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出 集体备课第一单元 仰望苍穹课题日出设计者贾爱芳 吴雪娟 张智俭 雒维胜 王永月授课年级八年级授课时数3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识记文中生字词及文学常识。2、熟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3、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4、了解作者通过对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5、理解日出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教学难点日出的象征意义。教学方法诵读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注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大家看过日出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刘白羽眼中的日出是怎么样的。二、预习指导1、简介作者:刘白羽2、检查对本文重点字
2、词3、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4)幼时盼望看日出。第二部分(57)痛失两次看日出的机会。第三部分(8)不经意在飞机上看到日出。三、师生互动1、学习第一部分思考:我小时候喜欢做什么?为什么?第二段作者为什么写落日?第三段描绘日出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表现色彩和情绪的词语。四、小结五、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字词知识二、预习指导课文第二部分1、明确第五段的作用2、第六第七两段描写了什么内容?概括这两幅图片。三、小组合作,第三部分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来描写日出的?心理背景上的反差;光和色的对比;情景的对比;把幸福的体验和庄严的思索升华为政治的
3、直接抒情2、作者对这次的日出是怎样描写的?明确:分三层来描写:日出前上空游动微明,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了一片清冷的淡蓝色的晨曦。日出时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岸了。(突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色彩也由“暗红”变成“发亮”,“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红得透亮”,“闪着金光”,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日出后“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它照亮了一切,照红了一切。齐读有关日出的描写。3、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四、师生互动,比较文中的三幅日出图日出图观察角度日出时节描写景物色彩、形状变
4、化的句子景物特点海涅描写的俯视冬季那绯红的只有山尖分明突出云雾缭绕屠格涅夫平视秋季朝阳初升时,那种暗紫色柔和明丽描写的露了露面,一轮朝日。日出前:上空游动暗红色长带。刘白羽描写的平视冬季日出时:红带在闪着金光。雄伟瑰丽日出后:晶光耀眼,照明了。五、小结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小组合作,思考课后练习二1、 反衬2、 衬托3、 比较二、归纳写作特色:1、映衬、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海涅描写的、屠格涅夫描写的日出图的引用,不管是在色彩上还是在动态描绘上,都为刘白羽描写的日出图作了衬托。2、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揭示出日出的象征意义。日出的象征意义,热情地赞美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如朝阳东升,光彩夺目,雄伟瑰丽,正像朝阳那样年轻,富有巨大的生命力,并进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欣欣向荣、无限美好、如花似锦的今天和明天。三、背诵课文四、课堂检测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1、学生介绍作者2、学生朗读课文解决字词3、学生活动,理清思路4、学生积累写落日的诗句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屠格涅夫的语段学生思考概括学生讨论发言学生分析概括找出关键语句小组讨论交流交流思考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板书设计第一部分(14)幼时盼望看日出。第二部分(57)痛失两次看日出的机会。第三部分(8)不经意在飞机上看到日出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