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单位 教育学院
学生学号 201183034015
编 号 JY2015XQ015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陶行知“艺友制教育”对学前教师教育的启示
学生姓名 杜 娟
专业名称 学前教育
指导教师 张鹏妮
2015年 4 月 20 日
I
目 录
一、“艺友制教育”的产生………………………………………………………(1)
(一)起源于小学幼儿园……………………………………………………(1)
(二)“艺友制教育”产生的原因……………………………………………(2)
二、“艺友制教育”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内涵……………………………………(2)
(一)“艺友制教育”思想的内涵……………………………………………(2)(二)“艺友制教育”的理论基础一:“教学做合一”……………………(3)(三)“艺友制教育”思想理论基础二:“追求教育平等”……………(4)
三、“艺友制教育”的特点………………………………………………………(4)
(一)以“艺”为载体, 建立亦师亦友的平等关系…………………………(4)
(二)以“做”为手段, 培养“躬亲实行”的教师…………………………(4)
(三)以“中心学校”作为“艺友制”教育的主干……………………………(4)
四、“艺友制教育”对学前教师教育的启示………………………………………(5)
(一)创新幼教培养目标,培养热爱幼教事业工作者………………………(5)
(二)改善培养方式,坚持教学做合一………………………………………(6)
(三)以“艺友”精神整合校内外师资队伍……………………………………(6)
(四)实现教学资源共享……………………………………………………(7)
(五)教育应该走向农村……………………………………………………(8)
参考文献…………………………………………………………………………(9)
谢 辞…………………………………………………………………………(10)
附录
1.开题报告…………………………………………………………………(11)
2.结题报告……………………………………………………………………(12) 3.答辩报告……………………………………………………………………(14)
陶行知“艺友制教育”对学前教师教育的启示
摘要:在中国教育现代化初期师资极度匮乏时,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出现了,他的出现改变着当时贫困的农村教育,也使我们新中国的教育重新燃起了一片新的生机。“艺友制教育”是陶行知师范教育的一伟大发明,也是其师范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艺友制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试验主义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强调在“做中学”,以师会友。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一思想恰如其分的解决了当前学前教师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陶行知艺友制教育作为幼儿师范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践性。“艺友制教育”是幼儿师范教育的总结,在教育内容、教育措施、教师培育等方面都有着非常特殊且重要的作用,这对当今幼儿教师教育改革具有深远而持久的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艺友制;学前教育;教师教育
The Enlightment of Tao xingzhi’s Art Friends System Education in the Education of Preshool Teacher
Abstract:Great people’s educator Tao Xingzhi has Put forward the theory "Friends of Arts Education system" when china’s modern education faced the challenge that short of teachers in early days. This theory changed the condition of the poor rural education , what’s more, it made china’s education full of energy again. "Friends of Arts Education system" was not only a great invention, but also a major feature of teacher education thought , it’s main objective is to develop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order to educate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thought experiments, emphasize "doing" to teachers. Pre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need to focus on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the idea just the right solution to the current education Problems. As the practice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education, Tao’s theory has strong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ity. The theory had irreplaceable function in educational content, educational measures and teachers training, and it had deep and lasting implications for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today.
Key Words: Tao Xingzhi;Art friends system;Preschoo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I
20世纪初期的中国经济实力衰弱,教育落后,师范教育中的幼儿师范教育尤为落后,在这样的情况下,陶行知提出了一个“艺友制师范教育”的理论,用穷办法来解决穷国家的幼儿师资问题,使广大的幼儿得到了专业化的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艺友制”通过对传统的艺徒制的创造性运用,有效地弥补了师范教育中理论与实践不在同一轨道上的缺憾,成为了一种周期短、效率高的教师培养新模式。其历史意义重大众人皆知,也对当前的教师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目前在我国得到了高度重视,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是一伟大的目标,与此同时,给予高度启发的陶行知“艺友制”思想便浮出水面。凡是学校有一技之长的教师便可招收进来学习手艺,艺友从幼稚园到研究所,只要符合这个条件,便可尝试艺友制。艺友制运用教学做合一合一的方法,倡导大家共教共学共做。这一思想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其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伴随着我国的教育观念,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的不断创新,对“艺友制”的解读我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艺友制教育”的产生
