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公 开 课 教 案
课题
认识计算机病毒
班级
预备(2)班
教师
何美娟
时间
学校
蒙山中学
地点
四楼电脑房(西)
课型
探究型课
课时
1学时
教材分析: 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计算机信息安全意识;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表现现象及危害;熟悉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及掌握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
技能:熟悉诺顿杀毒软件的使用。
情感:树立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主动维护计算机安全及网络秩序,保持网络文明。
创造:总结出对抗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教学重点: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
教学难点:增强防病毒意识。
教具准备:校园论坛、计算机等。
课程构想:
一.课程导入
从肆虐全球的SARS病毒和计算机世界的“冲击波”病毒,引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提出生物病毒和计算机病毒所共有的特性:具有传染性和破坏性。
二.阅读与讨论(任务驱动式教学)
观看视频短片,学生浏览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并以小组形式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 计算机病毒是如何产生的?
3. 计算机中了计算机病毒有哪些表现现象?
4.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5.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是什么?
6. 说出一些造成极大影响的著名计算机病毒。
7. 什么是“特洛伊木马”?
三.小结
四.观看病毒演示程序
五.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一)主动预防
1.增强防病毒意识
2.升级操作系统
3.安装杀毒软件
(二)被动预防
1.对于重要的资料,要学会备份
2.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3.避免激活病毒
六.杀毒软件的使用
诺顿杀毒软件。
七.观看《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青少年应该树立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主动维护计算机安全及网络秩序,保持网络文明。
八.家庭作业:
利用Windows Update升级家中的操作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