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晋南地区全新世中期遗址时空分布与气候演化的关系.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3642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南地区全新世中期遗址时空分布与气候演化的关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晋南地区全新世中期遗址时空分布与气候演化的关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晋南地区全新世中期遗址时空分布与气候演化的关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晋南地区全新世中期遗址时空分布与气候演化的关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田敏,田庆春,尹佳男,等.晋南地区全新世中期遗址时空分布与气候演化的关系 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3,43(3):175-184.TIANMin,TIANQingchun,YINJianan,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id-Holocene sites and climate evolution in southernShanxiJ.MarineGeology&QuaternaryGeology,2023,43(3):175-184.晋南地区全新世中期遗址时空分布与气候演化的关系田敏1,田庆

2、春1,2,尹佳男1,张仲伍1,2,高江涛2,31.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太原0300002.山西师范大学中华早期文明研究院,太原030000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100710摘要:基于 ArcGIS10.8 平台结合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叠加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晋南地区全新世中期 1415 处遗址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晋南地区全新世中期遗址空间分布从集聚到逐渐离散;遗址重心向高纬度地区、逆时针方向位移,方向呈现先东北后西北的变化。核密度分析表明,空间布局从仰韶期的团状到龙山期的以陶寺文化为中心的带状分布。与仰韶时期相比,龙山时期处于过渡时期的弱暖湿气候阶段,干燥更为明显,遗址

3、沿着盆地和河流分布。由于此时农业技术水平高,人类适应能力增强,人口迅速增加,从而推动了龙山文化发展;后期气候逐渐恶化,人类生存面临严峻挑战,导致龙山文化被迫中断。随后进入了夏商时期,遗址数目较少,分布与山地联系密切。这种龙山文化到夏商文化的演变可能与 4kaBP 前后降温事件有关。因此,研究全新世中期晋南地区遗址时空分布与环境演化,对于理解不同环境下人类响应与适应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遗址的时空分布;气候演化;全新世中期;晋南地区中图分类号:P532文献标识码:ADOI:10.16562/ki.0256-1492.2022120601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oral-

4、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id-Holocene sites and climate evolution in southern ShanxiTIANMin1,TIANQingchun1,2,YINJianan1,ZHANGZhongwu1,2,GAOJiangtao2,31.Colleg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Shanxi Norm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0,China2.Academy of Chinese Early Civilization,Shanxi Normal University,Taiyua

5、n 030000,China3.Institute of archae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710,ChinaAbstract:BasedonArcGIS10.8platformandcombinedwiththenearestneighborindex,kerneldensityanalysis,andstandarddeviationellipse,thespatialandtemporalevolutionof1415sitesintheMid-HoloceneinthesouthernShanxiregi

6、on,Chinawasstudied.Resultsshowthatthespatialdistributionpatternofthesiteswasgraduallychangedfromcentralizationtodispersion.Thecenterofthesitesshiftednorthwardandcounterclockwise,andfromnortheastwardtonorthwestwardindirection.Thekerneldensityestimationshowedthatthespatialdistributionpatternchangedfro

7、mclusteringintheYangshaoCultureperiodtozonaldistributionrepresentedbyTaosiCultureintheLongshanCultureperiod.ComparedwiththeYangshaoCultureperiod,theLongshanCultureperiodwasinaweakwarm-humidclimatestageoftransitionalperiodinmoreobviousdryness.Theculturalsitesweredistributedalongbasinsandrivers.Duetot

8、hewell-developedagriculturalactivitiesintheperiod,humanadaptabilityincreased,populationgrewrapidly,whichpromotedthedevelopmentoftheLongshanCulture.Later,theclimatedeterioratedgradually,humansurvivalconfrontedseverechallenges,whichinterruptedtheLongshanCulturedevelopment.IntheXiaandShangDynasties,the

9、numberofsiteswassmallandthedistributionwasclosetomountainareas.TheevolutionfromtheLongshanCulturetoXia-ShangCulturemightberelatedtothecoolingeventaround4kaBP.Thisstudyprovidedrichdataofthemid-Holocenespatialandtemporaldistribution of the culture sites an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 the southern Shan

10、xi region,which promoted the understanding of humanresponseandadaptationindifferentenvironmentsintheancienttime.Key words:spatialandtemporaldistributionofsites;climateevolution;MiddleHolocene;southernShanxiregion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临汾盆地高分辨率黄土记录的 MIS3 阶段气候变化过程”(41701223);山西省文物局科研课题项目“晋南地区史前环境变迁对文明演变的影响”(

