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0年1月27日,#,1,医疗机构重点科室,监督检查实务,安徽省卫生监督所马志鑫,2,提 纲,(一)内镜治疗中心(室),(二)血透治疗中心(室),(三)新生儿与母婴室、产房,(四)重症监护病房,(五)消毒供应中心,3,(一)内镜治疗中心(室),4,主要,感染微生物,绿脓杆菌:冲洗水、水瓶、自动清洁消毒机、,放置过夜内镜的潮湿内腔道。,幽门螺菌:内镜检查者中感染率约,60%-70%,。,分枝杆菌:,结核杆菌:主要发生支气管镜检查后,非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存在供水系统中,HBV,:未对内镜的,空气与水通道,进行
2、消毒。,HCV,:,活检通道,从不刷洗;,消毒时间不足;附件不压力蒸汽灭菌。,5,感染危险因素,内窥镜结构复杂,难以消毒:,-,内窥镜内腔道直径仅,1-4mm,;,-,存在易于贮存不易去除微生物部位与附件。,操作失误,:,-,未刷洗或完全灌注,内窥镜及其内腔道;,-,过液前未干燥内腔道。,6,感染危险因素,清洁消毒不规范,:,-,消毒剂选择不当,浓度或作用时间不足;,-,未每天监测含量,以及时掌握更换时间。,关键的内窥镜附件未经灭菌处理,:,-,活检钳、细胞刷、高频电刀等未压力蒸汽。,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ERCP,后发生绿脓、,HP,感染的危险较高。,7,感染危险因素,水质
3、、水瓶或清洗消毒机受污染,:,-,用含有致病菌(如分枝杆菌、绿脓杆菌),的水冲洗消毒后的内窥镜;,-,水瓶或清洗消毒机未定期清洗、消毒或监测:,细菌超标,检出绿脓杆菌,8,主要感染途径,病原携带者或环境(水、机器)污染附着内镜及附件(可形成,生物膜,)消毒或灭菌失败,感染发生。,9,预 防 控 制 措 施,培训:,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感染与消毒知识。,布局:,-,设立候诊室(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贮藏室等,,净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清洗消毒与诊疗分开进行,分别设置。,-,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分室:,-,不同部位内镜诊疗分室或分时间段,,-,清洗消毒与诊疗分开。,
4、10,预 防 控 制 措 施,灭菌内镜,诊疗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清洗消毒时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根据需要配备相应,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内镜及其附件:数量与病人数相适应。,-,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50,毫升注射器等。,-,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消毒剂、,75%,乙醇。,11,消 毒 灭 菌 原 则,灭菌:,-,进入无菌组织、器官或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高水平消毒:,-,进入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
5、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12,消 毒 灭 菌 原 则,内镜及附件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作用时间用计时器控制。,-,软式内镜应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装好防水盖置合适容器送清洗消毒室。,禁止使用非流动水清洗内镜。,严格按使用说明进行消毒或灭菌。,定期进行化学和生物学监测。,13,消 毒 灭 菌 原 则,清洗擦干后内镜,全部浸没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非全浸式内镜操作部用清水擦拭再用,75%,乙醇擦。,2%,戊二醛浸泡时间:,-,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不少于,1
6、0,分钟,,-,支气管镜不少于,2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不少于,45,分钟;,-,每日工作开始前对消毒类内镜再次消毒,20,分钟;,-,当日对不再使用的消毒内镜消毒时间为,30,分钟;,-,浸泡灭菌时间为,10,小时。,14,消 毒 灭 菌 原 则,内镜从消毒槽取出前:,-,清洗消毒人员,更换手套,,,-,用注射器向各管腔注入空气去除消毒液。,每日工作结束:,-,用,75%,乙醇冲洗、,干燥,消毒后内镜各管道,,-,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储存。,冲洗:,-,浸泡灭菌的内镜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去除,残留。,15,消 毒 灭 菌 原 则,内镜附件:,-,一用一灭菌:活检钳、细胞刷、切
7、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导管、异物钳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按无菌物品要求储存。,注水瓶及连接管:,-,用高水平无腐蚀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16,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初洗,酶洗,清洗,消毒,终洗,干燥,17,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剂浓度:,每日监测并记录。,消毒后内镜:,每季度生物学监测并记录。,-,标准: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每月生物学监测并记录。,-,标准:无菌检测合格。,内镜采样方法,:,-,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从内镜活检口注入
