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公羊五始说钩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0294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羊五始说钩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羊五始说钩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羊五始说钩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1(Philosophyand Social SciencesGeneral.No.129(总第1 2 9 期)No.2.2023JOURNALOFMINNLUNIVERSITY2023年第2 期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公羊五始说钩沉李若楠(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济南2 5 0 1 0 0)摘要:五始说形成于董仲舒之后,是公羊家对春秋重始观念的一个总结。该说形成之后,公羊学家又不断地进行理论建构与推衍,从“元者气之始”扩展为气、阴阳、日月星、四时、五行、六律、七宿、八风、九州,从“王者受命之始”扩展为受命改元、正朔三而改、质文再而改、作乐改元,等等,从而在五始说基础上,构建为

2、一个庞大的体系。对五始说体系的钩沉,不仅有利于重新认识五始说,也有利于重新认识两汉今文经学的形态。关键词:公羊学;五始说;系统;今文经学中图分类号:J7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0 9 5-7 1 1 4(2 0 2 3)0 2-0 0 4 1-1 0因为今文经学资料的匮乏,导致以往对今文经学的认识存在一个误区,认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相比,只是存在阐释的不同而已。然汉书儒林传日:“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寝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1 1 3 6 2 0 又艺文志日:“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后进弥以驰逐,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

3、后能言。1 7 2 3 班固批判今文经学的缺点不是阐释不同,而是“支叶蕃滋”“碎义逃难”“弥以驰逐”,即在原始解经基础上不断地扩展。为了正确认识今文经学的这一特点,今以公羊学家五始说为例,作详细的分析。五始说最早见于王褒圣主得贤臣领载:“记日:“共惟春秋五始之要,在乎审已正统而已。1 1 2 8 2 3 颜颜师古注:“元者气之始,春者四时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国之始,是为五始。1 2 8 2 4 文选注引胡广日:“五始,一日元,二日春,三日王,四日正月,五日公即位。2 1 2 0 8 9-2 0 9 0 二者说法相同。刘向说苑尊贤亦云:“共维五始之要,治乱之端,存乎审已

4、而任贤也。3 1 7 6 王褒和刘向皆生活于汉宣帝时期,汉书王褒传载:“王褒,字子渊,蜀人也。宣帝时修武帝故事,益召高材刘向、张子侨、华龙、柳褒等待诏金马门。1 1 2 8 2 1 王褒称引出记,刘向引用内容与王褒引用文句几乎相同,可见也是称引旧说。汉书楚元王传载:“会初立谷梁春秋,征更生受谷梁,讲论五经于石渠。1 9 2 9 刘向虽受学谷梁,但并不能认为五始说在谷梁传中也存在,因为王褒、刘向既同引记,证明其说早在王褒之前就已经形成。任何学说的形成都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被大范围地接受时间更为漫长,故五始说仍当视作公羊家学说为上。而且谷梁传很多内容因袭自公羊传,是在公羊传基础上改造而成,即使

5、刘向引用的内容出自谷梁传,也极有可能本自公羊传。另外,刘向以公羊传为专学,以谷梁传为兼学,公羊传序疏引郑玄六艺论日:“治公羊者胡母生、董仲舒。董仲舒弟子赢公,赢公弟子睦孟,睦孟弟子庄彭祖及颜安乐,安乐弟子阴丰、刘向、王彦。4 1 2 1 9 0 可见刘向本受公羊传,只是宣帝时立谷梁,让刘向去传授谷梁而已。刘向有五行洪范传,其上疏又多言灾异,可见其生平受公羊学说影响最大。春秋隐公元年载:“元年春,王正月。1 4 2 1 9%公羊传一开始就以“始 说之,即日:“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熟谓?谓文王也。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收稿日期】2 0 2 1-

6、1 1-1 7【作者简介】李若楠,女,云南个旧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1 0 ZH011)。42天地的产2023年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1 4 1 2 1 9 6 2 1 9 7 已经提出“元”为君之始,“春”为岁之始的二始说,并且包含了“王”“正月”“公即位”三要素。董仲舒之时,将“王”也纳入“始”的范畴,春秋繁露王道载:“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1 0-1 0 1 同时“正月”为“始”的学说也初步形成,阳尊阴卑日:“阳气以正月始出于地。1 5

7、 1 3 2 4 郊祭日:“始入岁首,必以正月上辛日先享天。1 3 9 但董仲舒之时,完整的五始说系统尚未形成,鉴于刘向已用五始说,以公羊传传授系统而言,很可能是在赢公、睦孟、庄彭祖及颜安乐三代公羊学者中形成的。汉书艺文志载春秋类有公羊杂记八十三篇,公羊颜氏记十一篇,杂记的作者未知。公羊颜氏记盖即颜安乐撰,汉书儒林传载:“严彭祖字公子,与颜安乐俱事睦孟。孟弟子百余人,唯彭祖、安乐为明,质问疑谊,各持所见。孟死,彭祖、安乐各颛门教授。由是公羊春秋有颜、严之学。1 1 3 6 1 6 若王褒所引记即颜氏记,则五始说很可能即出自此书。公羊家的五始说托之于黄帝,谷梁传隐公元年疏:何休注公羊,取春秋纬“