11、22-8-14-1400-119);山西师范大学产学研项目“晋南地区史前社会经济、文化演变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研究”(CXY2216)作者简介:田敏(1998),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演变与环境考古,E-mail:通讯作者:田庆春(1982),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变化与第四纪环境演化,E-mail:收稿日期:2022-12-06;改回日期:2023-01-06.文凤英编辑ISSN0256-1492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第43卷第3期CN37-1117/PMARINEGEOLOGY&QUATERNARYGEOLOGYVol.43,No.3气候环境演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逐渐成为

12、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1-8。Sheashaa等研究认为由湿润向干旱过渡的气候环境促使人类开展农业活动1;美国密西西比河的河谷景观演变和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2;印度河流域气候变化对河流的洪泛作用是 Harappan 文明发展和衰落的重要因素3。在中国,青海、甘肃以及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区研究发现,暖湿气候会促进文化发展,冷干气候则不利于文化发展4-8。此外,气候变化促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明显改变9-10,而干冷的气候还会导致某些文化中断和朝代更迭7,9,11,其中,聚落遗址是古人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但不同地区遗址的时空分布与环境演变具有差异性12,若想证明人地关系的耦合过程,还

13、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区环境影响下的聚落遗址分布特征。晋南地区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地带,具有丰富的人文遗存,如陶寺遗址、丁村遗址、东下冯遗址等,与周围文明相互碰撞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身人文特色13-15。而研究大部分聚焦于中国传统考古学,对晋南地区遗址分布结合气候环境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本文利用 ArcGIS 软件对晋南聚落遗址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呈现,尝试对该区不同时期气候变化与遗址空间分布的关系进行研究。1研究区概况晋南地处山西省南部,包括今天的临汾市、运城市、吕梁市的石楼县和交口县,即民间所说的“晋南专区”。位于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东南缘,约占全省总面积的 17%。气候较温和,整体上属于暖温带大

14、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 1214,年均降水 500650mm16,四季变化明显。本区多山多川,地形以山地为主,北高南低;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其中区内汾河呈条带状流经吕梁、临汾和运城 3 个城市(图 1)。对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分册(国家文物局,2007)聚落遗址整理统计可知,目前已经发现的晋南地区仰韶至夏商时期的遗址共 1415 处。按照考古学文化序列,建立了仰韶文化(7.05.0kaBP)、龙山文化(5.04.0kaBP)和夏商文化(4.03.1kaBP)3 个遗址数据库17。遗址数量丰富,大致呈现先缓慢增长后迅速减少的倒“V”型结构(图 2)。其中,仰韶时期聚落遗址规模较大的有 449

15、处,约占遗址累计总量的 31.7%,生产工具种类多样化、专业化,表明此时进入了锄耕农业阶段18-20。到了龙山时期,遗址共有 703 处,占遗址总数的 49.7%,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生产工具更加精细化,家畜种类和农作物品种增多,是中国史前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20-21。随后进入夏商时期,遗址数量大幅减少,占图1晋南区位图Fig.1LocationofthesouthernShanxiProvince176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3年6月比仅为 18.6%,处于衰落时期。当时也是铜石并用时代,但青铜农具并不多见,可能是由于统治者对“国之大事,惟祀与戎”的关注和重视,石器农具和木质农具耒和耜

16、使用较多22。总体而言,遗址数量先后经历了上升期-激增期-衰退期 3 个阶段。2研究方法 2.1 核密度分析核密度分析是通过对点要素进行密度估计从而判断其在空间中的集聚程度。可以表示不同文化时期遗址点在空间上的散落与集聚变化,也可以显示核心密集地区对周围的影响程度。核密度值越高则区域遗址点在空间上的分布就越集聚,反之越离散23。计算公式如下:fn(x)=1nhni=1K(xxih)其中:K 代表核函数,h0 表示预设半径,xxi是指点 x 到 xi的距离。2.2 标准差椭圆标准差椭圆从中心性、展布性、方向性、空间形态等角度解释点状要素的地理空间特征,是以x 轴、y 轴标准差及平均中心作为基本参