(一)起源于小学幼稚园
20世纪的中国刚走上教育现代化的轨道上,内忧外患交织,社会贫穷衰弱,中国的大地上到处都是渴望读书的孩子稚嫩的脸庞,新教育也刚刚起步,当时的中国极度缺乏教育专业人才。想普及教育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陶行知先生对于解决师资匮乏的这一问题上,更是竭尽所能,力图改变这一尬尴艰难的处境。在幼稚教育方面,陶行知先生创造性地运用了“艺友制”培养幼儿教师。这种对师范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可谓高屋建领。他沤心沥血地从事师范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普及教育和培养师资,而且要挽救民族,创造新国家。他要用自己的心唤起教师的心,使他们和自己一样立志担负起改造旧生活的使命,以实现创造新国家的理想。用“艺发制”培育幼儿教师的队伍,是陶行知先生五十多年前首创的,迄今为止,他的地位不可动摇,他的作用不可小觑。
在1927年11月9日,晓庄师范燕子矶中心幼稚园成立的时候,由于当时幼儿教师师资极度匮乏,陶行知先生便物色了两位毕业了的女同学和燕子矶小学校长的夫人一同,和晓庄师范的幼教指导员张宗麟、徐世璧两位先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从而逐渐掌握和熟悉幼儿的习性以及如何进行对幼儿的教育,这一措施的效果显著。因此陶行知对于这种办法发生了极大灼热的希望,并确信这种办法不仅是最有效的培养师资的措施,而且也是解除乡村教师匮乏和推广普及幼儿教育师资的重要途径。这种用师傅带徒弟来培养幼儿教师师资的独特方法便是“ 艺友制”的萌芽。在当时,实行“艺友制”师范教育措施不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幼儿教师,还解决了当时落后农村的教师缺乏问题,这一重大举措对后来的学前教育产生了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二)“艺友制教育”产生的原因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的普及和创新工作,而当时的中国教育非常落后,到处都洋溢着一片旧中国的荒芜,他发现在工场和农村,幼稚园教育还是一块未被开垦的“新大陆”。但是想要在这些地方推广幼稚教育,又倍感教师的缺少。为了及时解决师资矛盾,陶行知觉得有必要使用一种既快捷又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幼稚园的教师。陶行知先生从当时师范教育的特点出发,指出师范教育对教育事业自身的作用,并且把师范教育同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联系在一起。陶行知先生在师范教育实践中,还积极倡导和推行“艺友制师范教育”。对于当时发现艺友制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感觉现在师范教育的缺憾;另一方面,是由于感觉各种行业施行艺徒制的实效。他指出:“ 学做教师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师, 二是访友。”[1] 艺友制的根本方法是教学做合一,大家共教共学共做才是真正的艺友制, 唯独艺友制才是彻底的教学做合一。他还强调实行艺友制师范学校应当根本改造,而不是废除。有些人以为陶先生倡导的艺友制师范教育只注重实践,不学习理论,以干代学,这种观念是片面和错误的。实行艺友制师范教育是推翻师范教育传统观念的根本。总之,实行艺友制师范教育它适合中国国情,适合经济落后穷国办师范教育的需要,这是符合中国当时教育氛围的重大举措,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不断壮大了我国的幼儿教师队伍。
二、“艺友制教育”的思想内涵和理论基础
(一)“艺友制教育”思想的内涵
“艺友制”是陶行知先生的一重大教育思想,其意图在于解决当时中国教师匮乏的状况,也是一种培养师资的重要方法。而对于它的解释,陶行知先生解释得非常清楚:“艺,就是艺术, 也可以作为手艺解;友、就是朋友 。[2] 以朋友的道教人艺术或手艺的人,就是我们所谓的艺友制教育。他鼓励凡是有一技之长的人便可招收过来,加以培训便可成为我们的教师,以此来解决教学中教师紧缺的现状,同时双方友好交流,共同成长。
“艺友制”教学方法是陶行知在农村幼稚园实践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凡是用朋友的道来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的人便是艺友制;凡是用朋友的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的师范教育。实行艺友制该办法大致过程是,第一步:参观;第二步:参与;第三步:实习。[3] 也就是以乡村幼稚园为基地,由有经验的老师带两三个妇女作为徒弟,根据做上教、做上学的道理,学生跟随先生学习幼稚园的各项教育教学来开展各项活动,并辅助其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如何管理幼儿的技巧、方法、以及如何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大约经过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便可以独立工作,担任乡村幼稚老师。这一实践在当时是非常成功的,它有效的解决了农村幼稚园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艺友制之所以“格外自然”、“格外有效力”,核心在于它的“朋友之道”。艺友制主张“想做好教师”的人,去“和好教师做朋友”。[8]教育机构搭建艺友制教师发展平台已经近很长时间了,我们在这样的平台中,不断学习与借鉴,吸收他人的长处,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同伴互助,相互成长。教育队伍集体备课,各位同仁集思广益,熟悉教材,完善教育教学方法,选择适合学生性格和学习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在艺友论坛中,聆听其他教师或从事相关工作人员的优秀教学经验,汲取他人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二)“艺友制教育”的理论基础一:“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的艺友制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继承,也有他自己独特的、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思想。陶行知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学做合一的含义就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就要怎样学,怎么学了就要怎么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时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就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便是实学。[4]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
