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对后进生的关注
光谷第二小学 郑熙
每每一拿到专业书,那些生涩的理论、枯燥的阐述,使人心浮气躁,如果不是为了应付一些必须完成的任务,我是不会主动拿起专业书,静下心来阅读的。但近来读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我觉得受益匪浅。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调的谈论,没有生涩的理论,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生动的实例告诉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去做一个称职的老师,一个快乐的老师,一个幸福的老师。
看了这本书,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深深的理解,宽容,尊重,热爱,特别是对所谓的“后进生”的关注,更倾注了他很多的心血,对于后进生我们永远不要放弃,需要老师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他们。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
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意思是通过各种方法让他们大量地阅读,尽可能地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使他们在阅读中发现“使他们惊奇和赞叹的东西”。对这些阅读的材料,教师要精心挑选,甚至自己可以选编一些,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编制很多有趣的、能够引起儿童思考的习题来训练他。
由于我们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可能会对于一些学生教育得不到位,从而导致一些学生的“自尊感”、“进取心”、“对学习的爱”渐渐消逝,对待学习越来越麻木。其结果就是后进的越来越后进,教师也越来越烦恼。在这恶性循环下,美妙的教育过程对于这些“后进生”和“后进生”的老师来说,都成了一种痛苦的折磨……而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后进生的一段话我觉得对每位教师都是有益处的,现摘录如下: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觉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我们班就有一个这样的特别的孩子,他叫闫译夫,刚读一年级的他就显得有点“特别”,发音和记字形很困难,连最基本的拼音都不能过关,在家长和我的通力配合下,加上死记硬背的死方法,算是勉强度过低年级,但每次的单元测验以及期末检测的成绩总会给他带来不小的压力和阴影,每临近考试他都显得怯怯生生,上复习课时甚至连我的眼睛都不敢直视,低着头仿佛在说:“老师,我也想考好成绩,我也想当好学生!”后来慢慢的,拿到试卷他不敢动笔了,怕错,怕分数低,每每看到他自卑的眼神,我就不禁骂自己,干嘛非要用分数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干嘛平时不对他多一些关爱、鼓励,于是,我决定要给他特别的爱:升入三年级,每天我都抓住机会大大地表扬他,哪怕只是某次听写只对了一半,哪怕是某篇课文只会背一段,哪怕某首古诗只会默写一句,哪怕测验才刚刚及格,因为我知道这对于他来说都是不小的进步呀!三年级的他按理说应该越发不自信了,因为学的知识更难了,要写的字更多了,可是有了这特别的爱,他变了,变得自信了,每天都可以看见他信心满满的步入教室,大方地与我交流。这次三年级的语文期末检测前,我组织班上每一位同学对他说一句鼓励的话,有的同学和他拥抱,有的同学和他击掌,正能量在每个孩子的身上传递着,带着这满满的鼓励和祝福他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从以前的合格攀升到优秀,拿成绩册那天,看着成绩,我、孩子、孩子妈妈都眼泛泪光……
所以我认为,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尽量用艺术性的优美的言语打动他们,不能过于偏激,在对“后进生”充满爱心、耐心的同时,更需要一份智慧的思考,而不是轻言放弃。当我们做到这些后,我相信,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上,都将会盛开教育那欢快、灿烂的花朵,同时我们每个教师、每个学生也将会再次在心头一同共享那份教育的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