8、黄帝受图,立五始”,以为:元者气之始,春者四时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国之始。五者同日并见,相须而成。1 4 2 3 6 5又左传隐公元年疏引春秋纬载:“黄帝坐于扈阁,风皇衔书致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1 4 1 7 1 3 这应该是五始形成之后用神话来对五始来源进行阐释,凤凰所衔书盖原只有“元”“春”“王”“正月”“公即位”数字,后经孔子推衍,乃形成春秋纬的完整系统。春秋第一句话即是五始说的核心内容,而春秋元命苞中围绕五始说进行了理论建构与推衍,从而扩展为一个庞大的体系。现依照五始说,分类如下:一、元者气之始元即是始的意思,是气体生成之初,可以称之为元气,五始说构建的核心

9、思想即是“元”。以“元”字为核心,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元气生天地间万物的系统,五行大义卷一引:胎错,连以钧一,动合于二,故阴阳;受成于三,故日月星;序张于四,故时;起立于五,故行;动布于六,故律;踊分于七,故宿;改萌于八,故风;布极于九,故州;吐毕于十,故功成。数止此。6 1 5-1 6纬书集成引元弘相传本五行大义背记后注文(原有错,今于正文改之,所改之字见注)日:错,离也。物初动于孚甲胎敛之中,离起事,背舞连任。一,阳气以生也。交受,阳起于子,左行;阴起于午,右动,交相受气于卯酉也,凡言“动”也、“受”也、“序”也“起”也、“踊”也、“改”也“布”也、“止”也,互相须乃义备,故援神契云:“以一

10、立,以二谋,以三出,以四擎,以五合,以六嬉,以七变,以八舒,以九列,以十钓。”十义相终始,乃辞究。“胎”或作为“胎”也。1 7 6 3 4-6 3 5此处“胎”即“元”,即元气,阴阳是在元气基础上产生的,开元占经卷四引:“元开,阳为天积,精为日,散而分布为大辰。1 8 2 0 6“积()”当为“精”之形讹,谓元气开启,其阳气为天精,天精即日。以此类推,尚有阴气为地精,地精为月之说。然后在阴阳二气基础上又推衍出日月星、四时、五行、六律(十二律)、七宿(二十八宿)、八风、九州,并通过一到十的数字变化来阐释各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一)阴阳1.元气分阴阳一一天地生成系统的构建行的阐释由此引申出来。其内容

11、本于盖天说,文生和元气有关,元命苞中对天地系统运行的阐释日公羊传隐公元年疏引春秋说:“王不上奉天文以立号,则道术无原,故先陈春后言王。天不深正其元则不能成其化,故先起元然后陈春矣。详见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第2 1 9 6 页)。此文七纬玉函山房辑书等辑入元命苞,可从。“交受”上疑脱“阴阳”二字,即下文“交相受气”,阳气起子而左行,阴气起午而右行,一循环之中,分别交会于东方卯、西方酉二辰。“午”原作“子”,易纬乾凿度卷下注:“阳起于子,阴起于午。”详见纬书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第5 3 页。“也”原无,依例补。“改也 原作“故”,此承正文“改萌于八”“故

12、”乃“改”之形讹。说郭辑录有“天如鸡子,天大地小”一条,为浑天说之内容,然此见论衡,诸书无引云出元命苞者,当陶宗仪妄辑。43第2 期李若楠:公羊五始说钩沉选张华励志注引:“天左旋,地右动。2 1 9 2 1 天向左旋转,地则向右转动,周礼地官大司徒疏引河图括地象日:“天左动起于牵牛,地右动起于毕。4 1 7 0 4 与之相同。天西北低,地东南低,太平御览卷一引:“天不足西北,阳极于九,故周天九九八十一万里。9 1 5 卷三六引:“地不足东南,阴右动,终而入灵门。地所以右转者,气浊精少,含阴而起迟,故转迎天,佐其道。9 1 7 0 天气清轻,地气重浊,故天行疾,地行缓,地所以辅天,故顺着天运行的

13、方向从相反方向去迎接天,所以地是右行的。元气二分,阳精为日,阴精为月,元命苞中与日月相关内容当属此。纬书集成引元弘相传本五行大义卷四背记云:“天尊精为日,日行一度。所以行一度者,阳以一起,月以发纪。7 6 3 4-6 3 5 法苑珠林卷四引:“阴精为月,日行十三度,常出任而受。受明精在内,故金水内景。1 0 1 2 7 与盖天说日行迟、月行疾的说法相同。天体分为三衡,日月依附内衡而行,隋书天文志引:“日月出内道,璇玑得其常。1 1 5 5 2 5 日月在天之内衡而行,璇玑得天极之常,居中不动。天左旋,日月则右行,与天旋转方向相反,开元占经卷一一引:“日月右行,周天二十三万里。8 1 2 6 7

