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回龙中学 刘志文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如果利用不当,或者管理不好,就会发生火灾,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建设发展造成巨大损失。校园是人员高度聚集的公共场所,教学仪器多、科研设备贵、用电量大,各类试验易燃物多,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影响大、损失大,直接影响我们的生命安全和工作、学习的正常进行。因此学校高度重视校园防火工作,始终把防火工作放在各项预防工作的首位。预防校园火灾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学习消防知识是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可或缺的一课。 今天我们举行这个讲座,其目的是让所有天卉的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熟悉消防器材的性能特点,掌握灭火、疏散、逃
2、生技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预防校园火灾。通过对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使广大同学做到“三懂三会”,即:懂火灾的危害性、懂火灾的扑救方法、懂预防火灾的措施: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会逃生自救。 消防安全十分重要,消防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火灾的预防;二是灭火。对此,同学们都应该有所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火灾的基本常识 一、什么是燃烧? 燃烧,俗称着火,系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燃烧具有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 二、燃烧的条件(要素) 燃烧的必要条件物质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或三要素),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
3、(引火源)。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能发生燃烧现象,无论缺少哪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但是,并不是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就一定会发生燃烧现象,还必须这三个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燃烧。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可燃物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三种类别。可燃烧物质大多是含碳和氢的化合物,某些金属如镁、铝、钙等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燃烧,还有许多物质如肼臭氧等在高温下可以通过自己的分解而放出光和热。2氧化剂: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空气中游离的氧,另外如氟、氯等
4、也可以作为燃烧反应的氧化剂。3温度(引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常见的是热能,其它还有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等转变的热能。 三、燃烧的类型 燃烧按其形成的条件和瞬间发生的特点一般分为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四种类型。 闪燃是物质遇火能产生一闪既灭的燃烧现象。 着火是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继续燃烧的现象。 自燃是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积热不散引起的燃烧。 爆炸是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物
5、理爆炸是由于液体变成蒸气或者气体迅速膨胀,压力急速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如蒸气锅炉;液化气钢瓶等的爆炸。 化学爆炸是因物质本身起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高温而发生的爆炸。如炸药的爆炸,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等。化学爆炸是消防工作中防止爆炸的重点。热传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通常是以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三种方式向外传播的。 四、火灾的定义(什么是火灾?) 火灾系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火灾大多数是一种社会现象,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三个方面。一是人为的不安全行为(含放火);二是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三是工艺技术的缺陷。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
