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女性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8904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女性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女性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女性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56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女性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陈波彭岩松*【摘要】“主体”和“主体性”作为两个历史性概念是贯穿哲学研究的主线,女性主体性的探索更是一直在路上。但私有制出现后,女性逐渐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意识逐渐被磨灭。同“完全主体”相比,女性只是“欠缺主体”的一种,其所欠缺的恰恰是自由。因此,女性不断补足自由的过程,正是不断发挥其主体性的过程,这也是女性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核心内涵。女性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在自然关系、社会关系和自身关系之中实现真正的自由,女性主体性才能真正得到彰显。【关键词】主体;女性

2、主体性;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社会实践在人类历史上,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根绳索曾将妇女排斥在社会生产劳动之外,使得妇女退居到主要从事家庭消费劳动的地位,最终沦为“管家婆和女奴隶的总管”,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逐渐消。迄今为止,通过女性独立运动的形式展现其主体性的女性只是极少数,多数女性缺乏独立性,更缺少主体意识。同“完全主体”相比,女性作为“欠缺主体”,所欠缺的正是自由。而自由是马克思一以贯之的理论主题和毕生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更是给予了女性不断补足自由来实现和发挥其主体性的科学理论指导。女性只有明确自身作为现实的个人即为自由的主体,明确自身既是自然的存在、社会的存在,更是实践的存在

3、,才能厘清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进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身的关系三个维度中补足自由,激发自身的主体性。主体及女性主体性之哲学理路不论是“主体”或是“主体性”,皆属历史性概念,在不同的哲学范式中具有*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观研究”(项目编号:1 9 BKS207)的阶段性成果。*陈波,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彭岩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 0 1 2,第7 2 页。257论女性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不同的意义,女性主体性亦不例外。主体及主体性思维的萌芽与发展,经历了哲学思维的漫长跃迁。而

4、中世纪哲学对本体问题的探索正是人类哲学思维从神话跨越到理性的重要节点。哲学最初是从认识论之维度来探讨主体性问题的。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开启了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觉醒。如果说“自我”确如笛卡尔所认为的一样,需要依赖上帝赋予的天赋和经验,才能构建人类自身的知识框架,那么主体性的发展势必受到梗阻。因此,康德提出“人是目的本身”,人的需要是其他一切存在的理由,即“理性为自然立法”。尽管笛卡尔哲学的“我在思”发展成为康德哲学的“我即为思”,但“自我意识”从何而来、“能思之我”何以可能、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二元对立等问题依然存在,并最终使得康德哲学走向了不可知论。黑格尔试图以绝对理性原则克服康德哲学的不彻底

5、性,用本体论为认识论提供了基础,提出“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但究其实质,黑格尔哲学所倡导的仍然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主体观,如果说绝对精神是决定一切的权威,那理性就落人了普遍化、绝对化、神圣化的樊笼之中了。无论是笛卡尔、康德还是黑格尔,都用自已独特的方式对主体进行了先验性理解。这些方式由于其超历史性而始终没能解决主体的生成和发展问题,主体性的发展成为一种脱离历史的绝对精神和理性的发展。于是,被驱逐的“上帝”又以“绝对精神”“绝对理念”等形式返回到了哲学思维之中,“理性”成为凌驾于万事万物之上的“统治者”,人从宗教神学的信徒变成了理性精神的奴隶。理解主体性的历史之维的缺失,暴露了传统哲学的阿喀琉斯之

6、,使得传统哲学陷入了自身无法摆脱的理论困境,一场哲学革命一触即发。面对传统哲学超历史性的先验思维方式,马克思发起并实现了一场思维方式的变革,对近代哲学思维方式展开了清算。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不能从旧唯物主义之维来理解客体,而应该从实践的维度来理解客体,并同时指出,费尔巴哈并不理解人的社会关系,尤其是没有对社会关系进行现实性的批判,反而过多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认识论的重要特征就是感性直观,这种“直观唯物主义”尽管可以获得客观世界的直接认识,但无法窥探事物的本质。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不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具备了历史性和生成性

7、的思维方式,更标志着马克思实践哲学立场的确立。马克思认为“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专属于人的范畴。人之主体地位,既非外界神秘力量的恩赐,也非人自自证,而是在长期的历史性实践活动之中逐渐生成的。主体是人,但并不等于人,因为人只有作为【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2 0 1 7,第1 7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2 0 1 2,第6 8 5页。258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2年第2 期总第30 期某种活动的发出者才是主体,人只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才能作为主体存在且具有主体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女性的主体性作为一个衍生概念,特