8、冲洗内镜管路,可用,蠕动泵全量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18,内窥镜消毒,关键环节,气,/,水通道、活检通道,完全浸泡与灌注,消毒作用时间充足,用无菌水去除残留,用前消毒,用后干燥,注水瓶及水每天更换并用无菌水,活检钳、细胞刷等附件灭菌,19,工作人员卫生与防护,进行内镜诊疗时,-,按标准预防的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工作服、,口罩、帽子、手套等;,-,在手术室内进行内镜诊疗时,个人防护还应符合,手术室要求。,内镜清洗消毒时,-,除按标准预防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外,还应当穿戴,面罩和防渗透围裙、袖套。,20,存在问题,诊疗与清洗消毒未分室,:,内镜检查地点不符合规定,:,特殊病人检查不使
9、用专镜,:,消毒作用时间短,:,注水瓶水合格率低,:,内镜未完全浸泡与灌注:,硬件配置与个人防护不到位:,消毒设备进货把关不严:,违反消毒操作程序及相关规定:,21,(二)血液透析治疗中心(室),22,血透丙肝感染案例,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在检测中发现在,47,名血透患者有,20,人丙肝抗体阳性,其中,14,名患者曾在山西煤炭中心医院进行血液透析。,2009,年,11,月,,霍山,县医院,58,位血透病人中,丙肝,抗体,阳性,25,人,其中,16,人在院期间转,为阳性。,23,24,主要问题,缺失有关规章制度。,违反,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
10、未针对血透感染管理制定并落实相应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技术规程,管理十分混乱。,血透室,布局流程,不合理,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血透器使用不规范。,不仅重复使用一次性血透,器,而且重复使用一次性血透管路;,血透器使用,记录不全。,25,主要问题,存在诸多交叉感染隐患。,-,乙肝、丙肝感染者复用血透器与非感染病人,复用透析器存放于同一冰箱内;,-,血透器处理过程不规范,,消毒方法不正确,,不进行测漏试验和质量监测,;,-,丙肝抗体,阳性患者不实施专机血透和专区,处理血透器;,-,使用工业用过氧乙酸消毒血透器。,26,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病人之间未进行设备与器材消毒;,*在病室
11、内使用普通药车准备与分发药物;,*共用多剂量小药瓶,并将它放在病室透析机顶部;,*在病人之间未更换或未常规清洁消毒灌注桶;,*在病人之间未常规清洁消毒机器表面;,*未及时清除血液溢出;,*,器材推车污染:,从一个站到另一个站,并同时存放清洁器材与血污染物品,甚至放有小的生物危险物容器、锐器丢弃盒、含有病人血的空容器等。,27,血液透析中的感染危险,感染危险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免疫力低下;存在长期血管通路;,频繁血液暴露,存在持续不断的感染机会。,-,硬件因素:,建筑布局不合理,感染因子可通过多,环节直接或间接传播。,-,软件因素:,管理制度不健全,标准操作流程未建,立,监测与督查不到位。
12、,-,医务人员因素:,感控意识和知识欠缺,无菌操作,和感控措施执行不力。,28,主要污染环节,透析液,配制、存放、使用过程及其反渗水,系统和管道系统污染;,透析机,及其设备、器材和环境表面污染;,透析器血漏,引起透析机内通道污染;,压力变换过滤保护器污染;,透析器,复用,处理过程污染。,29,主要污染环节,透析机内通道污染:,-,单通道透析机(,single-pass machenes,):,内部液体通道不受血液污染。,-,透析液循环透析机,(,dialysate recirculating system,):,透析器血漏,-,污染内通道,-,随后病人透析液。,*每次使用后常规冲洗、消毒机器内
13、通道;,*保证透析器膜的完整性,,降低污染水平以减少,感染。,30,主要污染环节,压力变换过滤保护器,(,pressure transducer filter protectors,):,通常有内、外两个,用于预防污染和保护压力的监测部件。,-,在,病人之间应更换外保护器,;,-,一旦外保护器被血液或体液污染应立即更换;,以免内保护器污染,导致血源性病原体传播。,31,主要污染环节,透析器复用处理过程污染:,美国在同一病人中复用透析器达,80%,。,-,复用与血源性传播无关,,主要增加工作人员暴露的危险,。,-,如操作不规范、水质不符合要求,,易造成细菌感染与热原反应。,-HBsAg,阳性病人
14、不应复用透析器。,32,接触传播在血透感染中重要作用,接触传播,在血透室经血传播感染中起,重要作用,:,感染性血清或体液溅入结膜或粘膜;,医护人员手污染;,环境污染等。,主要传播方式:,感染病人,工作人员手,易感病人皮肤或血管通路(穿刺),或黏膜(接触),次要传播方式:,受污染的表面,工作人员手,易感病,33,选址与布局,选址:,相对独立,与其他科室不交叉;,设置在清洁安静区域,周围无污染源。,布局:,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要求,,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辅助区域(清洁区):,工作人员更衣室,办公室。,工作区域 清洁区:,贮存室、水处理室、透析液配制室。,半污染区:,治疗室(透
15、析准备室),、缓冲区。,污染区:,分设普通病人与隔离病人候诊室、,接诊区和透析治疗室,复用室,,污物处理室。,34,选址与布局,候诊室:,患者更换拖鞋后方能进入接诊区和透析,治疗室。,更衣室:,工作人员更换工作服和鞋后方可进入治,疗室和透析治疗室。,接诊区:,患者称体重,医务人员分配透析单元、,测血压和脉搏,确定患者本次透析的治,疗方案及开具药品处方、化验单等。,复用室:,分设复用区与贮存区;配备反渗水接口,、全自动或半自动复用机、贮存柜;具,备排气、排水设施,保持良好通风。,污物处理室:,暂时存放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需,分开存放。,35,选址与布局,每个血液透析单元由一台血液透析机和一张透析
