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获奖科技成果的数量与级别是衡量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实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为例,以该院 10 年间(2009 2018 年)分别获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奖数量、等级为基础数据,分析了该院不同年份获奖成果数量、等级变化趋势和学科分布情况,找出了该院重大科技成果培育不足、各研究所之间所获成果奖励差异较大、不同年份获奖总数有较大差异等问题,从而针对科技成果培育,提出了加强学科建设、强化人才团队建设、推进协同创新、强化前端介入、狠抓重大项目争取等对策建议。关键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获奖成果;现状分析;对策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成立于 1938 年,建院 80 年来,已由上世纪 50 年
2、代的 1 个研究所 6 个系(农具系、农经系、农水系、园艺系、气象系、畜牧兽医系)发展成为研究和开发领域涵盖粮、经、饲作物与畜牧水产、农机等涉及众多学科和专业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科研机构,整体实力居全国省级农科院前列。随着 1978 年起国家和地方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的恢复和重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四川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解决农业生产重大关键问题,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科技贡献率,促进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10 年间(2009 2018 年)获奖成果统计,在分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探析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获奖成果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3、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培育提供相应对策建议。1获奖成果现状分析1 1获奖总体情况2009 2018 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农业科技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省科技进步奖等奖励 194 项。获奖成果中,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及所属研究所为主持完成单位的成果有 123 项,占获奖成果总数的 63%,合作(参与)完成的科技成果有 71 项,占获奖成果总数的 37%。1 2各年份获奖情况2009 2018 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年均获奖成果 19 4 项,获奖最多的是 2013 年,共计 27 项,比年均获奖成果数高 25%,其次为 2016 年、2017 年分别为 23 项、24
4、项。“十一五”后两年共获科技成果奖励 37 项,其中,国家奖 3 项,部、省级一等奖 8 项,二等奖 14 项;“十二五”期间共获科技成果奖励 8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 9 项,部、省级一等奖 24项,二等奖 25 项;“十三五”以来共获科技成果奖励69 项,其中,国家奖 2 项,部、省级一等奖 13 项,二等奖 20 项(图 1)。图 12009 2018 年获奖数量情况1 3获奖情况等级分布2009 2018 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共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国家科技进步奖)14 项,占获奖科技成果总数的 7%;获得部、省级一等奖 43 项,占获奖科技成果总数的 23%;部、省级二等奖 5
5、9 项,占获奖科技成果总数的 30%;部、省级三等奖 78 项,占获奖科技成果总数的 37%(表 1)。从获奖成果等级分布情况看获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和部、省级二等奖以上的成果占比达到 60%,说明 10 年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获奖科技成果总体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特别是主持完成的“人工合成小麦优异基因发掘与 川麦 42 系列品种选育推广”“高异交性优质香稻不育系川香 29A 的选育及应用”分别获得2010 年、2011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4获奖成果研究领域分布在获奖的 194 项成果中,作物遗传育种 42 项、511工作研究2023 年第 3 期表 12009 2018 年获奖等级情况奖励名
6、称奖励等次获奖数量获奖合计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14二等奖12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414二等奖6三等奖2合作奖2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716二等奖4三等奖5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1144二等奖47三等奖66省哲学与社会科学奖一等奖16二等奖2三等奖3数据来源: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处作物耕作栽培 29 项、土壤肥料 11 项、植物保护 15项、软科学 11 项、蚕桑 11 项、茶叶 9 项、农产品加工5 项、食用菌11 项、果树19 项、遥感2 项、水产5 项、其他 24 项。可以看出,作物遗传育种、作物耕作栽培、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等传统优势研究领域获奖数量较多,共计 97 项,占获奖
7、成果的比重较大,达81%(图 2),说明十年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传统优势学科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图 22009 2018 年获奖成果学科分布1 5各单位获奖情况2009 2018 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奖励按完成单位划分,作物所完成 43 项、园艺所完成29 项、土肥所完成 28 项、水稻所完成 20 项、植保所完成 15 项,以上 5 个研究所所获得的科技成果奖励占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10 年来获奖科技成果总数的70%。蚕业所完成 14 项、茶叶所完成 9 项、生核所完成 5 项、遥感所完成 2 项、信息所完成 7 项、测试中心完成 3 项、加工所完成 2 项、经作所完成 2 项、水
