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中考化学基础知识手册.pdf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00766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7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中考化学基础知识手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中考化学基础知识手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中考化学基础知识手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中考化学基础知识手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中考化学基础知识手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文末附答案)人教版人教版 20222022 年中考化学基础知识手册年中考化学基础知识手册 单选题 1、下列物质所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 B钛合金制造人造骨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CO2的含量 B探究 MnO2能否加快 H2O2的分解 C火焰各层温度比较 2 D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3、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A制取 C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 CO2收集 CO2的集气瓶没盖严 B加热高锰酸钾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试管破

2、裂实验结束先熄酒精灯,后移导管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 1/5红磷过量 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闻气味 C加入固体D过滤 5、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A木炭 B硫粉 C铁丝 D镁条 6、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用木炭除去水中的异味 B用食醋去除热水瓶内的水垢 C用点燃氢气的方法来制取饮用水 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3 7、下图所示的标志中,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是 ABCD 8、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简称 AQI)中污染物监测范畴的是 ACOBSO2CN2DPM

3、2.5 9、防疫期间常用酒精消毒,在消毒过程中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主要是因为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再分 10、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两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 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 c 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 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K2SO4和 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溶液的烧杯中 D由 c 点到 d 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11、下列是一些危险化学品标识,其中属于有毒品的是 4 AB CD 12、关于原子和分子,说法正确的

4、是()A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C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个数相等的任何物质具有相同的质量 13、下列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少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石灰水 C酒精溶液 D氯化钠溶液 14、1909 年,德国化学家保罗 弗里德伦德尔在多刺海螺的鳃下腺中提取出了一种紫色染料泰尔红紫(分子式为 C16H8Br2N2O2),这种染料一直被用于为王室及富裕阶级的长袍染色。下面有关其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泰尔红紫中有 30 个原子 B泰尔红紫中碳、氧两种元素质量比是 81 C泰尔红紫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泰尔红紫的相对分

5、子质量是 420g 15、化学学习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错误的个数有 物质 甲 乙 丙 丁 5 反应前质量/g 10 5 12 20 反应后质量/g 8 5 30 x(1)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 1:8(2)x=4(3)该反应为化合反应(4)乙可能是催化剂(5)若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3;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3:16。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多选题 16、向一定质量的 FeSO4和 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 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 确的是 A滤液中可能存在 F

6、e2+B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有两种 C滤渣中一定含 Cu 和 Fe,一定不含 ZnD滤液的颜色可能呈蓝色 17、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B物质的构成模型 C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关系模型 6 D原子结构模型 18、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中,可行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氧化铜和二氧化锰 C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氯化钠固体 D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1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吹灭蜡烛,是因为吹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D区分一氧

7、化碳和甲烷,可以通过点燃后分别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的方法 20、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 的值是 15 B丁可能是单质 C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丙一定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 4:1 7 人教版 2022 年中考化学_007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根据大理石的用途解答;B、根据钛合金与人体具有相容性进行解答;C、根据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解答;D、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解答。A、大理石坚硬,用作建筑材料,故正确;B、钛合金与人体具有相容性,钛合金可以制造人造骨,故正确;C、熟石灰呈碱性,可以改良酸性土壤,故正确;D、虽然氢氧化

8、钠可与盐酸反应,但是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错误。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掌握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答案:D 解析:A、图中实验,根据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可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CO2的含量,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B、图中实验,根据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可探究 MnO2能否加快 H2O2的分解,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C、温度越高,木条碳化的越快,图中实验,可比较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8 D、图中实验,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检验二氧化碳,应

9、使用澄清石灰水,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选:D。3、答案:B 解析:A、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只要集气瓶口向上即使没盖严的集气瓶也能收集到 CO2,分析不合理;B、实验结束先熄酒精灯,后移导管,可能导致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分析合理;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了防止高温生成物直接落在瓶底而使瓶底炸裂,而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铺一层沙,集气瓶底炸裂,可能是由于集气瓶底没留水或未铺沙,与引燃火柴过长无关,引燃火柴过长只会造成氧气的大量消耗,分析不合理;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需要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而进入水的量少于 1/5,则可能是由于气密性不好所造成,红磷过量是要完全消耗掉氧气,保证实验成

10、功;分析不合理;故选 B 4、答案:A 解析: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仪器连接好后,玻璃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正确;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错误;C、加入固体颗粒,要把试管横放,把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竖立,错误;D、过滤要使用玻璃棒引流,漏斗尖端要紧靠烧杯内壁,错误。9 故选 A。5、答案:B。解析:A、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无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B、硫粉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

11、合题意;C、铁丝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D、镁条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氧化镁是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6、答案:C 解析:A、木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木炭除去水中的异味,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醋酸能与水垢反应,所以可用食醋去除热水瓶内的水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制备氢气需要用到大量的锌和硫酸,所以不适宜用点燃氢气的方法来制取饮用水,故错误,符合题意;D、熟石灰是一种碱,能与酸性物质反应,所以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C。7、答案:C 解析: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要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所以标志