8、指女性在同客体相互生成的过程中彰显的自觉能动性,并且这种自觉能动性应该置于人类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历史条件中被考量。新中国通过立法确定“男女平等”为女性赋权,“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著名论断极大促进了中国妇女解放,但中国社会并没有完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启蒙运动。尽管现代中国已经转型进人男女平等的新社会,中国女性似乎在一夜之间获得了西方女性苦苦追求百余年的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和社会地位,但是,这种转型期的主体回归同社会现实之间、女性在法律上主体地位的确立同女性对自身主体性的认同之间仍然存在失衡状态,部分女性仍然“把自己既认做自我,又认做他者”,甚至认为自已“不是作为一个主体,而是作为一个矛盾地具有主体性

9、的客体”。因而,通过女性启蒙来唤醒和强化女性主体性从而实现妇女解放问题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理解女性主体性的自由之维从笛卡尔的思维主体到康德的先验主体,主体的存在与人的存在并未在相区分的意义上被理解。或者说,人被视为“完全主体”,一种独立于一切之外并主宰一切的能动存在。但显而易见,人并不是这样的存在,“完全主体”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相对于这种“完全主体”,人更像是一种“欠缺的主体”。正如萨特所说,“只有在人的世界里才可能有欠缺”,并且人是拥有自由而欠缺可能的“欠缺的存在”。黑格尔也曾说:“在主体中自由才能得到实现,因为主体是自由的实现的真实的材料。”简言之,人努力填补自由这个“欠缺之物”的实

10、践过程,正是人不断发挥其主体性的过程,更是人类自身解放的过程,而“解放”的最终目的正是实现人类的自由。因此,要想切中女性缺少主体性的“实质”与“关键”,就必须从自由之维来解读女性主体性,这才符合马克思学说的价值追求。1自由的主体:现实的个人在马克思的自由观中,自由的主体既非“绝对精神的产物”,更不是“抽象的个人”,而是存在于现实中的个人,即马克思自由思想终极关怀的主体。长期以来,女性一直处于不自由的受压迫地位,处于不自由现实中的女性若要发挥其主体性,就必须争取现实的自由。首先,现实的个人最直接表现为自然的存在,不仅“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而且“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

11、的和受限制的存在【法】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第2 卷,郑克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 0 1 1,第58 5页。【法】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7,第1 2 3页。【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2 0 1 7,第1 2 9 页。259论女性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物”。女性作为一种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其肉体和身体机能是客观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同时自然界同人的无机身体一般,是人自身的对象,因此现实的人是有机身体和无机身体的统一。自然界不仅为人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为人提供了发展的精神基础。马克思认为

12、,自然界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所以,人与自然界之间还存在一种对“艺术的对象”进行审美的认识关系。女性在利用自然、征服自然之时,首先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始终应该遵循自然界运行最根本的客观规律一一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其次,现实的个人是社会的存在。马克思提出“现实的主体”这一概念之后,对于什么是“现实的主体”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探索时期。马克思最初将人视为“市民社会的成员,是政治国家的基础、前提”,提出现实的人就是从事生产劳动的人,劳动是其本质。随后,马克思提出,人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之中的、“在一定

13、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个人。在马克思看来,任何现实的个人都无法隔绝于社会而进行活动,现实的个人的生活就是社会生活。人不仅是自然的产物,更是社会的产物,兼具自然与社会的属性。因此,女性并非离群索居的孤独的自然人,也并非脱离社会生活的孤立个体,而是受物质条件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制约的具体的个人。女性只有认识到自身的社会存在,才能发挥其主体性。最后,现实的个人是实践的存在。马克思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现实的个人不仅是自然和社会的存在,更是实践的存在。这种实践在以下几方面体现其中心地位。一是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方式。马克思说:“历史

14、不过是追求着自已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也就是说,人同人之间的交往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的,实践的总和造就了社会关系的总和。二是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是一种能动的活动。人的实践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可以不局限于纯粹肉体的需要而进行生产。三是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是一种受动的活动,这是因为,人是一种受动的存在物。四是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是一种创造历史的活动。现实的个人的存在是人类历史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人类的历史就是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开展的历史。由以上四个维度可知,女性的实践是其社会存在的基础,并构成社会得以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力量之一;其实践具有能动性和受动性,并且始终处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下。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15、卷,人民出版社,2 0 0 9,第2 0 9 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 0 0 9,第1 6 1 页。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 0 0 9,第4 5 页。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 0 0 9,第5 2 4 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 0 0 9,第5 0 1 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 0 0 9,第2 9 5 页。2602022年第2 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总第3 0 期2.自由的依据:女性主体性进场自由何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议题,人为什么要追求自由,自由是否只需自翊自证,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离不开对