陶先生指出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学和做是它的有机统一和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过程。“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在长期实践和不断探索中出现了“艺友制”,并在根本上解决了当时师资缺乏的处境。同时这也是“艺友制”能够成功的原因。
(三)“艺友制教育”思想理论基础二:“追求教育平等”
艺友制教育,就是用朋友的本事来训练身边的人来做教师或传授别种艺术。[5] 陶行知的艺友制教育,是针对传统的艺徒制师范教育的弊端而提出,他之所以反对艺徒制,主要因为这种方法不平等。“艺友制”实际上是从“艺徒制”中创新过来的,但“艺友制”是对于传统的徒弟制的一种改造,它是新教育方式之一。主张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互爱,共同成长。
三、“艺友制教育”的特点
通过对陶行知“艺友制”教育思想的具体学习和深入探究,可以发现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以“艺”为载体, 建立亦师亦友的平等关系[6]
通过学习艺术为载体,学生、教师、领导之间相互平等,可以互相讨论,取长补短,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效率。艺友在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中学习办园方法,从而为迅速树立起乡村教师的优秀榜样。艺友制能否顺利且有效的开展, 其主要在于指导教师是否细心、耐心。陶行知认为,教师只要有手艺, 有指导能力,便可以招收。[9] 入学门槛不注重其理论知识有多么的专业,通过相互学习,增进自己的手艺从而达到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在“艺”面前,所有的教师都没有高低之分,他们都是平等的,教师与领导、与教师、与学生相互平等。
(二)以“做”为手段, 培养“躬亲实行”的教师
陶行知指出,“艺友制”教育的根本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师的职业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一个人学做教师,应当用平等的心态事事亲为,尽到自己应有的责任,而不是用教师的身份来摆架子,压制他人、命令他人。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方面,应该认真地跟好教师去学习为人师表的各种本领,和教师做朋友;另一方面,因为教师的职务也是一种手艺,应当亲自动手去干,亲自去学习,去教授给学生。
(三)以“中心学校”作为“艺友制”教育的主干
在中国,大部分的院校培育教师主要依靠的是呆板的理论教育,而学生学习到的教育理论并未付诸于实践活动中。陶行知认为,师范学校的目标是将中心学校的精神、方法、和因地制宜的本领传播出去,以此来培养教师。将中心学校作为艺友制教育的主要,艺友制教育在中心学校中实行。正是在中心学校,才有可能发现有“一艺之长”的教师,然后招收艺友,到最后围绕“艺”开展教学做合一的教师培训活动。[7]
四、“艺友制教育”对学前教师教育的启示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以及高等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扩招,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也逐渐的得到了提高,师资问题也逐步得到了解决。但正是由于现在的极度紧缺,导致了部分幼儿教师的质量不过关。幼儿教师的职责从过去的“看孩子”到今天的“为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幼儿教师的职责内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借鉴陶行知的“艺友制教育”思想培育理论的精髓,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创新幼教培养目标,培养热爱幼教事业工作者
陶行知先生依靠“普及推广”和“弥补提高”幼儿教育师资这个目标而量身订做的“艺友制”,在当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如今,在时代和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教育目标来制定教师培养计划,那么培养目标的调整和更新极其重要。
目前各个高等院校在培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课程设置方面,大多是重理论轻实践,以至于我们广大的幼儿教师在步入幼师的岗位上专业技能薄弱的局面。当代幼儿教师的培养主要依据社会、科学、艺术、语言、健康五大领域出发,而我们在学校所学习到的知识很大一部分都是认识幼儿,研究幼儿。当然这是首要,可是一味的通过书本来了解从而忽略了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规律,导致我们无法正确的认识幼儿,从而未能丰富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过去,奔赴一线的幼儿教师主要由师范高校培养,而师范学校的教师主要是由高等院校培养。随着师范学校的合并改制和高等院校的扩招,大量的幼儿教师来自于普通高等学前教育专业。而对于某些贫困地区热爱幼教却又无法迈进大学的门槛,因此,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必须进行调整和更新。从过去依据高考理论成绩来选择录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转变为实践和理论共同选择和培养幼儿教师专业人才。让幼教成为低门槛、高素质的一份事业,同时也为解决偏远山区幼儿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做出贡献。
(二)改善培养方式,坚持教学做合一
贯彻实施“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我们目前接受到的教育培养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单一模式,一直都是教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的学习和接受,这一模式极大的限制了学前教育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未能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从而导致了教学做的严重分离。我国的幼儿师范教育,普遍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自我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没有将理论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这是我国师范教育长久以来所存在的问题。
