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人教版人教版 20222022 年中考化学知识总结例题年中考化学知识总结例题 单选题 1、人体缺钙会引起的疾病或症状是()A贫血 B食欲不振,发育不良 C甲状腺肿大 D骨质疏松 答案:D 解析:A、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不符合题意;B、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不符合题意;C、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不符合题意;D、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符合题意。故选 D。2、下列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A金刚石 BC60C氯化钠 D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A.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选项正确;B.C60是由碳六十分子构成,一个分子由 60 个碳原子构成,选项错误;2 C.
2、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选项错误。故选 A。3、金属是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湿法炼铜”的化学原理可以表示为:Fe+CuSO4=FeSO4+Cu B金属与金属、金属与非金属都可能形成合金 C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备铁,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金属钠和镁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答案:C 解析:A、古代湿法炼铜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 FeSO4+Cu,故正确;B、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以金属与金属、金属
3、与非金属都可能形成合金,故正确;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备铁,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D、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于金属镁原子最外层有 2 个电子而钠原子最外层 1 个电子,因此是由于它们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正确。故选 C。4、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食物腐烂 B汽油挥发、胆矾研碎 3 C粮食酿酒、铁锅生锈 D水的电解、干冰升华 答案:A 解析:A、冰雪融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烂有微生物
4、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汽油挥发,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胆矾研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水的电解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气、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 A。5、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任务,带回 1731g 月壤,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 3.已知氦 3 的质子数为 2,中子数为 1.氦 3 的核外电子数为 A1B2C3D4 答案:B 解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
5、外电子数=质子数,氦 3 的质子数为 2,故核外电子数为 2,故选:B。6、现有一定质量的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生成氢气 0.2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得到 13.6g 固体。则金属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AMg、FeBAl、FeCZn、MgDFe、Zn 4 答案:D 解析: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反应中硫酸亚铁和氢气质量比为:152:2,假设金属全部是铁,生成氢气 0.2g,则得到固体为 15.2g,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反应中硫酸镁和
6、氢气质量比为:120:2,假设金属全部是镁,生成氢气 0.2g,则得到固体为 12g,铝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反应中硫酸铝和氢气质量比为:342:6,假设金属全部是铝,生成氢气 0.2g,则得到固体为 11.4g,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反应中硫酸锌和氢气质量比为:161:2,假设金属全部是锌,生成氢气 0.2g,则得到固体为 16.1g,金属混合物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生成氢气 0.2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得到 13.6g 固体,说明混合物中这
7、两种金属单独与酸反应在产生 0.2g 氢气时,一种反应后的到固体小于 13.6g,一种大于 13.6g,铁和锌与硫酸反应产生 0.2g 氢气时,得到固体都大于13.6g,故不可能。故选 D。7、河南博物院馆藏丰富,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玉器雕琢 B骨笛打孔 C彩陶烧制 D金筒刻字 答案:C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A、玉器雕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骨笛打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彩陶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
8、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金筒刻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5 故选:C。小提示:8、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物质是 A泥沙 B淀粉 C豆油 D蔗糖 答案:D 解析:A:泥沙不溶于水,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混合物不能均一稳定。A 错。B:淀粉不溶于水,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混合物不能均一稳定。B 错。C:豆油不溶于水,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不能均一稳定。C 错。D:蔗糖溶于水,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混合物均一稳定。能形成溶液。D 正确。综上所述:选择 D。小提示:9、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9、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A 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呈黑色,因此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选项 A 正确;6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应该是发出蓝紫色火焰,选项 B 不正确;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因此实验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选项 C 不正确;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没有气味,选项 D 不正确。故选 A。10、空气是人
10、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可供给动植物呼吸 B食品包装袋填充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C稀有气体可制造电光源 D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答案:D 解析: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故选项正确;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说法以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说法正确;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途径的电光源,说法正确;D、空气污染指数指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表示空气质量越差,说法错误。故选 D。11、下面是某同学记录的部分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细铁丝在氧气中
11、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C 解析:7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2、开展家庭小实验,可以有效地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社会和生活。下列实验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用白糖和水自制白糖晶体 B用小苏打和柠檬酸等物质制汽水 C将