14、 周天二十三万里者,谓日在内衡所行之径。又上太平御览卷一引“周天九九八十一万里”9 5,此谓四极之径。开元占经卷五引:“日行一度,以立序,行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度之一。”1 8 1 2 0 6 周天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度,日行一度,故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元命苞中还有对日、月的阐释,开元占经卷五引“散而分布为大辰 1 8 1 2 0 6 下复引:“天一,阳成于三,故日中有三足乌。8 1 2 0 6 五行大义卷五引:“乌在日中,象阳怀阴也。1 6 这是对日的进一步阐释。太平御览卷四引:“月之为言阙也,两设以蟾与兔者,阴阳双居,明阳之制阴,阴之倚阳。9 1 2 1 五行大义卷五引:“兔居月中者,

15、阴怀阳也。6 这是对月的阐释。2.阴阳相互作用一一天象系统的构建元气既分,天地成形,天地间充斥着阳气和阴气,各种天象即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太平御览卷一引:“阴阳和而为雨。9 1 5 0 法苑珠林卷七引:“阴阳合而为雷。1 0 1 2 9 此阴阳和合之所生。初学记卷二引:“阴阳凝而为雪。1 1 2 7 太平御览卷一四引:“阴阳凝为霜。1 9 1 6 9 此阴阳凝聚所生。除此之外,还涉及阴阳激为电、散为露、怒为风、乱为雾、聚为云、立为虹等,均属此类。在此基础上又继续对天象进行阐释,初学记卷二引:“霜以杀木,露以润草。1 3 1 又引:“虹蜕者,阴阳之精,雄日虹,雌日蜕。1 3 8 皆属此类。

16、(二)日月星、七宿(二十八宿)日月已经在上面涉及,此处的星是指星宿总名,涉及北斗、五星、二十八宿及所含星,今将二十八宿移此。关于星宿的内容在元命苞中很多,兹不赘述。这里说说日月星与帝王之相的相配问题。元命苞涉及的此类内容有:黄帝龙颜,得天庭阳。上法中宿,取象文昌。戴天履阴,秉数制刚。项并干,上法月参。集威成纪,以理阴阳。1 9 3 6.3 7 1(太平御览卷七九)帝倍戴干,是谓清明。发节移度,盖象招摇。9 1 6 4 0(太平御览卷三五七)尧眉八采,是谓通明。历象日月,璇玑玉衡。1 2 1 2 1 3(艺文类聚卷一一)舜重瞳子,是为慈原。上应摄提,下应三元。9 1 6 8 5(太平御览卷三六六

17、)汤臂四肘,是谓神刚。象月推移,以绥四方。9 1 7 0(太平御览卷三六九)后稷岐颐自求,是谓好农。盖象角亢,载土食谷。9 1 6 9 8(太平御览卷三六八)文王四乳,是谓含良。盖法酒旗,布恩舒惠。9 1 3 9%(太平御览卷八四)武王齿,是为刚强。取象参房,诛害以从天心。9 1 6 9%(太平御览卷三六八)除了后稷外,均是五帝系统中的人物,而后稷是周的先人,自然也可以纳入进去。帝王之相涉及北斗、日盖天说还有一种地上下动,而不右动之说,太平御览卷三六引尚书考灵曜:“地有四游,冬至地上北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南而东复三万里,春秋分则其中矣。地恒动不止,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而坐,舟行不觉也。”

18、详见周礼(中华书局,1 9 6 0 年版,第69170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疏:“古历纬及周皆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月皆右行于天,日日行一度,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是月行疾、日行迟。详见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 9 8 0 年,第4 4 5 页)。太平御览卷三引:“日左行,周天二十三万里。”(中华书局,1 9 6 0 年,第1 5 页)“左”当作“右”。周算经以夏至日道径二十三万八千里。周算经卷上:“四极径八十一万里。”详见周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2 年,第5 0 页)。442023年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月、二十八宿及所含星,包含面非常广泛。(三)四

19、时四时的构建比较复杂,阴阳生四象,四象即四时。现存元命苞遗文,对四时所载较全,例如:甲乙者,物始草甲;乙者,物蟠有,有萌欲出,阳气含荣以一达。东方,其色青,新去水变含荣,若浅黑之形。其味酸,酸之为端也。气始生阳分,专心自端。其音角,角者气腾跃,有杀精动,并萌文出鹿。其帝太昊,太昊者大起,言动物扰之。其神句芒者始萌。其精青龙,龙之言萌也。1 3(玉烛宝典卷一)其日丙丁,丙者,物炳明;丁者,强。时为夏,夏者,物满纵。位在南方,南方者任长。其帝祝融,祝融者,属续也。其神朱芒,朱芒者,注芒也。其精赤鸟。1 3 4(玉烛宝典卷四)其日庚辛者,物色更;辛者,阴治成。时为秋,秋者物愁。名为西方,西方者遵,方

20、者旁也。其帝少昊者,少敛。其神收者,纫收也。其味辛,辛者阴蛰人,持度自辛以固精。1 3 1 7 2(玉烛宝典卷七)其日壬癸,壬者,阴始任;癸者,有度可绎。时为冬,冬者终也。其帝颛项,颛项者寒缩。其神玄冥,玄冥入冥也。其音羽,羽者舒也,言物始擎。其味咸,咸者镰。镰,清也,言物始萌,镰虚以寒。【1 3 1 8 5(玉烛宝典卷十)第一条和第二条当原在一处,还有一些书征引了其中的部分条目。通观诸引文,与四时相配的有十干、五方、五色、五帝、五神、五音、五味、五精。严格来说,“四”和“五”是不能相配的,当还有“其日戊已,时为季夏,中央,其色黄,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其音宫,其味甘,其精麒麟”一类内容,但遗文