16、床,(,椅,),组成,使用面积不少于,3.2,平方米;,血透单元间距应能满足医疗救治及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透析治疗区内设置护士工作站,便于对患者实,施观察及护理技术操作。,水处理间面积不少于水处理机占地面积,1.5,倍。,透析治疗区、治疗室、储存室等区域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III,类环境的要求。,36,消毒灭菌设施,血透复用室:,-,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设施,;,-,分设普通病人与隔离病人清洗消毒槽及相应,设备,并有明显标志,;,-,设有紧急眼部冲洗水龙头;,-,有条件的配备血透器复用机。,透析液配制:,-,配备专用配制室、配制容器与搅拌装置;,-,配制室内应安装足够数量的紫外线杀菌
17、灯,,每班消毒一次,每次,30,60,分钟。,37,消毒灭菌设施,空气消毒装置:,透析治疗室建议采用用通风设施;透析液配制室内安装紫外线杀菌灯。,非手触式洗手消毒设施:,各区域配备,数量充足,以便医务人员手卫生。,衣物消毒设施,,工作人员和患者使用后的衣物应按,消毒技术规范,和符合卫生部规定的方法消毒后方可送洗衣房。,38,消毒隔离制度与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质量管理体系,人员岗位职责,,患者登记和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及消毒隔离工作与检查制度,,HBV,、,HCV,、,HIV,和梅毒螺旋体检查与感染病人登记制度,,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消毒灭菌质量、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
18、度,,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培训与定期体检制度,,消毒设备设施与产品管理和使用制度,,血透机和水处理设备保养维修清洗消毒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各种应急预案制度等。,39,消毒隔离制度与要求,患者进行血透治疗时,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HBV,、,HCV,、,HIV,及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患者应当分别,在各自隔离透析室(或区)进行专机血透,不能,混用血透室(或区)与血透机,并配备专用治疗,车、用品及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不同,时护理感染患者和易感患者。感染患者使用的设,备和物品应有标识。,HIV,感染者建议到指定的医院,透析或转腹膜透析,急诊病人另行专机透析
19、。,40,消毒隔离制度与要求,进入患者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当对透析单元内透析机等设备设施表面、物品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透析机进行有效的水路消毒,对透析单元地面进行清洁,地面有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污染时使用消毒液擦拭,使用后的血透器按医疗废物处理。,41,消毒隔离制度与要求,不同患者治疗之间更换外部压力变换过滤保护器并不得复用(内部压力变换过滤
20、保护器不需常规更换),以预防透析机压力监测仪污染,。,患者进入血透室应穿病员服、鞋,离开时脱去;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与水质检测。每次冲洗消毒后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保安全。,严格接诊制度,对初次透析患者进行,HBV,、,HCV,、,HIV,及梅毒螺旋体感染检查;每半年复查,HBV,与,HCV,感染指标,每年复查,HIV,与梅毒感染指标。,出现,HBV,与,HCV,新感染,应立即对密切接触者进行,HBV,与,HCV,感染标志检测。对暴露于,HBV,与,HCV,并怀疑可能感染的患者,如病毒检测阴性,于,1,3,月后再次检测病毒标志物
21、。建议对,HBsAb,阴性患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42,消毒隔离制度与要求,工作人员手卫生要求:,-,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接触患者或透析单元内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或处理医疗污,物和废物时应戴手套,工作完毕应脱下手套并进行手消毒。,-,接触不同患者、进入不同治疗单元、清洗不同机器时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并更换手套。,-,进行以下操作前后应洗手或快速手消毒,操作时戴口罩和手,套:深静脉插管、静脉穿刺、注射药物、抽血、处理血标本,和插管及通路部位、处理伤口、处理或清洗透析机时。,-,以下情况应强调洗手或快速手消毒:脱去个人保护装备后;,开始操作前或结束操作后;从同一患
22、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及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触摸污染物品后。,43,消毒隔离制度与要求,透析液配置中的消毒隔离要求,:,-,浓缩液配制室应位于清洁区内相对独立区域,周围,无污染原,保持环境清洁,每班用紫外线消毒。,-,浓缩液配制桶须标明容量刻度,保持配制桶和容器,清洁,定期消毒。,-,浓缩液配制桶及容器的清洁消毒应符合药典和国家,/,行业标准中对药用塑料容器的规定,每日用透析,用水清洗,1,次,每周至少用消毒剂消毒,1,次并用测试,纸确认无残留消毒液,滤芯每周至少更换,1,次。容,器上应标明清洗、消毒与更换日期。,-,浓缩,
