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思政教育融入化学类课程教学的途径及其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6276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政教育融入化学类课程教学的途径及其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思政教育融入化学类课程教学的途径及其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思政教育融入化学类课程教学的途径及其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当前,课程思政理念已得到教育界及高校教师的普遍认同。在教学活动中,不同学科与课程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模式、方法、途径不尽相同。文章结合化学学科发展史和学科特点,细化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三个必经环节一一案例选取与案例库建设、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教学,并针对各个环节的教学,系统总结了供其他教师借鉴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关键词化学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思政元素The Approach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hemistry Curriculum TeachingChen Zh

2、iping,Yang Xiaofeng,Jing Hongxia,Li Qiaoling,Wu Zhigang,Hu Tuoping,Qiao Jinzhong(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030051,Shanri,China)Abstract: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en generally recognized by the educationalcircle and teach

3、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for differentdisciplines and curriculums in implementation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in the modes,methods and approaches.The three necessary links for teachers to practicecurriculum ideologi

4、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refined in this paper.It includes case selection and casebase construc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mining,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egrationinto teaching of specialized curriculums.On this basis,the feasible methods and approaches withreference

5、value for other teachers a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in each link,combined with the history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emistry disciplines.Key words:Chemistry courses;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作者简介陈志萍(197 5-),女,副教授,硕导。通信作者杨晓峰,E-mail:x i a o f e n

6、g y a n g 2 0 0 8 12 6.c o m。*基金项目: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 0 2 1YJG224);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J2021316);中北大学教学改革创新项目(2 0 2 2)。38陈志萍,等.思政教育融人化学类课程教学的途径及其实践课程思政是一种以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目标的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源于2005年以“学科德育”为核心理念的课程改革1-2 ,并在2 0 10 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中成为“聚焦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7、2 0 14年的教育综合改革中,课程思政理念逐渐形成。2 0 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推动了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3-4。2 0 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5,要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所蕴含的思想政治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2 0 2 0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进一步指出6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应将课程思政

8、融人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可见,课程思政理念从形成到完善、从部署到贯彻经历了长期的实践,是经过检验的、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的教育理念。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也是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深人宣传、政策的持续引导和协同育人成效的不断显现,社会各界对课程思政已形成普遍共识,专业教师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意识和意愿不断加强然而,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包括从何处挖掘思政素材,如何将课程内容与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建立联系,如何将课程素材与思政内容深度融合等。此外,学科和课程的特点不同,在教学活动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模式、方法、途径也不尽相同

9、,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也是相关教师面临的共性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案例选取与案例库建设、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融人专业知识教学三个环节进行了细化,并结合化学学科发展史和学科特点,对各个环节可采用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系统总结,以期为同类课程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提供借鉴。一、课程思政案例库来源与建设方法(一)从化学学科发展史、技术发展史中收集课程思政案例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且富有活力的学科,在1661年波义耳撰写的怀疑派化学家一书出版及化学被确定为科学之前,人类的化学实践活动便已经出现,如火的使用。随后,化学经历了以材料特征为基础的定性描述阶段,即以整理材料、寻找化学变化规律为特征的实验与

10、理论概括阶段,最终人类发现了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以及元素周期表,并认识到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知过程蕴含着认识论、方法论等思政元素,这些可以作为典型的思政案例。20世纪之后,现代化学理论逐渐形成,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推动了生物、医药、化工、环境、材料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所积累的大量实验史实、名人事迹、化学史话也可以作为思政案例。(二)从当代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史实中收集课程思政案例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诸多领域的成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部分领域的科学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不乏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突出成就。因此,教师可从科技进

11、步和社会发展的史实中收集思政案例。例如,作为“大国重器”的“深海勇士”号潜艇使用中国自主研发的磷酸铁锂电池组,以确保潜水器在450 0 米的水下可以连续工作6 个小时以上,该电池的寿命是常规电池的10 倍,这一发明打破了只有日本掌握磷酸铁锂电池在潜水器上的应用的局面。此外,化学工业及技术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方面作出的许多积极贡献,也可以作为思政案例。例如,以合成氨和尿素为代表的化工产品的问世,改变了世界农业生产的格局,保障了氮肥的供应,间接供养了全球48%的人口;抗生素39陈志萍,等.思政教育融人化学类课程教学的途径及其实践及合成药物的出现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2 5年,这些经典事实同样具