21、中没有一条涉及,麒麟作为五灵之一见于尚书纬,早期仅有四灵,故元命苞原书也可能只有四时相配系统。除此之外,元命苞尚有对何以三月为一时的阐释,文选阮籍咏怀诗注引:“阳气数成于三,故时别三月。阳数极于九,故三月一时九十日。1 2 1 0 6 9 四时又分别以二至、二分为界,九十日为限,构成一岁三百六十日,北堂书钞卷一五三引:“冬至百八十日,春夏成;夏至百八十日,秋冬成。合三百六十日,岁数举。1 4 5 3 9(四)五行五行者,金、木、水、火、土。元命苞有对五行的阐释,初学记卷六引:“水者天地之包幕,五行之始爲,万物之信由生。1 2 水居北方为子,乾始于子,故水为五行之始。五行大义卷二引:“阳吐阴化,

22、故水生木也。”6 又太平御览卷九五二引:“木者阳精,生于阴,故水者木之母也。木之为言触也,气动跃也。其字八推十为木,八者阴合,十者阳数。9 4 2 2 6 水为阴,木为阳,阴自阳生,故水生木。并从音假、拆字角度对“木”字进行阐释。太平御览卷八六八引:“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其字人散二者为火也。1 9 1 3 8 4 9 卷三七引:“土为言吐也,言子成父道,吐也,气精以辅也。阳立于三,故成生。其立字,十夹一为土。9 1 7 5 此仅有对火、土的介绍,依照御览卷九五二引,必然也有相应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五行相生理论。太平御览卷三六O引:“五气之精,交聚相加,以迎阳道,人致和。注:“五气,

23、五行之气。1 9 1 6 5 6 五行之气分处于五方,以应阴阳,木在东方为少阳,火在南方为太阳,金在西方为少阴,水在北方为太阴,五行相生,用以阐释四季与二十八宿之关系。玉烛宝典卷二引:“木生火,火为子,子为父候。故书日:日中星鸟,以殷仲春。1 3 1 2 5 木在东方为苍龙之宿,火在南方为朱鸟之宿,仲春之时当木用事,但木生火,木为火之父,火为木之子,以代父行事,主仲春之候,故仲春之时朱鸟为候。又卷八引:“金生水,子为母候。书日:“霄中星虚,以殷仲秋。1 3 1 8 0 金在西方为白虎之宿,水在北方为玄武之宿,仲秋之时当金用事,但金生水,金为水之母,水为金之子,以代母行事,主仲秋之候,故仲秋之时

24、虚星(属玄武)为候。卷十一引:“金水母为子候。书日:日短星昂,以定仲冬。1 3 1 9 3“金 下当脱“生 字。仲冬之时当水用事,但此时母亲代替其子主仲冬之候,故仲秋之时昂星(属白虎)为候。尚书尧典尚有“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4 1 1 9 一句,依照三处引文推之,原文当还有:“木生火,木为父,父为子候。故书日:依例,此句当作“其日甲乙,甲者”。“者”上当脱一“庚”字。45第2 期李若楠:公羊五始说钩沉“日永星火,以正仲夏。”仲夏当火用事,此以木代之,故仲春之时火星(“七月流火”之火星,心宿第二星,属苍龙)为候。(五)六律(十二律)阴阳二气又可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象,少阳为春,位在卯;

25、太阳为夏,位在午;少阴为秋,位在酉;太阴为冬,位在子。但根据易纬乾凿度日:“物有始有壮有究”的理论,事物的发展是经过开始、兴盛、衰亡三个阶段,故依照天道左旋的道理,将十二支与四象相配合,同时又将十二支与十二律相配合,从而形成四象生十二辰、十二辰配十二律的系统。根据诸书征引,我们大体可以推测出相配的情况。玉烛宝典卷一引:“阳道左,故少阳见于寅。寅者演。大族者凑未出。1 3 1 9 少阳之气始于寅,“太簇”之“簇”是凑而未出之义,和“始”相近,故寅应太簇。卷二引:“壮于卯,卯者,茂也。夹钟者始侠,谓游侠之侠,言壮健之也。”1 3 1 2 5 卯是茂盛的意思,“夹钟”之“夹”通“游侠”之“侠”,游侠

26、很壮健,犹草木很茂盛,故卯应夹钟。卷三引:“衰于辰,辰者震也。姑洗者,陈去新来,少阳至辰,气烁易蒙。1 3 8 辰是震动的意思,“姑洗”之“洗”是除去旧的迎来新的,也和“震动”的“动”相关,故辰应姑洗。剩下的太阳始于已应中吕(见玉烛宝典卷四),壮于午应宾(见玉烛宝典卷五),衰于未应林钟(见玉烛宝典卷六);太阴始于申应夷则(见玉烛宝典卷七),壮于酉应南吕(见玉烛宝典卷八),衰于戌应无射(玉烛宝典缺);太阴始于亥应应钟(见玉烛宝典卷十),壮于子应黄钟(见玉烛宝典卷十一),衰于丑应大吕(见玉烛宝典卷十二)。这样,十二律系统即构建完成。另外,玉烛宝典卷一一引:“十一月子执符,精类滋液,五行本苞,枢细萌