17、数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23。其中,扁率越大,方向越显著,平均中心公式如:X=1nni=1xiY=1nni=1yi其中,xi和 yi分别代表第 i 个遗址点的经度坐标和纬度坐标;n 是遗址总数。2.3 最邻近指数最邻近指数是对不同时代文化类型的遗址进行空间集聚程度分析,计算每一个文化时期遗址点的最近邻指数(R)。R 值小于 1 证明聚类分布;若大于 1 则呈扩散趋势。在同一个研究区内,R 值越大,表明遗址点分布聚集程度越低24,公式为:R=dade=2nAda其中:da 是邻近距离的平均值,de 代表期望距离,n 表示样本数,A 是研究区域的面积。3晋南全新世中期遗址分布格局 3.1 遗址空间集聚

18、特征通过计算获得 3 个文化类型遗址点的 R 值(R 值均小于 1,Z 值小于 0,结果通过显著性水平0.01 的检验)。从表 1 可以看出,仰韶、龙山和夏商时期遗址在空间上皆呈现聚类分布,但聚类程度逐渐减弱。仰韶和龙山时期的 R 值均小于 0.5,而夏商时期 R 值较大为 0.55。另外,夏商时期临界值Z 最大,为14.05,同样是集聚程度减弱的表现。相比之下夏商时期聚类程度最低,表明人们由原本的集聚生活逐渐开始分散。3.2 遗址分布的距河远近特征根据黄河中游汾河流域遗址距河流的分布状表 1 晋南地区遗址空间分布的平均最近邻指数Table1Averagenearestneighborinde

19、xofspatialdistributionofthesitesinthesouthernShanxiProvince文化遗址最近邻分析结果文化类型遗址数量R 最近邻指数ZP分布类型仰韶文化4490.2431.080.000显著聚集龙山文化7030.3831.660.000比较聚集夏商文化2630.5514.050.000一般聚集31.7%49.7%18.6%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遗址数量/个 01020304050遗址分布比例/%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文化图2晋南地区遗址数量及占比统计图Fig.2Thenumberofhistoricalculturalsites(

20、leftaxis)inthesouthernShanxiProvinceandthepercentages(rightaxis)第43卷第3期田敏,等:晋南地区全新世中期遗址时空分布与气候演化的关系177况,本文以 0.5、1、1.5、2km 作为分级标准构建河流缓冲区,整理统计如下(图 3)。全新世中期晋南地区大部分遗址位于距离河流 2km 以内范围,说明遗址分布与河流有一定的相关性。仰韶和夏商遗址主要集中分布于距离河流 00.5km 的区域内,各占聚落遗址总量的 40.53%和 41.44%;而龙山遗址大部分集中于 0.51km 区域内,占比为 42.67%。其次距离是 11.5km,2k

21、m 以上的河道距离内很少有遗址散布。从河道的濒临程度分析,仰韶、龙山和夏商遗址的河流缓冲距离 1km 以内的分布数量,约占各时代遗址总数的 67%、72%、69%,反映了龙山时期人们对河流的依赖程度有所增加。也从侧面说明,水源丰沛和河网密布是人类选址、定居、日常生产生活的适宜选择。3.3 遗址核密度分布和方向分布利用 ArcScene 制作晋南地区地貌 TIN(triangu-latedirregularnetwork)图(图 4b)。3 个时期遗址重心的迁移过程如图 4 和表 2 所示。晋南地区从仰韶文化发展到龙山文化,遗址分布重心的经度变化为向东迁移约 4,纬度变化向北迁移约 6.7,整体

22、迁移为东北方向(图 4b);从龙山文化发展到夏商文化,遗址分布重心的经度变化为明显向西迁移约 8.4,纬度变化向北迁移约 2.6,整体向更高纬度和更高海拔(图 4b)的西北方向的黄土台地上位移,偏向较为明显。总体而言,3 个时期聚落遗址的重心向高纬度、按逆时针方向移动,且龙山时期到夏商时期的重心海拔变化从 135460m 向 460688m 迁移。在 GIS 平台上应用“核密度估计”(kerneldensityestimation)对仰韶到夏商时期遗址分布进行空间分析,由图 5 分析可知:仰韶时期遗址分布密度相对较大,呈现出南北向排列的 4 个明显的团状分布(图 5a);到了龙山时期,遗址数量

