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最欣赏的一堂课 学校每一学期都要开展语文教研活动,在我听过的教研课中,我最欣赏的是我校张邦坤老师讲授的课文山中访友,这篇课文出自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之手,是他发表于1995年第三期散文杂志的一篇佳作。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张老师执教的语文研讨课山中访友,张老师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整篇文章。朗读时,结合多媒体创制情境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情境中体验。从文眼(课题:山中访友)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
2、习题,链接起导读本文的线索: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逐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并能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或阅读经验,让学生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利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引起学生的反思,得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这样的结论。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总之,这堂课的优点很多:结构严谨、思想清晰、语言优美等等。现在我来谈以下的几点。一
3、、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张老师以歌曲“朋友”导入课题,让学生在“猜、唱、悟”等环节中体会“朋友”的真正内涵,在轻松愉悦的音乐声中,导入课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课堂练笔部分,张老师让学生讲述自己一次与自然美景亲密接触的经历,回想自己以前阅读过的有关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人生灵感的文章,并与同学分享,通过活动,学生既可以在文章找到自我,更可以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这正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学生仿佛不是在写作,而是在对自己的老朋友倾述自己的情感。又如几个小组竞赛,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突出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积极倡导自由、合作、探究
4、的学习方式,是语文新课程中的一个新理念。张老师的这节课正好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交流。比如:张老师问: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学生进行美点文追踪,他们都有较强的合作意识。接着,张老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我们的好朋友。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张老师十分注重师生互动,当学生遇到疑难时,张老师总是适时地加以点拔与评价,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感受新的理念带给我们的快乐。比如:当学生陷入沉默的阶段,
5、张老师让组与组竞赛,还适时点拔:“还是组长亲自出马,”“有共鸣”“你喜欢诗歌吗?”“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等,我们在这里真切感受到曹老师是学生的真正朋友。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这堂课中,张老师不仅注重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通过以下问题的设计: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言,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明白: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学生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如何交朋友,学会珍惜身边每一位朋友,为他们正确的人生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四、注重知识的迁移。 张老师不只是以教好这节课作为自己的任务,还时时刻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给予指导。比如:在体验反思板块,张老师问:你们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又如:在课堂练笔板块,张老师问:“我们能不能抓住教室中的事物,对它们说一句话?”张老师还在拓展伸板块让学生写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文本,让学生学有所思,学以致用。总之,这节课的优点举不胜举,是我最欣赏的一堂课,让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