27、绪,以立刑挝。”宋均注:“言律应黄钟,所含气如是也。1 3 8 则此亦以十二律论十二月之事。卷三引:“气相渐错,以云纠,故三月榆荚落。1 3 8 似与此文相类,或是言三月律应中吕事。(六)八风元命苞遗文中未见。(七)九州九州见尚书禹贡,但元命苞所作时代为西汉,其时已分为十二州,所以没有采用九州系统。而且元命苞在论述时,是将“州”“国”一并论述的,礼记王制疏引:“阳成于三,列于七,三七二十一,故二百一十国也。4 1 3 2 3 州、国皆应星宿,又引:“王者封之,上应列宿之位。”“其余小国,不中星辰者,以为附庸。4 1 3 2 2 星宿与州、国相应之法,皆见于艺文类聚卷六引:昂、毕间为天街,散为冀

28、州,分为赵国,立为常山。牵牛流为扬州,分为越国,立为杨山。星散为荆州,分为楚国。荆之为言强也,阳盛物坚,其气急悍也。虚、危之精流为青州,分为齐国,立为莱山。天弓星主司弓弩,流为徐州,别为鲁国。徐之为言舒也,言阴牧内安详也。五星流为充州。充之言端也,言阴精端,故其气纤杀,分为郑国。钩铃星别为豫州。豫之为言序也,言阴阳分布各得处也。东井、鬼星散为雍州,分为秦国,东距毅阪,西有汉中,南含高山,北阻居庸,得东井动深之萌,其气险也。嘴、参流为益州。益之言隘也,谓物类并决,其气急切决列也。箕星散为幽州,分为燕国。幽之为言窈也,言风出入窈冥,敏劲易晓,故其气躁急。营室流为并州,分为卫国之镇,立为明山。并之为

29、言诚也,精舍交并,其气勇抗诚信也。1 1 1 6此处涉及十一州,史记天官书载:“角、亢、氏,充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斗,江湖。牵牛、婺女,扬州。虚、危,青州。营室至东壁,并州。奎、娄、胃,徐州。昂、毕,冀州。嘴、参,益州。东井、奥、鬼,雍州。柳、七星、张,三河。翼、,荆州。1 3 0 也是十一州,但相配并不完全相同,如元命苞以天弓星为徐州,宋均注:“细,要也。”正文、注文“细”当并作 纽”。46化2023年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太平御览卷六引石氏星经日:“参旗九星在参毕间,一日天弓星。9 3 1 参旗九星属毕宿,依史记当为冀州。此应该是一个与史记不同的系统。星宿和国家的相

30、配,元命苞涉及九个国家,据五行大义卷四引汉书天文志:“角、亢、氏,韩、郑,充州之分。房、心,宋,豫州之分。尾、箕,燕,幽州之分。井、鬼,秦,雍州之分。柳、七星、张,三河之分。翼、,楚,荆州之分。奎、娄、胃,鲁,徐州之分。昂、毕,赵,冀州之分。嘴、参,魏,梁州之分。斗,江湖之分。牵牛、须女,吴,扬州之分。虚、危,齐,青州之分。室、壁,卫,并州之分。6 与此相配相同,则元命苞钩铃星别为豫州下当有宋国之分,嘴、参流为益州下当有魏国之分。至于星宿和名山的相配则不能知,里面涉及四山,除了常山比较有名外,杨山、莱山、明山皆不出名。二、“春者四时之始”及“王者受命之始”(一)春者四时之始上面四时部分已涉及春

31、,但四时是统一论述,春在四时中的重要性不能体现出来。既然春为四时之始,则必须对春天进行单独介绍。北堂书钞卷一五四引:“春者何?据岁之始也。神明推移,精华结纽。1 4 5 4 1太平御览卷一九引注:“神明,犹阴阳也,相推移使物精华结成。纽,结,要也。9 3 春天是一岁之始,阴阳相互推移,结成物之精华。春天是万物之始,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太平御览卷一九引:“春合名出,位东方动,春气明达,六合俱生。万物应节,五行并起,各以名利。其精青龙,龙之为言萌也,阴中之阳也。1 9 1 2 9 3-2 4 春天之时,六合俱生,五行也相应而起。以上均强调春天作为岁之始的重要作用。(二)王者受命之始何谓王?初学记卷

32、九引:“王者,往也,神之所输向,人所归乐。1 2 0 6 何谓王者受命?宋书礼志引:王者受命,昭然明于天地之理,故必移居处,更称号,改正朔,易服色,以明天命。圣人之宝,质文再而改,穷则相承,周则复始,正朔改则天命显。1 7 3 0根据这段话,王者受命之始包含的内容如下:1.王者受命改元此处的“元”指元年,严格来说和“元者气之始”的“元”是一个意思,但在具体应用时又有所分别。“元者气之始”之“元”为元气,重在天地形成之时的状态。“王者受命改元”之“元”为元年,以天地形成之始为第一年。文选班固东都赋注引:“元年者何?元宜为一。谓之元何?日君之始年也。”2 1 3 0 元即是一,是天地开辟以来第一年

