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平戏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_林雯静.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5363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平戏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_林雯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平戏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_林雯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平戏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_林雯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6月第3期1四平戏概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戏”有着独特的“四平腔”,其在明代由江西弋阳腔传入安徽后,再与本地的戏曲声腔融合,之后传入福建省屏南县、政和县等地。由于其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明代的声腔艺术形式,戏剧史专家发现后称其为“中国戏剧活化石”1。非遗四平戏在整体风格和文化演绎上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的时代特性,其戏剧内容也多是当地的地域文化与乡村文化的真实写照,对中国戏剧研究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四平戏作为当地祭祀祖先的一种民俗方式,与信仰活动息息相关2,除当地居民以外,鲜少有人以此为祭祖仪式,因此四平戏的文化生存空间比较局限。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所喜爱的饭后消遣活动就成

2、了观看电视剧、电影等,导致了戏曲的受众大多仅局限于老年人,再加之四平戏独特的“土官话”的“弋阳腔”唱腔,以及多为打击乐的伴奏,普通群众难以欣赏,这就更缩小了四平戏的受众群。受众群也直接影响了市场需求度,因受众局限,人们对四平戏需求的缺失导致其市场需求更少,因此四平戏的传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危机。2四平戏元素解析非遗四平戏是中国古老戏种,至今依然保留着大量古代的表演体制,有着古朴粗犷的气质。不论是人物角色、脸谱绘制还是服饰、唱腔姿态等元素都各具特色。2.1人物角色分析“四平戏”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从明代开始就一直保有生、旦、净、末、丑、贴、外、夫、礼九个角色。最初为八个角色,但在明代后期,由于“八

3、角”体制的流行,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夫”角,发展到了清代闽南地区的四平戏又从“九角”体制演变成了“十二角”3。四平戏的人物整体形象以自然、古朴、粗犷为主,生角给人文雅端庄的感觉、旦角稳重静淑、净角粗犷夸张、丑角则搞笑滑稽。如经典剧目九龙阁中焦赞的人物形象,不管是人物脸谱、胡须还是服装都以红色为主,能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焦赞火爆、爽朗的人物性格4。2.2四平戏脸谱分析非遗四平戏由于盛行在大山深处,封闭的地理条件使其脸谱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早期戏曲脸谱的绘画特征。如图1所示的龙脸脸谱。图1龙脸脸谱四平戏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林雯静,陈道玲(闽江学院 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350007

4、)摘要:四平戏由明代中叶的弋阳腔演变而来,在历史长河中较好地保留了明代独特的声腔艺术形式,被戏剧史专家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随着时代的变迁,四平戏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受到阻碍。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四平戏文化,文章尝试通过挖掘、分析四平戏元素特色,并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将其融入到文创产品中,以使四平戏文化元素以新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同时促进文创产品发展。关键词:四平戏;元素;文创产品Doi:10.3969/j.issn.2095-0101.2023.03.027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101(2023)03-0087-03收稿日期:2023-03-21基金项目:

5、2022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S202210395037)第一作者:林雯静(2001),女,福建福州人,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2022级服装设计与工程(专升本)学生。通信作者:陈道玲(1985),女,河南信阳人,副教 授,博 士,研 究 方 向 为 传 统 文 化 传 承 与 创 新,。文创应用872023年6月第3期四平戏脸谱与其他戏剧脸谱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夸张化的线条、形状来呈现角色。与细腻、精致的京剧脸谱相比,其具有随意、诙谐、粗犷、简约的特色,在绘制手法上主要是象形和白描,脸谱的色彩主要是红、黑、白,颜色鲜明且比较注重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部位的细节描绘。最具特色的花脸,通常将

6、动物造型和人物结合,来体现人物角色性格,如龙脸、虎脸、猫脸等。2.3四平戏戏服分析非遗四平戏的戏服主要是袍衫形制,面料主要采用丝绸,手工刺绣的装饰有花草、龙纹、仙鹤等吉祥图案,色彩上主要采用高明度的配色来与人物角色形象相呼应。如九龙阁戏中杨宗保人物的服饰,主要以白色为底,配以金色的刺绣图案和蓝色的流苏、滚边进行装饰,肩部和腰部装饰有硕大的虎头图案。整体戏服形象可以渲染出杨宗保足智多谋、才思敏捷、精忠报国的英俊少年形象,恰当地展现角色性格特征,如图2所示。图2杨宗保服饰2.4四平戏的帮腔特色分析四平戏常采用“一人唱,众人和”的独特声腔形式,这种演唱方式也被称为帮腔。四平戏的帮腔规则是:如果是三字

7、台词则众人帮唱一个字,四字台词则众人帮唱二个字,五六七字台词则众人帮唱三个字,如果七字台词属于前三后四结构的或八字台词属于四四结构的,则帮四字或更多的字,这些往往根据剧情需要或者为了烘托演员情绪会做灵活变动。采用帮腔形式的主要作用有:一是烘托、渲染独唱者的情绪;二是四平戏主要采用真假声交替的唱法,演员容易乏力,帮腔可以替演员接力;三是可以丰富演唱形式5。3四平戏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四平戏元素是四平戏文化的外在符号。四平戏的一些文化元素如人物形象、脸谱、戏服图案、色彩、造型等已经难以适用于当今的消费市场,因此四平戏文化元素的应用需要设计师结合现代的一些设计方法、技术手段来进行创新设计,

