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涉网公益诉讼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路径探索——以案例研判为分析视角.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1930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涉网公益诉讼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路径探索——以案例研判为分析视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涉网公益诉讼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路径探索——以案例研判为分析视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涉网公益诉讼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路径探索——以案例研判为分析视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 3 卷第4 期2023年7 月湖北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OFHUBEI ENGINEERINGUNIVERSITYVOL.43NO.4JUL.2023涉网公益诉讼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路径探索以案例研判为分析视角一肖云端1,叶天林,朱凡3(1.湖北工程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湖北孝感4 3 2 0 0 0;2.湖北省云梦县人民检察院,湖北云梦4 3 2 5 0 0;3.湖北金煜言律师事务所,湖北孝感4 3 2 0 0 0)摘要: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的涉案领域多与网络有关。随着立法不断完善、司法实践不断探索以及对典型案例的深入挖掘,涉网公益诉讼聚焦于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健康权益保护和消费

2、权益保护等重点领域,可避免因公益保护目标泛化导致的受案范围扩大化、模糊化问题,并促进检察机关在搜集线索、调查取证、提出检察建议方面规范执法并不断创新。关键词:未成年人涉网公益诉讼;案例研判;重点领域;规范发展中图分类号:D922.183随着数字经济对社会转型的影响不断深入,人们对网络依赖日益强化,未成年人更是将互联网作为其重要甚至不可或缺的学习、社交和娱乐工具。在此背景下,网络对未成年人权益产生的侵害和风险相较传统领域呈现出新的特点。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不稳定性、高隐蔽性使传统的社会管理手段失灵,也导致在缺失监管的真空地带对未成年人群体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冲击和改变,驱待公权力介人,为未

3、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一、涉网公益诉讼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可行性当某类社会冲突大量出现,需要相应的解决收稿日期:2 0 2 3-0 4-2 0基金项目: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与应用研究课题(HJ2022B36)作者简介:肖云端(1 97 9)叶天林(1 96 5-),男,湖北孝感人,湖北省云梦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三级高级检察官。朱凡(1 98 0-),男,湖北孝感人,湖北金煜言律师事务所主任。文献标识码:A),女,湖北云梦人,湖北工程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文章编号:2 0 9 5-4 8 2 4(2 0 2 3)0 4-0 1 0 3-0 5手段时,某些新的诉讼形式便获得了产生

4、的根据。1 公益诉讼作为一种打破个体救济模式和维护不特定多数人的公共利益的新型诉讼方式,在我国于2 0 1 2 年随着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正式实施。2 而以公益诉讼方式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探索,则在近五年渐趋深入并不断作用于立法与司法领域。(一)法律、司法解释等提供充分依据随着我国检察机关职能改革的深人,民事诉讼法第5 8 条、行政诉讼法第2 5 条分别赋权,为检察公益诉讼的适用奠定坚实基础。此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最高检)发布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进行扩展,增加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 0 2 1 年全

5、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 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该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可以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诉讼或支持起诉。该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检察建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范围包括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一1 0 3 一肖云端,叶天林,朱凡侵害英雄烈士利益的行为,并对公益诉讼的主要用于具有群体性、较大社会危害性或社会影响恶任务、原则、管辖、诉讼程序等进行具体规定,规范劣的领域,以点带面,以诉促改,达到守护社会公了检察公益诉讼的操作流程。但这并不意味

6、着通共利益的效果。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主要梳理其过公益诉讼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有了法律依中的三类重点领域。据。因为上述规定并未明确将未成年人保护纳入(一)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范围,理论界对此也存在较大争议,导致参考案例:杭州市某检察机关在办理刑事案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以下简称未检公益诉讼)件过程中,注意到某科技公司发布的短视频APP存在明显局限性,通过司法进行预防和救济的效可能存在不当搜集、处理不特定未成年人个人信果欠佳。息的侵权行为,遂展开调查。后确认以下事实:一2020年1 0 月,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方面,该公司无视民法典第1 0 3 5 条规定,在欠以特别法的形式明确检察公益

7、诉讼作为未成年人缺监护人有效明示同意的情况下允许未成年人注保护的重要手段,授权检察机关在未成年人合法册账号,并对其面部和声音识别特征、联系方式、权益受到侵犯时支持起诉或在涉及公共利益时直具体定位等个人敏感信息进行收集和存储,浏览接提起公益诉讼。次年正式实施的人民检察院用户只需“关注”该账号即可与之私聊,并获取上公益诉讼办案规则也在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中述敏感信息;另一方面,该公司通过后台算法等技增加“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并进术手段向偏好用户直接推荐含有上述个人私密信一步规范检察公益诉讼的诉前调查、诉讼程序、检息的短视频且再次未取得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明示察建议和诉讼监督,使公益诉讼的适

