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字传播时代学术期刊及其著作权研究的失衡与应对张蕾,李文玉(成都大学 期刊中心,四川 成都610106)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第 44 卷第 4 期2 0 2 3 年 8 月No.4Vol.44A u g.2 0 2 3摘要:数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学术传播,学术期刊也在改变传统出版的模式、信息传播的渠道与内容呈现的方式,在这一进程中,学术期刊的著作权保护遭遇了新的挑战。已有研究表明,学术期刊的危机意识、改革意识普遍较弱,与电子数据库、作者地位失衡,对相关著作权保护缺乏研究,因而难以应对
2、数字传播著作权侵权事件的发生。在数字传播时代,学术期刊有责任和义务增强新形势下的著作权保护意识,深入推进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研究,多方合作推进数字传播著作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打破当前学术期刊数字传播的垄断。关键词:数字传播;学术期刊;著作权保护;集体管理研究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23)04-0079-09在知识产权尤其是著作权领域,我国的立法起步较晚。作为我国著作权领域的基本法,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著 作 权 法(以 下 简 称 著 作 权法)于 1991 年 6 月 1 日正式颁布实施。该法在1990 年 9 月 7 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3、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之后进行了三次修订。2021 年第三次修正以后的 著作权法,是我国著作权法律事业新的里程碑,对于促进新时代著作权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1 著作权法 加大了对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强了对著作权的保护力度。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学术期刊作为一种知识资源,其自身的著作权保护既遭遇了新的挑战,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移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AR/VR 等新技术,已改变传统出版的模式、信息传播的渠道、内容呈现的方式1548-551。无论是从以内容建设为根本,还是从以用户服务为中心的角度出发,关注并实现学术社交互动无疑应当成为我国学术期刊数
4、字转型的变革方向247-50。在信息技术给学术资源赋能的今天,知识的创作者、使用者和平台之间的关系能否理顺,也会影响到学术的创新与发展。作为学术传播重要平台和载体的学术期刊,理应紧跟时代步伐,增强法律意识,履行法律义务,以 著作权法 为行为规范和目标指引,充分考虑数字传播时代学术期刊著作权涉及的各主体之间关系,健全自身著作权管理机制,协调各方利益,增强著作权保护意识,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为了了解数字传播时代学术期刊著作权保护的现实状况,发现当前学术期刊著作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之道,本课题组以 2023 年 2月 13 日为时间节点,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检索、
5、统计与分析,以期为学术期刊工作者的著作权保护实践指明方向。由于学术期刊包括科技期刊,为避免遗漏,课题组分别对“学术期刊”和“科技期刊”的相关研究进行检索,再分别对两种检索结果发表数量和年度趋势进行统计和梳理,最后发现:虽然检索内容有差异,但二者发表年度的总趋势基本一致,因此我们将二者合并统称为学术期刊研究。通过对学术期刊研究的主题、学科分布、研究者分布等方面的分析,本文总结了学术期刊著作权研究收稿日期:2023-04-20基金项目: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编辑学研究基金资助课题“数字传播时代学术期刊的著作权保护”(YB2021003)。作者简介:张蕾(1973),女,四川成都人,期刊编审,主要从
6、事期刊编辑理论与实务研究。李文玉(1969),女,四川资中人,期刊编审,主要从事期刊编辑理论与实务研究。79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起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一、学术期刊与其数字传播著作权研究数量及发表年度趋势(一)学术期刊研究数量及发表年度趋势由于科技期刊亦属于学术期刊,为避免遗漏,本文分别以“主题=学术期刊”或“题名=学术期刊”以及以“主题”=“科技期刊”或“题名=科技期刊”为检索内容在 CNKI 进行检索,分别找到78562 条和 69888 条结果,去除非学术成果后,分别还有 68434 条和 58760 条结果,合计 127194 条结果,二者发表的年度趋势极为类似。从图 1 和图
7、2 可见,长期以来,关于学术期刊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从 20 世纪 80 年代至 2001 年,每年有关学术期刊的研究论文仅几十或者百余篇,最多不超过 1000 篇。这种情况从 2014 年开始得到较大的改观,当年关于学术期刊的研究论文达到了 5000篇,到 2017 年更是破天荒地突破了 10000 篇大关。2018 年以后,虽然论文发表数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在每年 3000 至 7000 余篇的水平。以“科技期刊”作为检索内容可见,截止到 21 世纪初,每年有关科技期刊的研究论文也不足1000 篇。2014 年,关于科技期刊研究成果的发文量有了较大增长。在随后的 2016 年,其发文量达到
