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部分,怎样引导学生去感受古诗之“美”?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从什么方面入手?本文以王维 山居秋暝教学分析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古诗之美;教学;想象;萌芽;绽放;溢彩;再现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有着许多优秀经典的文化,在这些经典文化之中,古典诗歌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这朵奇葩凝聚着千百年来无数先民与文人的智慧,展现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美。中国诗歌的发展,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在 诗经的 周颂部分,就记录了西周的宗庙、颂神乐歌及农业生产等。在随后漫长的岁月里又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优秀的诗人,如屈原、嵇康、曹操、曹植、曹丕、李白、杜甫、王维等。诗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诗歌
2、所写的内容涉猎广泛,各具特色,创造出了无数的经典。古代诗歌的发展到了唐朝时期最盛,在后来文学史上还出现了“唐诗、宋词、元曲”之说。在唐朝时期,诗歌按派别划分可分为山水田园派、边塞派、浪漫主义派、现实主义派,其中王维是山水田园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在 论语中有:“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不学 诗无以言,不学 礼无以立。”“学 诗迩可事父,远可事君。”“多识草木之名”等论述。诗不仅可以让人言、礼、立,还可以言志,“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诗作为一个理论术语提出来,最早大约是在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诗歌还可以观赏,可以唤起心灵的感动,可
3、以包含很多内容:忧思难忘的情怀,种种的顾念等等。诗能以极简的语言表达出最真切、最丰富、最微妙的情感。诗的这些表现,其实源自于它本身的“美”。在今天的语文课程中,古代诗歌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如何引导小学生感受古诗之美以王维山居秋暝为例 贵州省贵阳市新世界学校 刘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古代诗歌的教学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理解意思和背诵,还要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之美。那么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部分,怎样引导学生去感受古诗之“美”?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从什么方面入手?本文以王维 山居秋暝教学分析为例,对上
4、述问题进行探讨。一、音乐伴诵,让美“萌芽”古诗的教学,诵读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诵读的方式在小学的课堂上形式多样。通过诵读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音韵之美。音韵之美的打开,可以让学生对这首诗的基本氛围有一个总的具体的印象,给全诗定一个感情基调。在诵读的过程中,加上背景音乐,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氛围当中去,真正体会到古诗的节奏美、音韵美。诵读配乐的选择很重要,如在 山居秋暝的配乐选取上,伴诵音乐中最好有下雨和流水的声音。这首诗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对这首诗的第一印象很关键,读好了,后面的理解会简单容易得多,老师的讲解也会轻松很多。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秋雨的淅淅沥沥,秋雨过后的丝丝寒意。皎洁
5、的月光在透过松叶缝隙洒向大地的美好,潺潺的流水声更显得山“空”。那么诗的主人公为什么想要留下来?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伴诵的音乐中的雨声和流水声会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秋雨带来的丝丝凉意和山之“空”。在感受诗歌音韵美的基础上,学生对这首诗有了一个基本的印象这是一幅很美的山水画卷,这即是对美的欣赏的“萌芽”。二、字斟句酌,让美“绽放”在品读古诗时,有人说没必要去咬文嚼字。但是重点的字词句是不能放过的,一旦抓不住这些重点的字词,学生对古诗的整体理解和感受都将出现很大的偏差。比如在诗中的“空”字,如果忽略这个字,那么这首诗的讲解和分析算不上是成功的,学生无法去感受那种世外桃源、空气清新
6、和景120当代教育2023-2教育论坛-小学色之美妙,而且学生也无法感受诗人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归隐。接下来诗人写到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景,这幅美景有静有动,动静结合,凸显出了山之“空”,去掉其中的一个意象这幅景显然就不完美了。紧接着出现了:“竹、浣女、莲、渔舟”四个意象,竹林里传来了阵阵歌声笑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这是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去除掉“浣女”和“渔舟”就无法体现出这种淳朴安静的生活,也无法表现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诗的末尾写道:“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一句字面的意思是说:“春日的
7、芬芳不妨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通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诗人觉得这山中的一切景物纯净美好,民风淳朴,诗人想要洁身自好,留在这淳朴净美之中。如果把“留”字去掉或者换成其他的字,则无法表现出诗人想归隐的这种内心向往。古诗的语言精练,字字珠玑,诗人往往在有限的字数里面包含了宏大的内容,诗的美就藏在这少数的关键字词之中。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注意引导,虽不说面面俱到,但是也不可大而化之。三、整体赏析,让美“溢彩”学生在字斟句酌的基础上,对整首诗的主要内容、整首诗的意境以及整首诗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要有一个总的印象。在这个印象的基础上学生才
8、能更好地把握和理解这首诗,接受文化熏陶。在 山居秋暝中,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独立的画面,那么怎么把每一个独立的画面都融汇到一幅图景当中去?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把诗中所出现的这些意象,融汇到一整幅画卷中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单独的“空山”雨后初霁,或者是月光照耀着松林,清泉在哗哗地流淌;抑或是竹林传来的悠扬的歌声,莲叶间捕鱼的小船;都无法说明诗人所想要表达的内容。诗的第一句直接写到了“空山”,为何后面还有“浣女”和“渔船”的出现呢?诗人所想要归隐的地方不是完全地脱离人间的世俗,而是清幽中不带有任何的追名逐利以及官场的污浊,这是一个民风淳朴、如仙境般的世外桃源。一切的景物都是那么的和谐,正
9、是这景物之间的和谐,吸引着诗人想要归隐的那颗高洁的心灵。这样整体的分析,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视觉,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所传达出的独特的美,让这种美流光溢彩。四、富于想象,让美“再现”小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囫囵吞枣,为了背诵而学习。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背诵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基础,换句话来说就是背诵古诗是必须的。但是如果这个背诵的过程仅仅只是为了背诵而背诵,就需要老师去给学生做一些引导。每一首诗都是有生命的,都是诗人倾注了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和心血的,要让这种“生命”或是思想感情得到“再现”,才是学生所应该掌握的。当学生去理解和感受这种“生命”之美时,学生自然就会背诵这首古诗了
10、。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为了背诵而背诵,在不久之后很快就会遗忘,而且也没有达到 语文新课程标准里面所提到的要求。每一首诗给我们的只是一些冰冷的文字,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上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够让这些冰冷的文字展现出本有的活力。不管是“山”“明月”“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都仅仅只是些文字而已,山的雨后初霁,月光洒在松林之间,清泉在石头上的流动,竹林里浣女的歌声,莲叶间正在捕鱼的小船,都需要学生去想象。否则月只是那月,浣女也只是那浣女,至于月光是怎样的皎洁,歌声是何等的优美,都无法得到再现。更不要说让学生去感受诗人为何想留在这“空山”之中。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仅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还要让学生去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形象美以及诗歌的“生命”之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美育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古代的经典,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古诗是快乐的,有趣的。参考文献:1 王力.王力谈诗词格律 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2王力.诗词格律M.上海:中华书局,20093乐云,黄鸣.唐诗鉴赏辞典M.武汉:崇文书局,2016 4叶嘉莹.唐诗应该怎样读M.上海:中华书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