23、B,液应在配制后,24,小时内使用。,44,消毒隔离制度与要求,依据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和消毒监测制度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质量控制与监测、,-,感染病例监测。,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改进;,存在严重隐患时,应立即停止透析工作并整改。,45,工作人员卫生与防护,加强血透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工作人员进入血透室工作前以及以后每半年进行,HBV,、,HCV,标志物检查,对,HBsAb,阴性的工作人员应接种,HBV,疫苗。,工作人员应从工作人员通道进入,于更衣室更换干净整洁工作服。进入工作区,先洗手并按工作要求穿戴个人防护用品。进入污染区换专用
24、工作服、帽、鞋;在诊疗过程中实施标准预防(加戴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离开污染区应脱去专用工作服、帽、鞋、口罩,并消毒双手。透析器复用工作人员应加戴手套、围裙、袖套、面罩、护目镜。工作完毕后洗手。,46,消毒灭菌方法与要点,血液透析器具消毒灭菌,-,血液透析器的血室和透析液室必须无菌,血液出入口和透,析液出入口均应消毒并盖上新的或已消毒的盖。,-,血液透析器灭菌时应注满消毒液,保证至少有,3,个血室容量,的消毒液经过透析器,消毒液浓度至少达规定浓度的,90%,,,常用灭菌方法与残留水平参见下表。,消毒剂 浓度 最短消毒 消毒有效期 消毒剂残留水平,()时间及温度 (天),福
25、尔马林,4 24,小时,,20,C 7 5 ppm(5,g/L),过氧乙酸,0.25-0.5 6,小时,,20,C 3 1 ppm(1,g/L),Renalin 3.5 11,小时,,20,C 14,30 3 ppm(3,g/L),47,消毒灭菌方法与要点,血液透析机消毒方法,-,透析机外部消毒:,每次透析结束后,如无肉眼可见,污染时对透析机外部进行初步消毒,采用,500mg/L,有效氯擦拭消毒;如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即用,含,1500mg/L,有效氯的一次性布擦拭去血迹,然后再,用,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机外部。,-,透析机机内部消毒:,每次用后应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
26、,透析机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消毒方法按,制造商推荐的并有卫生部批件的使用方法进行。,48,消毒灭菌方法与要点,水处理系统的清洗消毒,-,每天对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包括冲洗、,还原和消毒;,-,每次消毒后应测定消毒剂的残余浓度,确保安全,范围,保证透析供水。,-,具体方法根据有关规定和制造商的说明要求进行。,49,消毒效果监测,依据,国家标准,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医药行业标准,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YY 0572,)。,50,水质监测频率与指标,经过水处理系统处理的水(处理水):,每天检测处理水中氯和氯胺含量,,每月检测细菌菌落总数和细菌内毒素含量。
27、,透析液:,每台透析机使用的透析液,每年至少应被检测一次。,51,水质监测采样方法,处理水:,细菌与内毒素采样前对采样口至少冲洗,1,分钟,在按比例配制透析液装置的入口处或在混合罐的入口处收集经过水处理系统处理的水样,在收集后,30min,内进行检测,如于,1-5,下贮存可在收集后,24 h,内检测;氯和氯胺采样取样点选择要根据水处理系统及其整个管道的状况决定,需在取样点收集足够样本,采样后立即进行检测。,透析液:,在透析器的透析液流入端口采样。,52,水质评价标准,处理水水质:,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细菌内毒素,在水处理装置输出端的水,1EU/mL,,在血液透析装置入口的输送点
28、上应,2EU/mL,;氯胺含量应,0.1mg/L,,氯含量应,0.5 mg/L,。,53,血透环境监测,监测频率、指标与采样方法:,每月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的方法对透析室空气、物体、机器表面及部分医务人员手进行采样监测,保留原始记录,建立登记表。,评价标准:,-,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10 CFU/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10 CFU/cm,2,;,-,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应,4.0 CFU/,皿,(5min),。,54,(三)新生儿与母婴室、产房,55,新生儿医院感染案例,金葡菌感染:消毒隔离,工作人员带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沙门菌、阴沟肠杆菌,病 毒 感 染:呼吸道
29、病毒,肠道病毒,脓 疱 疮:,56,西安交大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9,名新生儿自,2008,年,9,月,3,日起相继出现发热、心率,加快、肝脾肿大等症状,其中,8,名于,9,月,5-15,日间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相继死亡。,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不合理,人流物流相互交叉;,采用错误的消毒方法,手卫生不规范;,手、物表、奶瓶、奶嘴、暖箱注水口等细菌超标,严重并检出致病菌。,57,天津蓟县妇保院新生儿感染事件,2009,年,3,月北京儿童医院陆续接收天津蓟县妇保院,转来的,6,名重症患儿,有,5,名患儿死亡。,6,名患儿均,在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室暖箱内治疗。,天津市蓟县妇保院新生儿病区布局及工作流程
