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2022年中考化学专项训练题.pdf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090971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1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2年中考化学专项训练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22年中考化学专项训练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22年中考化学专项训练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22年中考化学专项训练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22年中考化学专项训练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人教版人教版 20222022 年中考化学专项训练题年中考化学专项训练题 单选题 1、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使用等量的同种钙片和白醋开展四组实验,分别测得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选取 CO2的浓度从 08%为研究对象,下列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对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B对比,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小,反应速率越慢 C对比,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对比,的反应速率最慢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除了温度不同,其它因素相同,且温度越高,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越快,对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不符合题意;B、温度和钙片

2、的形状均不同,对比,无法得出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小,反应速率越慢,符合题意;2 C、除了钙片的形状不同,其它因素相同,且粉末状钙片,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的快,说明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对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的慢,反应速率最慢,不符合题意。故选 B。2、变化无处不在。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湿衣晾干 B铁锅生锈 C小麦磨粉 D滴水成冰 答案:B 解析: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新物质生成。A、湿衣晾干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铁锅生

3、锈有新的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小麦磨粉只是物质形状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滴水成冰只是水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3、“闻香识茶”是通过闻的方法来识别茶的类别,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人们能够闻到茶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选 B。考点:分子的性质 3 4、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20时,甲的溶解度为 30g C40时,甲的饱和

4、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1:2 D40时,向 100g 水中加入 50g 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150g 答案:B 解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大小不能确定,溶解度也不能确定,故 A 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为 30g,故 B 正确;C、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50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50g:150g=1:3,故 C 错误;D、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40g,所以向 100g 水中加入 50g 乙,只能溶解 40g 的晶体,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0g,反应 D 错误。故选 B。5、下列各组物质用稀硫酸不能区分开的是()

5、A镁粉、氧化铜粉 BNaOH 溶液、KOH 溶液 C铁片、铜片 DNa2CO3溶液、NaCl 溶液 答案:B 解析:4 A、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可以区分,故 A 正确;B、稀硫酸与 NaOH 溶液、KOH 溶液均能发生中和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钾和水,均无明显现象,不能区分,故 B 不正确;C、铁片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片和稀硫酸不反应,可以区分,故 C 正确;D、碳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钠溶液与稀硫酸不反应,可以区分,故 D正确。故选 B。6、消毒剂高铁酸钠(Na2FeO4)集氧化、吸附、凝聚、杀

6、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A+6B+3C+2D0 答案:A 解析: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钠元素为+1,氧元素为-2,设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x+(-2)4=0,解得x=6;故选 A。7、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已知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点燃K2S+N2+3CO2,此反应涉及到的化学用语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中的硝酸根离子:NO31B3 个碳原子:3C C单质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S-2D硫酸钾的化学式:K2S 答案:B 解析:A、离子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右上方表示,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

7、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硝酸钾中硝酸根离子表示为:NO3,说法错误;5 B、元素符号表示一个该原子;该种元素;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表示这种物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3 个碳原子:3C,说法正确;C、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的正上方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号化合价代数和为 0,单质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0 表示为:S0,说法错误;D、硫酸钾化合物中硫酸根化合价为-2 价,钾元素化合价为+1 价,硫酸钾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硫酸钾的化学式K2SO4,说法错误。故选 B。8、礼记记载中国秦代酿酒古法:“秫稻必齐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

8、”。上述步骤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秫稻必齐备好优质粮食 B水泉必香选择优良水质 C陶器必良挑选精良容器 D火齐必得适宜温度下发酵 答案:D 解析:A、秫稻必齐备好优质粮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 不符合题意;B、水泉必香选择优良水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 不符合题意;C、陶器必良挑选精良容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 不符合题意;D、火齐必得适宜温度下发酵,发酵过程粮食变成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 符合题意;故选 D。9、硼氢化钠(NaBH4)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则硼(B)元素的化合价是 A-5B0C+3D+5 答案:C 解

9、析:6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硼氢化钠(NaBH4)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设硼(B)元素的化合价是x,(+1)+(-1)4=0,=+3,则硼(B)元素的化合价是+3 价,故选 C。10、2021 年 3 月,全国“两会”如期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增加绿地面积 B提倡戴口罩乘公交绿色出行 C放烟花爆竹营造节日气氛 D减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及餐具 答案:C 解析:A、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增加绿地面积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及粉尘,吸收二氧化碳

10、缓解温室效应,正确。B、倡戴口罩乘公交绿色出行,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正确。C、放烟花爆竹营造节日气氛,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及粉尘,造成空气污染,错误。D、减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及餐具,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正确。故选 C。11、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 C负极产生的气体具有助燃性 D正极产生气体的速率比负极快 答案:B 解析: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故 A 选项错误;B、纯水几乎不导电,电解水时,加入少量的硫酸钠,硫酸钠溶于水,使水中的可自由移动离子增多,会增强水的导电性,故 B 选正

11、确;7 C、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有可燃性,没有助燃性,故 C 选项错误;D、正极产生的氧气和负极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比为 1:2,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氧气比氢气的少,所以正极产生的气体速率比负极的慢。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B。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 D氧气验满 答案:B 解析:A、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用手握住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

