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观察SOCIAL OBSERVATION溯本清源评茅海建戊戌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 林家馨(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0)摘要茅海建新著戊戌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 对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前后的全部思想史料进行系统检阅,从思想源头入手,揭橥康梁思想底色,梳理其发展脉络。该书重新厘订康梁思想内核,着重研究以人为主体的思想史,通过对康梁思想的彻底梳理,为戊戌变法性质的再讨论提供借鉴,同时折射出晚清的多维面相。关键词茅海建;思想史研究;康有为;梁启超陈旭麓在浮想录中指出:“历史学看来是探索过去,实际上应该是为了现在与未来,那些食古不化的人,永远只知道历史就是历史。1”强调治史之“通”,
2、即立足现在的问题,朝前溯源,朝后探寻,以获得真学问2。茅海建新著戊戌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3(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延续了茅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兜底翻”式地检阅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前后的全部思想史料,揭橥康梁思想底色及发展脉络。该书将文本与史事互证,并借助由梁渡康、由生渡康等方法,去伪存真、溯本清源,阐释康梁戊戌时期政策设计的思想源头,进而为戊戌变法性质的再讨论开辟路径,同时折射出晚清政局的多元面相。一、在思想史研究中“重建史实”戊戌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是茅海建关于戊戌时期康梁思想研究的著作,茅自谦道,该书各篇“无严格的前后次序和融洽的逻辑关系。”实则不然,其中暗含一以
3、贯之的主线和清晰圆融的逻辑,体现茅独具匠心的安排。全书按照总分的叙述结构,上编以时间为线索,一一爬梳康有为各个阶段的学术及政治思想,提出康有为在戊戌时期已有“大同三世说”思想的重要创见,并结合康梁思想源头及变法期间的政策设计,重新讨论戊戌变法的性质。下编和附编加以补充,采用由梁渡康、由生渡康等方法,分别阐述康梁民主思想、进化论、“大同三世说”等思想型态,并通过量化分析界定康梁思想底色及中西学关系。最后,该书借助考证梁启超变法通议的几处细节,强调研究者应避免对材料的误读,以致影响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学界对康梁思想研究的关注自20世纪30年代起,受制于史料的局限以及革命史观的影响,研究者主要依靠康梁
4、著述推导其思想形态,认为康梁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随着整理工作的推进,黄彰健、汤志钧、孔祥吉等几代学者的辛勤耕耘,康梁史料作伪的问题日益为学界所重视。然而部分研究仍轻信康梁旧说,未能弥合片面材料与历史真实之间的落差,在此基础上推导的结论往往有失偏颇。为解决这一问题,茅海建指出,“一个课题的学术研究到达了一定的阶段,就需要对该课题进行全盘的检讨,对其所存的各说从史料到论点一一进行学术上的核订,以达溯本清源之效4。”自1998年转入戊戌变法领域至今,茅秉持“史实重建”的研究理念,一方面重视厘订、考证戊戌史事细节,先后完成戊戌变法史事考初集(2005)、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2011)两本论著,借助
5、历史细节,把脉该时期各事件的因果关系。此外,茅花费五年的时间为我史(即康南海自编年谱)作注,完成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5(2009,以下简称鉴注),有助于解决核心史料采用的难题。另一方面,茅积极拓展康梁以外的材料,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6(2014)利用张之洞档案,体察戊戌变法的多元面向。戊戌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历时六年而成,延续茅海建一贯的治学作风及治史主张,将“史4 2023 年/6月刊 QIN ZHISocial Observation社会观察实重建”引入康梁思想研究,是其首次涉足思想史的研究成果,标志着茅戊戌变法系列研究进入“思想深水区”。该书从源头梳理康梁思想
6、的发展脉络,运用多种类型的史料,将思想文本与史事互证。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由梁渡康、由生渡康的方法,发掘康有为在戊戌时期已有“大同三世说”思想。从康刻意隐瞒的行径推测其思想主张,为更好理解康梁思想及政治设计核心、重新讨论戊戌变法的性质问题开拓思路。二、把脉康梁思想理路自梁启超对旧史学“二十四姓之家谱”的批评开始,近代思想史研究逐渐偏离以人为中心的治史传统,学界开始反思这种做法。罗志田主张研究以人为主体的思想史,将人召回历史著述之中7。茅海建突破近代革命视角下以流派、学派为单位的研究范式,回归康梁个人思想演变历程,揭橥康梁于晚清时局中呈现的特殊思想理路,解决康梁论著作伪、倒填日期的难
7、题。基于此,戊戌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将康梁思想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背景下考量,“兜底翻”式检阅康梁全部文本,以整体、独立的视角重审康梁思想。针对康有为早期的学术思想和政治思想,戊戌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依据康有为此期的个人经历和相关论述,发现康此时期的思想虽尚未成型,但已初露利用权力实现政治主张等倾向。该书阐明,康以经学为思想底色,是典型的儒生7。结合时代背景及康不通外语的实情,推测其对西学的了解主要来自报刊、教会或江南制造局翻译之书。这些书多以军事、技术方面为主,对思想政治经典著作涉及较少,以此把脉康有为的西学思想源泉7。茅海建在阅读康有为戊戌前重要著述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时,发现“大同