30、不,合理,暖箱污染严重,湿化瓶不更换,消毒液浓,度不合格。,经对,3,名患儿血培养,均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其中,2,名检出阴沟肠杆菌,确定为医院感染。,58,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患儿本身,因素:窒息、早产、低体重。,长时间,暖箱,内,一旦污染,温湿度适宜细菌与真,菌生长繁殖。,长时间吸氧,,氧气湿化瓶,贮水,24h,内铜氯假单胞,菌可达,10,5,fu/ml,,是肺部感染的最大危险因素。,无菌物品污染,:灭菌问题,二次污染,交叉污染。,医护人员及其亲属,手部污染与咽部带菌,是引起新,生儿脓疱疮及眼部感染的主要原因。,长期,使用抗生素,,使菌群失调,出现真菌感染。,59,新生儿室和母婴室,
31、选址与布局,相对独立,流程合理,洁污分开:,分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含普通病室、隔离病室、治疗室、,NICU,等;,有条件的可设早产儿病室;辅助区含清洗消毒间、接待室、配奶间、新生儿洗澡间(区)等。有条件的可以设置哺乳室。,强调洗手和更衣:,病室入口处设置,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基本的床单元面积:,母婴室:产妇床位不应少于,5.5,6.5m,2,,,婴儿床位不应少于,0.5,1m,2,。,新生儿室:无陪护病室每床不少于,3m,2,,床间距不小于,1,米;,有陪护病室应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m,2,。,NICU,:不少于一般新生儿床位的,
32、2,倍。,60,产房,选址与布局,相对独立,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布局合理,严格划分三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无菌区: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墙、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61,清洁消毒设施,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62,新生儿室、产房、母婴室消毒隔离制度,对患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
33、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传染病或疑似产妇:,应隔离待产与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单独消毒后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按传染性医疗废物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产妇哺乳前:,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婴儿用品:,眼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一婴一用;医院感染流行时严格执行分组护理隔离技术。,63,新生儿室、产房、母婴室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探视制度:,新生儿病室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
34、。探视者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暖箱消毒:,应每天消毒,暖箱用水及其容器应每天更换,容器高水平消毒,使用无菌水。,医疗器械消毒:,一用一消毒,使用后先用流动水加酶冲洗干净,包装后灭菌。感染器械应先消毒后清洗。,母婴出院后消毒:,对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64,新生儿室感染控制与消毒隔离,(卫生部),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通过有效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疗设备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
35、次,15-30,分钟。有条件者可使用空气净化设施设备。,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建立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必要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针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整改。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立即停止接收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65,新生儿室感染控制与消毒隔离,(卫生部),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蓝光箱和暖箱应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36、,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66,新生儿室感染控制与消毒隔离,(卫生部),根据相关规定建立消毒清洁制度,并按照制度对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或消毒。,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