8、产所完成 4 项。图 32009 2018 年获奖成果学科分布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获奖成果分析2 1重大科技成果培育有待进一步加强10 年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主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成果只有 2 项,然而,同时期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主持获得国家三大奖励(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数量均为 7项,新疆农垦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北京农林科学院分别获3 4 项2。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果产出导向不明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属于省政府直管事业单位,多年来在项目申报方面多以遵循政府计划为主,导致科研成果与市场的结合不够紧密。同时,在科研立项、成
9、果推广等管理环节系统性不强,阶段性成果较多,彼此之间的关联性缺乏,从而造成成果较为分散,难以形成重大成果。加之部分科技人员由于职称、考核等的压力,对成果的原创性不够重视,导致重大成果培育进程较慢3。二是缺乏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近年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经费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已连续 3 年超过 1 5 亿元。但在项目周期上以 2 3 年为主,连续滚动支持(5年以上)项目相对较少,且目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经费主要通过竞争申报获得,科研人员为了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往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多方面、多渠道争取项目,势必造成研究方向不聚合,形成的成果零散,难以集中形成重大科技成果。2 2各研究所取得
10、成果差异较大由图 3 可以看出,作物所、土肥所、植保所不但在获奖数量上多于其他所,在获奖成果质量上(一等奖数量)也明显高于其他所。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物所、土肥所、植保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如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植物保护、食用菌栽培等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传统优势学科。这些学科在人才团队、研究基础、科研经费、相关研究的延续性及创新性方面相较其他研究领域有明显优势,而其他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相对较窄,科研基础及传承性方面相对较弱;二是部分研究人员对科研成6112023 年第 3 期工作研究果的凝练、总结重视程度不够,从而造成在相关研究领域获奖的科技成果较少。值得注意的是茶叶所主持完成的“野生
11、茶树种质资源发掘与特色新品种选育及配套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和遥感所主持完成“四川及西南区农业生产遥感动态监测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的两项成果分别获得2018 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这是茶叶所和遥感所近年来在科技成果奖励方面取得的新突破,必将有力促进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2 3不同年份获奖总数差异明显由图 1 可以看出,获奖最多的 2013 年共计有27 项成果获奖,最少的 2014 年只有 12 项成果获奖。虽然近三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获奖成果总数保持在 20 项左右,但从整体上看,10 年间的各年份获奖成果数量差异较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农业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12、周期性较长,尤其是重大科技成果,没有长时期,甚至几代人的积累,很难有明显效果。3对策建议3 1强化学科建设,促进均衡发展学科建设是促进农业科研院所科研水平提高的重要支撑和前提4。成果培育,特别是重大科技成果的培育离不开学科优势的建立,学科建设和成果培育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5。成果培育的重要前提,首先就是要抓好学科建设6。当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应立足现有学科体系,及时发展新兴学科,不断优化学科布局,推动各类资源向优势学科集聚,以优势学科带动弱势学科发展。在优势学科建设方面,应重点支持农业生物基因资源保存与创新、特色优质农畜品种培育、生物种业、规模化机械化绿色生产、农产品加工、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农
13、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经济与区划等优势特色学科,使之成为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并跑者”“领跑者”和服务产业重大需求的核心科技力量。同时,拓展和加强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建设,重点拓展农业生物信息学、环境生物学、食品营养学等新兴和交叉学科,重点加强基因编辑与农业应用、农业遥感、智慧农业、乡村环境建设等技术创新,大力开展新型绿色生物制剂、农业智能控制装备、功能食品等新产品研发。再者,要积极抢占农业科技创新制高点,要在农业生物生长发育机理、重要性状形成、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突破一批重大基础理论和方法,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前沿农业智能技术、低碳循环农业技术等方面,加快形成创新优势,在合成生物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动植物
14、天然免疫技术等方面,实现原创性的重大突破。3 2强化科研团队建设,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学科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科研团队的支撑,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是科研团队的重要支柱7。优秀的科研团队离不开持续的人才培养、高层次的领军人才以及结构合理的团队梯度,三者的有机结合是充分发挥集体力量的必要条件8。建议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人才团队建设:一是完善院科技人才奖励办法,并逐年提升奖励资金强度,提高全院科技人才奖励的总体水平,形成“指挥棒效应”,引导科技人员面向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着力大规模转化,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优化人才配置,既注重从事基础前沿学科研究的高学历人才,也注重从事应用研究和推
