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有效批改习作的小策略
“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是衡量我们的教学是否科学合理的基本标准。别人如何看待我们的责任心是一回事,是否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是另一回事。
我们首先要明确:批改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因此,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措施和手段都是可行可用的,作文练习的方式并不仅仅是写作,听、说、读、写在作文训练中应该各得其所,互为补充。特别是“说”的训练,比起“写”来有时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对“说”的过程中学生表达错误的修正本身可以视为一种另类的作文批改。所以,我们可以在学生“说”如何作文、如何构思的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也可以有选择地在学生“读”作文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示范性地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建议。还可以让学生在互批互改和相互交流中相互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全批全改,只是这众多有效方式之中的一种。
关于学生互批互改作文的问题,有老师是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担心的,一是对学生的整体情况不了解,二是认为学生相互之间能够提供的借鉴十分有限。其实想想:如果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几十个,而是几百个甚至更多个,我们的教学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做,难道就因为不能全批全改,我们的教学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就找不到“北”了?如果我们能够换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你想想:如果是老师给我指出的错误或者问题,那无疑是正确的,但作为学生,我犯下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不如你做老师的也是正常的。如果指出我的错误的是我的同学,那会让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会让我觉得很没有脸面;反之,如果我能够指出同学的错误,这说明我比我的同学优秀,比他(她)能力更强。所以,当批改作文的人从老师变成同学的时候,想方设法避免自己出错和发现别人错误是绝大多数学生共同的想法,正是这种在我们成人看来有些可笑的攀比心和好胜心,往往能够帮助孩子们把事情做得更好。当然,如果你给别人批改,改得还不如别人原来的东西,那肯定是要遭人笑话的,那是件很丢人的事情——至少,在孩子们自己看来是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利用一下他们这种心理呢?
作文全批全改,在我看来并不总是必然和必要的事情,适当放一些权力给学生,给自己松一松绑,也许对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会大有好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在备课上下功夫,少在讲课和作业上花力气,不要拿时间不当数,要把无价值或者价值很低的简单重复劳动努力降到最低限度。在说中改,在读中改,互批互改,抽改、全批全改都应该是作文批改可供选择的批改样式,我们不要只会一锤子买卖,只知道一条道走到黑。
有句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在作文批改的问题上,我们也不妨退一步思考,这样一来,批改的方式更多更活了,批改的效果更好更实了,我们恐怕也会稍稍轻松那么一点点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