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它围绕着美丽、诱人,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学习本课春、夏、秋、冬的写作顺序,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我在教学时,首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小兴安岭给人印象的词语-景色诱人,从而抓住一个统领全文的句子,“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以一线牵动全身,再以春天为例,寻找到自己看到的小兴安岭的美丽,研读课文,边读边感悟,并体会词语“抽出”的巧
2、妙之处。这部分的具体做法是:一、紧扣中心,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小兴安岭留给你的总印象是什么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特点是(景色诱人) 什么叫 “诱人”呢? (迷人、很引人注目、美丽)师:是啊,小兴安岭的景色很美丽,像生接: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师板书:花园)师:那里物产特别丰富,像生接:一个巨大的宝库。 (师板书:宝库)师: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齐读师:你能找找吗?课文很多地方写出了小兴安岭的美丽。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瞧瞧。 二、读中感悟,积累语言(感受春天的活力之美)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你能找一找这里藏着哪些景物吗?用标出。(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师范读,你仿佛看到
3、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你能把这幅画面读出来吗?预设:(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枝条是怎样的长出来的呢? 抽是什么意思?那如果换成“长出”好不好呢?为什么?是啊,“抽”是长的意思,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而且用抽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把枝条“长”说成“抽”,非常贴切。一个“抽出”不但写出了树木的变化,而且那么的有活力!那么的富有生命力!如果用“长出”,后面也有一个“长出”,这样就重复了。我们把小兴安岭树木的变化读出来吧!指导读句子。(“抽出”要读得干脆有力,“新的枝条、嫩绿的叶子”读得亲切、柔和些)指名读学生评价;再读,再评价;然
4、后同桌互读,最后齐读。(2)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A、自由读读,透过这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B、这声音大吗?不大。你从哪儿知道的?淙淙。描写流水声的词你还知道有哪些?如:潺潺 叮叮咚咚 哗哗 哗啦啦(3)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A 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鹿? 你能把这样的小鹿读出来吗?指名读B 我们现在就是这只可爱的小鹿,你正在干什么呢?小鹿,你现在的心情怎样?(愉快、高兴、自豪)C是啊,多么可爱的小鹿啊,让我们也来写一写,能像课文里一样把小鹿的动作、神态写写那就更了不起了。 出示:说
5、话训练:小鹿们在小溪边快乐地嬉戏着,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2、啊,春天真美!你们能来读一读吗?这一环节是整堂课的中心环节,也是解决重、难点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总结学习方法,然后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运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分小组学习后面的夏、秋、冬段落,自读自悟,相互讨论,自主探究、汇报展示。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上完了,课堂上营造的一种和谐的氛围,能让学生感到宽松、坦然、自由、愉悦,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与文本对话,“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思考、探究,可以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融学生生活直观体验、感性经验于文本中,如小鹿在溪边干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喜好做了大胆的猜测。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第一,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对课文的感悟完全是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自由读书来实现的。学生自学完之后是否感悟了课文,教师不是完全清楚,对于重点词语“浸”、“飞舞”的理解,学生会忽视或者难以理解,也无法检测。第二,本堂课内容比较满,课文也很美,但学生读的时间不是很充足。第三,教师、文本、学生怎样更好的融为一体,我还做得不够,还应继续努力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