37、叉使用。,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当认真实施手卫生。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67,新生儿室、产房、母婴室工作人员卫生与防护,配奶间工作人员应经过消毒技术培训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病原携带检查:,新生儿与母婴室医务人员每季一次,咽部金葡菌携带者应暂时调离直接接触新生儿或婴儿岗位或采取其他隔离措施,转阴后方可回原岗位工作;化脓性皮肤病及其它传染性疾病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标准预防:,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
38、技术。,洗手消毒:,操作前、换尿布后应用皂液流动水冲洗双手;无菌操作前或接触污染物品后进行手消毒;为特殊病人检查、治疗护理前应戴一次性手套,每人一换。,免疫预防:,接触血液的医护人员需接种,HBV,疫苗并定期进行,HBV,、,HCV,血清学指标检测。,68,(四)重症监护室,ICU,69,ICU,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10-20%,,常见下呼吸道、泌尿道、,血液感染。,主要危险因素:老龄、长住院日、人工气道、呼吸,机应用、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昏迷等。,有关因素:性别、年龄、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呼吸机、气管切开、血透、免疫抑制剂、激素、,放疗、化疗、切口污染程度、基础疾病数等。,相
39、对危险度:气管切开(,RR=7.55,),使用呼吸机(,RR=3.24,),70,ICU,消毒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管理:手卫生,病人管理:感染病人隔离,访客管理:不得进入,ICU,建筑布局和相关设施管理:合理布局和隔离,医疗操作流程管理:,清洁和无菌物品管理:,环境管理:环境与物表清洁消毒,抗菌药物管理:,废弃物和排泄物管理:,监测与监督:,71,ICU,选址与布局,符合卫生部,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选址,位于医院清洁环境中,远离传染科,相对独立,,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宜接近手术,室、医学影像学科、检验科和输血科等。,布局,人流物流合理,有条件的可设置不同的进出通道
40、;,建筑应满足医护人员便利观察条件和在必要时尽,快接触病人的通道。,72,ICU,选址与布局,明确分区,各区间有门隔开,标志明显。,-,清洁区:,更衣室,休息室,清洁库房。,-,诊疗区:,治疗室(区域),监护区域。,-,污染区:,污物处理。,合理的气流组织:,-,上送:,-,下回:患者头部下方回风,,有利于感染性气溶胶的排除。,73,ICU,选址与布局,整体布局:,使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干扰和控制医院感染。,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原
41、则。,监护区域内:,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m,2,,床间距大于,1,米;每个病房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m,2,,用于收治隔离病人。,74,ICU,消毒灭菌设施,治疗区内设立数量足够与位置合适的非接触,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以方便医务人员,在每一次操作前后进行手卫生与手消毒。,配备,防褥疮床垫,:有条件的医院应配备空气,净化装置和净化工作台。,75,ICU,消毒隔离制度,根据传染途径对感染者实施相应隔离措施:,经空气感染患者安置,负压病房,隔离治疗,,特别感染病人或耐药菌感染病人单独隔离,,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消
42、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预防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的各项措施,加强,耐药菌感染,管理,对感染,及其高危因素实行监控。,不同种类耐药性病原微生物感染病人之间及,与其它病人用的,治疗推车,应分开。,76,ICU,消毒隔离制度,物品消毒:,注意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各种留置管路与用物的消毒。,空气净化装置维护:,应每季度维护一次,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对损坏的部件及时维修或更换。,严格探访制度,:限制探访人数;确需探访的,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遵循有关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规定,与病人接触前洗手或手消毒。,陪护人员管理:,不得进入
43、,ICU,。,77,环境物表清洁或消毒,当非关键物体表面被血液、体液或其他感染性材料以及病原微生物或医院感染耐药菌污染时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已达成共识。,对非关键物体表面是进行常规清洁还是消毒?,消毒理由:,用无杀菌作用的清洁剂处理物体表面,抹布可通过污染的手、设备和其他表面而成为潜在的传播媒介,在擦拭过程中造成表面间交叉污染,也曾因此而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暴发。有研究证实,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可预防耐药菌传播和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暴发。国内外消毒或感染控制规范都有相应消毒要求。,78,环境物表清洁或消毒,清洁理由:,1,、虽证实表面消毒可减少微生物特别是,MRSA,和,VRE,的污染,但尚无证
