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3)
惠东县中医院骨伤科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二、治疗方案
(一)基本治疗:
卧床休息:在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2~3周,减轻腰椎负担,避免久坐,护理上,配合应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二)手法治疗
1.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滾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
2.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等。
(1)俯卧拔伸法:术者一手按压患者腰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两腿或者单腿,使其下肢尽量后伸。两手相对用力,有时可听到一声弹响。可做1~2次。
(2)腰椎斜扳法:患者健侧侧卧,患侧在上,患侧的下肢屈曲,腱侧下肢伸直。术者站立其面前,肘部弯曲,用一肘部前臂上端搭在患侧肩前方向向外推动,另一肘部上臂下端搭在臀部向内扳动,使患者腰椎逐渐旋转,扭转中心正好落在病变腰椎节段上,适时做一突发有控制的扳动,扩大扭转幅度3°~5°,可听到“咔嗒”声响,一般表示复位成功。
(3)牵引按压法:患者俯卧,一助手于床头抱住患者肩部,另一助手拉患者两踝,对抗牵引数分钟。术者用拇指或掌根按压痛点部位。按压时结合两助手牵引力,增加按压的力量。
3.特色手法治疗:
(1)密集型银质针治疗。(详见附页)
(2)硬膜外封闭后手法复位。(详见附页)
(三) 辨证用药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 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川芎、当归、五灵脂、香附、甘草、羌活、没药、牛膝、秦艽、桃仁、红花、地龙等。
(2)寒湿痹阻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党参、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芍、桂枝、茯苓、细辛、防风、秦艽、蜈蚣、乌梢蛇等。
(3)湿热痹阻证
治法: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方药:三仁汤加味:北杏仁、苡仁、蔻仁、法夏、川朴、木通、淡竹叶、滑石、甘草等。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阳虚证方药:右归丸加减。山药、山萸肉、杜仲、附子、桂枝、枸杞子、鹿角胶、当归、川芎、狗脊、牛膝、川断、桑寄生、菟丝子等。
阴虚证方药:左归丸加减。熟地、淮山、山萸肉、杞子、菟丝子、 鹿角胶、龟甲、牛膝等。
2.辩证使用中成药:腰痹通胶囊,盘龙七片,独一味片,六味地黄丸等。
3.中药辨证外治:
中药贴敷:南星止痛膏或701镇痛膏,每日一贴。
中药封包外敷: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选择中药封包药物,用粗盐炒热,装入布袋后,外敷患处,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
(四)牵引疗法:
采取间断或持续的骨盆牵引,牵引力为体重的1/5-1/4左右,每天1次,每次10-20分钟,适合于非急性期患者。
(五)针灸疗法
(1)主要穴位采用腰椎夹脊穴、膀胱经穴和下肢坐骨神经沿线穴位,可辅助脉冲电治疗。急性期以每日针1次,以泻法为主;缓解期及康复期可隔日一次,以补法泻法相互结合,配合患者四型辨证取穴。
(2)火针、刃针及小针刀治疗,根据急性期、缓解期、康复期辨证取穴。
(3)灸法:直接灸、艾条灸、温针灸、雷火灸等。
(六)物理治疗
红外线照射、中频治疗等。
(七) 运动疗法
1.仰卧架桥:仰卧位,双手叉腰,双膝屈曲致90°,双足掌平放床上,挺起躯干,以头后枕部及双肘支撑上半身,双足支撑下半身,呈半拱桥形,当挺起躯干架桥时,双膝稍向两侧分开。每日两次,每次重复10-20次。
2.“飞燕式”:患者俯卧。依次以下动作;①两腿交替向后做过伸动作②两腿同时做过伸动作③两腿不动,上身躯体向后背伸④上身与两腿同时背伸⑤还原,每个动作重复10~20次。
(八)其他治疗:在急性期根据疼痛程度,选择性使用脱水、止痛、消除神经根炎症药物等对症治疗。(如甘露醇、西乐葆、双氯芬酸钠、地塞米松等)
(九)手术治疗:如游离型脱出或者巨大型椎间盘突出,髓核压迫神经根明显,并出现下肢肌力下降、感觉减退,严重影响生活工作,且保守治疗无效者,根据具体手术适应症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
临床控制:改善率≥75%;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
显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改善率≥50且<75%;
有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但停药后有复发;改善率≥25且<50%;
无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者加重,改善率<25%。
(二)评价方法
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无痛 极痛
0 1-2-3 4-5 6-7 8-9 10
无痛
轻度疼痛
能忍受,能正常睡觉
中度疼痛
适当影响睡眠,需止痛药
重度疼痛
影响睡眠
需用麻醉止痛药
剧烈痛疼
影响睡眠
伴有其他症状
无法忍受
影响睡眠
伴有其他症状
2.JOA评分法
评分项目
评分
结果
下 腰 痛
1
无
3
2
偶尔轻度疼痛
2
3
经常轻度或偶尔严重的疼痛
1
4
经常或者持续严重的疼痛
0
腿 部 的 疼 痛 和/或者 麻 木 感
1
无
3
2
偶尔轻度疼痛
2
3
经常轻度或偶尔严重的疼痛
1
4
经常或者持续严重的疼痛
0
步 态
1
正常
3
2
尽管出现疼痛、麻木或者无力,仍能行走超过500米
2
3
由于出现疼痛、麻木或者无力,不能行走超过500米
1
4
由于出现疼痛、麻木或者无力,不能行走超过100米
0
直 腿 抬 高 试 验
1
阴性
2
2
30~70度
1
3
小于30度
0
感 觉 障 碍
1
无
2
2
轻度障碍(非主观)
1
3
明显障碍
0
运 动 障 碍
1
正常(肌力5级)
2
2
轻度力弱(肌力4级)
1
3
明显力弱(肌力0~3级)
0
膀 胱 功 能
1
正常
0
2
轻度排尿困难
-3
3
严重排尿困难(尿失禁或者尿潴留)
-6
项目
严重受限
中等受限
无受限
1
卧床翻身
0
1
2
2
站立
0
1
2
3
洗澡
0
1
2
4
弯腰
0
1
2
5
坐(约1小时)
0
1
2
6
举或拿物
0
1
2
7
行走
0
1
2
总 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