8、三世说”的影子,然而在现存史料中,尚未发现此时期关于该学说的完整表述7。目前学界对康有为戊戌前的思想研究也更多停留在“新学伪经说”“孔子改制说”之中。该书不拘泥于陈规,以批判思维重审康有为著述,从梁启超及其他门生的政论文章、相关言说中寻找线索,证实康在戊戌前已存在“大同三世说”的猜想,具有突破性意义。并且,该书注重治史之“通”,在向前溯源的同时兼顾向后探寻,关注戊戌变法失败后该学说的发展,推测康梁在流亡海外时对该学说信任程度降低,理解康有为参政的实用主义原则,梳理其思想流变7。关于康有为与进化论思想,该书首先落笔于康梁回拒严复所译“天演论”一事,从中推知梁对“大同三世说”的极度认可。其次,该书
9、大篇幅引用康有为的注文,运用量化分析的方法,系统考证康有为论著中“进化”一词的含义,发现康并未领会达尔文、赫胥黎等人的学说内核,而是理所当然地将曲解后的进化论作为辅证“大同三世说”的工具。康旨在说明,“大同三世说”由孔子创造,经由自己发现,领先西学“进化论”三千年,这与康梁自称未读一西书却与西人思想暗合的说法相悖7。基于此,该书借助梳理康梁“大同三世说”、进化论等思想发展进程,推知康有为的思想底色为其所改造、理解的特殊儒学康学。他简单化地猜测理论内涵并生搬硬套地服务于自己的学说。茅海建在结语中提出,研究者在剖析晚清时人思想时,“须得用中学的理路来解读中学之根底,以西学的理路来解读西学之运用。7
10、”只有如此,方能厘清晚清士人阶层的思想理路,做好“人”的思想史研究。三、书生议政与晚清时局正如茅海建在历史的细节中所述:“历史学家的目光似不应长期聚焦在细节的观察上,但又自以为戊戌变法中的许多细节若不加以清晰化,似还不能也不太敢去描述一些大场景,解释一些大问题8。”该书通过细致地剖析康有为各个时段的重要著述,加深对康梁政治建策、戊戌变法性质及结局的宏观认识。该书在溯源康梁思想理路,厘订中西学思想之后,审视康梁戊戌前后的政治建策,运用多方史料,集中讨论其参政的明显特征书生议政。康有为传统儒生的身份奠定其自身中学的思想底色。康积极借学术谋取政治权利,因此其学术思想与政治思想始终互涵,无法完全割裂。
11、该书系统地介绍康有为擘画的改革蓝图,彰显其以西方为模式,但所言轻率、似是 秦智 2023年/6月刊 5社会观察SOCIAL OBSERVATION而非的特点。该书详尽地引用康几次上书原文,借寥寥数语便涵盖国家各方面,充斥天马行空的猜想,甚至违背政治、经济常识,缺乏具体操作施行的空间。该书旨在说明,康的设想具有明显的书生议政的特点,过于简单化、理想化。这些建策实际施行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政府对民众的控制力都未被纳入考虑范围内。显然,他也忽视了政策可能招致的威胁。茅海建不囿于先前观点的枷锁,对“资产阶级改良派”论调提出质疑,主要借助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期间代拟的奏折为基本史料,精密论证康西学
12、基础薄弱且存在较多误解的观点。这也导致康的建策往往似是而非,只有西学的表象,而不得其要领,更遑论戊戌变法西方化的改革目标8。最后,该书结合康有为西学渊源,指出其对西方政治经济等精义涉猎较少,得出结论书生议政,本有不足,其参看的西书过于局限,理解又失之准确,从而出现较大偏差8。康梁提出的众多看似西方化的改革方案和建策,只有形似而不得神似,仍扎根于康有为特殊的中学之上,暗示了戊戌变法的最终结局。由此也阐明该书的一个重要观点“戊戌变法是一个以西方化为方向、以强国为目标的改革运动”8。于此新旧更迭的历史事件节点,康有为如何在一片反对的声浪中,取得执政者信任,进入政治舞台的中心,戊戌变法又为何走向失败,
13、这是该书对细节的考据与厘订背后所导向的宏观叙述,折射晚清时局的特殊与复杂。该书通过细致的考证,发掘康有为在戊戌时期刻意隐瞒的“大同三世说”,揭示康巧于审时度势,及时调整策略的特点,从而解释康梁掀起变法运动的部分原因,对延长研究链条,理解晚清史事的诸多面向颇有裨益。四、结语晚清是中西思潮交汇的特殊时期,时人思想呈现复合状态,如何把握历史人物心理、体察其动机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难题。该书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新思路,较好地完成了茅海建将“重建史实”引入思想史研究的设想,从源头彻底清算康梁全部思想著作,通过把脉康梁思想源头及演变,巧妙借助梁启超及其他门生的记载,去伪存真,溯本清源,一一厘订康有为“
14、大同三世说”、进化论等重要思想的实质,体察康梁思想底色,侧面反映康梁思想在交互传播中产生的影响力,彰显思想史研究中人的主体地位。茅海建在茅海建戊戌变法研究总序中阐述,考据并非目的,“史实重建”亦是工具,最终目标是“写一部总体性的叙述戊戌变法史的著作”。5该书作为茅首次涉足思想史的研究成果,从微观细节的考证入手,紧密围绕主线,为戊戌变法研究做一番正本清源的工作。该书将康梁置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讨论,辨明康梁建策的思想实质,从根源上否定将戊戌变法视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观点。最终落笔于戊戌变法性质再诠释的宏观分析,阐述“戊戌变法是一个以西方化为方向、以强国为目标的改革运动”的结论,为茅戊戌变法研究的宏
15、观论述做思想层面的准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掩卷之余,可以判定,该书是戊戌变法思想史研究的杰出之作,值得相关学者从中汲取经验。参考文献:1陈旭麓.浮想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王家范.风骨意境遗后世恭读旭麓师浮想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0(6):16-25+172.3茅海建.戊戌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4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初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5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 康有为我史鉴注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06.6茅海建.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7罗志田.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两点反思J.社会科学研究,2009(2):150-158.8茅海建.历史的细节N.中华读书报,2012.作者简介:林家馨(2002.8-),女,汉族,福建泉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6 2023 年/6月刊 QIN 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