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67团中学:姚彩凤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的意思。3.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感受真挚的友情。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学习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一部分学生学生存在基础差的问题,还有一小部分男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存在不会学习的问题。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读懂课文内容,记诵积累。在这里,我采用课前学生借助注释和查工具书,课上
2、交流讨论、教师引导点拨、多种形式朗读的方法。难点: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在这里我采用指导朗读、背诵,在读中感悟,交流感受和体会,以及积累友情的古诗词加强感悟。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从文字中,我们能读出颜色、声音、画面、情节,甚至能读出气味。我说一个词,你能读出什么呢?请注意听“鸟语花香”,好,同学都很有潜质,我再说一个词语,谁愿意试一试?好,注意听“高山流水”(静态的山和动态的水相映成趣)。不过,当姚老师看到“高山流水”这个词时,我读出来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伯乐绝弦。二、 揭题: 板书课题,生读。指导学生读准“弦”。 伯乐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我们以前学文言文的
3、方法吗?(反复朗读加揣摩,联系上下文,参看书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等)。三、 课前检测: 相信同学们已把这些好的学习方法应用到自己的预习过程中,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检测一下预习情况。1、 这篇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你能简单介绍一下吗?2、 俞伯乐和钟子期是什么关系?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四、 以上内容较为简单,同学们通过自学能够完成。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伯乐善于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质疑:前面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总结,因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女生齐读“伯乐鼓琴,志
4、在高山”男生赞叹“善哉、善哉”伯乐善鼓琴 所念 绝弦钟子期善听 必得 之死2、伯乐琴艺高超,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乐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伯乐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想象一下,伯乐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枭枭炊烟、潇潇春雨、依依杨柳。假如你是子期,当“伯乐鼓琴,志在清风”,你怎么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的形式说句子。凡伯乐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24句。从那以后,伯乐、子期形影不离,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和欢乐。无奈世事难料,子期无辜去世,出示句子,学生读。这句话仅仅是讲伯乐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心情?(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当你理解了伯乐此时的心情,再读这句话。五、 拓展友情真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你能说一说古今交友的名言警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