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红军小学张秀娟圆柱体的体积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第三小节第一课时。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二、说教学目标:1、运用迁移规律,借助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理解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知道知识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2、会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圆柱圆柱的体积,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2、联系。 3、借助观察、操作和实物演示,发展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计算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四、说教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看出圆柱体积与长方体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逻辑美,更加主动的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五、说学法:课堂教
4、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1、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2、学会利用旧知转化成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3、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六、说教学过程数学课程目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的教学当中,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复习铺垫:回忆什么叫做体积?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后面推导
5、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做铺垫。(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一个水杯,求水的体积2、求圆柱形橡皮泥的体积。 由此揭示课题,今天来探索圆柱体的体积。(这一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师生互动,验证猜想(三)自主探究活动一:猜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后面的验证做铺垫。活动二:通过摆弄手中的学具,深层理解转化,掌握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我安排了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把圆柱体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让学生观察长方体与正方体有那些密切的关系。再利用课件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的过程演示一遍,使学生明
6、白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时体积没有变化。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活动三的设计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完成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的认识过程。让知识在观察、操作、比较中内化,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四)实际运用解答问题,明确算理。 这实际是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巩固过程,使学生明白求圆柱的体积应该知道什么条件,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五)目标检测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三个发展性练习,安排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习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引入环节中的一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存在于自己的身边,体验到数学对于了解周围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作用的。(六)拓展练习超市里有很多物品被包装成了圆柱体,想想包装成圆柱体都有哪些优点?(小组讨论)设计意图: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深一层的与实际联系,并向学生们渗透节约意识。(七)回顾总结: 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总结,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