8、阶段性顶峰,约6000 篇。之后,其论文发表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仍然保持在每年 30004000 余篇的水平。这种状况表明,2001 年以前,在研究者的心目中,学术期刊(下文均包括科技期刊)更多是作为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或者学术研究的传播渠道而存在,其本身并未引起广大研究者的重视。学术期刊本身成为广大研究者的研究对象,也仅仅是最近 20 年的事情。从 2014 年起,学术期刊开图 1学术期刊研究成果发表年度趋势图图 2科技期刊研究成果发表年度趋势图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80张蕾,李文玉:数字传播时代学术期刊及其著作权研究的失衡与应对始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进入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
9、视野,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兴趣,并有大量研究成果陆续问世。这种状况在 2017 年达到顶峰。随后,学界对学术期刊的研究兴趣略有下降,但研究成果的数量仍然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随着学术研究的繁荣发展,学术期刊的责任与使命更加重大,必然想更好地推动学术研究和传播学术研究成果。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版流程的数字化逐渐进入行业视野,学术出版界意识到可以通过数字出版缩短学术成果从形成到面世的时间,帮助作者获取学术成果的首发权,树立学术期刊的品牌意识。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观察学术期刊的视角发生了方向性转变,从仅仅把学术期刊看作学术传播的工具转变为赋予学术期刊以独立的研究价值,把学术期刊本身作为研究
10、对象和研究领域,因而关于学术期刊的研究成果在数量上有了较大增长,在质量上也有了较大提升,不过对于数字传播过程中不断涌现的著作权问题却较少涉及。(二)学术期刊的数字传播著作权研究数量及发表年度趋势在已有学术期刊研究的 127194 条结果中,笔者以“主题=数字传播”“主题=新媒体”“主题=数 字 化”分 别 进 行 检 索,共 得 到 11244 条 结 果(“数字传播”26 条,“新媒体”2854 条,“数字化”8364 条),占学术期刊研究成果的 8.84%;以“主 题”=“著 作 权”,在 已 有 学 术 期 刊 研 究 的127194 条结果中进行再检索,仅得到1983 条结果。由此可知
11、,以“著作权”为主题的研究成果仅占学术期刊研究成果的 1.56%。以上数据可以看作是这十多年来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写照。这一结果表明,对学术期刊数字传播的研究几乎全部集中在 20112023 年的 13 年间。从新媒体视角进行的学术期刊研究,在 2015 年之前一直比较少,每年不足 200 篇。2017年以后,研究成果的数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每年也只有 400 余篇。有关期刊的数字化研究,在数量上呈现两个高峰时期,一个是 2017 年,另一个则是 2020 年,这应该与国家对于数字出版产业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推动紧密相关。2010 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 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12、提出“到 2020 年,传统出版单位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其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份额在总份额中占有明显优势”的发展指标。2015 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发布 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 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 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2017 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十三五期末,数字出版营业收入达到 9600 亿元,年均增速不低于 17%,其中,数字期刊收入达到 37 亿元。”2018年,数字出版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由此可见,国家对于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新旧媒体融合的顶层设计及明确要求
13、,调动了学术期刊研究者和办刊人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这一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耐人寻味的是,伴随这两个成果产出高峰时段的是研究成果的数量迅速下降。这种状况显示,在现有学术期刊管理体制尚未根本改变的前提下,学术期刊的生存危机还未真正显现。理论工作者和期刊编辑对“数字传播”会给学术期刊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和挑战,缺乏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学术期刊界对于新媒体会给学术传播带来哪些革命性的影响,尚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学术期刊人对于新媒体的学习和研究速度,远远赶不上新媒体发展和应用的脚步。有关学术期刊著作权的研究成果从发表年度趋势来看,2013 年之前,有关研究论文较少见诸学术期刊,有些年份的成果甚至
14、可以个位数计;其后,有关著作权的研究论文发表数虽有所增长,但仍长期维持在每年不足 200 篇的水平上。著作权法 第十条表明著作权主要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具体权益有十七项,其中与学术期刊紧密相关的主要有十项,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在学术期刊研究中关于著作权的主要主题,较多涉及 著作权法、著作权保护、作者署名、版权保护、专有出版权等,而较少涉及数字传播。由此可见,关于学术期刊与数字传播著作权的相关研究领域还没有成为学术期刊研究者持续稳定的研究方向,81涉及数字传播的相关研究尚待拓展和深入。比较可喜的是,在著作权研究的机构