15、广的专业技能人才,以及团队管理人才,形成合理均衡的人才“梯队”;三是实施项目引智,通过实施创新团队建设、创新能力建设、青年基金项目、青年英才海外培养项目、杰出科研人才引进等人才引育项目,同时积极与国家、省千人计划对接,引入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3 3强化协同创新和开放合作,促进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开放合作是近年来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不同单位、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联合协作攻关是科学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9。10年间四川农科院获得的 14 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均由多个科研单位联合攻关,共同完成。作为省级农业综合性科研单位,应站在全省层面,围绕四川省“10+3”农业产业体系发展中的重大科学
16、和技术问题,发挥全省农业科研领军作用,通过强强联合,协作攻关,突破研究中共性关键性技术。同时,通过科研协作,对提升学术水平,培养人才,降低科研成本,形成重大成果,有很强的促进作用。3 4强化前端介入,狠抓重大项目争取重大科技成果的培育离不开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撑,要围绕重大科技成果的培育,强化前端介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狠抓重大项目争取,为重大成果培育打下坚实基础10。一是着力组织开展重大科技问题研究。针对国家主体科技计划及专项计划凝练选题,建立项目储备库,适时提出重大选题建议、咨询报告等。积极跟踪国家、部门等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动态,统筹全院科技资源,提高科研立项水平和效果。二是做好重大项目跟踪管理
17、。重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区域性项目、学科群条件建设项目、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项目、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三是加强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抓住四川(下转第 124 页)711工作研究2023 年第 3 期的问题。“把经济困难的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的扶贫帮困工作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范畴,建立党内关怀机制,通过财政预算、党费支持等渠道,建立党员爱心基金”7。特别是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经济相对贫困的党员,在必要的时候将爱心基金用在他们身上。有所靠与有所为虽然没有必要的联系,但是也是一种正向的促进。23 2以优化环境为保障,以激发活力为重点首先,以优化环境为保障。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
18、优化发展环境,“要从硬环境 和软环境 两方面入手”8。硬环境要改善,软环境更要优化。在“硬环境”方面,重点要加快建设交通、政务、环保、通讯及水电气供应等基础设施,积极塑造生态、宜居、和谐、魅力的工作环境。在“软环境”方面,要提高服务效能。各级各部门要致力于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改进作风、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要不断改善和优化管理服务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最后,以激发活力为重点。一是及时掌握全社会人才动态信息,当好“参谋员”。二是着力搞好人才协调工作,当好“组织员”。三是激活人才吸纳机制,当好“引导员”。要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对引进的高素质人才给予一定补助,激活吸引机制,
19、树立人才引进导向,形成人才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参考文献:1 王俊兰 构建高校二级学院党建责任体系和制度机制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8,(05):35 37 2那军 浅谈机关党建工作的认识与发展J 科学导报,2014,(18):131 3王志远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7,(06):40 42 4冯婷“互联网+”时代我国政治生态建设新思考J 广西社会科学,2018,(08):148 151 5夏红莉 提高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保障机制研究J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7,(02):14 19 6丁义 浅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条件下腐败现象
20、的特点及对策 J 工会论坛 山东管理学院学报,2017,(02):14 19 7王建华 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思考 以湖南省华容县为例 J 学理论,2010,(10):127 8汪珍美 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功能的途径J 新课程,2013,(10):117(上接第 117 页)首批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这一难得机遇,积极组织专家申报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围绕区域特色的研究领域开展研究。参考文献:1佟瑞平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30 年获奖成果分析与建议J 农业科管理,2009,28(3):18 21 2耿东梅,王之岭 省级农科院重大科技成果培育途径研究与思考J
21、 农业科管理,201837(2):49 52 3焦春海,王艳明,郭英,等 新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院县共建科技专家大院成果推广模式为例 J 农业科技管理,2012,(1):58 61 4佟瑞平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30 年获奖成果分析与建议J 农业科管理,2009,28(3):18 21 5 刘刚,陆天华,王建明,等 农业科研院所学科建设与发展路径思考 J 上海农业学报,2012,28(4):106 109 6 信乃诠 不同农业系统国家奖励科技成果的比较研究J 农业科技管理,2006,(3):1 5 7 张必正,孙进昌 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科学与管理,2007,(1):7 10 8 常有宏 江苏省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J 江苏农业学报,2011,27(1):1 4 9 叶仕满 协同创新: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J 中国高校科技,2012,(3):16 19 10 信乃诠 农业科技管理基础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