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分类
一、教学目标:
1、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2、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意义、作用及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通过看一看、分一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单一标准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他们归为一类,就叫单一标准分类。根据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来分类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不同标准分类。教材创设了“整理房间”“一起来分类”的生活情境,已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内化。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能选择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分类。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整理房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活动,注重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1、同学们,老师认识一个小姑娘,她的名字叫豆豆,最近豆豆搬了新家,大家想不想到她家去看一看呢?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到豆豆家去参观。
2、出示挂图,内容是一个乱七八糟的房间。
3、活动一
(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商量怎样帮助豆豆整理房间。说说你们是怎样整理房间的,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4、活动二
(1)豆接过妈妈手中的拎兜,要帮妈妈把买来的东西进行分类。你知道豆豆是怎样分的吗?试着自己动手分一分。
5、活动三:出示书中“练一练”第1题的动物,你能把这些小动物分类吗?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的。
6、活动四:(1)老师知道大家最喜欢做游戏了,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请大家听清楚游戏规则,看看老师发给大家的三个牌子上分别写着什么。
(2)老师这有很多东西,你认为它是哪一类的,就把哪个牌子举起来。明白了吗?
(3)小结:我们把这些东西分成了三类,哪三类呢?
二、全课小结。
现在老师看到大家的桌子上有点乱,请大家把桌面上的东西收拾收拾,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快!
三、课后实践作业。
回家后,自己主动整理一下房间,明天向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通过活动,注重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板
书
设
计
整理房间
文具
玩具
衣物
第2课时 一起来分类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的作用。
2、培养学习兴趣,培养操作、合作、表达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体验分类多样性。
1、猜谜语。
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
2、对了,小朋友们每天都要带着书包来上学,陈老师想知道你们的书包都是谁整理的呀?
3、噢,除了一两个小朋友是爸爸妈妈帮助整理的以外,大部分小朋友都是自己整理的呀,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
4、整理书包比赛。(动手整理自己的书包。)
5、组织学生看书。
6、小结什么是分类,以及分类有什么好处。
二、分一分。
1、分人物头像。
(1)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边根据分的情况动手把黑板上的人物头像移动分类。
(3)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男女分;按年龄分;按是否戴眼镜分;按是否扎辫子分;按领子形状分;按是否系红领巾分……
2、分动物。
(可以按生活环境、大小来分。)
(1)老师要带大家一起来看可爱的动物,藏在袋子里,请小朋友们打开袋子取出图片。
(2)生取出图片看到动物后进行分类。
(3)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3、分几何图形。
(可以按颜色、大小、形状来分。)
你们有本领给这些图形也分分类吗?这回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自己先独立地思考,想想我要怎么分,按什么分,分几类,看哪个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合理。
4、分算式。你们能给这些算式也分分类吗?怎样分?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分类。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小朋友们以后在生活中还会经常用到。
学生在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的作用。
培养学习兴趣,培养操作、合作、表达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板
书
设
计
一起来分类
语文 数学
颜色 形状
第四单元教学后记
本单元教学我采用发现法进行教学,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使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然后通过分一分,看一看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中要抓住“分类”生活性、操作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在看、议、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从生活中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身边生动有趣的素材,开展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表现有以下趋势,从根据事物的表面特征(如颜色、形状)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功能、用途等)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概念进行分类。分类能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把教学内容分为单一标准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他们归为一类,就叫单一标准分类。根据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来分类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房间”“一起来分类”的生活情境,已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内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