15、分布中,期刊社和期刊编辑部的比例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在发文数量排名前 30 的机构之中,期刊社和期刊编辑部的数量接近 40%,这说明学术期刊工作者的著作权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理论上深入探讨编辑实践当中遇到的著作权问题。学术期刊编辑所写论文选题具体、有针对性,反映出学术期刊编辑对编辑实践的热切关注,对编辑实践中的著作权问题开始积极思考。二、学术期刊与其数字传播著作权研究的失衡(一)研究内容:主题分布通过对检索结果整理分析可以发现,在关于学术期刊研究的主要主题分布图中,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学术期刊”“数据库”“学术期刊编辑”“核心期刊”和“科技期刊”(见图 3),而对于相
16、关著作权的研究尚未成为学术期刊研究的主要主题,数字传播学术期刊并不属于传统的作品利用模式这一事实易被忽视394-100。研究者并未将著作权问题与学术期刊关联起来,学术期刊的著作权问题还没有进入广大研究者的学术视野,也未引起他们的足够关注和重视。这一现象也反映出学术期刊的著作权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可能还不十分突出,理论工作者和期刊编辑探讨著作权问题的愿望还不那么迫切,著作权问题还未成为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图 3学术期刊研究主要主题分布图在关于学术期刊研究的次要主题分布图中,位居前列的研究主题分别是“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编辑部”和“核心期刊”等(见
17、图 4)。这一情况显示:人们对学术期刊办刊质量、期刊评价排名、期刊影响力等比较感兴趣;“著作权”仍然没有成为研究者探讨的主题,甚至是次要主题;学者和期刊编辑的关注焦点和研究兴趣还没有延伸到数字传播的著作权保护这一领域。(二)研究广度:学科分布在关于学术期刊研究的学科分布中,共涉及30 个学科,按发表论文数量排列,居于前列的是“出版”“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中等教育”“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以及“高等教育”(见图5)。在学术期刊研究所涉及的学科之中,并不包含“法学”一级学科以及“知识产权法学”二级学科。这个结果显示,研究者还没有从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的视角来探讨学术期刊建设管理的问题,更没有从法
18、律法规尤其是著作权法的角度来审视、研究数字传播给学术期刊带来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取得的研究成果也还较少。但是,现实 中 的 一 些 典 型 案 例 如 赵 德 鑫 教 授 起 诉 知 网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82张蕾,李文玉:数字传播时代学术期刊及其著作权研究的失衡与应对(CNKI)一案已然表明:在数字传播时代,学术期刊必须依法办刊,严格遵守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而过去那种店大欺客,对问题视而不见、置之不理的态度和做法显然不是明智之举。作为期刊编辑,我们应未雨绸缪,及早谋划,深入思考,潜心研究数字传播时代学术期刊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将学术期刊的建设和发展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这才是
19、促进学术期刊健康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图 4学术期刊研究次要主题分布图图 5学术期刊研究学科分布图(三)研究深度:学术层次不难发现,在所有关于学术期刊的研究成果中,绝大多数属于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技术研究,而理论研究和基础研究相对较少(见图 6)。这一结果显示,当前关于学术期刊的研究,着重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注重解决现实问题,而从学理上探讨学术期刊的办刊规律、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关系的成果可谓少之又少,以致于新形势下学术期刊办刊仍缺少创新理论的指导。数字传播时代学术期刊的办刊实践既需要对实际问题的关心和关注,也需要对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在这些方面,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任重而道 远。综上所述,
20、学术期刊数字传播的著作权保护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对学术期刊的研究虽然相对比较充分,但是学术期刊危机意识不强,缺少对数字传播时代著作权新问题的研究;二是学术期刊对数字传播的著作权研究尚未形成关注焦点,期刊编辑对这一方向的研究热情不够高;三是对学术期刊数字传播的著作权研究不够充分和深入,实践导向、经验总结性的成果多,而学术导向、理论研究性的成果少。83三、学术期刊与其数字传播著作权研究失衡的成因(一)学术期刊占据学术传播垄断地位,危机意识和改革意识不够强学术期刊管理体制包括学术期刊管理机构设置、管理隶属关系以及权力划分等方面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制度。我国的学术期刊采取系统分口管理与新闻出版行政主管
