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人文基础学科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方案与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0168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人文基础学科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方案与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校人文基础学科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方案与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校人文基础学科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方案与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2023年第2期(总第184期)广 西 教 育 学 院 学 报GUANGXI JIAOYU XUEYUAN XUEBAONO.2,2023(Serial NO.184)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也给我国高校的课程教改带来了新方案、新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陆续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要求高校积极建设在线课程资源,主动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课程教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实现“变轨超车”。线上教学实践在高校课程教学中逐渐推广,如何

2、更大限度发挥互联网技术的功能,越来越成为许多高校教改工作的一个侧重点1。关于教师在混合教学中的作用的研究,以及高校混合教学改革实施情况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2。尽管近年来涉及混合式教学研究的成果及案例已有许多积累,但针对普通本科高校人文基础学科专业课程的教改策略研究仍不多见,而且这些集中于文史哲领域的专业课程,占据主流的课堂教学模式仍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相较其他学科课程来说较为保守。当下,我国正在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有必要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人文基础学科课程的教改方案进行探讨。鉴于此,本文以普通本科高校历史学专业国际关系史课程为例,设计一套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六阶段”教学方案,就人

3、文基础学科专业课程混合式教改策略提出一点想法。高校人文基础学科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方案与策略李超(苏州科技大学历史系,江苏苏州215009)摘要:近年来,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关注,采取该模式的课程教改探索实践成为许多高校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设计基于混合式教学“六阶段”的教学方案,要充分认识该模式的性质和特征,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努力达成一体化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和特色在教改实践中需要继续探索策略、不断总结经验。历史学是具有代表性的人文基础学科,对其专业课程开展混合式教改尝试,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延伸教学时空,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当前仍占主

4、流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高校课程教学落地生根。关键词:混合式教学;人文基础学科;线上课程平台;“六阶段”方案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410(2023)02-0162-06收稿日期:2022年3月31日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2020年度“双万计划”项目“苏州科技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历史学(师范)专业建设”(项目编号:教高厅函 2021 7 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162一、混合式教学的混合性所谓混合式教学,是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线上部分有 SPOC、MOOC、APP 等教学形态,线下部分仍以

5、教室课堂教学为基本形态,但也融入了一些现代信息技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迅猛进步和信息化教学不断推进,以SPOC为代表的线上课程资源在混合式教学中受到欢迎。SPOC 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简称,中文名称“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简称“私播课”),是当前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较为常见的教学方式。该方式深度融合了线上线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很大程度解决了以往慕课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3。基于 SP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在时空方面的限制,既能够有效地发挥教师在组织、引导、启发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性作用,也能够调动学生

6、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4。一般认为,混合式教学之混合性,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课程平台的功能。混合式教学需依托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课程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超星尔雅、智慧树等才能实施。这类课程平台在教学、互动、答疑、测验等功能上具有混合性,可以提供多样化、结构化的教学资源,还可以规范管理线上学习行为并进行数据分析,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条件保障。二是线上资源的种类。根据形态特征,线上资源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前者如文档、幻灯片和图表,后者如视频和动画,这些资源根据内容又可分为任务性、知识性、检测性、拓展性等,不同类型对学习行为的要求和导向不一样。因而这里

7、的混合性,主要体现为按学习规律对于各类资源的混合,形成有关联性的学习链。例如,要完成某项任务需学习相关知识,遇到某个问题需寻求指导帮助,获取单元学习成绩需经过相应检测等。三是课程的考核方法。混合式教学的考核要求一般是结合线上和线下、学生互评和小组考评、平台评价和教师评价等。相较学习的结果,该模式更关注学习的过程,通过多维度要素反馈考核的结果,增强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四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由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构成。其中,线上是教学必备基础环节,线下是在线上的基础上开展的针对性教学活动。所以,该模式是对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各自优势的充分挖掘,通过基于混合式的精心设计,对传统课堂教学进