12、有思政教育作用。(三)通过培训、学术交流、新媒体等途径收集思政案例近年来,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不定期组织线上线下课程思政教学培训、说课比赛、学术交流等活动。这些活动的相关资料均可作为课程思政案例的来源。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为教师随时检索与收集课程思政案例提供了方便。如在进行氢键相关内容的备课时,教师在网上搜索“氢键”,就能查找到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裘晓辉及其研究团队通过自制核心部件、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优化等操作,在世界上首次“看见氢键”的相关报道。将该报道引人教学,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思政案例增强学生的

13、专业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又如在科学记者创办的公众号、自媒体上发布的最新科研成果报道,也可以作为课程思政案例的素材。二、化学类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一)从化学原理、科学技术发展史中发掘认识论、方法论等思政元素重要的化学理论发现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借助化学理论与哲学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对具体的理论发现进行归纳(从特殊到一般)和演绎(由一般到特殊),开展思政育人。以元素周期律为例,它揭示了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引起元素性质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事实,为发展物质结构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为过渡元素结构、镧系和钢系元素结构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新元素的合成、新元素

14、结构性质的预测提供了指导。教师从元素周期律中可以提取出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规律和物质世界对立统一的哲学规律,再进一步分别引申(演绎)到专业知识学习上“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不积鞋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和实践中做人做事实事求是、表里如一的品质,告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将纪律和个性结合起来,将秩序和自由结合起来,上课时遵守课堂纪律与秩序、在校内遵守学生行为规范等。(二)从化学家事迹中发掘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自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期间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著名的化学家,他们在社会发展、科学真理探索、民族振兴等问题上表现出了

15、卓越的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等。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从科学家的事迹中发掘思政元素。展现历代化学家认真严谨、不畏权威、坚韧不拔品质的事迹,是教育青年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最好素材7 。以碳正离子的发现过程为例,20世纪初,许多有机化学家阐述了碳正离子活性中间体在有机反应中的意义。他们普遍认为,碳正离子是非常不稳定的活性中间体(存在时间非常短),不可能用实验手段来直接观察。但化学家乔治安德鲁欧拉(George Andrew Olah)和他的同事经过不解努力,把(CH3):CF溶于过量的超强酸介质SbF,中,用HNMR检测到叔丁基正离子甲基的质子共振向低场移动了2.8 ppm(从1.5ppm

16、到4.3ppm)。根据这一微小的变化,欧拉经过认真分析,指出“碳正离子能够在超强酸中长期存在”。这一观点遭到了许多权威人士的质疑。但面对质疑,欧拉没有屈服,而是进一步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已的观点。他最终测得叔碳原子的化学位移为335.2 ppm,比正常叔碳原子的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30 0 ppm,从而证明了碳正离子的存在,这一结果得到了科学界的一致认同。教师可以从中发掘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事业的伟大与艰辛,使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我国化学史中也不乏化学家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回到祖国,为祖国化学学科发展、化学工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的例子。如我国近代仪器分析学科奠基人之一

17、高鸿院士于1947 年在伊利诺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于1948 年毅然回国,编写了中国第一部仪器分析教材。该案例彰显了我国40陈志萍,等.思政教育融人化学类课程教学的途径及其实践科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8(三)从学科发展史中发掘专业认同感、专业自信心、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思政元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可以说,化学家正是在不断解决人类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推动了化学学科的发展。人类衣、食、住、行条件的改善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与化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以日常的穿衣为例,2 0 世纪7 0 年代之前,我国