44、据显示表面消毒可降低感染率。,2,、为预防交叉污染,可用洗涤剂结合巴氏消毒法或,3%,过氧乙酸进行抹布消毒,也可分区域使用抹布;,3,、表面清洁可给人以愉悦的环境。,清洁还是消毒,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还需有科学设计和足够样本量的研究来进一步评估。,由于目前医院感染耐药菌传播非常迅速,比较倾向对病人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常规消毒处理。,79,ICU,工作人员卫生与防护,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与,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时戴手套。,80,(五)消毒供应中心,81,病人的安全保障,发送
45、,储存,灭菌,检查,/,打包,使用者,清洗,/,消毒,循环,无菌物品再处理循环,82,基本要求:,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CSSD,负责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内镜、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可以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处理,也可集中由,CSSD,统一清洗、消毒和,/,或灭菌。,83,(一)建筑要求及布局,84,清洗,消毒机,Container washer,休息室,临床废物,反渗设备,原材料储存间,休息室,双门,灭菌器,Sterrad,去污区,清洗槽,工程师工作间,空压机房,推车,/,病床清洗,更衣室,更衣室,办公室,回收,区,无菌储藏
46、室,冷却区,容器清洗机,检查、包装区,英国医院供应中心的布局,85,CSSD-,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定位:,无菌物品的供应中心,86,87,物流:,单向流通,不交叉,不逆流,人员:,通过缓冲间进入工作区域,气流:,由洁净度高的区域流向洁净度低的区域。,88,89,区域,去污区,检查 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应配置,污物回收器具,分类台,手工清洗池,压力水枪,压力气枪,超声清洗装置,干燥设备及相应清洗用品,压力蒸汽灭菌器,带光源放大镜的器械检查台,包装台,器械柜,包装材料切割机,医用热封机,无菌物品存放设施无菌物品运送器具,宜配置,全自动清洗
47、消毒器,运输工具清洗设施,灭菌蒸汽发生器,干热灭菌装置,低温灭菌装置,运输工具清洗设施,可配置,内镜清洗设备,温湿度检测装置,压差监测装置,温湿度检测装置,压差监测装置,温湿度检测装置,压差监测装置,90,(二)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91,监测通用要求,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应定期对医用清洗剂、消毒剂、清洗用水、医用润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WS 310.1,的要求。,应进行监测材料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及有效期等的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自制测试标准包应符合,WS/T 367,的有关要求。,应遵循设备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对清洗消毒器、封口机、灭菌器定期进行
48、预防性维护与保养、日常清洁和检查。,92,清洗质量的监测,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日常监测 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定期抽查 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可定期采用定量检测的方法,对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效果进行评价。,93,94,95,消毒质量的监测:,1,湿热消毒 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0,值。监测结果应符合,WS310.2,的要求。应每年检测清洗消毒器的温度、时间等主要性能参数。
49、结果应符合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的要求。,2,化学消毒 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结果应符合该消毒剂的规定。,3,消毒效果监测 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符合,GB 15982,的要求。每次检测,3,件,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96,灭菌质量的监测,原则,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和湿包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97,灭菌质量的监测,植入物的灭菌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使用特定的灭菌程序灭菌时,应使用相应的指示物进行监测。,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灭菌外来医疗器械、植入物、硬质容器、超大超重包,应遵循厂家提供的灭菌参数,首次灭菌时对灭菌参数和有效性进行测试,并进行湿包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