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小说围绕鉴赏家说了几部分内容? 2.为何叶三是“第一”的鉴赏家?此部分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的?请联系内容具体分析。3.叶三的“见识”从何而来?4.从“不卖”画可以看出“鉴赏家”怎样的形象?请运用赏析人物的方法鉴赏此部分内容。 5.总结作者眼中“鉴赏家”的内涵是什么?6.小说的情节有何特点?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 他的小说用抒情的调子,以童年的
2、回忆为视角,着意挖掘平民生活中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散文如“春秋新韭,秋末晚菘”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娓娓道来,文字雅洁而少雕饰。1.小说围绕鉴赏家说了几部分内容? 2.为何叶三是“第一”的鉴赏家?此部分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的?请联系内容具体分析。3.叶三的“见识”从何而来?4.从“不卖”画可以看出“鉴赏家”怎样的形象?请运用赏析人物的方法鉴赏此部分内容。 5.总结作者眼中“鉴赏家”的内涵是什么? 6.小说的情节有何特点?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 他的小说用抒情的调子,以童年的回忆为视角,着意挖掘平民生活中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散文如“春秋新韭,秋末晚菘”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娓娓道来,文字雅洁而少雕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