16、自由和自我的认识。人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出发点,理解人的本质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石,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只须要了解自己本身,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对于人的本质,马克思有多种释义:一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亦即人的本质是能动的实践活动或劳动;二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是人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亦即人的本质就是人的需要。事实上,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劳动,是将人同动物的活动进行对照,以此来凸显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是将人置于同社会的矛盾关系中来考量的,重点在于对费尔巴哈的错误论断进行批驳;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即人的需要,

17、是着眼于人的实践活动的动机,尤其是人与人产生联系的动机来考量的。以上三种论断在单独的意义上都不能完全厘清人的本质为何物,因而,探清人的本质必须综合考量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全部思想。首先,将人的本质理解为有意识的自由活动,理解为人固有的且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的根本属性。其次,将人的本质理解为有意识的自由活动,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人的主体存在的论断一一人作为主体一方面是现实的个人,具有自然的、社会的、实践的存在,另一方面是理想中的个人,能够作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而存在。最后,将人的本质理解为有意识的自由活动,能够充分回答哲学史上的核心问题。过去的哲学家在探索人的本质时,往往忽略人与动物真正的本

18、质区别,从精神的或自我意识的自由的角度所做的回答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马克思找到了人同动物最基础、最客观也是最本质的区别: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对人的本质的回答正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阿基米德点,明确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作为人的本质,是发挥女性主体性的根本要义。女性若要追求现实的自由,就必须首先理解“自由”的内涵。所谓“自由”,指的是摆脱束缚、寻得解放。从马克思主义学说来看,人所面临的最大的束缚正是“必然性”,如何理解自由和必然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实现自由的第一要务。首先,必然是自由的前提。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

19、无论对外部自然的规律,或对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来说,都是一样的。这两类规律,我们最多只能在观念中而不能在现实中把它们互相分开。因此,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 9 5 6,第6 5 1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 0 1 2,第5 6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2 0 1 2,第9 8 8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 0 1 2,第1 3 9 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 9 6 0,第5 1 4 页。261论女性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作出决定的能力。”抽象且独立

20、的自由意志并不存在,自由必须以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其次,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人自身、自然界和社会的必然性使得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但是,这些必然性始终可以被人所认识且服务于人,这是人奔赴自由的必经之路。最后,自由是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马克思提出:“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只有以对必然的正确认识为指导,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实现行为上的自由,才是自由的真正状态。真正的自由是在正确认识必然性

21、基础上达到的意志自由。以正确的自由的意志指导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从而达到真正的自主自立的状态,这正是女性在发挥自身主体性的过程中所力求实现的真正自由。一女性主体性自由的实现女性作为现实的个人,是实现自由的主体,追求真正的自由正是发挥其主体性的核心要义。实现真正的自由离不开对必然性的认识,不论是人认识必然性还是运用这种认识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都离不开“实践”。实践作为人生存和发展最本质的要求,是自由产生的源泉。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人类的行动受到了自然界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内心由此产生被束缚、被限制的不适。为了挣脱这种不适,人逐渐产生了自由的愿望。在这种自由的愿望的驱使下,人开始不断探

22、索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奥秘,开始深刻认识必然性,并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世界为自已服务,使自身活动具有了自由的本质。正如马克思所说,当人类“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可以说,自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自由的源泉、动力。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已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也就是说,在主体最初追求自由的实践中,自由已经作为主体的目的存在于其意识之中了,主体就是按照这一目标选择合适的行动方式

23、,进而改造客观世界,使自然之物成为“为我之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实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 卷,人民出版社,2 0 0 9,第1 2 0 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 卷,人民出版社,2 0 0 9,第2 2 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 卷,人民出版社,2 0 0 9,第1 2 0 页。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3 卷,人民出版社,1 9 7 2,第2 0 2 页。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3 卷,人民出版社,1 9 7 2,第2 0 2 页。2622022年第2 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总第3 0 期践就是自由实现其自身的活动,即自由的本质确证。而且,要实现的自由并不是空洞的抽象之物,而是包含具体内容的意志自

24、由和行为自由。马克思主义将人的现实关系划分为三个维度一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身的关系,由此,女性在实现其主体性过程中追求的自由也可划分为这三个方面的自由。1.女性在与自然关系中的自由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切现实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人的自由因而首先表现为人在自然关系中的自由。如前所述,自然属性是人的首要属性,但人同时也具有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创造性。自然赋予人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资料,同时也赋予了人珍惜自然、发展自然的责任和义务,这是相辅相成的。自然必然性并不会自动迎合和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而,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展现为自由与必然之间相互冲突并不断得到解决的过程。在每个历史