8、用有章可循。同意。余杭区人民检察院因此提起民事公益诉同年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则从讼,并在法院调解下与被告达成调解协议。协议实体层面为未成年人保护涉网公益诉讼的适用提内容包括停止侵权行为,对相关APP网络平台进供充分的法律依据。行合规整改并明确整改时间表,整改完成后进行(二)司法实践探索积累有效成果效果评估并向检察机关、司法机关、网信部门出具立法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检察机关在司法实践报告书,公开赔礼道歉并作出合法经营承诺,赔偿中的有益探索。各地基层检察机关在最高检倡导因侵权行为造成的社会公共利益损失人民币1 5 0维护未成年人公共利益的目标指引下,积极开展万元。“等”外领域探索,针对未成年

9、人群体的特点和利个人信息保护是当前司法实践研判的热点和益需求不断梳理公益诉讼适用的类型化范围,其难点。囿于侵权主体溯源困难、侵权方式隐蔽及中涉网公益诉讼比例明显提升。侵权结果不易固化等因素,实践中多以刑事手段2022年3 月,最高检发布第3 5 批指导性案介人调查追责,虽有雷霆之力,但普适性并不明例,主题聚焦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其中第1 4 1显。上述案例首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民事公号案例被誉为首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民事公益诉益诉讼之先河,以民事手段力拨千斤,推动短视频讼。上述指导性案例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行业交易规则的全面完善,为数亿未成年人筑起的公益诉讼方式作出了司法注解,为各级检察机

10、关运用公益诉讼保护不特定未成年人涉网合法权益提供了样本,有利于推进检察机关办理案件过程中法律适用疑难问题的解决,推广应用检察办案中具有创新性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3 二、未成年人保护涉网公益诉讼的重点领域未成年人保护涉网案件繁多,公益诉讼应适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 0 2 1)显示,2 0 2 1 年,检察机关就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共立案6 6 3 3 件,同比上升3.2倍。其中办理网络信息传播、个人信息保护、娱乐游戏、文身、点播影院等涉未其他领域案件4 6 7 6 件,占比7 0.5%。案例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2 0 2 2 年3 月发布的第3 5 批指导性案例。一104

11、一个人信息保护的防火墙。该案同时也在完善未成年人身份识别、算法治理等技术规定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考,为检察机关拓展办案思路、在刑事案件中甄别公益诉讼线索提供了样本。(二)未成年人健康权益保护参考案例:重庆市某教师在发现班上学生行为异常与手机上浏览的不良视频和图片有关后,及时向检察机关建立的青少年维权岗“莎姐”提供涉网公益诉讼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路径探索线索。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一方面通过刑事诉讼使传播淫移物品的周某某、甄某某承担相应刑罚,另一方面在办案过程中同步收集上述不良视频在不特定未成年人中的流转情况及造成的恶劣影响等证据,证实两被告制作不良视频链接并在含有不特定未成年人的网络社交

12、群内公开发布、通过诱导接收对象转发扩散的方式使不良视频在未成年群体中大量传播,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重庆市检察机关基于“当不特定多数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就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减损和侵害”的逻辑起点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两被告被判赔偿2 1 3 0 0 元并公开赔礼道歉。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遭受的显性损害往往来自于现实社会,如监护失职、食品安全等,但隐性损害则更多来源于网络社会。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不仅会影响未成年人的人品、性格、学业的发展,还可能成为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学校或家长的教育仅是软性手段力度有限,更需要互联网平台、检察机关、司法机关进行合力治理。本案中检察机关主导建立社会联动:通过

13、青少年维权网在家校中及时有效发现线索,通过提起公益诉讼对侵权人小惩大诚,通过溯源治理消除互联网平台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心理帮扶与法治宣传进校园,引导未成年人加强防范意识,守护健康权益。(三)未成年人消费权益保护参考案例:江苏省某检察机关在办理系列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调查得知,2 0 1 7 年6 月以来,章某在未进行合法登记并取得相关许可证的情况下,利用其经营的“锦绣堂”文身馆为四十多名不特定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或清除文身的服务,且未征得未成年人监护人同意。因上述行为可能侵害作为消费者的不特定多数未成年人权益进而造成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检察机关依法启动公益诉讼。诉讼中检察机关以中国法医学杂志等文献资