33、。尔雅序疏:“子夏问:“夫子作春秋,不以初哉首基为始何?4 1 2 5 6 7 文选班固答宾戏注引:“孔子日:“丘作春秋,始于元,终于麟,王道成也。2 0“始于元”即天地开辟之元年,“终于麟”即终于鲁哀公十四年获麟。春秋始于鲁隐公元年,但元命苞以为天地开辟之元年,这样就为经学的无限扩充提供了理论依据。后汉书律历志中载:“元命苞乾凿度皆以为开至获麟,二百七十六万岁。1 8 1 3 0 3 8 在这二百七十六万岁之中,每次帝王更起,均要改命。纬书集成引五行大义卷五背记:“天地阁,历数之经。改命新起,天子易名。人始伏羲,帝位生。”1 7 1 2 0 9 0 天地开辟以来即有人,但有人和有帝不同,一直

34、到了伏羲,才出现了第一个帝王。伏羲之后又有女娲、神农,文选班固东都赋注引:“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2 1 3 0 神农之事,路史后纪三引:“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童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子,人面龙颜,好耕,是谓神农。1 9 1 8 9 神农母日安登,感神而生神农于常羊。太平御览卷三六引:“神农世,怪羲生白阜,图地形脉道。注:“怪羲,白阜之母名也。白阜为神农图画地形,通水道之脉,使不拥塞也。9 1 7 0 神农之时有臣名日怪羲,怪羲生白阜,白阜为神农治理水道。文选刘孝标辨命论注引:“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意,感生朱宣。1 2 1 3 3宋均注:“朱宣,少昊氏。1 2 1 2 3 5 3

35、此则西方帝少昊出生之事。元命苞中没有伏羲、神农、少昊受命的记载,直到黄帝始出现,诗经大雅文王疏引:“凤皇衔图置帝前,黄帝再拜受。4 5 0 3“图 即河图,内容又见尚书中候春秋合诚图等。黄帝之外,尚有尧受命事,五行大义卷五引:“尧火精,故庆都感赤龙而生。6 尧受命太平御览卷一三五引“女登生神子,人面龙颜。”(中华书局,1 9 6 0 年,第6 5 5 页)“童”当依御览作“龙”,“龙”或书作“童”,形作“童”。47李若楠:公羊五始说钩沉第2 期事,开元占经卷一二O引:“唐帝游河渚,赤龙负图以出。图赤色如锦状,赤玉为匣,白玉为检,黄珠为泥,玄玉为鉴,章日:天皇大帝,合神制署。天上帝孙伊尧,龙润涓

36、,图在唐典。右尉舜等百二十臣发视之,藏之大麓。1 8 1 0 3 3 汤出生事,艺文类聚卷十二引:“扶都感白气而生汤。1 2 1 2 0 此单言出生,原文当有汤受命之事。周受命代商事,先从后稷出生说起,太平御览卷一三五引:“周本,姜塬游闭宫,其地扶桑,履大迹,生后稷。1 9 1 6 5 5 又从姜螈感苍精而生论周代商的合理性,路史后纪九引:“苍神精感姜螈而生,卦之得震,故周苍代商。1 9 1 9 艺文类聚卷一O引:“般之时,五星聚于房。房者,苍神之精,周据而兴。1 2 1 4 接着讨论周受命之兆,一者周文王,初学记卷九引:“姬昌苍帝之精,位在房、心。1 1 2 0 2 文王之时,得天之符瑞,周

37、礼春官大宗伯疏引:“文王之时,五星以聚房也。”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注引:“天命文王以九尾狐。1 2 6 符瑞既见,乃受赤雀丹书之命,艺文类聚卷九九引:“火离为凤皇,衔书,游文王之都,故武王受凤书之纪。1 1 2 1 7 0 7 得赤雀丹书而称王,是为伐般之始,诗经大雅文王疏引“西伯既得丹书,于是称王,改正朔,诛崇侯虎。4 5 0 3 太平御览卷八四引:“伐殷者为姬昌,生于岐,立于丰,精翼日,衣青衣,迁造而十刻消。1 9 3 9%元命苞还涉及成王,艺文类聚卷一二引:“文王造之而未遂,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故日成王。1 2 1 2 2 5 疑尚书中候载成王受河图洛书事,元命苞原文或亦有

38、之。又文选潘安西征赋注引:“赤受命,持天权。2 1 4 6 7 赤受命者有二,日尧日汉,此或指刘汉事,则原文似当有刘邦之事。在帝王之命基础上,又衍生出圣人立命之说,太平御览卷三六引:“圣人一其德,智者循其辙。长生久视,不以命制,则愚者慢,智者无所施其术。残物逆道,天不杀,故立三命以垂策,所以尊天。一节三者,法三道之术。命者,天之令也,所受于帝。行正不过,得寿命,寿命,正命也,起九九八十一。有随命,随命者,随行为命也。有遭命,遭命者,行正不误,逢世残贼,君上逆乱,辜下流,灾遣并发,阴阳散,暴气雷至,灭日动地,天绝人命,沙鹿袭邑是也。1 9 1 6 言圣人尽得帝王之精气,不受帝王之命的限制,确立三

