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合唱案例: 《欢乐颂》
课题
《欢乐颂》
课型或模块
音乐综合课
执教者
肖兰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乐于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体会音乐活动的快乐,在合唱训练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唱《欢乐颂》,在歌曲中进一步巩固“a a’b a’”的曲式结构。
2、通过加入合唱声部学习,让学生体验多声部的美感。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唱《欢乐颂》
2、合唱声部学习
教学重点
学唱《欢乐颂》,在歌曲中进一步巩固“a a’b a’”的曲式结构。通过加入合唱声部学习,让学生体验多声部的美感。
教学难点
通过设计合唱声部,让学生体验多声部的美感。
教学内容分析
《欢乐颂》原为贝多芬《d小调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里的合唱,它是根据德国诗人席勒同名诗歌写成,表现亿万人民拨开迷雾,走向光明,走出深渊,讴歌欢乐的悲壮历程。
教学策略
本课通过讲解、歌唱体验、律动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活动,让学生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加入合唱声部的学习。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卡片、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1、播放《暴风雨》的音乐,师引领学生哼唱。
2、提问这首曲子作曲家是谁?由此引出新课———《欢乐颂》
1、 跟师聆听《暴风雨》的音乐,引领学生回忆哼唱
2、新课学习《欢乐颂》
多媒体播放音乐
教师整体评价学生的声音与表现。
通过复习引出新课学习
展开阶段
学唱歌曲《欢乐颂》
1、聆听师范唱歌曲。
2、听范唱。
3、跟琴视唱歌曲《欢乐颂》的歌谱,注意反复记号。
4、师生用“”lu”哼唱旋律,并用手画旋律线体验旋律的美感。
5、师生合作、分组合作唱歌词。
6、全班跟范唱律动、歌唱。
1、多媒体播放音乐。
2、钢琴伴奏。
老师整体评价学生的声音与表情。
在学生愉悦体验中学习歌曲《欢乐颂》,掌握音乐知识。
拓展阶段
1、请一组组员用声音模仿三角铁的声音“叮”(敲三角铁的同学带着),其他两组同学加进来演唱。
2、一组组员用声音模仿三角铁的声音“叮”,二组组员歌唱,三组组员唱主旋律来形成三声部合唱。
师与生合作,学生进行多声部体验。
1、三角铁
2、钢琴
1、引导学生轻声唱,评价各声部学生。
2、整体评价学生的声音,引导学生体验合唱的美感。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体验合唱声部的加入,感受多声部的美感;课中的拓展学习,能达到引导学生乐意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用发自内心的情感来体验音乐的美
结束阶段
1、你最喜欢这节课的哪个环节?
2、小结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提倡小组合作精神。
1、 自我小结
2、 课堂小结
提问学生: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总评学习合作情况。
引导学生寻找快乐体验,在快乐学习中掌握音乐知识,学习团结协作精神。
课后反思
《欢乐颂》原为贝多芬《d小调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里的合唱,它是根据德国诗人席勒同名诗歌写成,表现亿万人民拨开迷雾,走向光明,走出深渊,讴歌欢乐的悲壮历程。我要求孩子们思考“音乐表现的情绪是怎样的?”、“怎样将我们刚才设计的动作更加完美的加入到音乐中去?”。整个过程孩子们表现欲望很强,舞蹈体验的热情也很高,在音乐中反复实施练习,每一遍对孩子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效果也一次比一次好。
本课设计最出彩的是在导入部分进行了合唱声部的铺垫,在拓展部分巧妙地设计三声部的练习,趣味地、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体验合唱的魅力。
设计时间:2 018 年 12 月 10 日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