23、激增,分布逐渐变为高密度的带状排列,特别是以陶寺遗址为中心的高度集中的带状分布(图 5b),反映了兴盛的陶寺文化对周边文化较大的影响力,并且晋南地区的陶寺文化也是中华文明在中原地区形成的起点25;夏商时期,遗址下降,密度急剧减少,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北和东南部分区域(图 5c),而且与前期相比,遗址地域分布表现出向北收缩的趋势,中条山的山麓附近遗址数量较少(图 5c)。41%29%41%26%43%28%24%20%19%6%5%7%4%4%5%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文化020406080100不同河流缓冲区遗址数的占比/%河流缓冲区/km 00.5 0.51 11.5 1.52 2 图3晋南地

24、区不同河流缓冲区遗址数的占比Fig.3ProportionofthesitesinbufferzoneofdifferentriversinthesouthernShanxiProvince图4晋南地区全新世中期遗址分布重心迁移图Fig.4Gravitycentermigrationofthemid-HolocenesitedistributioninthesouthernShanxiProvince178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3年6月运用“标准差椭圆”(standarddeviationellipse)分析晋南地区仰韶到夏商时期遗址的整体分布方向(图 5):仰韶时期,空间分布大致为 SN

25、 走向,高海拔和远距离的太行山、吕梁山、太岳山以及低海拔的盆地和汾河流域附近均有大量遗址分布,总体上遗址分布范围明显大于龙山和夏商时期,几乎遍及整个研究区,分布范围最大,反映了当时人类对于定居地的多样性选择。到了龙山时期,分布呈现明显的 EN-WS 向,与汾河流向基本一致。遗址集中在水热条件较好的临汾盆地、运城盆地内部和汾河沿岸(图 5b),也从侧面体现出龙山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对河流的依赖程度增加。而夏商时期,整体分布大致为 WN-ES 走向,与河流流向不一致。遗址多沿着西北部的吕梁山区、中部的塔儿山区、东南部的王屋山区分布。从扁率(遗址分布的方向明确性和向心力的程度)来看(表 2),仰韶到夏

26、商时期,扁率逐渐增大。夏商时期扁率为 0.4183,数值最高,说明与仰韶和龙山时期相比,夏商时期遗址分布的方向趋势更加明显。4讨论 4.1 晋南地区全新世中期遗址分布与气候变迁气候变化对人们从事生产生活以及不同地区文化的兴衰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全新世整体温暖湿润的背景下,气候环境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6。为了深入了解晋南地区中全新世人类生活的气候环境背景,本文分别选取了晋南临汾地区的中梁铁厂(ZLTC)黄土剖面记录27、晋北的公海降水变化曲线28,结合中国其他地区的董哥洞石笋 18O 记录29、西峰剖面平均粒径记录30以及中国气温矩平值记录31进行综合分析(图 6)。研究表明,7.05.

27、0kaBP,是中国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同时期黄土高原年均气温较现代高约2,年均降水量高约 100mm,400mm 等降水量线向西北推进 200km32;豫北安阳地区检测到含量较多的亚热带花粉33,说明当时中原地区水热配制十分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晋表 2 晋南地区全新世中期遗址空间分布标准差椭圆Table2Standarddeviationellipseofspatialdistributionofthemid-HolocenesitesinthesouthernShanxiProvince文化类型中心点坐标移动方向移动距离/km方向角度/()椭圆扁率仰韶文化354126N、

28、1112058E11.030.1676龙山文化354809N、1112520E东北14.0829.230.1733夏商文化355049N、1111657E西北13.53168.610.4183标准差椭圆图5晋南地区全新世中期遗址空间标准差椭圆叠加核密度分析图Fig.5Overlayofkerneldensityestimationonthespatialstandarddeviationellipseofthemid-HolocenesitesinthesouthernShanxiProvince第43卷第3期田敏,等:晋南地区全新世中期遗址时空分布与气候演化的关系179南地区的仰韶文化迅速发

29、展起来,遗址数量占累计总量的 31.7%,分布范围遍及整个研究区(图 5a)。空间上呈现南北纵向排列的 4 个团状分布,人口快速增长,进而扩展生存空间,成为晋南遗址分布范围最大的时期(图 5a),高海拔和距河较远的地区也被人类开发使用。当时农业生产的播、种、耕、收、磨等工具应有尽有,尤其是翻土工具石铲、石耜、石犁的出现18-20,是原始农业逐步进入耕作农业阶段的重要标志21。栗黍农业成为黄河流域多个地区的主要生产方式26,先民肉食的主要来源已逐步从渔猎手段转变为家畜饲养方式20。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生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的快速推进,是晋南仰韶文化遗址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推动了定居式农业的形成,并