8、行重构改造。五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混合式教学对于学习方式的要求也是混合的:线上与线下、自主与集中、个人与小组、自学与指导等,旨在使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选择上更加灵活,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充分调动,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归纳可知,基于混合式的课程教学改革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特征需要注意,同时有必要认识到:由于发展形成的时间短,该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尚未得到充分论证,教学改革方案如何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形成呼应等,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仍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探索,等等。二、人文基础学科课程混合式教改方案设计以国际关系史课为例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历史学

9、是普通本科高校人文基础学科的代表性专业。该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相对较为保守,当前采用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许多高校中仍占主流地位。其中,国际关系史课作为一门较为常见的专业课程,因为教学内容涉及政治学、外交学、国际法、世界经济等领域,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并与时刻处于变化中的国际时事密切相关。所以,对该课程采取混合式的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及授课方式的创新方面取得的效果更为明显。高校管理与教学改革之窗李 超 高校人文基础学科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方案与策略-163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默认教师是历史知识的拥有者,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

10、不仅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模式下出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相关课程无法还原历史情景,难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对于历史学为代表的人文基础学科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将信息技术与专业学科深度融合,有可能将基于历史还原的浸润式学习体验嵌入线上教学中,从而使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融为一体。5为了保证混合式教学顺利开展,需要具备一定的实施条件。例如,要拥有无线校园网,满足学生个性化和碎片化学习的需求。要拥有集移动桌椅、智能终端、触控屏幕、录播系统于一体的智慧教室,方便小组讨论、生生互动和师生交流活动的开展。另外,线上课程平台及相关教学资源的建设,例

11、如作为线上教学资源的课件库、视频库、任务库、习题库、案例库等,也需事先准备好。当然,这些实施条件也对教师能力提出了要求,需要教师能够运用相关技术、内容和教学方法,熟悉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操作。如果实施条件准备就绪,基于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方案探索便可启动。以国际关系史这门课为例进行规范化设计,基本思路大致归纳如下:首先,制定国际关系史课程目标。对接新时代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该课程旨在使学生能够了解近现代世界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知识,国际体系和国家利益等概念,能够依托国际关系史的视野,理解世界历史相关基础知识,分析世界热点形成的缘由和背景,强化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习,理解中国在国际关系发展演

12、变中的地位变化和时代内涵等。该课程目标的制定,关联毕业要求的支撑点,主要是培养学生形成较为广博的人文素养,初步具备跨学科学习能力。其次,设计教学内容、学习情境和教学方法。以该课程目标为导向,该课程的教学试图打破传统上侧重理论的结构安排,以国际体系的演变为线索,调整内容章节顺序,加强学习世界近现代以来区域和国家的互动关系;从还原学习情景入手,通过历史人物的观点论著、回忆录或日记等史料视角,引导学生认识复杂的国际关系现象;教学方法则注重培养学生把握大国霸权兴衰规律的能力,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趋势的能力。再次,建设线上课程资源。梳理内容章节的知识点,分别建设10个单元模块:导论、前现代国际体系、威

13、斯特伐利亚体系、从维也纳体系到大陆联盟体系、从欧洲体系到全球体系、从多极均势到两极对峙、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冷战时期国际关系、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形成各模块的课件库:视频库、论文库、书籍库、视频库等,以历史人物为线索收集对应模块的材料,形成阅读案例库;以拟创的学习情境为基础,形成各模块对应的任务库和习题库。最后,根据上述内容形成基于混合式“六阶段”教学方案。其中,第一阶段在课前实施,第二至第五阶段在课中实施,第六阶段在课后实施。各阶段相辅相成和互相衔接,呈现出线上学习与面授学习之混合、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之混合的特征。以上述10个单元中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模块为例,六个阶段各自的设计

14、安排大致如下。第一阶段,学生学习线上资源。教师通过线上课程平台推送与该模块内容相关微课视频及PPT课件,设置学习任务及其截止时间。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线上学习任务,提出问题或待讨论话题。教师查看线上学习记录,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待讨论话题,做好课堂答疑和讨论的准备。第二阶段,教师布置课程任务。教师根据翻转课堂的实施方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相关任务。学生对照翻转课堂的实施方案,了解历史,还原学习情境,明确分组任务要求,并以小组为单元自主协商,分工收集材料做好上课发言准备。第三阶段,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索阶段后,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和点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完成任务的计划,-

