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案例扎佐镇中心小学:周建华 一、 测量分类,引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 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学生齐用手比划。)师: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帮忙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愿意吗?(“愿意”,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师:(边出示表格,边说)请四人小组合作,先从小塑料盆里找出表格中的物体,再分组测量,组长记录:学生测量,我下去巡视。后请代表交流,并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测量的结果。师:谁能根据量得的长度,给这些数据分类?学生说出了两种分法:一种是分成整厘米的和不是整厘米的两类;另一种是分成整十厘米的、整厘米的、不是整厘米的三类。师:这两种分法都可以
2、,今天我们就选择第二种分法进行讨论。 二、探索新知,建立表象 (一)认识分米先讨论整十厘米的:请小朋友找出整十厘米的物体,并举起来。学生一齐举起了10厘米长的小棒和30厘米长的线。师介绍:像这根10厘米长的小棒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单位来表示分米(板书课题: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这是概念性的知识,我直接告诉了学生。)师:那么,20厘米就是多少?(20厘米就是2分米。)我又举刚量过的线问:那这根线长多少分米?为什么? 认一认 (1)指一指:师: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呢?(请学生上实物投影指出)这时,想上台介绍的学生很多,他们一一上台边指尺上边介绍:1分米
3、从刻度0到刻度10;1分米从刻度3到刻度13;1分米从刻度10到刻度20;师:通过刚才找1分米,你知道了什么?生1:只要在尺上找出10个大格,就是1分米。生2:只要在尺上找出10厘米,就是1分米。生3:我知道了1分米=10厘米。(师随即板书:1分米10厘米) (2)体验:师: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划出1分米,然后拿掉直尺,两个手指保持不动,看两个手指间的距离,这两指间的距离就是1分米。这也就是我们的一柞,一柞大约是1分米。接着请同桌 一人比划1分米,另一人用尺检验,看看估计得对不对。最后请全体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到底有多长。通过在尺上指、用两指比划、闭眼想等,让学生初步感知
4、1分米的实际长度。 画一画(1)师: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齐画在草稿本上。(2)交流: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上实物投影展示汇报。(3)师小结:1分米我们可以从刻度0画到10的地方,也可以从1开始画到11,还可以从2开始画到12,从3开始画到13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4)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找一找四人小组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学生就在周围找了起来,说了很多大约1分米长的物体:插座边的长;软盘边的长;粉笔的长;魔方棱的长; 数一数现在请四人小组拿出米尺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学生交流,师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量一量:
5、“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课件)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几分米,再测量。 (二)认识毫米1、师:接着我们再来讨论不是整厘米的。先请大家找出不是整厘米数的物体,再告诉大家。学生口答出橡皮的长、回形针的长、数学书的厚、1分硬币的厚。师:现在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要学一个比厘米小的单位)好,接着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板书课题:和毫米) 2、自主学习(1)师:毫米,老师想请小朋友自己学习P27页例2到P28“想想做做”上面的一些内容。出示学习步骤: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
6、找出来。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量一量。(2)学生自主学习。(3)汇报: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任选几个学生上台在尺上数出1厘米中的10个小格。) 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大润发或常客隆的会员卡的厚度、有的学生尺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等大约都是1毫米。接着让学生任选小盆子里1毫米的实物量一量、摸一摸。因为我课前准备了不少实物放在小盆子里,就是想让学生充分感知1分米的实际长度,建立丰富的表象。 3、再让学生用手指
7、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同桌互相比划,用一分硬币插进去检验对不对。 4、接着又请学生用一个字说对“1毫米”的感受。生1:小。生2:短。生3:薄。生4:细。师: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请你在身边找一找,说一说。学生又借助盆子里的物体和书上的介绍,交流得很热烈:图画钉的长度;大头针的长度;小蚂蚁的身长;橡皮的厚度;测量降雨量;这里,我特意介绍了一下降雨量的知识,从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 全课总结,完善结构 1、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加上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你会把它们从大到小排出来吗?它们之间有些怎样的关系?学生口答,师板书:
8、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师:它们分别可以用什么字母来表示呢?学生口答,师板书。2、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四个长度单位,那么你对刚才量的橡皮的长、回形针的长、数学书的厚度有什么想法?生:量的不精确,想重新量一下。师:好,我们就重新来量一下。齐量,后交流。 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四、 巩固练习,理解运用 1、“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回答,说说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判断,集体反馈。 (2)学生用尺量。 五、综合实践,解决问题 请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至少两样物体量一量它的长度或厚度,并把测量结果写下来。注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学生
9、独立测量,后交流。 课案分析 本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地处理和重组。在教学设计上,学生的测量贯穿了全课始终。先让学生自己通过测量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操作、体验,探索分米和毫米的知识,再运用刚学到的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解决课始留下的问题,最后让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测量实际生活中物体的长度,使原本比较枯燥的课变得充满活力。 1、通过测量发现问题。 教学伊始,我选择了测量物体的长度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进行测量,有效地唤起了学生的认知经验。接着,通过让学生给测量数据进行分类,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另两个长度单位,显得非常自然。 2、通过操作探索问题。 在认识分米
10、时,通过让学生“认一认”来建立分米的表象,用多种感官初步获得分米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学生“画一画、找一找”进一步体验1分米的实际长度,接着通过“数一数”建立起分米与米的联系;最后通过“量一量”使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在认识毫米时,学生有了学习分米的经验,我就采用让学生根据学习步骤自主学习,然后交流的方法来学习。当让学生用一个字说对“1毫米”的感受时,学生说的虽然不那么确切,但足以说明学生对1毫米的长度体验得比较深刻了。接着,我有意识地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在练习阶段,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新旧知识的界限,注重了整体设计,把米、厘米这两个与分米、毫米有着重要关系的长度单位,与分米、毫米放在一起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让学生了解这四个长度单位的符号,促进其认知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3、通过测量解决问题。 在认识完分米和毫米后,都安排了一次相应的实际测量,在新授完后又安排了一次综合实践,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实物、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理解数学,这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有利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我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估测,在测量前先让学生估一估大约长多少,再进行测量,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估测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