30、成为新石器时代影响广泛的主流文化26。同期西辽河地区的红山文化(6.45.0kaBP),随着暖湿的气候环境得到发展和壮大,并成为原始耜耕农业第一次繁荣发展的重要阶段34。5.04.0kaBP,气候的暖湿程度降低。在周边地区有所反映:溱水流域在 50004100cal.aBP 时中国气温距平/西峰平均粒径/m董哥洞石笋18O/公海降水量/mm图例:夏商时期龙山时期仰韶时期冷事件7.05.0kaBP5.04.0kaBP5.03.1kaBP4.0kaBPZLTC平均粒径/mabdec遗址数量:夏商263个龙山703个仰韶449个1216202401234567891011-1.0-0.50.00.5

31、1.01.522232425262728-9.5-9.0-8.5-8.0-7.5-7.0-6.5300350400450500550600650年代/kaBP图6晋南地区不同代用指标记录的气候环境背景a.临汾中梁铁厂(ZLTC)黄土剖面平均粒径记录(改绘自文献 27),b.董哥洞石笋18O 记录(改绘自文献 29),c.山西公海降水量记录变化(改绘自文献 28),d.西峰剖面平均粒径记录(改绘自文献 30),e.中国气温矩平值变化(改绘自文献 31).Fig.6Climaticandenvironmentalbackgroundrecordedbydifferentproxyindexesin

32、thesouthernShanxiProvincea:AveragegrainsizeofloessinLinfenZhongliangIronWorks(ZLTC)section(modifiedfromreference27),b:DonggeCavestalagmite18Orecord(modifiedfromreference29),c:ChangesinprecipitationrecordsinGonghai,ShanxiProvince(modifiedfromreference28),d:MeangrainsizerecordsoftheXifengsection(modif

33、iedfromreference30),e:ThechangeindeviationofmeantemperatureinChina(modifiedfromreference31).180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3年6月期出现栎、桦、胡桃等阔叶树种,并发现喜暖湿的水生草本和蕨类孢子,指示当时较为暖湿的气候环境4;从豫南驻马店调查中证实,自龙山时代以来人们生活的气候环境虽有小的波动变化,但气候仍以暖湿居多35。整体来说,气候环境在 4.0kaBP 之前仍较温和,基本满足栗作农业的生产条件。在晋南地区遗址数量猛增,密度较前期大为增加,空间分布相对聚集,由仰韶期的团状分布变为龙山期的以陶寺遗址为

34、中心的高度集中的带状分布(图 5b),说明气候环境较上一阶段有一定的恶化,海拔较高、自然环境恶劣的区域已不适宜人类生存。在弱暖湿的气候条件下,晋南地区龙山文化遗址数量较前期显著增多,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些许干凉化的气候仍然适合农作物生长,人类的适应能力随之增强,农业生产工具的制作水平提高。除了占主导地区的石铲、石刀等,还在襄汾丁村遗址、陶寺遗址、曲沃方城遗址中发现了石耜、“V”型石刀、犁状石器等20-21,标志着晋南地区进入了犁耕时代。另一方面,气候的变化促使人类聚集在水源地附近(图 3),此时晋南地区遗址整体分布方向为东北-西南向,与河流流向基本一致(图 5b),利于大型聚落的产生。已经发现的晋

35、南襄汾陶寺、曲沃方城、东许、垣曲古城东关等多处大型聚落遗址分布,在当时形成了经济发达的核心区20。从家畜种类、农业生产工具的制作水平和种类、农作物品种和种植规模、遗址数量和规模等,都反映了晋南地区的龙山文化达到了史前文化较为发达的阶段。说明了气候变化在人类可适应和调节的范围反而可能激发生产技术的进步,进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同时期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5.84.0kaBP)遗址分布广泛36、河南地区的龙山文化(4.94.6kaBP 之前)37遗址迅速增加且分布范围从山区向平原扩散以及浙沪苏地区的良渚文化(5.34.0kaBP)38繁荣发展等都离不开相对暖湿的气候环境条件。4.0 3.1kaBP,