18、的衣物制造以棉、麻、丝等天然纤维为主要原料。但由于人口众多,棉花种植让位于粮食生产,人均棉花消费量只有一斤六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高分子化工的化学纤维迅速发展,涤纶短丝、涤棉布相继问世。2 0 17 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超过49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 8%,这解决了中国乃至世界“穿衣难”的问题。类似地,化学肥料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解决了人类吃的问题;合成药物保障了人类健康,延长了人类寿命。教师通过讲述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贡献,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专业自信心,使学生树立专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四)从典型的反面案例中汲取惨痛教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态观,明确化学工作

19、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人类,又可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后果。在近现代化学史上,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繁荣,但也不乏由于不当应用化学知识与技术而酿成悲剧的例子。少数化学家更是由于价值观扭曲,丧失了基本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遭到人类唾弃。以研究合成氨催化剂的德国化学家哈伯为例,他虽然因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致力于研制化学武器并应用于战争,从而被各界人士遣责。再如美国化学家小托马斯米基利一生有10 0 多项发明,被誉为天才发明家。他发明的四乙基铅催化剂大大提高了汽油的抗爆震性能,但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

20、染和铅中毒。小托马斯米基利没有正确认识四乙基铅催化剂的负面影响,又为生产催化剂的石油公司进行“无毒”辩护,这反映出其认知错误、价值观扭曲。从上述反面事例中不难看出,若科学家的价值观出现问题,其科学发明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反面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认识到化学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五)在化学实践案例中发掘安全环保意识、底线思维等思政元素20世纪初至2 0 世纪7 0 年代,化学工业经历了大发展时期,化工产品逐渐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这一时期,合成氨工业和石油化工大力发展,多项高分子化工技术相继研发成功,精细化工产业逐渐兴起。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化学工业

21、也造成了环境破坏、水体污染,导致各种安全事故频发。如2 0 世纪30 年代至6 0 年代出现的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均是由工业废气、废水、废渣处理不当或肆意排放所致的。这些案例真实反映了安全与环保意识不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与惨痛教训。教师通过引人这些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安全环保意识和底线思维。三、化学类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与策略(一)介绍物质的性质时融入思政教育化学类课程教学中经常涉及功能化合物、农药化肥、稀有元素及矿物、有毒有害物质、药物、易燃易爆品等。不同性质的物质可以直接或间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改善人类的生活,但如果应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

22、围绕物质的性质、功能、特性进行知识拓展,并融人思政教育10 。如在讲解与氧族元素有关的臭氧时,教师可以借助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讲述破坏臭氧层的危害,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保护臭氧层的方法。再如在讲解过渡金属化合物性质时,教师一方面可介绍金属及其氧化物因具有不同的电极电位而被用作原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另一方面要强调用作电极材料的过41陈志萍,等.思政教育融人化学类课程教学的途径及其实践渡金属属于重金属,因此含重金属元素的电池是有害垃圾,不能随意丢弃,应集中回收或放人对应的垃圾桶。(二)借助第二课堂学习活动渗透思政教育鉴于第一课堂学时有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在开展专业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

23、的同时,融人思政教育。1.在结合生活实际的项目教学中融人环保意识1-12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实验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或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分析任务、化学合成方案设计任务,依托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课程设计项目等教学活动13,将思政教育融人第二课堂。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设计自来水中氯含量的测定方案、化工污水COD和BOD的测定方案、大米中镉含量测定方案等,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和感受环境污染对生活的影响,从而促使学生自觉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意识。2.在讨论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时融人专业责任感与专业使命感教育。近一个世纪以来,尽管化学学科得到

24、了长足的发展,人类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仍有许多化学问题尚未解决。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增加,一些新的化学问题也不断出现。例如,体液化验、水质分析、药物残留检测等实践活动仍存在分析时间长、选择性不好、灵敏度不高等问题。教师可借助第二课堂让学生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如何改进和开发成本低、速度快、便携的药物残留快速检测设备?如何设计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多目标分析的水质检测方案?如何开发实时在线的智能监测设备?如何实现病患各项指标从有创到无创、从静态到动态的监测?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3.利用选题文献查阅与

