,终日着意,看

10、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徒为懒倦,则精神自是愦愦,只恁昏塞不同,可惜!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中语文选修课本)思考题4:根据材料概括朱熹所提倡的读书方法。课前预习习题以下选择题均为单选题。1、 东汉时期,世人尊儒成风,高门士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留情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A. 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 B.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B. 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 D.门阀士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2、 中唐时,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正统的统治地位为己任。这说明当时A.社会深受佛道影响 B.儒学正统地位丧

11、失C.三教合一局面出现 D.民众收到异族统治3、唐宋很多皇帝对儒释道三教都很提倡。唐玄宗曾经亲自对孝经金刚经和道德经三书进行注释,并将注本颁行天下;南宋孝宗的三教论说:“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上述现象说明A.儒学已经丧失其正统地位 B.理学的社会基础还比较薄弱C.三教合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D.统治者注重各教的实用功能1、A 2、A 3、D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论孔子思想材料二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

12、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莫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问题:(1)结合

13、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9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1)克己复礼;为政以德,仁者爱人。(2)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3)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

14、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摘编自林语堂中国的人文主义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成因。参考答案:(1) 中国凸显现实情怀,强调

15、家庭幸福,社会关系的和谐。西方:基于虔诚的宗教信仰;追求实现个人价值。(2) 成因:中国:长期以小农经济为主导;宗法观念及儒家思想的影响;长期君权神化,使中国缺乏宗教权威。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传统人文精神的影响;市民阶层的兴起;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课后巩固习题1、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A欣赏自然、移情易性B存天理、灭人欲C天人合一、道法自然D自我完善、君子气节2、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圣贤千言万语,只是

16、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朱熹旨在强调A儒家自古以来就讲求个人的道德修养B人的正常欲望是天理,超越于此的是人欲C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D人要克制欲望才能发明本心符合天理3、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上说,朱熹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所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影响,作者认为其A.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 B.促进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4、王阳明提倡的“致良知”直截简明,容易激活追去自由的理想主义和超越的批判精神,明中期以后迅速传播开来。这说明A.经济生活影响市民

17、价值取向 B.心学已经取代了程朱理学C.心学适应君主专制强化需要 D.科举制推动了心学的传播5、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当一个人看见小孩子掉进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恻隐之心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意在强调A.格物致知 B.内心反省 C.心外无物 D.天人感应6、宋明理学说的是儒家思想,使用的是儒家术语,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宋明理学特别是陆王心学,所借以建构思想理论体系的,是佛教本体论的思维模式。因此,如果不懂中国佛学,对于儒学的理解和研究,只会是隔靴搔痒,据此可知宋明理学的特点是A.三教合一 B.儒表佛里 C.重礼轻法 D.格物致知7、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

18、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这说明A.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C.“百家争鸣”时儒学成为主流学说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8、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这些做法有利于A.抑制土地兼并 B.进一步完善选官制度C.世俗文化进一步发展 D.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9、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儒学的批判,一方面以西方现代性启蒙话语为理念背景,从而将古今问题延展为中西问题;另一方面又将孔孟、庄子

19、哲学及传统文化特质回溯至封建专制时代,将中西问题还原为古今问题,从而凸显了西方价值理性的现代普遍性意义。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激情大于理性 B.重视传统文化的转化C.强调思想解放 D.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1、D 2、C 3、A 4、A 5、B 6、B 7、A 8、D 9、A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敦颐(10171073年),仁宗时在各地做州县官,讲授易学,号濂溪先生。周敦颐取老子和道教的学说,与易经相糅合,著太极图说,又著通书阐发宗旨。他采老子的“有生于无”说,提出天地、阴阳、五行、万物都出于太极和无极,最后又回到太极、无极。这种对自然界的说明,应用到人类社会:“故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

20、,以义正万民,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故天下之众,本在一人(皇帝)”。周敦颐还汲取佛教的禁欲主义,与他的无极说相结合,进而创立了“无欲”的说教。“无欲,故静”,“静”是最高境界,也是人类的最高的道德标准,由此提出“主静”之说。周敦颐认为,人们如果“主静,也就能做到“诚”。“诚”即是“无为”,“寂然不动者,诚也”。从而提出“诚”的概念,认为这是“圣人之本,性命之原,五常之本,百行之原”。周敦颐的学说在仁宗时代还并没有多少社会影响,他在当时的学术地位,也是不高的,但是后来的理学家对他极力推崇。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问题:(1)根据材料概括周敦颐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1、。(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周敦颐上述思想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3) 宋明理学的哪些道德内涵对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激励意义?(3分)参考答案:(1)主要思想:“太极”、“无极”为本原的宇宙观;“无欲主静”和“诚”的道德观;加强君主专制的政治思想。(3分)时代背景:北宋社会危机加深;儒释道三教融合;儒学发展面临困境。(3分)(2)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哲学化体系化;奠定了宋代理学的基础。(6分)(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国家,服务人民,善思顿悟,纯洁心灵,自省自励,提升修养,克己奉公,勇于担当。(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

22、答问题。中国古代家训节选三国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唐刘禹锡名子说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宋包拯包拯集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噎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明周怡勉谕儿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清张英恒产琐言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问题: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家训体现的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12分)参考答案:思想:重视道德修养;体现忠孝观念;提倡节俭治家;为官清正廉洁;重视耕读治家。(6分)因素:小农经济的制约;儒家思想

23、的影响;宗法观念的支配。(6分)6、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

24、第三次融合的开始。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材料二 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3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8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