12、花瓣捣烂自制酸碱指示剂 D用石英砂和活性炭制成的简易净水器净水 答案:B 解析:A、用白糖和水自制白糖晶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 错误;B、用小苏打和柠檬酸等物质制汽水,小苏打和柠檬酸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 正确;C、将花瓣捣烂自制酸碱指示剂,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 错误;D、用石英砂和活性炭制成的简易净水器净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 错误。故选:B。13、2021 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
13、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8 答案:A 解析:A、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利于节能减排,故不利于实现碳中和;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利于节能减排,故利于实现碳中和;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利于节能减排,故利于实现碳中和;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A。14、开展家庭小实验,可以有效地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社会和生活。下列实验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用白糖和水自制白糖晶体 B用小苏打和柠檬酸等物质制汽水 C将花瓣捣烂自制酸碱指示剂
14、 D用石英砂和活性炭制成的简易净水器净水 答案:B 解析:A、用白糖和水自制白糖晶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 错误;B、用小苏打和柠檬酸等物质制汽水,小苏打和柠檬酸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 正确;C、将花瓣捣烂自制酸碱指示剂,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 错误;D、用石英砂和活性炭制成的简易净水器净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 错误。故选:B。1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9 A量取 10mL 水 B处理废弃固体药品 C保存二氧化碳气体 D取少量液态药品 答案:D 解析:A、量筒量液时要注意量程的选择,应选择略大于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选取的量程太大,会因刻度不
15、精确而使量取的液体体积不准确,选取的量程太小,多次量取会有误差,量取 10mL 水应用 10mL 的量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 A 不符合题意;B、实验室中固体废弃物不能倒入水池,流入下水道会污染地下水,也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集中分类处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 B 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存放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要正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 C 不符合题意;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竖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上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 D 符合题意。故选:D。多选题 16、下列物质既有可燃性又
16、有还原性的是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焦炭 答案:BD 10 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且氧气具有氧化性,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且具有还原性,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具有还原性,不符合题意;D、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具有可燃性,且具有还原性,符合题意。故选 BD。17、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物质 主要操作方法与结论 A 黄铜片与纯铜片 取样相互刻画,表面上没有留下痕迹的是纯铜片 B 碳酸钡与硫酸钡 分别取样各加入过量的稀硝酸,生成气泡且固体溶解的是碳酸钡 C 涤纶线与羊毛线 分别取样灼烧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 D 氯
17、化钾溶液与碳酸钾溶液 分别取样各滴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原溶液是氯化钾溶液 AABBCCDD 答案:BC 解析:A、合金的硬度一般情况下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要大,故鉴别黄铜片和纯铜片可利用相互刻划的方法,表面没有留下划痕的是黄铜片,此选项表述不正确;B、碳酸钡与稀硝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钡不与稀硝酸反应,故可通过加入稀硝酸观察有无气泡冒出,固体是否溶解来进行鉴别,若有气泡冒出,且固体能溶解则说明是碳酸钡,此选项方法正确;C、羊毛线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味道,故可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来鉴别涤纶线和羊毛线,有烧焦羽毛的味道的是羊毛线,此选项方法正确;D、氯化钾和碳酸钾都能与硝酸银反应
18、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利用硝酸银来鉴别两种溶液,此选项方法不正确。故选 BC。11 18、乙烯(C2H4)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化学工业上有着重要的用途。乙烯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反应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生成物中 C 物质与 D 物质的质量比为 11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答案:ABD 解析:根据乙烯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的方程式是:C2H4+3O2点燃2CO2+2H2O 根据方程式的意义进行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是乙烯与氧气发生了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
19、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C、生成物中 C 物质与 D 物质的质量比即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是:(442):(182)=22:9,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有单质氧气参加反应,氧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从 0 价变为-2 价,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 ABD。小提示:本题考查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12 答本题的基本方法。19、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法中,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木炭和二氧化锰 分别取样,在空气中燃烧 B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闻气味 C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20、 通过红热的碳层 D 除去 CO2气体中的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AABBCCDD 答案:AD 解析:A、木炭具有可燃性,二氧化锰不能燃烧,可以通过灼烧的方法进行鉴别,故选项正确;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无法鉴别,可以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的为二氧化碳,燃烧更旺盛的是氧气;或者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的为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错误;C、除去氮气中的氧气,通过红热的碳层,氧气会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生成新的杂质,可通过灼热的铜除去氮气中的氧气,故选项错误;D 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可以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 CO2气体中的 CO,故选项正确;故选 AD。小提示: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关于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20、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硫酸铜 B金刚石 C氧气 D氮气 答案:CD 13 解析:A、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 A 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 B 不符合题意;C、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故 C 符合题意;D、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CD。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