21、部门归口管理相结合的办法。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术期刊由于读者面小、公益性强等特点受到了行政主管部门的特殊关照和区别对待,在期刊的创办、刊号的审批、人员的编制、经费的补贴等方面,享受了其他期刊和出版物望尘莫及的特殊待遇419-21;再加上我国科研评价制度的“加持”,以致于学术期刊占据了学术传播的垄断地位。按照我国现行的科研评价制度,只有在国家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研究者的学术研究工作才能得到承认,其学术研究成果也才能得以传播52-24。可以说,在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这一领域,学术期刊享有排他性的垄断专属特权。正因为如此,尽管最近二三十年来主管部门大力倡导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和媒体融合
22、,但由于期刊管理体制赋予学术期刊的“护身符”还在,学术期刊依然享有学术成果传播的专属特权,仍旧能够占据学术传播的垄断地位。所以,在具有独立信息源的新媒体冲击下,当传统媒体地位堪忧的时候,学术期刊仍然能够置身事外,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体制可以带给学术期刊想要的一切,体制也可以拿走学术期刊现有的一切。由于受到长期的过度保护和关照,学术期刊逐渐失去了自我调整适应、自我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因而当面对数字传播给自身带来的变化和挑战时,反应迟钝,危机意识和应变能力不足,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包括数字传播时代学术期刊所面临的著作权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和研究。(二)学术期刊面临现实困难,对数字传播下的著作权研究与
23、保护力不从心学术期刊出版单位既应该是期刊的编辑出版机构,也应该是学术研究机构。编中有研,研中有编,研为编的基础,研以编为归宿,编与研互为依托,相互促进,最终实现编研一体,应是学术期刊及其编辑所追求的目标。然而,从之前对CNKI 关于学术期刊研究成果的检索可以发现,学术期刊的编辑们总体上对学术期刊的研究热情不高,发表的学术期刊研究成果尤其是关于数字传播时代学术期刊的著作权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这其中固然有现行学术期刊管理体制对学术期刊的特殊关照和倍加呵护的原因,但也有图 6学术期刊研究的研究层次分布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84期刊编辑危机意识不强、不愿主动适应形势变化、
24、不愿勇敢迎接挑战的主观因素。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情况也与学术期刊当下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和现实困难不无关系。当前的学术期刊编辑部普遍存在规模较小、人员不足、负担较重、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有研究者对 23 个学术期刊编辑部进行了调研,发现绝大多数编辑部只有编校人员,人才队伍结构单一,人员的专业方向不够全面693-98。编辑们要按照纷繁复杂的编校审读规范与出版流程,认真完成每一期的编、校、审、发等日常工作已是应接不暇、身心俱疲。而且,许多综合性学术期刊特别是高校学报往往一个编辑负责一个或几个不同的专业栏目,不同栏目的编辑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之间少有论文内容方面的交流互动,合作研究某
25、一领域的学术问题更是无从谈起,要做到编研一体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学术期刊距离“编研一体”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三)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走向垄断,著作权侵权已然成为普遍现象知网是目前我国收录期刊数量最多的知识源数据库,我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绝大多数按照所谓的“知网模式”,即中国知网设计并实行的一系列合作规则、产品形制、传播单元、传播路径、生产流程、获利模式、分配方案以及衍生产品等汇集而构成的数字出版和传播的新模式。而“知网模式”的核心和关键在于:确立知网作为专事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和传播的独立出版主体身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数据源,并将期刊及其作者屏蔽于数字出版和传播之外,又在数据库中尽量抹去期刊的印
26、记以凸显作为库中唯一“大刊”知网的形象,同时将侵权风险通过协议转嫁给入编期刊,再以学术评价等衍生功能将学术期刊及其作者牢牢锁定在廉价甚至无偿提供数据源的角色上,从而得以独享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和传播的利益52-24。不难看出,知网先是凭借其理念、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取得了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和数字传播的专有权利和垄断地位,之后利用我国现行学术评价体制的不合理之处,以及绝大多数学术期刊无力实现自身数字传播的现实,以自己在学术传播和学术评价上的强势地位,侵害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作者的著作权。当前形势下,无论期刊还是作者都是弱势群体,要依赖知网的数字传播优势,就要接受知网的侵权,当然也就不去关注自身的数字
27、传播著作权保护研究问题,因为面对现行的学术评价体制,不是所有人都有底气像已经功成名就的赵德鑫教授那样去挑战“知网模式”。四、应对策略著作权授权与保护问题贯穿于学术期刊的出版、发行等过程之中,通过合法途径获得作者的授权并对著作权加以妥善保护和利用,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学术期刊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出版关系下的著作权授权模式在数字传播时代面临版权危机,虽然期刊社与作者地位不对等的现实情况缓解了这一危机,但是著作权风险仍然不可忽视394-100。在数字传播时代,学术期刊的著作权保护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新的形势、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学术期刊编辑有责任和义务对新形势下的著作权保护问题进行