15、164明确各自职责,就该模块说,需要讨论的议题有: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性质和影响,战胜国阵营的利益诉求,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开展分析等。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论文、探索互联网资源等方式,进行还原历史学习情景的模拟,通过分工协作,完成翻转课堂方案要求的学习任务和作业。第四阶段,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历史情景进行还原模拟,根据事先分配的任务,就指定问题作基于史实的发言和讨论。接下来的流程是:小组进行自评,总结任务完成流程、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情况、学习收获及团队合作情况;各小组进行交叉评价,继续讨论共同关心的议题;教师对各小组进行点评。第

16、五阶段,师生共同梳理知识。教师就第一阶段整理的话题进行解答,结合学生课前线上学习情况,就当前国际热点问题的缘由和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示范并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第六阶段,教师发布课后作业和拓展材料。学生在线上课程平台完成作业并进行测验,阅读拓展材料了解学术前沿观点,温习该模块相关知识点。另外,教师利用线上课程平台的功能整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改善下次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反思。上述是设计基于混合式“六阶段”教学方案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安排。其中,课前的第一阶段,教师在线上推送资源和任务,学生完成线上学习任务。课中的第二至五阶段,教师发布翻转课堂实施方案,学生分组完成翻转课堂任务,在课堂上

17、进行成果展示并互相讨论,教师进行总结点评,示范知识的迁移应用。课后的第六阶段,教师发布作业和拓展材料,学生完成作业并进行拓展阅读,以进一步巩固课程内容。三、采取混合式教学改革的优势与策略国际关系史课是苏州科技大学历史学(师范)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开设在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共 32 课时。该课程采取上述“六阶段”教学方案开展了两轮教改实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不错的学生口碑。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期末总评成绩来看,学生对该课堂的教学内容掌握较为扎实,大体能够完成既定的学习要求,专业思辨能力和学术训练均得到了巩固和拓展。从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有 90%的学生支持对这门课实施教学改革并抱有浓厚的参

18、与兴趣,有 80%的学生认同注重学习过程观测评价的考核方式,可见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历史学专业课程开展教改实践,学生对此普遍表示接受和欢迎。(一)混合式教学改革的优势课程内容繁杂、学习难度大是历史学专业课程的一般特征。教师的教学时间不足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单调,是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改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相关教学内容通过线上资源形式,布置学生在课前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期基础。在网上设置讨论题目和案例分析等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线测试模块进行阶段性测试和期末测试等,也将原有的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拓展到了网络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扩展性资源,这些均

19、能够补充教学时间上的不足。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因受空间或时间的限制,历史课程无法再现历史场景,难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引入前文以SPOC为代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将基于仿真模拟、虚拟现实等场景的浸润式学习体验嵌入线上教学,增强学习的情境性和参与性。线上部分的任务互评,可以保证学生间有效交流和自我修正,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还给学生。另外,线上SPOC的讨论区拓宽了师生交流的途径,教师通过平台进行答疑,师生通过平台交流课程知识、发布学习体会等,线下部分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达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效果,增强学习过程的体验感,这些均进一步延伸了教学时空。前述“六阶段”教学方案

20、设计贯穿课前的线高校管理与教学改革之窗李 超 高校人文基础学科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方案与策略-165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上自主学习、线上答疑讨论、课中的线下翻转课堂教学、课后的总结评价等教学活动的全部环节,在实践运用和借鉴模仿方面均相对简单。特别是引入以SPOC为代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其课前预习、课中互动和课后复习,成为学习过程的主要构成内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线上环节抄袭和作弊现象也将很大程度上得以避免。此外,课堂辩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方式可以有效约束师生,课堂展示可以更立体还原学习情境,在促使教与学合二为一的同时,教学道德也得以深化6。(二)混合式教学

