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学唱《水乡歌儿多》
共几课时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三维目标
1、能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水乡歌儿多》。
2、认真聆听民乐合奏《欢乐歌》,对“江南丝竹”这一常见器乐表演形式有初步的了解。让孩子接触民族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3、能主动参与“露一手”活动,准确地辨认参与“江南丝竹”演奏的各种民族乐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感知江南音乐的风格特征。
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教学资源
钢琴、CD、PPT
学程预设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情境定向 导入学习
1、学生随着《水乡歌儿多》伴奏音乐进教室。
2、看一看江南水乡风光片。
3、说一说看到的画面。
4、生来描述片中城市的风光特点。
二、感受体验 自主学习
1、学生跟着录音边哼歌曲旋律,熟悉歌词、旋律。
水乡孩子的心情是快乐的。
2、小组合作找出表达孩子们快乐心情的句子
3、有表情的读一读歌词
4、学唱歌曲。
B、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动作加在休止符处。
C、分组讨论对歌曲的处理意见。
D、歌表演
三、欣赏乐曲 体验风格
1、欣赏民乐合奏《欢乐歌》
2、用颜色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3、欣赏民乐《紫竹调》
4、了解“民族乐器”、 “民族音乐”的概念:
5、生:中国。
6、知道“民族音乐”概念。
7、生:抒情、缓慢、优美。
9、教师小结:
四、课堂小结:
一、导入学习
1、动一动:学生随着《水乡歌儿多》伴奏音乐,与教师一起律动进教室。
2、看一看:播放江南水乡风光片。
3、猜一猜:片中的画面你熟悉吗?
4、议一议:你能描述片中城市的风光特点吗?诗人就曾这样赞美江南美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如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二、感受体验 自主学习
1、学生跟着录音边哼歌曲旋律,边随着老师律动,表现小船摇曳的动感,熟悉歌词、旋律。说说此时水乡孩子的心情吗?
2、小组合作从歌词中找出表达孩子们快乐心情的句子
3、有表情的读一读,感受歌词所描绘的美景
4、学唱歌曲:
A、教师完整的范唱歌曲,指导学生听辨歌曲中的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前后乐段的不同的情绪。
B、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动作加在休止符处,表现水乡孩子细腻、含蓄、羞答答的形象。让学生在反复听赏、感受中,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歌曲。
C、歌曲处理,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分组讨论对歌曲的处理意见。
D、歌表演,结合歌曲,分小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三、欣赏乐曲 体验风格
1、欣赏民乐合奏《欢乐歌》
2、你能用颜色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吗?
3、欣赏民乐《紫竹调》
4、了解“民族乐器”、 “民族音乐”的概念:“你觉得这段乐曲好听吗?” “那你知道这么好听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古筝) “它是由古筝单独演奏的曲子,我们叫它古筝独奏曲。”
5、“有谁知道古筝是哪个国家的乐器?”“(中国)”对了,它是中国才有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它是我们民族自己的乐器,我们叫它民族乐器
6、“民族音乐”概念:“你知道民族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叫什么音乐?”民族音乐简称民乐, 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民乐《紫竹调》。
7、说说听后的感觉:抒情、缓慢、优美
9、教师小结:民乐《紫竹调》优美动听, 正是描绘了江南乡村秀丽的景色,给人—种清新、愉快和美好的感觉。
四、课堂小结:
水乡是美的,生长在水乡的儿童是幸福的。我们自己的家乡同样很美,相信大家一定会为自己家乡的美景感到自豪。
《水乡歌儿多》教后反思
盛景红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同一段音乐,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音乐中的情感,而不是在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音乐的时候教师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我在教《水乡歌儿多》这首歌时,问学生对歌曲有什么感受?学生说觉得歌曲很优美、欢快。接下来我又问学生那歌曲中的“哟罗喂”和“休止符”有什么作用,学生就说不出来了,虽然我把相关内容的乐句示范了几遍,学生仍不得其解,所以我只好告诉学生“哟罗喂”和“休止符”在句中分别有什么作用。其实,学生只听了一遍歌曲,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只是表面的,所以对于再深的东西,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欣赏学习中慢慢去体会,不必拔苗助长。
在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在课上我播放了一组江南的美景图片导入,让学生感受江南的美景,沉浸在江南风光的美中。再向同学提问白居易是如何表达喜爱江南风光的呢?引出《忆江南》的词。这样的导入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唱歌谱这一环节上。首先让学生学生跟着录音边哼歌曲旋律,边随着老师律动,表现小船摇曳的动感,熟悉歌词、旋律。然后小组合作从歌词中找出表达孩子们快乐心情的句子,再有表情的读一读,感受歌词所描绘的美景。再学唱歌曲时我首先打节拍哼唱谱,并及时补充乐理知识,带学生认识乐谱。用多种形式唱谱和唱词。最后拓展欣赏民乐合奏《欢乐歌》和《紫竹调》让学生了解“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概念。
最后是课堂小结,水乡是美的,生长在水乡的儿童是幸福的。我们自己的家乡同样很美,相信大家一定会为自己家乡的美景感到自豪。
《水乡歌儿多》说课
盛景红
一、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本节课——学唱《水乡歌儿多》。
二、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小学苏少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水乡歌儿多》。本课以歌曲《水乡歌儿多》及民乐合奏《欢乐歌》、《紫竹调》为主题进行教学。教学水乡的音乐风光片导入,让学生了解赞美江南水乡的歌曲和民间音乐,从而激发他们了解江南水乡文化的热情,主动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炼,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水乡歌儿多》。
2、认真聆听民乐合奏《欢乐歌》,对“江南丝竹”这一常见器乐表演形式有初步的了解。让孩子接触民族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3、能主动参与“露一手”活动,准确地辨认参与“江南丝竹”演奏的各种民族乐器。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感知江南音乐的风格特征。
难点: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三、教法学法:
1、教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教唱、练习、等教学法,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美。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江南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江南的美、音乐的美。
2、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通过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四、 设计流程:
(一)首先播放江南的美景,让学生了解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古老的江南城镇、古朴而幽雅,美丽而富饶,夜景更是美极了,灯光闪烁,就像一个个璀璨的夜明珠。
(二)歌曲教学,让孩子感受江南水乡孩子捕鱼网虾时的快乐心情。本首歌曲旋律流畅,优美,表现了人们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听音乐演奏一边,请同学们注意有休止符的地方要停顿。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和范唱完整地轻唱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唱好休止符,把“飘进和湖塘里”两句加以练习。跟着老师的琴声和范唱完整的高声唱一遍,提示生注意,唱好3/8拍f、p、p的韵律感。
(三)欣赏乐曲,
民乐合奏《欢乐歌》、《紫竹调》,曲调明快、热情、起伏多姿、富有歌唱性,旋律流畅,速度由慢到快情绪逐渐地高涨。常用于喜庆、庙会等热闹场面,表现了人们在喜庆的节日里那种欢快的情绪。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都不错,水乡美的,生长在水乡的孩子也是幸福的,那么我们自己的家乡同样也很美,我相信同学们会为自己的家乡美景而感到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