6、最主要的因素。 五、火灾的分类 火灾依据物质燃烧特性,可划分为A、B、C、D、E五类。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煤、棉、毛、麻、纸张等火灾。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火灾。E类火灾:指带电物体和精密仪器等物质的火灾 六、火灾的级别 按照国家火灾统计管理规定,火灾可划分为特大火灾、重大火灾、一般火灾。 特大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大火灾,死
7、亡10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 重大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 一般火灾:不具有前列两项情形的火灾为一般火灾。 七、火灾的特点: 火灾一般具有突发性、多变性和瞬时性的特点。 1、突发性是指火灾的发生大多是随机的和难以预料的。 2、多变性是指火灾发展变化多端。一是引起火灾的原因多种多样,所以火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各不相同;二是指火灾在发展过程中瞬息万变,不易掌握。 3、瞬时性是指由于大火来势迅猛
8、,突发火灾的刺激,迫使受灾者瞬间作出反应。包括逃生手段与个体的反应能力等。在火灾中,无论是灭火还是自救逃生,都必须分秒必争,准确把握稍纵即逝的灭火和逃生时机。室外火灾与室内火灾相比除具有以上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不受空间的限制,空气对流快,燃烧速度快、面积大。(2)火势蔓延方向随着风向的改变而改变。(3)或是多变,经常出现不规则的燃烧,火势难控制,灭火用水量大,扑救难度大。 八、火灾的危害 火灾是在人类学会用火之前就有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火灾对人类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多。火灾的危害有时是短时的,有时是长期的;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有的是潜在的,有的是明显的;有物质
9、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1、毁坏物质财富(1)一把火可以使人们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顷刻之间化为灰烬。(2)一把火可以吞噬掉整个村寨、街区、工厂、学校以及大量设备物资等等。(3)博物馆和古建筑的火灾会使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无价之宝毁于一旦。 2、残害人类生命:火灾中,受困人因烟熏火烤或火烧而致残甚至丧失生命。 3、破坏生态平衡:(1)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带来的水土流失、珍稀动物死亡等不利影响,需要若干年才能消除。(2)黄岛油库爆炸火灾,有630吨原油流入海中,使胶州湾百分之七十的水域被油污覆盖,使附近海域的海产养殖损失百分之八十。 4、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一些伤亡惨重、影响巨大的火灾,往往牵动着许多人的心
10、,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使人们的正常生活、生产、工作秩序被打乱。 火灾的预防一、常见火灾隐患1教室火灾隐患(1)门不畅通或只开一个门;(2)使用大功率照明灯或电热器具取暖靠近易燃物;(3)违反操作规程使用电子教具:(4)线路老化或超负荷;(5)不按照安全规定存放易燃物品;(6)在教室内吸烟、乱丢烟头。2实验室的火灾隐患(1)实验室易燃易爆物品保存不当或打碎洒落;(2)实验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3)实验过程缺少专人指导:(4)实验项目缺少防火措施;二、火场中的紧急避险措施发生火灾时,除了高温之外,火灾现场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浓烟,能见度也很低,这些都大大增加了避险逃生的难度。一旦不幸身处火
11、场,最重要的是保持镇静,避免盲目作出错误的选择。火场紧急避险要点如下: 1.发生火灾时要迅速判断火势的来源,朝与火势趋向相反的方向逃生。要善于利用身边各种有利于逃生的环境和物品。 2.不要留恋财物,尽快逃出火场。千万记住:逃离火场后不要再返回。 3.逃生过程中,尽可能关闭你经过的所有门,以减慢火焰和浓烟蔓延的速度。千万不要钻入阁楼、厨房和卫生间内,更不要进电梯。 4.烟雾弥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压低身子,以免吸入浓烟或有毒气体。爬行时要将手、肘、膝盖紧靠地面,并沿着墙壁边缘逃生,以免逃错方向。 5.必须经过火焰区时,要先弄湿衣服,或用湿棉被、毛毯裹住头和身体,迅速通过,防止身上着火。
12、 6.万一身上着火,千万不要乱跑,应该就地打滚扑压身上的火苗。如果近旁有水源,可用水浇或者跳入水中。如同伴身上着火,可用衣、被等物覆盖灭火,或用水灭火。 7.楼梯被烟火封堵时,不要盲目跳楼,要充分利用室内外的设施自救。 利用绳索逃生。两手握绳,两脚夹紧,手脚并用直接向下滑。使用的绳索越粗越好,绳子细可以在上面打上若干个结。 利用被单、衣物逃生。把床单、被套、衣服等织物撕成条状连接起来,牢牢拴在门窗、阳台等固定物体上,然后顺着下滑。 利用落水管、避雷针引下线逃生。两手抓紧,两脚夹住落水管或避雷针引下线,手脚并用向下移动。 利用天窗逃生。住在顶楼的人,可通过天窗爬上房顶,向下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也可通过旁边的建筑物逃生。 利用阳台、毗邻平台逃生。通过阳台,爬到隔壁安全的地方,或通过窗口转移到下一层的平台逃生。 8.逃生路线被火封锁,没有其他逃生条件时,应立即退回室内,关上门窗,用毛巾塞紧门缝,把毛毯、棉被等浸湿后罩在门上,并不断往上浇水降温,防止外面的火焰及烟气侵入。有条件的可打开水龙头,把水浇在地面上降温,同时发出求救信号。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