8、才能既凸显四平戏的文化特色,又能设计出符合现代消费者审美要求的创意性功能性兼具的文创产品。3.1直接应用四平戏的脸谱、服饰图案、色彩、人物角色形象等具有较强的装饰性、符号性。在艺术设计领域,直接应用整体或者部分元素都可以赋予设计作品较强的审美感受和视觉冲击力6。例如,本案例是四平戏元素特色香囊挂件的设计。首先,直接提取四平戏戏服中比较具有特色的龙头图案,为了便于后期的香囊挂件的制作,提取过程中将龙头周围的图案删除,只保留主图案。其次,结合厦门珠绣工艺和传统的盘金绣工艺来细致刻画龙头脸部细节特征。最后,在香包的内部填充棉絮、茉莉香料等,把平面的龙头图案转换成立体且比较实用的香囊挂件,如图3、图4

9、所示。图3戏服图案文创产品(吴冬梅原创设计)图4戏服图案文创产品成果图(吴冬梅原创设计)3.2提取与重组提取与重组就是指从传统图形中提取一些典型的元素,结合打散、变形、切割等设计方式去粗取精、删繁就简,保留重要元素,再结合一些相辅相成的新的元素进行重组,从而衍生出新的图形7。该过程不是简单的拿来、复制,它通过设计师的艺术加工,能设计出更加新颖和具有创意的图形。如以四平戏戏服的纹样为例,对四平戏戏服云肩上的图案进行筛选,选择比较有特色的刺绣植物纹样。提取出纹样后,由于原戏服上的图案色彩较为暗沉,故将原色彩进行了提亮处理,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美感的明亮色彩。在完成对四平戏云肩植物纹样的提取加工后,再结

10、合敦煌莫高窟藻井图案的构图方式进行重组。首先,将提亮后的四平戏云肩植物纹样放在文创应用882023年6月第3期正方形的中心位置,然后在其下面铺上3层莲花瓣,层与层之间交错排列,呈现层层叠叠的感觉。在第2层花瓣的尖端和第3层花瓣内,都装饰有由中心花朵提取出的花瓣造型、珠子和叶子组成的新纹样,使得花瓣造型更加丰富。花瓣外面又装饰两圈大小不一的珠子纹样,珠子纹样外面又有两层交替排列的莲花瓣,最终组合成一朵层层叠叠的大莲花纹样,并辅以菱形连续纹样作为背景。大莲花的四角装饰有四个叶子纹样,由叶子纹样组成的连续纹样又装饰在整个大莲花纹样的外围,最后形成既具有四平戏戏服植物纹样特色又具有敦煌藻井特色的新图案

11、,并结合现代印染技术将纹样印制在薄绒面料上,做成比较实用的抱枕产品,如图5所示。图5戏服云肩图案文创产品(林雨晴原创设计)3.3卡通化卡通化是指将比较写实的图形,在原型上进行适当的夸张和提炼,使得图形变得可爱、有趣。在当下竞争压力较大、人际关系交错的社会,不少消费者都比较喜欢卡通元素的产品,来增添生活的乐趣。如以四平戏的戏剧人物形象为例,将“生、旦、净、末、丑”这5个角色形象,通过卡通化设计手法,对人物的眼睛、嘴巴、表情等采用夸张、变形处理,使其具有可爱、萌趣的感觉,同时对人物的头饰和服装进行简化处理,保留戏曲角色的典型特征,使得整个角色形象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并将其应用在手机壳中,从而拉近

12、了四平戏文化与现代消费者的距离,提升了产品的视觉美感8,如图6所示。图6四平戏人物形象卡通化文创产品(吴晔盈原创设计)4结语四平戏作为福建省的传统地方戏曲,具有自然、古朴的人物角色形象,诙谐、粗犷的脸谱,精美的传统戏服,以及独特唱腔形式等优秀的文化基因,但如今由于人们生活习惯改变等原因,其面临传承发展困难、后继无人等问题。因此,本文以四平戏文化传承与文创产品开发相融合的方式,通过提取四平戏戏服图案元素、人物整体形象,采用直接应用、提取重组和卡通化的设计手法将其应用在文创产品设计中,不仅有效传播了四平戏文化,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四平戏,还增加了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凸显了产品的特色。参考文献1李韩云,

13、储蕾芳.非遗四平戏角色设计的传承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21(18):83-84.2李隆智,崔建楠.四平戏 闽江源头的戏剧活化石J.中华遗产,2008(9):147-157.3林雅荔.浅析屏南四平戏的艺术形态J.黑河学院学报,2022,13(2):167-169.4李韩云,储蕾芳.非遗四平戏角色设计的传承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21(18):83-84.5刘维艳.四平戏与大腔戏声腔及其艺术形态的比较研究J.中国戏剧,2022(1):93-94.6陈绍华.中国传统戏曲符号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8,39(4):214-216.7端木丹青,姜舟.扬剧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设计,2021,34(22):133-135.8朱诗怡,邓梦玮,张亚辉.壮族服饰纹样文化因子提取及其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3,52(1):95-98,129.文创应用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