39、命以尊天。2.正朔三而改文选班固答宾戏注引:“正朔三而改,文质再而复。2 1 2 0 2 1 其具体相改之法,玉烛宝典卷一引:“正朔三而改,夏,白帝之子,金精法正,故以十三月为正,物见色黑。1 3 1 9 卷一二引:“(殷),黑帝之子,以十二阁(月)为正,物牙,色白。1 3 1 0 0 卷一一引:“(周),仓帝之子,以十一月为正,法阳气始萌,色赤。1 3 1 9 4 在此基础上,三正还与辟卦相结合,论语为政疏引:“夏以十三月为正,息卦受泰。殷以十二月为正,息卦受临。周以十一月为正,息卦受复。”3.质文再而改此在天地基础上引申出质文,文选干宝晋纪论晋武帝革命注引:“王者一质一文,据天地之道也,天

40、质而地文。2 1 2 1 7 4 文质基础上又和爵位相联系,认为质爵三等,文爵五等,殷朝尚质故三等爵,周朝尚文故五等爵。五等爵者,公、侯、伯、子、男,礼记王制疏引:“公者为言平也,公平正直。侯者,候也,候王顺逆。伯者,伯之为言白也,明白于德也。子者,奉恩宣德。男者,任功立业。4 1 3 2 1 有意思的是,元命苞通过五等爵中的诸侯,将其与其它内容结合,礼记中庸疏引:“诸侯不上奉王之正,则不得即位。正不由古微书卷六辑元命苞有“成王时,西方献孔雀”一条,艺文类聚卷九一引云出周书(详见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9年版,第1 5 7 4 页)乃孙氏妄辑,不可据。“仓”原作“赤”,礼记大传疏引

41、元命苞:“夏,白帝之子。殷,黑帝之子。周,仓帝之子。”据改。按:与辟卦的相配只是将十二月与十二辟卦的相配之法移过来而已,十二辟卦相配见易纬稽览图,泰当正月,临当十二月,复当十一月。公羊传桓公十一年何休解话:“王者起,所以必改质文者,为承衰乱,救人之失也。天道本下,亲亲而质省,地道敬上,尊尊而文烦,故王者始起,先本天道以治天下,质而亲亲。及其衰,其失也,亲亲而不尊,故后王起,法地道以治天下,文而尊尊。及其衰救,其失也,尊尊而不亲,故复反之于质也。质家爵三等者,法天之有三光也,文家爵五等者,法地之有五行也,合三从子者,制由中也。”徐彦疏:“质家爵三等,法天之有三光也”已下皆春秋说文也。”七纬玉函山

42、房辑书等收入元命苞,疑是。白虎通爵:“爵有五等,以法五行也。或三等者,法三光也。或法三光,或法五行何?质家者据天,故法三光,文家者据地,故法五行。含文嘉日:殷爵三等,周爵五等,各有宜也。”详见白虎通疏证(中华书局1 9 9 4 年,第3 6 9 页)。公羊传隐公元年疏引春秋说:“周五等爵,法五精。公之言公,公正无私。侯之言候,候逆顺,兼伺候王命矣。伯之言白,明白于德。子者擎恩宣德。男者任功立业。皆上奉王者之政教礼法,统理一国,修身洁行矣。”此与礼记王制疏引元命苞文字相近,盖即元命苞。482023年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王出,不得为正。王不承于天,以制号令,则无法。天不得正其元,则不

43、能成其化也。4 1 6 3 5 此将“诸侯”“王”“正”“天”“元”系连在一起。以上三点之外,元命苞还涉及王者作乐、任刑之事,疑也应归属于王者受命。其作乐事,周礼春官大司乐日:“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磐大夏大凄大武。”郑玄注:“此周所存六代之乐,黄帝日云门大卷,黄帝能成名万物,以明民共财,言其德如云之所出,民得以有族类。大咸,咸池,尧乐也,尧能弹均刑法,以仪民,言其德无所不施。大,舜乐也,言其德能绍尧之道也。大夏,禹乐也,禹治水傅土,言其德能大中国也。大凄,汤乐也,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言其德能使天下得其所也。大武,武王乐也,武王伐以除其害,言其德能成武功。”贾公彦疏:“此六舞云门已下是

44、黄帝、尧、舜、夏、殷、周者,并依乐纬及元命包。4 7 8 7 则元命苞存六代之乐名,元命苞也有对六代之乐的阐释,太平御览卷五六六引:“王者不空作乐,乐者和盈于内,动发于外,应其发时,制礼作乐以成之。是故作乐者,必反天下之始,乐于已为本。舜之时,民乐其绍尧业,故韶者,绍也,舜服继尧之业。禹之时,民大乐其驻三圣相继,故夏者,大也。汤之时,民大乐其救于患害,故凄者,救也。文王之时,民乐其兴师征伐,故武者,伐也。四者天下所同乐,一也。其所同乐之端,不可一也。9 1 2 5 6 其阐释与郑玄注略有别,如郑玄以大武归于武王,元命苞却归之于文王,则郑玄注当依乐纬,而元命苞和乐纬不属于统一体系。其任刑之事,职

