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三语文集备 第五册 第六单元 第二十四课《伶官传序》
二十四 《伶官传序》学案
【学习目标】
1.领会本文观点的绝妙之处。
2. 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体会论证的严密逻辑。
3. 明白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的治国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领会本文观点的绝妙之处。
教学难点:明白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的治国道理。
【学法指导】
先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利用工具书翻译作品,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并就作品的结构、主旨等进行自读自研,课上再共同互研探讨,理清层次,理解作品所传达的主旨,并能从历史史实联系到现实生活,促使自我内省与提高。
【自学提纲】
一、相关介绍
1、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汉族,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 苏洵,苏轼,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庆历三年(1043),任谏官。为人耿直。敢于诤谏,在开明派范仲淹与守旧派吕夷间的斗争中,站在范仲淹一边,受到排挤,打击,屡遭谪官。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早年热心政治改革,但晚年对王安石变法有所不满。
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癖晦涩。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历史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pái yōu,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3、相关作品
《新五代史》是欧阳修在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至皇祐五年(1053)间所撰。在二十四史中,有两部《五代史》:宋初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称《旧五代史》,欧阳修撰的名为《新五代史》。《新五代史》以纪传体记载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的史实。其列传中有合传《伶官传》,记载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人为后唐庄宗所嬖幸并导致败政乱国的史实。和很多史学家一样,欧阳修编撰史书的目的是为封建帝王提供统治经验和历史鉴戒。因此,他除了记叙史实之外,还常常以“论”、“序”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本篇便是《伶官传》前的序论。
二、自读自研
1、疏通文本障碍(给下列字注音,也可再加,自行积累)
契( )丹 仇雠 ( ) 盛( )衰
盛( )以锦囊 请其矢( ) 伶( )人
2、文言知识积累(重点词语和句式各不少于5例)
重点词语(例句+用法+解释)
重点句式(例句+句式)
如:一夫夜呼(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
如:为天下笑(被动句)
3、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三、互学互研
1、 以古为鉴,可以明得失。传统文化的优秀篇章向来是我们寻求治学、为人、治世良方的圣地。回顾学过的有史论性质的作品的关于盛衰成败的论断。
《出师表》
《谏太宗十思疏》
《孟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
《过秦论》
2、 欧阳修的论证妙在哪里。
①事例典型(概括庄宗这一事例)
时间
事件
庄宗形象
作者评价
得天下
年
年
年
失天下
年
②对比鲜明(完成表格,并概括有哪几组对比)
四、深学深研
1、结合课堂所学与自己的认识,谈谈读过此文后有什么感悟?
2、本文语言富于变化且感情充沛,试结合文本赏析其特点与作用。
4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