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在《推敲》中学“推敲”的学问.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878298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推敲》中学“推敲”的学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推敲》中学“推敲”的学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推敲》中学“推敲”的学问 ——《推敲》文本解读 郑村中心小学 许雅茹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唐代诗人卢延让《苦吟》中的一句。句中道出的炼字之艰难、成诗之不易引起了古今无数诗人的共鸣。不难看出,一个诗人,要想写一首好诗,其中的每个字都需要经过不断的推敲和琢磨。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是个爱好写诗,又醉心于炼字的,也因此和韩愈有过一段奇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读的文章《推敲》。 一、细读“推敲”二字,拎出巧思一线 先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去,找一找“推敲”二字在文中出现了几处。 贾岛夜访友人而不遇,又得见野色清幽,于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作《题李凝幽居》。没成想,这首即兴而成的小诗,在后世于他是成就,在当时于他却是烦忧,这个让贾岛犹豫难决的词语便是“推敲”。于是有了第一句——“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贾岛一路前行一路思索,一边吟哦一边比划,已到了恍若无人的境地,大街上的耻笑声比比皆是,他却一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时候词语“推敲”摇身一变,化作一组忘我的动作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时出现了第二句“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也正是因此才有了冲撞仪仗队,巧遇韩昌黎的后话。 话说待贾岛被两个差人带到韩愈面前并诚心解释后,韩愈立马良久,终于说出一番让贾岛豁然开朗的话来——“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这是文中第三次出现“推敲”二字。此时此刻,“推敲”是一种礼貌,一种声音,也是一段奇缘,一方美谈。 “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文章结语处,“推敲”第四次出现。推敲一词,用于比喻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此时“推敲”是一种行为,一种追求,一种探索。 二、拓展同类文,“推敲”其中味 有一年春天,王安石乘船回金陵(今江苏省南市),路过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金陵钟山(又名紫金山)的亲人来了。他走进船舱,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儿,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神清气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他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想到这里,王安石很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增色,整首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是“诗眼”。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它为例。 ——《泊船瓜洲》 对比着阅读两篇文章,我突然就在王安石、贾岛的身上,品出了别样的滋味。 “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在窘迫的生活面前,贾岛选择的是最难走的那一条;在众生的不解中,贾岛选择了忠于自己;在行人避让出的青石街道上,他像个懵懂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知所措。 “他走进船舱,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想到这里,王安石很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些,显得十分醒目。时而他是踌躇满志的学者,时而又是潜心修道的可行僧,时而他成了乐不可支的孩童。 一个“推敲”,一个“炼字”。好一个痴心不改,好一个“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精挑细选,百炼成钢。精益求精,至美至臻。 三、百变的“推敲”,不变的初心 “一诗千改始心安。”自成一家的怪才袁枚将“推敲”总而概之曰:改! “字字读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著就了传世经典《红楼梦》的曹雪芹,用自己生命的五分之一将“推敲”凝成了厚重的一笔:痴! “你们问我写文章有什么秘诀,我也说不出,要说经验,略有一点,这个删字就是从我的经验中归纳出来的。”鲁迅先生在给北大学生讲课时,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删”! 至美至臻的追求离不开“推敲”,精益求精的探索离不开“推敲”。它是持之以恒的品格,它是负责认真的态度。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杜甫自谓平生特别喜欢追求最能表情达意的诗句,然而这种追求,在别人看来简直是有些古怪,有些乖僻。但这确实就是他的艺术态度,达不到语出惊人的地步,他是决不罢休的。正因如此,才有了“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灵动与活泼,才有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深情与悲怆,才有了“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的旖旎和绚丽。 古代凡是成名的诗人,无一不是反复推敲、“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典范,在今天尤其值得青年朋友学习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