28、深入研究,寻找应对之策。(一)增强著作权保护意识,积极开展数字传播时代的著作权保护研究学术论文著作权保护关注的是创作者的利益,而数字传播学术资源共享看重的是公共利益,著作权保护和学术成果传播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数字化传播时代下,学术期刊在办刊实践中将著作权的授权、获取、保护和利用置于法律框架之下,乃是各利益相关方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保障各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作为学术成果传播途径和载体的学术期刊,必须树立严格的著作权保护意识,依法依规协调好著作权涉及的各利益主体的关系,从利益均衡、公平自愿的前提出发进行制度设计。首先,学术期刊应该从源头上重视著作权保护问题,从实际出发开展相关研究
29、,明确数字传播时代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既可以让著作权保护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也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其次,学术期刊在数字传播出版过程中,涉及到两次著作权转让,需要签署两次著作权转让协议,一次是作者与期刊社的著作权转让协议,另一次是期张蕾,李文玉:数字传播时代学术期刊及其著作权研究的失衡与应对85刊社与数字出版平台的著作权转让协议。学术期刊编辑应当增强著作权保护意识,开展相关的法律问题研究,以便期刊社在与数字出版平台签署著作权转让协议时,切实保证编辑部与作者的利益不受损害。最后,当前数字传播技术更新不断加速,学术期刊编辑还需要根据数字传播对学术期刊影响的变化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30、,以适应数字传播的新形势419-21。(二)推进著作权集体管理研究,改善现实困境,丰富和深化数字传播时代的著作权研究2004 年 12 月 28 日,国务院颁布了 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并于 2011 年和 2013 年两次对其进行修订。所谓著作权集体管理,是指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经权利人授权,集中行使权利人的有关权利并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有关著作权授权、获取、保护和利用的一系列活动。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不同于过去的著作权代理制度,在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中,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是以自己的名义为著作权人主张权利,以集体的力量来防止和应对潜在的以及现实的著作权侵权风险,著作权人的利益并不只是由著作权代理公司按照
31、代理合同代为保护7500-504。相对于传统纸质出版而言,数字传播时代的学术期刊出版发行更容易遭遇著作权侵权的困扰,仅仅依靠一家期刊的力量,几乎无法抵抗无处不在、时有发生的著作权侵权问题。在此情况下,学术期刊编辑部唯有相互支撑、抱团取暖,联起手来结成期刊共同体,同时依托行业组织如期刊协会或者学术期刊联盟,共同推进著作权集体管理研究,才能增强各学术期刊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学术期刊的著作权保护能力。这样既可以丰富和深化学术期刊的研究成果,又能够应用研究成果不断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规范著作权集体管理行为,依法组织著作权集体维权行动,在数字传播时代更好地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878-86。(三)加强数
32、字传播著作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多方合作打破数字传播垄断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数字传播时代,学术期刊的著作权保护实践需要创新理论的指导,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是事倍功半的甚至是没有效用的实践。著作权领域的创新理论研究,不仅需要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还需要身处一线的学术期刊编辑们的智慧和力量。专家、学者和期刊编辑基本上都会成为学术论文的作者,无论是从工作角度出发还是从自身需要出发,都必须面对当前数字传播下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学术期刊应当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联合理论研究者与期刊编辑,共同开展数字传播著作权保护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认真分析数字传播时代著作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33、、新特点、新问题,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法律法规、制度设计、实践路径等方面寻找学术期刊走出著作权保护困境的突破口,并形成期刊界、学术界等对数字传播著作权保护的共识,集结多方力量打破电子数据库的市场垄断。比如,在当前形势下,学术期刊共同体或学术期刊联盟需要就“数字平台的著作权保护与著作权信用”“知识资源平台学术传播与作者权益”“互联网环境下知识资源平台使用学术期刊作品的方式探讨”等重大课题展开研究,对期刊办刊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正面回应。再有,对于近期火爆出圈的 ChatGPT 可能带来的著作权问题,专家、学者和学术期刊也必须提前研究谋划。由于人工智能创作学术研究作品还是一个