理论支撑着我们的实践,它是为实践服务的,同时实践可以深化理论从而将理论加以升华。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提高当前幼儿教师师资的培养质量, 应当改进过去局限在课堂这种比较单一的培育方式,要学会把“从师”和“访友”相联系,让幼儿教师在实践中学习教育理论,在实践中运用教育理论,不仅能够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熟悉和运用理论知识,从而能够更快的学习到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及道德情感。[10]
在高校幼儿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贯彻“朋友之道”,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教育。教师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与老师交往,学会自主自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互相帮助、真诚友好的朋友关系,使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不仅仅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大家共学共教共做,在共同交流中取得进步,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三)以“艺友”精神整合校内外师资队伍
艺友,是学生又是教师,这一师生关系扩大了学前教育学生学习对象的范围,它可以是学校内部教师,也可以是社会上的学者,是同伴,也可以是幼儿园里纯真的幼儿。其中表现尤为重要的学习对象便是幼儿,向幼儿学习,通过观察与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及在校学习状态、幼儿情绪情感体验,了解幼儿的智慧和单纯,与幼儿共同成长,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这对幼师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作用。
在现代教育教学培养模式上,通过多方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学习,同时增加对幼教工作道德情感的深入认识。整合学习,与相关人员沟通,还能够对幼师的某些方面进行专业的针对性培养,比如在开展活动时如何让孩子快速的安静下来,针对这一问题就可以进行专门的研究,通过手指游戏或者韵律活动让孩子积极主动迅速的投入进来,以便于我们课程的顺利开展。
(四)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艺友制是通过实践检验过且能顺利进行的一项伟大事业,它通过对农村设立幼儿教育专业基地,注入新鲜的教师活力,通过在基地的学习和培养使之顺利的成为一名合格的幼教工作者,通过这样的学习达到普及教育扩大师资力量的效果。实践告诉我们我国的幼儿教师师资培养也应该借鉴这一方式,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各高校之间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通过及时的将学前教育学习者投放到幼儿园中,使高等院校与幼儿园双方之间能够取长补短,互利共赢。
倡导幼儿园园所之间知识、教具、硬件设备的相互利用,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同样,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幼儿园工作的主要部分,幼儿教师通过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深层次的学习,以达到更优质的教育教学能力。幼儿园园内可以组织优秀教师进行赛教,在这个过程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与此同时,让优秀的幼儿教师走向其他园所,施展自己的教学技能,重视榜样力量,让更多的幼教工作者得到学习,大家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五)教育应该走向农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学前教育为根本。“艺友制教育”思想从农村出发,率先在农村建设起乡村幼稚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今天,城市里的幼儿教师已经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在处于偏远穷困落后的农村,幼儿园的硬件设施未能达标,幼儿教师力量薄弱,很多幼儿教师未接受过专业培养。通过“艺友制教育”的实践,得出了深刻的启示:幼儿教育应将目光转向农村,大力支持农村幼儿园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温暖舒适的教室里接受教育。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水平,以穷制穷,走出一条属于农村特色的幼教路。
扩大农村教育教学规模,优化学前教育布局,创建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发展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需要依靠我们当地的社会部门,教育部门和全体的幼教工作者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实现教育教学农村化、地方化,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活动,做到幼教化、学前化。
幼儿教师与孩子一同播种,播种着属于每个人自己希望的种子,他们生根、发芽、成长。通过对“艺友制”教育思想的细致品读和学习,作为一名即将走上岗位的幼儿教师,要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每一年事情,享受自己的职业,提高职业幸福感。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在做好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还要管理幼儿的各种生活工作,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着一份好奇和新鲜去做好工作,避免职业倦怠。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到农村幼儿教育事业中,振兴农村教育,将“艺友制教育”的精髓延伸到职业中,以师会友,与同事,与儿童和谐共处,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道德情感,注重实践,坚持教学做合一,做一名幸福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M].合肥:安徽教育出社,1986:13.
[2]余子侠,覃小放,余文都.试析陶行知试验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2):91-96.
[3]胡晓风,金成林,张行可,吴琴南.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集团,2005:29.
[4]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陶行知文集[M].苏州: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256.
[5]赵传芳.试论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0):28-31.