14、料、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等行业规定、主治医生和法学教授形成的专业辅助人认证意见等为证据,证实文身行为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都具有不可逆转的伤害。审判机关支持检察机关诉讼请求,判决被告章某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向社会公众书面赔礼道歉。文身服务只是未成年人作为消费者进行市场交易的冰山一角,其他消费行为还包括直播打赏、点播影院、电竞酒店、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新业态。本案之所以胜诉并人选最高检第3 5 批指导性案例,主要在于检察机关敏感查知文身行为在侵害个体利益同时也会侵害以不特定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载体的社会公共利益,从而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背景下,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对“公共利益”进

15、行解释与判断,为理解和适用“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提供经典范例。三、未成年人保护涉网公益诉讼的发展路径(一)明确受案范围鉴于未成年人保护纳入我国公益诉讼受案范围时间较短,在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 0 6 条规定的“公共利益”的理解上,理论界和实践界都存在泛化未成年人公益保护目标的观念,即往往将未成年人这一特殊主体整体地当作一种公益范畴,从而追求和强化办案诉讼的正当性。4 该观念固然能为未检公益诉讼的探索提供更多可能,但也会浪费有限的司法资源。因此需要检察机关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既实事求是,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保护未成年人呕待救济的合法权益。受案范围的标准宜以最高检、最高法指导性案例的形式进行固化

16、,成熟一例固化一批。根据当前实践探索,未成年人涉网公益诉讼受案范围具体可包括:个人信息保护、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线上教育产品服务监管、文身等消费服务治理、网吧等娱乐场所治理,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公共权利保护也可在经由成熟的个案探索后逐步纳入公益诉讼的保护之列。上述领域中发生的侵权行为是否侵犯到公共利益,在具体个案中还需要区别对待。例如在侵犯个人信息保护的公益诉讼中,对1 4 周岁以下的儿童可进行绝对强制性保护,禁止收集和处理与其身份识别无关的照片、视频、学籍等信息,在确因公共利益需要收集信息时必须获得家长有效同意;但是对于1 4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则应在尊重未成年人信息自决权基础上,以“身份可

17、识别性”标准进行灵活保护,不必纳入公益诉讼的保护案例来源:【央视法治在线】携手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新闻办公室推出的”守护少年的你”相关新闻报道。案例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江苏省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民事判决书(2 0 2 1)苏1 3 民初3 0 3 号。一1 0 5一肖云端,叶天林,朱凡范畴,以避免公权力的不当扩张 5 因为其浓厚的柔性协商色彩而流于形式,未能产(二)拓展案件线索生理想的监督效果。未检公益诉讼领域的监管主未检公益诉讼案件的线索主要来源于检察机体不易界定,客观上增加了检察建议实施的难度。关办理刑事案件时获取的间接信息,这对承办人为提升检察建议的可行性,保障检察机关法律监的

18、专业素养和职业敏感度提出了较高要求。当公督能够有效运行,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检察建议诉案件数量多、任务重、人手少时,很多重要的线进行规范:索易被轻意过滤掉。因此,检察机关一方面有必1.规范内容,重制发也重效果。检察建议中要在未检部门安排人员进行刑案线索的专项筛应载明义务来源,结合行政机关具体职责范围,明查,另一方面也有必要拓展案件线索,主动与社确其怠于履职的责任与义务前提,增强检察建议区、学校、妇联、消协等组织建立密切联系,尤其在内容的正当性依据和可诉性;整改目标和措施需重点乡镇、村庄对困境儿童开展建档管理进行动要经过深入调研甚至听证、论证,从而使检察建议态保护。当联动组织的成员对检察机关形成条

19、件更具说服力、实操性和针对性,为接收对象落实检反射般的信任与流畅的沟通机制后,案件线索就察建议提供现实参考。例如重庆市某检察机关在会源源不断的汇聚到检察机关,供其甄别取舍。收到家长反馈后,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学校周边多例如福建检察机关构建的“春蕾安全员机制”,在处安全隐患。检察官及时协调公安机关、街道等基层检察院主导下联合妇联建立基层组织队伍,相关方在现场集中办公,并制发安装违停监控系为特殊未成年人群体建立“家门口的守护岗”。江统、注意儿童组合标志的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苏检察机关则与当地民政部门展开合作,通过未依法履职,排除安全隐患。6 成年人权益保护观察员来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2.规范程序,实