12、是严禁烟火标志。故选 C。8、答案:C 解析:空气污染包括有害气体污染和粉尘污染,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粉尘污染包括 10 PM2.5;故选:C。9、答案:C 解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主要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被人闻到;故选 C。10、答案:D 解析:A、根据图示,c 点所示溶液 pH7,呈酸性,选项 A 不正确;B、从图中溶液的 pH 由大逐渐变小可知,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图中 a点所示溶液 pH7,呈碱性,溶液中氢氧化钾没有全部被反应,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应该是 K2SO4和 KOH,选项

13、B不正确;C、根据图中溶液的 pH 变化情况,溶液的 pH 起点大于 7,且随着试剂的加入 pH 由大逐渐变小,可见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选项 C 不正确;D、图中 b 点溶液的 pH=7,此时硫酸和氢氧化钾恰好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不和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因此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pH 继续减小。根据分析,虽然由 c 点到 d 点的变化过程中溶液 pH 继续减小,但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选项 D 正确。故选 D。11、答案:B 解析:A 为易燃物质图标,B 为毒性物质图标,C 为危险爆炸物图标,D 为腐蚀性液体图标,故选 B。12、

14、答案:A 解析:11 A、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不一定比原子大,例如水分子质量小于汞原子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分子个数相等的物质,质量不一定相等,例如 1 个水分子质量和 1 个氧分子质量不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13、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而使溶液质量变大,错误;B、CO244+Ca(OH)2=CaCO3100+H2O 氢氧化钙溶液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由反应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生成沉淀质量大于吸收二氧化碳

15、质量,而使溶液质量减小,正确;C、酒精溶液具有挥发性,溶液质量会减小,但未发生化学变化,错误;D、氯化钠溶液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变,错误。故选 B。14、答案:C 解析:A、由分子式可知一个泰尔红紫分子有 30 个原子,故选项错误;B、泰尔红紫中碳、氧两种元素质量比是(1216)(18)=241,故选项错误;C、121680216214218,所以泰尔红紫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正确;12 D、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错误。故选 C 15、答案: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0+5+12+20=8+5+30+x,x=4;(1)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0-8):(30-

16、12)=1:9,错误;(2)x=4,正确;(3)该反应中甲、丁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反应符合多变一特点,为化合反应,正确;(4)乙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不参与反应、可能是催化剂,正确;(5)反应的甲与丁质量比为(10-8):(20-4)=1:8;若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3;设甲、丁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a、b,则有2a3b=18,解得ab=316,正确;故选 A。16、答案:CD 解析:铁、铜、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铁、铜,向一定质量的 FeSO4和 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锌粉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硫酸铜完全反应后,剩余的锌再于

17、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铁,这些铁粉可能是锌不足与部分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的铁,即溶液中有硫酸亚铁剩余,所以滤液中可能存在 Fe2+,选项正确;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如果这些铁粉完全由硫酸亚铁反应生成,则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锌,如果这些铁粉由部分硫酸亚铁与锌反应生成,则溶液中的溶液有剩余的硫酸亚铁和反 13 应生成的硫酸锌,选项正确;C、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如果这些铁粉完全由硫酸亚铁反应生成,剩余的固体中可能含有锌,选项错误;D、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18、铁,则硫酸铜完全参加反应,所以滤液的颜色不可能呈蓝色,选项错误,故选 CD。17、答案:BC 解析:A、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故选项模型说法错误。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选项模型表示正确。C、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选项模型表示正确。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模型中质子不在原子核内,选项模型表示错误;故选 BC。18、答案:AC 解析:A、日常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加了肥皂水的硬水泡沫较少,

19、浮渣较多;加了肥皂水的软水泡沫较多。A 正确。B、氧化铜和二氧化锰都是黑色粉末,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区分氧化铜和二氧化锰。B 错。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氯化钠溶于水吸放热现象不明显,所以可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氯化钠固体。C 正确。D、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用燃着的木条无法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D 错。综上所述:选择 AC。14 19、答案:BD 解析: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燃烧,例如铁和氧气的生锈反应不是燃烧,错误;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不会破坏书籍档案,正确;C、吹灭蜡烛,是因为吹走了蜡烛周围的热量,温度降低蜡烛着火点以下,错误;D、一氧化碳燃烧不生成水,甲烷

20、燃烧生成水,可以通过点燃后分别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的方法区分一氧化碳和甲烷,正确;故选 BD。20、答案:BC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设反应后丁的质量为x,则10g+10g+10g+10g=6g+9g+10g+x,解得x=15g,选项 A 正确;B、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甲、乙质量减少都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了,则丁为生成物,该反应为:甲+乙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所以丁不可能是单质,选项 B 错误;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则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杂质,选项 C错误;D、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 10g-6g=4g,乙的质量减少了 10g-9g=1g,则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4g:1g=4:1,选项 D 正确。故选: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