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数学课堂走进生活洪湖市燕窝镇吕家边小学:张福清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这一理论在苏教版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果数学教师能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抽象的数学会变得通俗易懂,枯燥的数学会变得生动有趣。首先,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本身,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匮乏的小学生来说,难以达到透彻的理解。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
2、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数学课能以学生事例作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学生将会提高学习兴趣,使思维与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听得到的生活情境。如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这一单元时,由于没有天平等相关的教具,教学非常吃力,学生只是知道了有关千克和克的相关内容,而没有切身感受生活中的事物的量,当他们去衡量与老师上课所没涉及到的事物时,就会显得很茫然。于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让老师带着学生走进生活中的超市或菜场去亲身感受重量这一含义,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喜欢上数学,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其次,和学生一起
3、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小学数学贴近生活,往往在生活中能找到原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是创设学习情境,再现生活场面,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如何把具体的生活问题变成数学知识来思考。所以在上每节课之前,我都思索如何把课题与生活相联系。比如上“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这一课时,就将它与举办的农民歌会联系起来,因为老师参加大合唱的事学生们都知道,也都很感兴趣。创设的情境是:“为了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镇中心学校举行大合唱比赛,各地一共有9支队参加大合唱比赛,每个队102人,总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好这节课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这个问题。打破了“纯数学课”的
4、框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魅力无穷,减少了学生接受知识时的“压抑感”和“被动状态”,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十分活跃。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只有走生活化道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来自身边的现实世界。在“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向课内汇集”这样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总之,数学教学应时时关注熟悉的生活素材,不断地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与生活紧紧相连,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培养数学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并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