25、总结的形式融人科学精神。许多化学概念、原理、思想的提出都经历了漫长的“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的过程,体现了化学家认真严谨、精益求精、不解努力的精神。教师可布置选题文献查阅的任务,在传授学科知识、启迪学生思维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化学思想、概念、原理、知识的产生背景及其演化历史的理解,使学生树立科学思维和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意识。如教师可以同分异构体及其概念的提出为主题,布置文献查阅任务。学生在查阅文献后发现:虽然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学中的普遍现象,但并非在有机化学研究中初次发现的。19世纪2 0 年代,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和维勒分别发表了有关雷酸(HOCN)和氰酸(HCNO)的论文,两人很快发现两种物质

26、的组成完全相同,但性质有很大差别。李比希指责维勒的研究出错了,而维勒重做实验之后认为李比希的指责失据。随后,李比希经过重新实验发现维勒的研究是正确的,这让他感到很费解。之后,贝采尼乌斯基于已有的关于氰酸、雷酸、尿素、氰酸铵四种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研究,提出了“同分异构”这一新名词。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真实感受到李比希与维勒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并自觉形成了严谨的科研态度。(三)在情景教学、沉浸式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资源的不断丰富以及网络资源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显现,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发生了新的变化,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新一代大学生已经完全适应网络学习方式。因此,教师

27、可以在课程网络平台(学习通、雨课堂)中上传课程思政素材(如名人事迹、扩展阅读材料、科学视频),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实现思政育人14;还可利用VR、A R 等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将思政元素融人情境教学。如教师在讲授非金属元素硫的性质前,可以向学生展示被酸雨侵蚀过的房屋、耕地的图片,让学生认识酸雨的危害;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图片讲解酸雨形成的原因以及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含硫燃煤燃烧)和转化;课后要求学生结合化学知识设计煤炭脱硫技术路线。通过情境教学,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保意识、形成环保思维。42陈志萍,等.思政教育融人化学类课程教学的途径及其实践(四)利用课程知识点与

28、思政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思政教育思政教育与哲学教育在内容上有关联性、在目标上有一致性、在方法上有相似性,因此,介绍哲学思想的同时渗透思政教育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众所周知,电子在永无休止地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金属的腐蚀、物品的老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沉淀-溶解平衡达到后,沉淀与溶解过程并没有停止。上述事例均反映了哲学中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这一思想。在讲到上述化学现象时,教师可以借助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引人哲学思想,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从而学会用运动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四、结语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践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实现专业课程

29、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探索符合学科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方法与途径是专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期望我们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尝试和探索,能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责任编辑:李丽妍)参考文献:1陈卓,课程思政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类课程育一人新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 0 2 1(5):50-52.2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 0 17(1):31-34.3简慧敏,张桂玲,谭丽菊,等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

30、探索与实践.大学化学,2022,37(10):117-123.4王旭珍,王新平,王新葵,等.大道至简,润物无声一一物理化学课程思政的实践J.大学化学,2019,34(11):77-81.5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 0 19-0 8-14)2 0 2 2-0 5-0 6 .http:/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 0 2 0-0 6-0 1)2 0 2 2-0 4-30 .h t t p:/w w 刘振。论科学史教育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机融合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1

31、,2 2(1):57-60.8 杜振霞,杨吃,苏萍,等.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案例的探讨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4):39-42.9 刘占祥,秦敏锐,邵东贝,等.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化学教育(中英文),2 0 2 2,43(10):6 7-7 3.10尹霞,赵艳,许峰,等.课程思政与无机化学教学的融合J.大学化学,2 0 2 2,37(11):10 7-115.11侯美静,孙浩,刘杰,等.有机化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方法与实践J.大学化学,2 0 2 2,37(10):181-187.12杨哲,闫瑾,梁德东,等.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多维度构建与探索J.化学教育(中英文),2 0 2 2,43(14):131-133.13胡芳东,夏其英,李琳,等.践行立德树人聚焦课程思政一一以无机化学为例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16):43-48.14刘海燕,杨秀敏,郝琳,等.新农科背景下化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一以河北农业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为例J.大学化学,2 0 2 2,37(8):217-222.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