[6]陈武林,苏天从.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农村地区学校发展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8):43-49.
[7]苏丽杰.开辟新农村教育改革之路-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7,(10):78-83.
[8]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477.
[9]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院人民出版社,2008:98-110.
[10]吴洪成.心系国和民追求活与新-论陶行知活的乡村教育思想与启示(中)[M].重庆陶研文史,2007,(3):37-46.
谢 辞
在此次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得益于张鹏妮老师传授的知识,使本人有了完成论文所要求的知识积累。在论文框架的确定、开题报告准备及论文初稿、二稿、与定稿中的内容、字句的斟酌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此对指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陶行知“艺友制教育”对学前教师教育的启示
一、立项(选题)依据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以及高等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扩招,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也逐渐的得到了提高,师资问题也逐步得到了解决,但正是由于现在的极度紧缺,导致了部分幼儿教师的质量不过关。“艺友制教育”是陶行知师范教育的一伟大发明,也是其师范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艺友制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试验主义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强调在“做中学”,以师会友。
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一思想恰如其分的解决了当前学前教师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陶行知艺友制教育作为幼儿师范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践性。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本人已充分具备了论文写作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内容
首先,阐述“艺友制教育”的产生来源及原因。
其次,说明“艺友制教育”思想内涵和理论基础两个方面,具体分析陶行知艺友制教育。
再次,通过对概念及理论基础的深入剖析,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艺友制教育”的特点,了解其教育思想的三方面特点。
最后,通过学习“艺友制教育”相关知识,了解其在实践中的重要借鉴意义,分层次阐述“艺友制教育”对学前教师教育的启示。
三、指导教师意见
经审查,同意开题。
签 名:
2015年1月20日
10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结题报告
论文题目:陶行知“艺友制教育”对学前教师教育的启示
一、 课题完成情况,包括研究过程、结果及存在问题等
研究过程:
一月份确定论文选题时,开始制定写作提纲和进度计划,查阅陶行知艺友制教育思想相关资料,仔细阅读并筛选,为后期论文写作作准备。
二月份至三月份,进行论文结构的设计,对收集和查阅的各种资料、文献进行细化、分类,同时针对研究课题的特点,开始初稿的写作,从相关文献中对陶行知“艺友制教育”进行深入了解,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进行写作,直至初稿完成。
在初稿完成的基础上,老师对论文的结构、内容、文字等方面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论文结构清晰、内容充实,其后对论文的内容、措辞和文字等方面进行了悉心的指导,使得论文结构更加清晰、内容更加充实、用词更加准确。通过老师一系列的耐心指导,使论文意思表达更全面,观点表述更准确,语言更严谨科学,从而使论文得到了顺利的完成。
研究结果:
论文已基本完成。通过对艺友制师范教育的概念、来源、理论基础的深入学习,使得对论文启示的撰写更加深刻独到,加深了对学前教师教育的专业理解。
存在问题:
撰写过程中由于自身专业能力和知识的局限,存在着分析不够透彻,结构不够严谨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签 名:
2015年 4 月 20日
二、 指导教师评审意见及论文成绩
指导教师评语:
杜娟同学《陶行知“艺友制教育”对学前教师教育的启示》的选题科学、合理,符合专业要求,体现出专业研究的新进展,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从“艺友制教育”的产生来源及原因入手,深刻分析了其教育思想产生背景,以及教育思想的概念及理论基础,同时深入分析“艺友制教育”在当代的价值以及现代的价值,对于如何将陶行知“艺友制教育”思想精髓运用在现代教育实践中。该同学自一月份拟定论文题目至四月初论文最终定稿,在整个过程中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端正,能够积极与指导老师沟通确定论文题目、收集相关的资料,能够严格按照论文写作计划完成各项具体工作。
该同学论文的选题符合专业要求,论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结构设计合理。论文的观点鲜明,论述详略得当,资料翔实,论述充分,论理透彻,而且有一定的独到见解。且行文比较规范,用词较恰当,语言通顺。
该同学通过一段时间的收集资料和论文准备工作,基本掌握了毕业论文研究题目所涉及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查阅文献资料、拟定研究方案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出了一定的学术素养,达到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成 绩: 签 名:
2015 年 4 月 20 日
三、系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审查意见:
经审查,( 同意、不同意 )答辩。
签 名:
年 月 日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报告
论文题目: 陶行知“艺友制教育”对学前教师教育的启示
评语:
答
辩
小
组
姓 名
职 称
答辩成绩
签 字
组 长
成 员
毕业论文成绩
(百分制)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权重50%)
答辩成绩
(权重50%)
总评成绩
1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