34、新鲜 事 物,ChatGPT 创 作 作 品 的 著 作 权 应 该 归 属ChatGPT 的开发者、使用者,还是 ChatGPT 程序指令的发出者,抑或是原作品著作权的所有者,或者是根本不存在 ChatGPT 的著作权一说。总之,ChatGPT 的出现以及 ChatGPT 给学术研究带来的冲击,让所有人不得不及早主动思考,学术期刊编辑们更不能对由此产生的著作权问题视而不见,而是必须深入研究,以取得的研究成果迎接现实的挑战。在数字传播时代,基于我国著作权法分析出版活动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开展广泛研究明确学术期刊出版者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既是对其出版活动的激励和认可,也是规范和约束。在各方利益
35、的博弈中,只有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才会让权责越来越明晰,最终达到利益平衡,进而推动学术出版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学术沟通与交流910-13。在此基础上,学术界和期刊界还应该进一步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著作权保护的法治进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86路,这既是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要,更是推进我国出版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参考文献:1彭晓娟,彭熙,曹阳.地方高校学术期刊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索以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为例J.编辑学报,2022(5).2杨春磊,刘远军.从“重发行”到“重互动”:学术期刊数字转型的变革方向J.中国出版,
36、2022(4).3林威.期刊数字化传播的版权风险与管控以司法实践为视角J.科技与出版,2022(8).4杨燕,薛无涯,宋佳,等.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策略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J.科技传播,2022(10).5朱剑.中国知网与入编期刊及其作者关系十论从赵德馨教授诉中国知网侵权案说起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6王立群.建设世界一流期刊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部人员配备问题及建议J.科技与出版,2021(6).7陈昕伊.论著作权集体管理对国内英文学术期刊的意义J.编辑学报,2022(5).8章诚.学术期刊数字版权的侵权实践、维权困境及消解策略J.科技与出版,2022(4)
37、.9薛婧媛.开放出版学术期刊出版者的权利和义务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2022(9).(编校 徐小凤)The Imbala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cademic Journals andTheir Copyright Research in Digital Communication EraZhang Lei,Li Wenyu(Journal Center of Chengdu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0106,China)Abstract:Digital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ac
38、ademic communication,and academic journals are also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publishing mode,the channel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the way of content presentation.In this process,their own copyrightprotection has encountered new challenges.Through existing studies,it is found that academic jo
39、urnals generally have a weak sense ofcrisis and reform,imbalance with electronic database and author status,and lack of research on relevant copyright protection,which isdifficult to deal with the occurrence of copyright infringement in digital communication.In the era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acade
40、micjournals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to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copyright protec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further promote the research of copyright collective management system,multi-party cooperation to promote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protection,and break the current monopoly of academic journals in digit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digital communication;academic journal;copyright protection;collective management research张蕾,李文玉:数字传播时代学术期刊及其著作权研究的失衡与应对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