12、,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13、“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8 A硒 B硅 C铝 D锡 答案:B 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是硅,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硅;故选:B。14、下列抗击新冠疫情的措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室内燃烧艾条 B经常开门开窗通风 C用“84”消毒液消毒 D研制药物抵抗病毒 答案:B 解析:A、室内燃烧

13、艾条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经常开门开窗通风,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用“84”消毒液消毒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研制药物抵抗病毒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15、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9 A实验前止水夹没有夹紧 B将红磷换成木炭进行实验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D点燃红磷缓慢伸入集气瓶中后,再塞紧瓶塞 答案:C 解析:A、若做该实验时,止水夹没有夹紧,会使集气瓶内的空气受热通过导管进入空气中,因此集气瓶内的气体减少的量包括消耗的氧气及逸出的空气,会使瓶内的气体比实际氧气减少

14、的多,因此会使水倒流超过五分之一,造成结果偏大,此选项错误;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然能除去氧气,但却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此选项错误;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以防止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造成结果偏小,此选项正确;D、点燃后的红磷必须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紧瓶塞,否则瓶内气体逸出,造成实验误差,此选项错误。故选 C。多选题 16、将不再冒出气泡的汽水瓶(敞口)置于温水中,瓶内出现较多气泡。分析正确的是 A瓶内压强减少导致溶解度减小 10 B温度升高导致气体溶解度增大 C出现大量气泡后溶液为饱和

15、溶液 D出现大量气泡后溶液中气体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答案:CD 解析:A、将不再冒出气泡的汽水瓶(敞口)置于温水中,温度升高,导致气体的溶解度减少,而不是因为瓶内压强减少,故选项分析不正确;B、将不再冒出气泡的汽水瓶(敞口)置于温水中,温度升高,导致气体的溶解度减少,故选项分析不正确;C、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少,一部分二氧化碳逸出,逸出二氧化碳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选项分析正确;D、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少,一部分二氧化碳逸出,溶质的质量减少,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分析正确。故选 CD。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铝合金 mg 和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 0.1g H2,则 m 可能是

16、1 B要使 SO2、SO3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 SO2与 SO3的分子个数比 2:3 C将质量分数为 20%的 KNO3溶液 90g 配制成 40%的溶液,需加入 45gKNO3固体 D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质量为 120g,将其高温煅烧至碳酸钙完全分解,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84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0%答案:AD 解析:A、设生成 0.1g 氢气需要镁的质量为 x,需要铝的质量为 y 11 Mg+2HCl=MgCl2+H2 24 2 x 0.1g 24/x=2/0.2g x=1.2g 2Al+6HCl=2AlCl3+3H2 54 6 y 0.1g 54/y=6

17、/0.1g y=0.9g 所以镁铝合金 mg 和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 H20.1g,则 m 可能是 1,故 A 正确 B、设要使 SO2、SO3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 SO2和 SO3的分子个数分别是 x,y,64x(3264100%)=80y(4880100%)x/y=3/2,故 B错误;C、将质量分别为 20%的 KNO3溶液 90g 配制成 40%的溶液,需加入 KNO3固体质量为 x,x+20%90g=(x+90g)40%x=30g,故 C 错误;D、依据钙元素守恒,完全反应生成的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原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所以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4g(4

18、056100%)120g100%=50%,D 正确。选 AD 点睛:根据钙元素守恒,完全反应生成的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就是原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进行分析 18、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学科观念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宏观与微观: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具有酸的通性,原因是都能在溶液中解离出氢离子 B变化与守恒:依据化学方程式 X+3O22CO2+3H2O,可推测燃料 X 的化学式为 C2H4O C证据与推理:复分解反应元素化合价不变,则化合价不变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探究与创新:在化学实验中常用注射器代替分液漏斗,因为都可以控制滴加药品的速率 答案:BC 解析:12 A、稀盐酸和稀硫酸均

19、具有酸的通性,是因为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在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不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 C、H、O 的个数分别是 0、0、6,生成物中含 C、H、O 的个数分别是 2、6、7,故反应物中还应含 2 个 C、6 个 H、1 个 O,故 X 的化学式为:C2H6O,符合题意;C、复分解反应元素化合价不变,但是化合价不变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元素化合价不变,但是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D、在化学实验中常用注射器代替分液漏斗,因为都可以控制滴加药品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不符合题意。故选 BC。19、甲、乙、丙、丁

20、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是 15 B甲一定是单质 C丙不一定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 2:3 答案:AC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设反应后丁的质量为x,则 10+10+10+10=6+9+10+x,解13 得x=15,故 A 正确;B、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甲、乙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了,则丁为生成物,反应为化合反应,丁不可能是单质,甲可以是单质,也可以不是,故 B 错误;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则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杂质,故 C 正确;D、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甲的

21、质量减少了 10g6g=4g,乙的质量减少了 10g9g=1g,则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4g1g=41,故 D 错误。故选:AC。20、我国自主研发的无液氦稀释制冷机实现接近绝对零度的极低温运行。这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极低温仪器研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下图是与氦有关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e 可表示氦气这种物质 B氦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C氦原子的质量是 4.003g D氦原子的中子数是 2 答案:AD。解析:A、氦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可表示氦气这种物质,说法正确;B、氦只有一个电子层,且该层容纳 2 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说法错误;C、氦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003,说法错误;14 D、由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氦原子的中子数=4-2=2,说法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