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班数学教案《物体量的守恒》--—还一样多吗?
太谷县北城幼儿园 苏冬花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感知体验物体量的守恒。
2 培养幼儿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及动手动脑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两块一样大的橡皮泥、幼儿人手一样多的积塑、大小不同的瓶子若干、每组同样大的杯子两个、两杯彩色水,彩笔四支、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变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来给小朋友变个魔术。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两块一样大的橡皮泥)请一个幼儿上台看一看、摸一摸、掂一掂老师这两块橡皮泥是不是一样多。(一样多) 现在老师来变魔术。
老师将一块橡皮泥变成了小老鼠,组织幼儿讨论:小老鼠和刚才的橡皮泥是不是一样多?为什么?
老师再来变,将另一块橡皮泥变成了蜗牛,再组织幼儿讨论:蜗牛和刚才的橡皮泥是不是一样多?为什么?
现在蜗牛和小老鼠所用的橡皮泥是不是一样多?为什么?
教师将两块橡皮泥还原(蜗牛和老鼠)提问幼儿这两块橡皮泥是不是还一样多?为什么?
小结:刚才老师的两块橡皮泥,虽然形状变了,但是它们还是一样大。
二 幼儿操作探索
现在老师也请小朋友们来变个魔术,好不好?
教师为幼儿提供数量相同积塑。
请幼儿动手拼、摆、插积塑将积塑变成一物体,提问幼儿:你用几块积塑插成了什么物体。提醒幼儿用完整语言表达。
小朋友都用了相同的(10块)积塑,10和10同样多,现在你们的积塑还一样多吗?(一样多)为什么?
小结:虽然积塑的形状变了,但积塑的总数不变。即(原来是一样多,改变形式后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所以还是一样多)
请幼儿把积塑放回各自的盘子还一样多吗?
三、提出问题,进一步激发探究欲望。
(1)今天,老师来幼儿园的时候,碰到了一个难题,听说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很聪明,乐于助人,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吗?
有两杯水,一杯是红色,一杯是绿色,老师不知道杯多,哪杯少,你们猜猜看,并说说为什么?
(2)实践操作,比较出两杯水的多少,幼儿讨论进行探索活动。
师:听了你们的说法,老师还是不确定哪杯水多,哪杯水少。你们能不能通过实验,用具体的事实来证明哪杯多,哪杯少?你们可商量一下,想好了就动手试一试?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为幼儿提供两杯(粗细不同)的水,一样大的杯子两个,彩笔一支,让幼儿尝试探索。可以尝试用各种方法比较出两杯水一样多,即感知水的多少与杯子的形状、大小没有关系。〉
3、交流、表达、分享
集体交流,请各小组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可边操作边介绍,教师可随机评价。
师:你比出的结果怎么样?用什么方法?发现了什么?两个瓶中的水一样多吗?为什么相同的水放在不同形状的瓶子中,会看起来不一样? (瓶子水位高低与瓶子粗细有关)
小结:这两杯水是一样多的,水的多少与杯子的形状、大小没有关系。
(为避免操作时的盲目性,可让幼儿小组互相讨论,想一想再动手,通过同伴经验扩展自己思维,并培养幼儿良好思考习惯。他们通过往相同杯子里倒水,直观看到了两杯水一样多。在杯子上画标记证明两杯水一样多。并且看到了一样多的水,在不同的杯子里水位是不一样的。通过小结帮幼儿感知到,水的多少与杯子的形状大小没有关系。
4、引发思考,扩展思维
今天小朋友帮老师解决了一大难题,不仅让我知道了水 的多少与杯子的形状大小没有关系,还看到你们用许多方法来测量水的多少,谢谢你们。除了这些方法外,有没有其他方法知道水的多少呢?请小朋友回去试一下。
(老师感谢的话让孩子们高兴万分,探索无止境。老师的提问打开了幼儿的思路,激发了进一步探索欲望)
四、游戏“比多少”
为幼儿提供图片,请幼儿指出图片上两杯水一样多吗?为什么?
活动延伸
继续探索物体量的守恒,数学区提供大小不同的瓶子、水、沙、橡皮泥、积木、手工纸、剪刀,让幼儿继续探索。
课后反思:
1.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性,体现了“玩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2.本活动的组织来源于幼儿生活,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实际需要。
3.活动中教师始终以观察者、引导者出现,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思考、寻求答案,使幼儿主动而非被动参与活动。
4.活动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达到活动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