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爱留守儿童_文献资料收集.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875102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01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爱留守儿童_文献资料收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爱留守儿童_文献资料收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来自市公安局西安分局的数字显示,在涉及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中,四成多与“留守儿童”有关。 在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罪犯来自留守家庭。因为隔辈人或亲戚作为留守孩子的临时监护 人,大多只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而且隔代老人又多对 孩子溺爱放纵,无形中助长了孩子自私任性、蛮横霸道、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 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 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 本研究表明留守儿童总的心理健康状批比曾留守 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均差,主要表现在学习焦虑、对人 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方 面。 看护人来说,要照顾好孩子总会 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隔代看护,孩子的祖辈们 对他们的照顾虽然说是尽心尽力,fR是总有些心有余 而力不足之感,因为农村老年人毕竟文化水平较低, 观念也比较落后,容易产生“重养轻教”、“重满足 轻管束”的倾向,对孩子的学习方面很少能有帮 助⋯;而父辈看护人以“物质+放任”的方式,甚 至很多人都是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 来养护,这种养护方式容易让孩子形成我行我素或者 胆小怕事等心理特征”“;同辈或无看护组的留守儿 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因为他们缺乏这个年龄的孩 子应有的父爱和母爱,甚至连一点父爱母爱的代替者 一看护人都得小到,这对他们的心身状态的影响无疑 是看上加霜,容易引起他们的敏感、孤僻等特征”⋯; 单亲看护的儿奄也一样,无论是父亲不在身边还是母 亲不在身边,都会囚缺乏一种必要的父爱或母爱而造 成问题,单亲在家里既要忙于农活又要照顾孩子,无 疑增加r看护者的负担,这利,负担和压力很有可能转 化成烦躁和怒气撒在孩子身上,对孩子造成身心伤 害,这对孩子的个性培养等都会有很大的负面影 响”。 “留守儿童”因在交友方面缺乏成人正 确的引导。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即时性和冲动性,一旦 加入到这些不良的团体中,首先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习 惯,稍有不慎就会变成“问题儿童”;进而影响他们的价 值观和学习态度,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一旦“留守儿 童”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就很难约束自己的学习行为, 逐渐改变自己业已形成的较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学校教育在完成校内 对“留守儿童”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有意识地向“留守 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与 帮助,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他们家庭教育的缺憾,对改 善“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几点做法﹌﹋﹏ 1.1双亲关爱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孤独感增强。 隔代监护型和亲友代管的孩子,爷爷奶奶和亲友通常是 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引导较 少,教育方法比较简单,孩子思想波动一旦出现心理障碍时。 不懂得及时沟通,常常使留守儿童缺乏心理慰籍而产生较强 的孤单感。调查中,40%的孩子感觉和他生活在一起的人对 自己的学习没有帮助;30%的孩子遇事不与人商量;30%的孩 子在学校没有朋友或只有1~2个朋友;许多孩子通过调查发 出这样的呼声:“我们需要关爱和呵护。希望爸爸妈妈早点回 来,让我们有幸福感。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1.3部分留守儿童心灵受到严重伤害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 24.42%的留守儿童希望获得自由,不被学校束缚; 39.83%的留守儿童希望摆脱痛苦的世界, 17.75%的留守儿童觉得社会不公平。前途一片昏暗,看 不到希望; 45.89%的留守儿童总是害怕被身边的人欺负。 一个人童年时的身体生长会对其一生健康状况产生影 响·而一个人童年时的际遇尤其是心理上受到的伤害.甚至会 决定性地影响其一生的心理状况与心路历程,影响到他的人生观,包括其成年后对于他人与社会的态度.所以,儿童的身 体生长状况对于社会与民族来说是重要的,儿童的心理发育 与成长于社会与民族同样甚至更重要. 1.4留守儿童心理发育不健全 (1)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 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 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 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 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调查表明有7.36%的留守儿童喜 欢呆在角落,害怕陌生人,18.18%的留守儿童害怕陌生人, 23.38%的留守儿童喜欢呆在角落。 (2)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 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 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 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调查中 有63.2%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很一般,18.18%的留守儿童觉 碍自己比别人差劲,11.26%得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 成功,完全丧失了自信. (z)一是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我们老师经常深 入学生家庭,进行学习辅导。指导家长或家属如何关心孩子, 对“留守儿童”家庭做到“五必访”即情绪不好必访;身体不加 必访;成绩下降必访;迟到早退必访;于同学争吵必访。通过 家访及时发现问题,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二是 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卡.通过打电话给外出的父母,写 联系卡向监护人反馈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将孩子的学习 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向家长反映,实行学校与家庭,班主任和 留守儿童及其家长问互动与联动,共同关心对留守儿童的教 育.三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传授家教知识.帮助学生的父 母和祖辈亲属了解科学育人知识,提醒老年人爱孩子不能 溺爱。 和谐的亲子活动 是培养留守儿童良好个性的教育之道 留守儿童的教育必须从幼儿始:须抓住“根”的教育。 “根”的教育应该是良好个性的培养。“根”扎进土 壤看不见摸不着,却有着巨大的生命力。我们的教育就是 要赋予孩子“根”的素质:劳动需要、积极兴趣、正确的价 值观,主动、自立、责任心、勇敢、诚信、创新、坚韧等良好 个性。家长 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家教观:做到今天的教育要有利 孩子明天的发展.一个点的教育要有利孩子身心整体协 调地发展.要允许孩子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逐渐长大. 重视孩子良好个性的培养.以促使孩子走进社会后不断 自我完善并为社会尽责尽力.为推动社会进步作一份贡 献。 孩子在学龄前阶段培养的良好个性主要有:对劳动 的需要,求知的兴趣、正确的价值观、乐观向上、喜欢思 考、文明礼貌、友好合作、勇敢诚实、遵守规则、有条理、讲 卫生、动作协调、认真仔细和独立创新等良好性格。孩子 的这些良好个性因素相互交错结合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心 理结构,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发展完善。有了良好个性的孩 万方数据 和谐的亲子活动是培养留守儿童良好个性的教育之道 子在抗击外来挫折时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弹性.在无所不 在的良莠混合信息面前具有择良汰莠的功能。因此.良好 的个性有利孩子面对外界社会迅速适应环境.调整心态. 明确目标,持之以恒。以不变应万变。良好的个性有利孩 子不断进步.可持续发展。 2.有利建立融洽而牢同的亲子关系。目前留守儿童 中存在的问题多数与脆弱的亲子关系有着必然的联系. “离家出走”是因为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相反感到 的是恐惧和烦恼:沉湎于网络。是因为孩子与家长的无法 交流;交上坏朋友变成少年犯,是因为孩子太孤独;抑郁、 自闭、癔症,是因为“亲情饥饿症”⋯⋯这些脆弱的亲子关 系引起的严重后果是家长们没有想到的。建立良好的牢 固的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一、留守儿童的四大症状 我认为.留守儿童主要体现出以下四种主要症状: 1. 心理问题。 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及时沟通,学生放学回家面对的是花 甲之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然而.祖父辈的隔代教育,要么 产生极度溺爱现象.要么就是有深不见底的代沟。孩子们感到 寂寞。产生强烈的孤独感.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滋生怨恨情 绪。遇到失败挫折,没有人在第一时间给予及时的引导,孩子 们要么继续享受外婆的溺爱。要么就把心灵之门紧紧闭合,自 信心逐渐消磨殆尽。 2. 2.学习成绩差。 3. 3.认知偏差导致行为偏差。 4. 4.道德缺失。 2.改善教育环境是根本之路.有七大良方。 1)加强家长与留守儿童的联系。 虽然我们都爱这些孩子.但是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 亲子教育是任何其他形式教育都无法取代的。在这一点上, 学校和老师应当为他们搭建沟通的桥梁,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家长与子女间的联系是双向的。如 果与家长联系困难,那至少学生一方的资源是可把控的。 父母和子女。不管是哪一方的主动沟通多了.亲情也就温暖 直达了。 2)营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 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 4.1 “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特点和人格特点 与对照组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具 有以下特点:亲密度、情感表达性、文化知识性、娱乐 性较低,矛盾性突出,独立性相对较强。“留守儿童” 一是乐群性低,比较冷谈、孤独;二是情绪不稳定,易 心烦易乱,自控能力不强;三是自卑拘谨,冷漠寡言; 四是比较圆滑世故,少年老成;五是抑郁压抑,忧虑 不安;六是冲动任性,自制力差;七是紧张焦虑,心神 不定。寄养儿童与隔代教养的儿童在人格整体面貌 上相似,没有显著差异,但更为敏感多疑。 4.2家庭环境的恶化是“留守儿童”不良人格特点 形成的重要原因儿童的人格特征是在社会化的过程 中形成的,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人格形成和发展的 原因,这是得到证明的心理学普遍原理。本研究表 明: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的人格特质高相关,“留守 儿童”的家庭环境发生了不利于其人格发展的变化, “留守儿童”的人格出现了一些不良特质,而“留守儿 童”组除了亲子教育缺失、家庭环境变化之外,与对 照组的其他条件(学校教育、社区环境、遗传资质等 等)是同质的。所以,“留守儿童”的亲子教育缺失导 致了其家庭环境的恶化,家庭环境的恶化是形成其 不良人格特点的重要原因。 4.4不良的人格因素、行为问题和学业不良密切关 联,互相加剧一方面行为问题会干扰妨碍儿童正常 的学习过程,同时由于学习在儿童心目中的中心地 位和学业成绩对儿童的重要意义,行为问题也可能 是学业不良的结果。