20、现流程化办案。检察机关应落到实处。秉持“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原则,重视每一份检(三)夯实调查取证察建议从制发到归档的全过程,包括线索收集、立检察机关在提起公益诉讼过程当中依法享有案调查、制发建议、跟踪回访、效果评估、结案归调查取证的权利,然而该项权利在具体实现时存档。检察建议宜报送纪委、监察委进行备案。当在较大障碍,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予以排除。理建议对象怠于履责时,将检察建议及相关证据作论上,公益诉讼中的调查取证模式有必要与民事为重要的诉讼依据启动公益诉讼。当行政机关工取证模式和刑事取证模式相区别,构建独立的取作人员涉嫌职务违纪、违法或犯罪时,及时将线索证手段和流程并推动立法完善。如此,即便在

21、不移交纪委、监察委处理,增强检察建议的震慢力。依托刑事犯罪因素时,检察机关也可以借助强制参考文献力获取民事取证模式下无法收集的有效证据。实践中,未检公益诉讼尤其是涉网公益诉讼取证难度大,隐蔽性、敏感源更为突出,因此需要检察机关根据诉讼特点在取证手段上实现科技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转型。例如调查过程中准备专业录音录像设备及时进行证据固定,必要时召集法律、心理、网络技术、医疗等不同领域专家制作专业辅助人认证意见,需要量化危害后果时收集国内外文献资料、行业规范等作为数据支撑,遭遇现实危险时采取适当强制措施保障人身安全。(四)规范检察建议相比提起公益诉讼,制发检察建议具有减少时耗、弱化矛盾的优点,因此常

22、作为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被未检部门广泛应用。然而检察建议也常1顾培东,玉莹文,郭明忠.经济诉讼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 98 8:1 0.2王广聪.未成年人公益诉讼与少年司法国家责任的拓展 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 0 2 1:1 5.3刘晖,张杰,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二十三批指导性案例解读 J.人民检察,2 0 2 1(4):1 9.4王广聪.未成年人公益诉讼受案范围的逻辑 J.中国检察官,2 0 2 1(2):4 7.5苏青,陈本正,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检察公益诉讼保护之“公共利益”探究 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1(4):63.63张穗.检察机关携手各方,为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

23、长营造良好环境 N.人民日报,2 0 2 2 1 2 0 9(3).106一涉网公益诉讼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路径探索Exploring the Path of Protecting the 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inors inOnlin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se StudyXiao Yunduan,Ye Tianlin?,Zhufan3(1.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Xiaoga

24、n,Hubei 432000,China;2.PeoplesProcuratorate of Yunmeng County,Yunmeng,Hubei432500,China;3.Hubei JinyuyanLawFirm,Xiaogan,Hubei432000,China)Abstract:The scope of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minors is mostly related to the in-ternet.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egislation,ex

25、ploration of judicial practice,and in-depthexploration of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typical cases,focusing onlin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on keyareas such as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health rights protection,and consumer rights protec-tion for minors can avoid the expansion and ambiguity

26、of the scope of cases caused by the generaliza-tion of public interest protection goals,and encourage procuratorial organs to collect clues,investigateand collect evidence standardize measures and continuously innovate in proposing procuratorial sugges-tions.Key Words: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nvo

27、lving minors on the internet;case study and judgment;focusareas;standardizeddevelopmentt(责任编辑:胡先砚)(上接第3 3 页)On the Translation and“Going Global of Chinese Ethnic Literature:A Case study of Mao Duns Literary Prize WorksWangXiaoli,Kang Jiaqi(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

28、ei,Anhui230601,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Chinese-English parallel corpus of Mao Duns Literary Prize works of ethnicliterature and BNC fiction corpus,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readers re-sponse of the English version at lexical,syntactic,textual and cultural levels respectiv

29、ely.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comparison with BNC fictions,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show a tendencyof being more standard and normalized than non-translated texts in target language,which is orientedtowards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and culture.Furthermore,the English versions of ethnic l

30、iteratureexhibit a higher degree of concern of readers with better effect of reception.Accordingly thre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translation and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ethnic literatureare proposed.Key Words:ethnic literature;Mao Duns Literary Prize works;Chinese cultures going global;corpus(责任编辑:徐瑾)1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