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821669 上传时间:2024-1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案例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要改变以往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本着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创设不同的情景,多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新知的能力。 下面就以初中教材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一节为例,谈谈我对“引导——探究”式教学的理解。 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的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2、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高度、疏密程度、延伸方向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辨认各种地形。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养成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五种地形部位。 教法探究 知识拓展1 暑期野外生存技能训练活动中,你愿意从哪条线路出发登山呢?反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会有什么特点? 视频播放实景山地的五种部位 学生探究(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它们各是哪些图形呢?) 探究等高线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如何将立体的地形转化为平面地形图 前期基础知识学习 (海拔、相对高度的认知) 创设情境导入 (自然引入地形图的概念, 点燃学生探究地形图的热情) 知识拓展2、 暑期野外生存技能训练:你能在野外生存中凭借一张等高线地形图找到水源吗? 知识迁移1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优点,以及五种地形类型的地表形态 知识迁移2 地形剖面图 学生分组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各小组相互补充完善,老师点评 学生学法指导 动手实践活动:等高线地形图由立体到平面的转化,学生亲手参与制作利于本课难点的突破。 分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所有问题都通过学生小组探究来完成,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变被动接受为自我探究吸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视频 祖国壮丽的山河(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一一呈现) 问题引导:同学们,大家在看完祖国壮丽的山河景观以后,发现我们国家的地形是复杂多样呢还是比较单一呢?(复杂多样) 那么如此复杂多样的地形用什么样的地图来表示呢(地形图)?怎样制作这种地图呢? 那么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的答案 合作探究 首先我们要了解两个基础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学生介绍概念,并说出他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状况) 问题创设:1、你能说出下列哪些数字表示海拔,那些数字表示相对高度吗? 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小明身高1.78米;死海比海平面低400米;神舟七号在极短的时间里从地面上升了5千米。 2、在地图上,通常标注的数字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呢?为什么?(因为相对高度的基准面不统一,而海拔都是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模块二: 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将立体的山地转化为平面的地形图呢? 学生发言,老师启发引导 首先,用等高面去截山,得到一条曲线(这条曲线上的所有的点的海拔有什么特点呢?————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其次,将各等高面上所截取的等高线,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 第三:在每一条等高线上标注它们的海拔高度 问题:你能说出等高距的概念吗?在同一幅地图上登高距变化吗?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肯定和表扬,并确定等高距的概念以及它在同一幅地图上不改变。 学生活动2、 情境创设:视频襄樊岘山上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各部位的影像 问题:同学们,从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了哪几种比较典型的山体部位,你能简单的描述一下它们的形状特点吗? 教师进行点评 同学们,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刚才我们提到的五种山体部位转化为等高线地形图。 活动步骤: (1)每组8人,按照先画等高面,再找等高线并把它们一一投影到水平面上,最后在每条等高线上标注海拔高度。 (2)由易到难,先山峰,然后依次为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 (3)比较山脊和山谷,发现它们等高线地形图的异同。(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4)各组在完成之后相互交换作品,理解并点评其他组的优点和不足。 学生活动3:课堂竞赛 呈现一幅完整包括以上五种山体部位名称的等高线地形图,各组进行抢答;图中A、B、C、D、E各部分的名称。 小组探究:暑期野外生存技能训练活动中,你愿意从哪条线路出发登山呢?反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会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发现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和山体坡度有相对应的关系(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从而能利用所学指导实际生活 小组探究:暑期野外生存技能训练:你能在野外生存中凭借一张等高线地形图找到水源吗? 可以引导学生用排除法,确定山谷中容易发育河流,然后确定河流的流向(水往低处流) 模块三: 课堂探究:分层设色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关系,它有哪些优点? 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着上不同的颜色,就成为了分层设色地形图。它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小组活动:视频世界上著名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的影像,对照课本图1.30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区分五种地形的海拔以及地面起伏程度,然后连线: 面平边陡海拔高 高而陡 中部低四周高 低而缓 低平 平原 高原 山地 盆地 丘陵 小组竞赛:投影世界地形图;由老师说出各种地形区名称,学生进行快速寻找。 介绍地形剖面图:课件演示地形剖面图的制作过程。 (1)在地形图上选取剖面线,并将它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标号; (2)依照地形图的海拔,在地形图下方画各海拔平行的线段; (3)将各交点一一投影到相对应海拔的平行线上; (4)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投影点成一条完整的剖面线。 地形剖面线的作用:可以直观的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模块三: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知识:确定了海拔、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能力: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动手绘制地图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