36、西 峰 剖 面30和 临 汾 ZLTC 粒径27变小,气候环境好转,总体趋于稳定。但是由于 4.0kaBP 降温事件,极端洪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自然资源供不应求,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夏商时期遗址数量减少到龙山时期的1/3(图 2),分布密度迅速下降,聚类程度降低,部分遗址地域分布表现出向北收缩的趋势,在中条山山麓及以南的地区聚落遗存较少(图 5c)。这种降温事件对古文化的影响在其他地区也有反映,同时期,青岛地区的岳石文化遗址数量下降,密度骤减,农业生产滞后,几乎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保证39;河南地区的二里头时期遗址数目大幅度减少,分布范围向河流的上游地区收缩37;甘青地区的马家窑

37、文化也因此转变为齐家文化,大部分遗址和植被带东移,畜牧业比重增大36等变化都可能受到气候事件的影响11。4.2 极端气候事件对晋南地区遗址分布的影响在全新世中期整体温暖湿润的背景下,不同的时空尺度仍然存在差异性40,特别是 4kaBP 前后的全球降温事件41,对文化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同一时期,世界范围内表现为北大西洋地区广泛降温42、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冰芯氧同位素记录显示负偏43、欧洲阿尔卑斯冰川广泛分布等44。在中国(图 6),山西省公海降水量28、中国气温距平31呈现降水量减少、气温下降的干冷气候环境,董哥洞石笋29、西峰剖面粒度30和临汾 ZLTC 剖面粒径27曲线均显示了 4ka

38、BP 前后存在明显的冷事件,说明这个时期可能是世界范围内强冷事件的区域性响应41。对于晋南中全新世气候环境而言,与全国以至全球具有总体一致性的变化特征,但波动变化强度以及时间先后略有差异,因此遗址空间分布呈现出不同的情形:降温事件致使晋南遗址数量大幅下降,聚类程度由原本精耕细作的集聚生活开始分散(表 1,图 5c)。一部分先民向纬度更高的地方迁徙(图 4b)。据史料记载,殷的压迫使夏人多向北方逃亡成为匈奴(游牧部落)的远祖之一45,由于当地气候环境并不适合原始农业,因而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夏商畜牧业与游牧农业开始形成46;另一方面,4kaBP 前后黄河流域洪水灾害频发,另一部分先民可能被迫迁向

39、高海拔(图 4b)的黄土台地上47,表现为晋南遗址整体分布与山地联系紧密,中条山山麓地带的遗址数量减少(图 5c)。因此,降温的气候环境和洪水灾害的发生,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或者迁徙躲避山洪都可能是人类应对环境变化的选择,表明气候环境变化较大甚至超出了人类的适应能力,将会对文化发展产生致命的打击。晋南龙山文化可能就是受此影响被迫中断,也从侧面证实了当时恶劣的气候环境条件对人类生存和繁衍造成的不利影响。但与此同时,降温事件却又促进并推动着中原地区中华文明的发展。晋南地区作为龙山文化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也是二里头文化代表的华夏文明的诞生地18。当时的极端降温事件激起了人与自然资源、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与斗

40、争,也推动了原始国家产生与发展48。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看,自然环境变化也是中华文明产生的重要因素。第43卷第3期田敏,等:晋南地区全新世中期遗址时空分布与气候演化的关系1815结论(1)晋南地区全新世中期文化序列划分为仰韶文化(7.05.0kaBP)、龙山文化(5.04.0kaBP)和夏商文化(4.03.1kaBP)。遗址数量整体呈现倒“V”型,即“上升-激增-衰退”的趋势。(2)晋南地区的仰韶文化时期,遗址数量迅速增加,呈现多个团状分布,高海拔和距河较远的地区也被人类开发使用,扩展生存空间使得遗址范围进一步扩大。随后的龙山文化遗址数猛增,主要集中在盆地和河流附近,对河流的依赖程度增加。在陶

41、寺文化强大的影响力下,空间上呈现以陶寺遗址为中心的高度集中的带状分布。而夏商时期遗址数量较少,密度下降,空间分布与山地联系较为密切。总体来说,遗址空间分布从集聚到逐渐离散,重心分布向高纬度、逆时针方向位移,迁移方向呈现先东北后西北的变化。(3)全新世中期的晋南地区总体特征是温暖湿润,但是也经历了气候波动事件。仰韶时期,水热条件好,物质来源较为丰富,原始农业出现,逐步开始定居生活,优越的自然条件推动仰韶文化发展,遗址数量迅速增加,分布范围最大,几乎遍及整个研究区。到了龙山时期,温凉干燥更加明显。一方面干凉化的气候仍然适合栗黍类农作物生长,人类适应能力也随之增强;另一方面,气候变化也促使人类聚集在

