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学困生的分析及转化措施 复制链接 注:该资源转自于襄阳教育网。电梯直达 楼主 sukay 发表于 2013-11-13 13:57:26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都有所成长;在素质教育中,要求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在农村教育教学中出现了部分“学困生”,这部分学生不仅仅在学习上失去了兴趣,而且在生活上也失去了乐趣,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我们教师就要进一步对“学困生”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转化措施,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关键词:学困生分析转化措施在教育改革的几年中,教育教学质量大
2、有改观,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的智力、能力、体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在农村的教育教学中,最近几年内出现了部分跟不上正常教学进度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这样一种状态:学习态度消极、学习兴趣淡薄、缺乏自信、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是农村学校常见的“学困生”。如果农村“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不但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一、分析调查,找准原因通过我校教师长期对“学困生”的成因分析,造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1.家庭原因农村学生的父母大部分文化水平比较低,从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上从小就给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
3、响,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部分农村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子女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与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与呵护,很容易让这部分学生产生认识和价值上的偏离,个性和心理发展上的差异。2.学生自身原因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困生”在性格、爱好、学习方法上都有所差异。由于此差异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长。他们主要表现为学习基础差,学习和行为习惯不良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和行为表现上长期落后。3.教师原因老师在教学中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培养达不到良好的效果。有部分教师在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上有一定的经验,但他们在教学中只对学生作总体的要求,而忽视了“学困生”对知
4、识的接受能力,使“学困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是永远追不上好学生,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动力。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在教研活动,开展了大量的教师培训学习活动,一是校内学习,二是校外学习。4.社会原因由于农村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存在,对于管教上的忽视,很容易被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感染学生的成长。经过我们调查发现,有一少部分学生经常打架,而且性质恶劣;有一部分学生还抽烟,喝酒;有个别小学生还谈恋爱写情书。针对这类学生我们主要采取面对面的谈心交流方式和思想教育方式,转变他们的不良作风。 二、针对成因、实施有效转化措施1.抓住课堂主阵地,关注“学困生”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重视“学困生
5、”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在提问、布置作业时针对不同“学困生”的特点,降底难度,让他们从易到难,慢慢提高,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成就感,从而鼓舞他们的信心,促进他们对学习的热爱。2.转化“学困生”要有耐心与爱心对“学困生”对策性研究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由于“学困生”的种种原因,他们的转化需要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研究工作中要有耐心。而且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予他们细微的关爱,让他们感到在学校生活的温馨、在教师关爱成长下的温暖与快乐。3.利用有效教学手段,促进“学困生”成长与学习恰当的教育手段可以辅助教学使教学变得更有效。所以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转化“学困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利于学生
6、发展,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教学中,我们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把静的教材变成动,让呆板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这样既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又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困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学到知识。4.家校沟通,相互配合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学校教育。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电话联系等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校表现,让老师知道学生的另一面,架起了学校与家庭的桥梁,真正做到了学生在校由老师教,在家由家长管。总之,要想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就要对“学困生”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借助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他人员的力量,共同对他们实施有效措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