45、官分纪卷一九引:“王者置廷尉,献疑刑者,官之平,下之信也。尉者,尉民心,抚其实也。安立字,士垂一人诰屈折者为廷。示戴尸首以寸者,为言寸度治法数之分,示惟尸稽于寸,合则法有分,故为尉,示与尸寸。2 0 1 4 6 2 廷尉的职掌,纬书集成引元弘相传本五行大义卷五背记引麻果切韵引:“凡掌盗贼及伺察官,皆尉。尉,四讨也,言以罪罚奸非也。”1 7 1 2 0 9 6“四讨”乃“罚”字之误分,由“尉”引申出“罚”,又进而阐释“罚”字,广韵月韵引:“网言为置,刀置为罚。罚之言网陷于害。2 1 4 7 9“刑罚”古常连用,元命苞又有对“刑”的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引:“刑字从刀从井。井以饮人,人入井争水,

46、陷于泉,以刀守之,割其情欲,人畏慎以全命也,故字从刀从井。2 1 4 2 4 刑有五,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疏引:“墨、辟之属各千,辟之属五百,宫辟之属三百,大辟之属二百,列为五刑,罪次三千。4 1 2 3 1 2 刑罚有失则星宿乃乱,开元占经卷五三引:“刑失则简宗庙,废祭祀,故辰星不以时出,当寒反温,四时错政。1 8 1 5 7 3 以上内容之外,艺文类聚卷九九引:“尧为天子,季秋下旬,梦白虎遗吾马啄子,其母日扶始,升高丘,睹白虎,上有云,感已生皋陶。索扶始问之,如尧言,明于刑法,罪次终始,故立皋陶为大理。1 2 1 7 1 6 此皋陶为大理以治刑狱之事。初学记卷二引:“树棘槐,听讼于其下。棘赤

47、心有刺,言治人者原其心不失赤。实事,所以刺人其情,令各归实。槐之言归也,情见归实。1 4 9 0 此树槐以听讼事。两事也应该属于任刑之列。三、“正月者政教之始 及“公即位者一国之始”(一)正月者政教之始上文“正朔三而改”已经探讨了正月的问题,这里说说“政教之始”。元命苞构建了三教理论,礼记表记疏引:“三王有失,故立三教以相变。夏人之立教以忠,其失野,故救野莫若敬。殷人之立教以敬,其失鬼,救鬼莫若文。周人之立教以文,其失荡,故救荡莫若忠。如此循环,周则复始,穷则相承。4 1 6 4 2 认为夏以忠教、殷以敬教、周以文教,三教理论在白虎通三教中有详细论述 2 3 6 9,可参。(二)公即位者一国之

48、始元命苞遗文中暂未见专门对此的论述,对“公”的论述见上“质文再而改”,对“国”的论述见上“九州大武乐一般归之武王,但后汉书祭祀志注亦引元命苞:“缘天地之所杂乐,为之文典。文王之时,民乐其兴师征伐,而诗人称其武功。”(详见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第3 1 9 6 页)则元命苞“文王”非“武王”之误。这点也可以归于星宿中,据下引占经卷五三,辰星属于五星。又占经卷四六引:“杀失则攻战刑,故太白逆经天,屠君父,外夷征。”首句疑有误,但大体亦言刑失之事,而占则有太白逆天,太白亦属五星。又太平御览卷六四三引:“为狱圆者,象斗运合。”(中华书局,1 9 6 0 年版,第2 8 7 8 页)则

49、和北斗联系在一起。49第2 期李若楠:公羊五始说钩沉兹不复赘。以上只是我们对各个系统内容的一个理想划分,还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第一,这并非系统的全部内容,元命苞原系统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只是因为遗文不全,只能尽力推测而已。如太平御览卷三六九引:“北方至寒,其人形短颈。9 6 9 9 相关内容仅此一句,但五行大义卷五引春秋文耀钩日:“气随人形,故南方至温,其人大口,象气舒缓也。北方至寒,其人短颈,象气急缩也。东方川谷所经,其人小头兑形,象木小上也。西方高土,日月所入,其人面多毛,象山多草木也。中央四通,雨露所施,其人面大,象土平广也。”6 其内容较为全面,是和五方系连在一起的,而文曜钩原文当是因

50、星宿而及于五方,则原文当还有脱漏。又如后汉书袁绍传注引:“赐虎责,得专征伐;赐斧,得诛也。1 8 1 2 3 9 0 可以和刑罚结合,但白虎通三军引王制有相近内容,而元命苞有三教、三命等,或原有三赐的相关记载。第二,各个系统是不是A与B的简单关联,而是A、B、C、D、E相互交又关联。如上面四象与十二支、十二律的联系,玉烛宝典卷七引:“土生金,故少阴见于申。1 1 3 1 7 4 则尚与五行有关。卷十引:“鸟兽饶驯,子藏宝物,归其母,故大阴见于亥,亥者骇。1 3 6“子”“母”也是就五行相生而言。又如上十二律中,玉烛宝典卷三引“三月榆荚落”、卷一一引“十一月子执符”,则与四时有关。又如“春者四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