42、水源地附近,便于大型聚落的产生,农业和畜牧业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从而使得遗址数量猛增,密度增加,人口迅速增长,龙山文化繁荣发展,表明气候变化在人类可适应和调节的范围内会成为史前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进入夏商时期后,由于 4kaBP 前后全球范围内的急剧降温事件,致使人类生存面临严峻挑战,可能是龙山文化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环境变化也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诞生。参考文献(References)SheashaaH,赵小双,SalemA,等.尼罗河三角洲早中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对早期农业发展的影响J.湖泊科学,2018,30(3):857-864.SheashaaH,ZHAOXiaoshua

43、ng,SalemA,etal.Early-middleHoloceneclimaticandenvironmentalchangesintheNiledeltaandim-plicationsforearlyagricultureJ.JournalofLakeSciences,2018,30(3):857-864.1KidderTR,AdelsbergerKA,ArcoLJ,etal.Basin-scalereconstruc-tionofthegeologicalcontextofhumansettlement:anexamplefromthelowerMississippiValley,U

44、SAJ.QuaternaryScienceReviews,22008,27(11-12):1255-1270.GiosanL,CliftPD,MacklinMG,etal.FluviallandscapesoftheHarappancivilizationJ.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2012,109(26):E1688-E1694.3许俊杰,莫多闻,王辉,等.河南新密溱水流域全新世人类文化演化的环境背景研究J.第四纪研究,2013,33(5):954-964.XUJunjie,MOD

45、uowen,WANGHui,etal.Preliminaryresearchofenvir-onmentarchaeologyinZhenshuiriver,Xinmicity,HenanJ.Qua-ternarySciences,2013,33(5):954-964.4ChenFH,DongGH,ZhangDJ,etal.Agriculturefacilitatedperman-enthumanoccupationoftheTibetanPlateauafter3600B.P.J.Sci-ence,2015,347(6219):248-250.5QiH,NingY,PanFF,etal.Ad

46、justingsowingdatesimprovedpotatoadaptationtoclimatechangeinSemiaridregion,ChinaJ.Sustainab-ility,2017,9(4):615.6ChenFH,ChenSQ,ZhangX,etal.Asiandust-stormactivitydomin-atedbyChinesedynastychangessince2000BPJ.NatureCommu-nications,2020,11:992.7DongGH,LiT,ZhangSJ,etal.Precipitationinsurroundingmoun-tai

47、nsinsteadoflowlandsfacilitatedtheprosperityofancientciviliza-tionsintheeasternQaidamBasinoftheTibetanPlateauJ.CATENA,2021,203:105318.8DongGH,JiaX,AnCB,etal.Mid-HoloceneclimatechangeanditseffectonprehistoricculturalevolutionineasternQinghaiProvince,ChinaJ.QuaternaryResearch,2012,77(1):23-30.9ChenFH,X

48、uQH,ChenJH,etal.EastAsiansummermonsoonpre-cipitationvariabilitysincethelastdeglaciationJ.ScientificReports,2015,5:11186.10靳桂云,刘东生.华北北部中全新世降温气候事件与古文化变迁J.科学通报,2001,46(20):1725-1730.JINGuiyun,LIUDongsheng.MiddleHolocenecoolingclimateeventsandancientculturalchangesinnorthernNorthChinaJ.ChineseScienceBul

49、letin,2001,46(20):1725-1730.11吴文祥,郑洪波,侯梅,等.5.5cal.kaBP气候事件、人口增长、条件限制与中国史前复杂社会产生J.中国科学 D 辑:地球科学,2018,61(2):134-148.WUWenxiang,ZHENGHongbo,HOUMei,etal.The5.5calkaBPclimateevent,populationgrowth,circumscriptionandtheemergenceoftheearliestcomplexsocietiesinChinaJ.Sci-enceChinaEarthSciences,2018,61(2):13

50、4-148.12陈朝云.夏商时期黄河中上游地区文化交流探究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12(1):29-40.CHENZhaoyun.Ontheculturalcom-municationsintheMiddleandUpperReachesoftheYellowRiverinXiaandShangdynastiesJ.YellowRiverCivilization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2012(1):29-40.13魏兴涛.豫西晋南和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初期遗存研究J.考古学报,2014(4):443-480.WEIXingtao.Theresearches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