21、改革的策略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具备自身独特的性质和特征,其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应用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有一定的特性,主要有以下五点。第一,课程平台设计要简洁连贯。简洁是指课程平台栏目或项目设计应简单明确,便于学生操作学习。连贯是指学习的内容、方式及结果等功能设计应是连贯的,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第二,线上资源应多样化、凸显趣味性。多样化是指既要有任务性资源,也要有知识性资源,既要有测试性资源,也要有案例性资源。也即通过各种各样的资源刺激学习者的感官。趣味性是指在资源导入设计应引人入胜,例如通过故事和社会热点导入新知识,对于难以理解的抽象原理知识,要尽量使用视频等可视化手段予以阐释。第三,考核评价

22、应注重多元化、多维度。尽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跟踪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记录并量化学习过程,科学测量和分析传统课堂学习中难以捕捉的维度。后者主要是指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等多主体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科学性和可信度更高。第四,线上教学应加强互动性、激励性。互动性是指通过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增强学习者的动力和信心。激励性是指多设计个性化的任务让学生学习更有选择性,带着任务学习;对于取得进步的学生,教师应通过课程平台及时给予肯定表扬。第五,线下教学要注意衔接性、方法适当性。线下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应根据线上教学情况确定。也就是说,线下教学是线上教学的延伸,线上教学是线下教学的

23、基础,所以线上线下的教学内容应紧密衔接。另外,线下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选择适当的方法,这里比较推荐重视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翻转课堂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改方案,对于课前、课中、课后各阶段的混合式设计,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线上线下各环节,目的是实现教学活动的“一体化”效果。人文基础学科课程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改方案,主要体现为课程结构的优化、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及考核方式的调整等,促进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人文基础学科专业课程基于混合式教改的探索实践,最重要的是必须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转换以往课堂教学师生所扮演的角色。正如有研究指出,

24、师生在人文学科课程教学不同环节应起到不同的作用,在激发兴趣和启迪心智方面,教师应起到主导作用,而到了拓展性学习阶段,学生应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7。四、结语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对高校基础学科课程实施教学改革方案,能够有效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知识引导能力。这种模式的转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部分讲授学时从线下挪到了线上,而应是在教学过程尽量凸显“以学生探索互动为中心”的“主人翁”地位,教师的角色定位则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引导者。所以,学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学习,不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

25、技术,大幅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学生通过互联网能够轻松地获得海量优质的知识,使纯粹的知识传授不再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而且,近年来广受欢迎的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方便地为学生提供了向深度学习转变的可能性。采用以-166高校管理与教学改革之窗李 超 高校人文基础学科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方案与策略SPOC为代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改革工作,能够有效克服以往网络学习和课堂讲授的弊端,促进更多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得到共享,特别有助于在地方性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教学加快落地生根。当前高校开设的各类课程,特别是人文基础学科的大多数课程,仍保持着以教师“一言堂”讲授的传统模式,距离基于混合式的教学改

26、革普及化,客观上还需要时间改变。随着高校教学逐渐实现资源共享和学分互认,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被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课程学习在时间上或将不再局限于课表,空间上也不必拘泥于教室,必然促使更多的高校对更多的人文基础学科课程开展混合式教改探索。最后,还有必要指出,本文基于混合式的教学改革,并非主张完全摈弃传统的讲授模式,而是希望高校各类课程的教学活动能够更有效率地从“以教师为中心”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快速地养成“终生学习”理念,成为新时代下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参考文献:1俞福丽.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1(3):86-90

27、.2Drysdale J S,Graham C,Spring K J,et al.An analysis of research trends in dissertations andtheses studying blended learningJ.The Internet andHigher Educa-tion,2013(17):90-100.3何克抗.从 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4冯晓英.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13-24.5刘景瑜.世界历史学科前沿与本科多元教学模式改革的互动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33-137.6黎莹,廖红建.基于SPOC的应用型本科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以土力学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22,31(01):144-151.7郭庆民.打造人文学科一流课程重在教学环节J.中国大学教育,2021(7):52-57.作者简介:李超(1985),男,福建宁德人,博士,苏州科技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国别和国际关系史研究。(责任编辑:覃凌波)-1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