学业成绩差,往往受到教师、同 学乃至成人世界(包括自己的父母和家庭成员)的贬 低和轻视,会造成他们对自己缺乏自信和抱负,产生 学习和生活中的消极态度和退缩行为,或者玩世不 恭,放荡不羁,于是成为问题学生。前述实证研究和 相关文献[10】均证实了行为问题和学业成绩高度关 联。人格因素与行为问题、学业不良也紧密关联。 以是否检出行为问题分组对14种人格因素得分进 行比较发现,行为问题组明显地冷淡孤独、冒险敢 为、粗心冲动、自制力差、忧虑不安、紧张焦虑。以学 业成绩分组对“好”、“差”两组儿童的14种人格因素 得分进行比较,证明了学业不良组在聪慧性、有恒 性、自律性上得分显著较低,而在敏感性、忧虑性、紧 张性上得分显著较高。在三个次级因素上,学业不 良组在适应焦虑性和神经过敏性上得分显著较高。 说明除了智商是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之外,还普遍 具有权宜敷衍,责任感差、矛盾冲突、不能自制、以及 敏感疑虑,烦恼忧虑,紧张焦虑等人格特质。不良人 格因素引发和表现为儿童的行为问题和学业不良, 同时行为问题和学业不良也对不良人格因素起着强 化、加剧的影响。这与有关研究文献也是一致 的[11|。 4.5对“留守儿童”不良人格特质、学业不良和行为 问题的干预 劳动力大迁移导致了大批“留守儿童”亲子教育 缺失、家庭教育缺位,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不 利的影响。儿童生活在家庭、社区和学校共同构成 的生态系统中L12J,它们之间又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要解决“留守儿童”因亲子教育缺失带来的一系列问 题,也应从家庭,社区和学校教育三个方面人手。对 “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学业不良和不良人格因素 的干预,不仅要进行行为矫治和心理辅导,关键是要 进行“家庭整合治疗”,改善家庭环境和心理氛围,而 且要整合社区、学校和家庭的力量,共同为“留守儿 童”的健康成长建构一个有效的支持系统。 通过多沟通、多交流,努 第3 页共 3 页 力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品德的教育人、成长的保护人,帮助孩子养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塑造活泼开朗的性格,让“留守儿童”在同一片阳光 下健康成长,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 调查发现,城市中90%以上的留守儿童能按时完成作业,大部分市区学校的留守儿童能按时完 成作业,但在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留守儿童的作业完成情况不乐观,近一半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 业。与此同时,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足 5%,80%以上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属中等或中等偏下;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呈现两个极端,好的特别好,差的特别差。学习好的留守 儿童大多是理解父母的辛苦,而另一部分孩子则早早地接受了“读书无用论”。部分留守儿童的父 母认为孩子在学习上寻找出路的机率不高,所以直接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 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方面;同时部分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留守儿童学 习,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也很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也使一些留守儿 童因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督促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生活自理能力较强 受生活水平、打工条件等因素影响,很少有外出打工的父母把孩子带在身边,父母只能通过网 络、电话或写信与在家守望幸福的孩子联系。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每周都跟孩子联系的父母占 40.2%,每天联系的只有10.9%,交流的内容更多局限在学习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有71.9%的父母更关心孩子的学习,而生活方面的询问只占12.3%,谈及为人处 事道理的父母仅占7.2%。在与留守儿童电话沟通时,通常说“想要什么我给你买”、“需要什么就 向奶奶要”等诸如此类的话,他们想通过物质弥补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的缺失。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部分留守儿童养成了不良消费习惯,甚至形成了“我不用好好学习、父母的钱将来就是我的、有钱 什么都能买到”的错误思想。 在接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74.6%的孩子与老人一起居住,老人扮演了临时监护人的角色。尽 管是隔代的临时监护人,仍然有65.5%的留守儿童在家时有人督促学习。 92.6%的留守儿童表示至少有一个朋友,75.8%的被调查留守儿童表示在假日里会合理安排自 己的学习娱乐生活,平时他们会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的还要挑水、做饭,照顾自己及家人的饮 食起居。 渴望更多的关爱 在填写调查问卷的留守儿童中,有近10%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5 年之上,长时间的分离,使 第2 页共 2 页 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爱。调查结果显示,在过生日时,57.3%的留守儿童希望收到父母的礼 物,21.1%的孩子希望得到朋友、同学的礼物;50.9%的孩子希望跟父母亲密接触,并且每天都有联 系。 调查中,记者深切地感到,其实留守儿童身上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没有的优点,比如热爱劳动、生 活俭朴、自理能力强⋯⋯但与同龄孩子相比,大部分留守儿童因为缺少关爱、因为缺乏有效的引导, 导致学习、心理等方面有许多欠缺。在此,记者真诚地希望父母们能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希 望全社会对留守儿童奉献爱心,使更多的留守儿童能沐浴爱的阳光,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