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教案(专题复习)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 “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
2、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前人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重点与难点: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授课过程:导入: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华民族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
3、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了,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一、知识梳理: 学生朗读学案上的复习目标,并清楚本节课的主要复习内容,即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 洋务运动 、 百日维新、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本节内容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并互相检测过关。1、快速浏览学案,结合教材完成表格内容(能口述即可)并识记;2、通过学生互问互答进行检测;3、教师抽查、补充、疏导。(一) 洋务运动(二) 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洋务运动”,完成学案上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梳理表格。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代表人物中央是奕訢;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口号“自
4、强”;求富” 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列举);创办民用工业(列举);筹划海防;培养人才。评价(性质)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自救运动。(地位)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作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消极;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侵略有一定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积极。教师小结本部分内容,强调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学生速记洋务运动的评价, 然后找三五个学生展示速记情况。活动一:思考讨论: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改变封建统治制度。(二)、戊戌变法根据学案上设计的戊戌变法表格,学生采用口述的方式,自主完成。序 幕公车上
5、书(1895年)时 间1898年6月9月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主要内容政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经济: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文化: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军事: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影 响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三)、辛亥革命教师将本部分知识整理,用幻灯片展示,学生阅读,巩固记忆。幻灯片内容如下: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取得胜利(历史上称之为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中华
6、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教师让学生总结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学生整理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完善答案。(四)、新文化运动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用学案设计的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问题,同位之间相互提问,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机会。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主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主要思潮“民主”、“科学” 内 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即四提倡四反对)。地 位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
7、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作 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教师小结(板书)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追求民主和科学)二、归纳总结 试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学生答出个人归纳的特点,教师总结完善,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1、在方法上:向西方学习。2、在学习层面上;从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
8、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3、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反映中国先进人物为挽救民族危亡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活动四:感悟升华学生讨论交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或启示?请写下来。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之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教学案一、中考解读:1、(1)洋务派为“自强” “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
9、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识记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2、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二、知识要点梳理:(快速浏览课文,完成知识要点梳理)1、 洋务运动时间代表人物目的口号内容评价思考讨论 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2、 戊戌变法序幕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军事上:影响3、 辛亥革命(1)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
10、昌发动起义,取得胜利。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3)总结孙中山的革命活动。4、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主阵地主要思潮内容地位作用三、归纳总结:总结本专题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简表活动名称派别代表人物主题或口号探索层面 (侧重点)影响或意义四、感悟升华学生讨论交流: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可以结合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简表归纳,还可以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化进行比较)中考再现巩固练习夯实基础一、选择题:1、“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11、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2、19世纪60、70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等数量也大大减少。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吸引了私人资本投向近代民用工业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洋务运动达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3、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 A、顽固派的阻挠、破坏 B、洋务运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D、未
12、真正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4、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5、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6、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23年,请问他出生于公元多少年( ) A.1934年 B.1936年 C.1938年 D.1939年7、若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归纳为一个专题,这个专题的名称可以确定为( )A思想解放的
13、作用 B民主革命的影响C政治改革的意义 D民族战争的结果提高能力二、材料解析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民生主义就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做到“家给人足”。 人教版初中教材八年级上册材料二 江泽民在十五在报告中指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就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材料三 人民网北京2010年3月10日电,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修福金委员提出,2011年是辛
14、亥革命100周年,国家应该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以隆重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为契机,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更加坚定全世界中华儿女振兴中华的信心与决心。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中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其核心是什么主义?它是哪一组织的革命纲领?(2)材料二中江泽民提到的“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中的第一次变化指什么?(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分析今年纪念辛亥革命的理由。10、材料: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国家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请回答: 材料所说“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分别指哪些事情? 材料所说“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在“双重挤压”下,中国社会各阶层不断反抗。请举出一个湖南长沙籍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事迹。 民族的独立自主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中国要真正实现近代化,你认为应该是在什么重大事件后? 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你有何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