25、阶段中,人类都会受到自然必然性的束缚,原始社会的人类甚至被摆布和奴役,毫无自由可言,但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深人,对自然必然性的把握逐步走向全面,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自由。然而,当人过分沉于克服自然必然性之后的自由、忽视客观规律之时,人势必会受到自然界无情的惩处,从而失去一定程度的自由。因而,人只有让自然界成为自己“无机的身体”,才能与自己“有机的身体”一同建立统一的关系,成为具备主体性的真正主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正确认识女性作为主体同自然界的关系,认识自由同自然必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女性实现自身主体性的基石。2.女

26、性在与社会关系中的自由人是一种社会存在,而人类历史就是不断打破旧制度的束缚和旧社会的奴役的过程。可以说,自由是人不断追逐并且享受按照自己的愿望与意志自主活动的过程。对于女性来说,这种自由应从以下几个现实性的角度去理解。其一,两性关系的平等和谐。马克思说“人和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两性关系早在人类社会形成伊始就已经具备了超越生理意义的社会意义,直接影响到社会关系的建构与协调、社会阶层的流动与重组、社会机制的运行与调整。女性只有实现自身的自由发展,形成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但随着女性从事家务劳动而渐渐失去社会性,甚至被强行赋予私人性质,女性开

27、始被形塑为家庭妇女,失去了自已的主体性,沦为家庭的奴隶。“此后随之而来的是轻视,甚至蔑视妇女的时代。”然而“除了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 0 1 2,第5 5 页。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 卷,外文出版社,2 0 2 0,第3 6 0 3 6 1 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2 卷,人民出版社,1 9 7 9,第1 1 9 页。【德】奥古斯特倍倍尔:妇女与社会主义,葛斯、朱霞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 9 9 5,第2 5 页。263论女性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然为了达到自然目的所设置的两个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别之外,一切差别都是不合理的”,两性关系的平等和谐是社会持续向好运行的重要基

28、石。女性只有在平等的地位之上,才能发挥其自由意志从而完成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达成真正的自由。其二,参加社会劳动的自由。私有制出现后,女性开始逐渐受困于家庭私人劳动,被排除于社会分工之外,经济上开始依赖男性,变成了承担所有家务劳动的奴仆,甚至是受作为无产者丈夫压迫的“无产者的无产者”,“变成片面的人”,毫无自由可言。马克思说“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她们极少的工夫的时候,才有可能”,只有妇女脱离了家庭琐事,有大量的机会和充足的时间参与社会劳动,才能日益融人社会、发展自我。女性在进行社会劳动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去认识自然、认识自我、对自然进行合乎情理的改造,

29、从而在劳动过程中创造自身的价值,拓宽自身的社会关系,进而发挥其主体性。其三,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自由是有界限的。马克思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真正的自由并非对自我权利的放任,而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自由的实现同样具有条件性:首先,自由的实现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自由的实现受到现实的社会制度的制约,正如被丘吉尔称之为“最不坏的”民主制度赋予每个人平等的权利,从而使人拥有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自由;最后,自由的实现受到特定的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正如庄子谈到的当时社会极端推崇的道德理性作为精神上的束缚使人变得极为不自由。明确自由实现

30、的限制性和条件性,符合人的本质的要求,也契合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女性所从事的社会实践不可能脱离必然性存在,所实现的自由也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自由,不是抽象的、绝对的自由,这也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3.女性在与自身关系中的自由马克思主义学说在谈及人的解放时认为,精神解放是人寻求解放过程中的关键,而精神解放就是正确处理人与自身的关系,恢复对人的本质的占有。这个过程就表现为“自由意志”或者是“自由个性”。因而,真正的自由包含着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内容。真正的自由具有独立性。马克思提出,人实现自由要经过“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三个阶段。“人的依赖关

31、系”是完全自然发生的最初的社会形态,由于分工和交往的不充分和不发达,人仅在孤【德】奥古斯特倍倍尔:妇女与社会主义,葛斯、朱霞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 9 9 5,第2 4 7 页。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 9 6 0,第5 1 4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2 0 1 2,第1 7 8 1 7 9 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2 0 0 9,第1 8 1 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6 卷,人民出版社,1 9 7 9,第1 0 4 页。2642022年第2 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总第3 0 期立且狭窄的生活范围内发展。尽管此时的人看似极具自主权,但一切

32、实践活动实则都处于自然界的限制和束缚之中,个体的活动不具有独立的意义,也就不存在自由可言。在“物的依赖关系”阶段,人似乎摆脱了人身依附的限制,但事实上,人的社会关系已经转化为物的社会关系,阶级对立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统治与被统治隐藏在了“物的依赖性”之中,人的实践无法成为人的本质的确证,人的发展走向了片面性和畸形化,算不上完全的自由。当人摆脱了人身依附和对物的依赖进人新阶段的时候,每个人都具有独立性,并把他人的发展当作自身发展的前提,这样才构成了“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如果女性将时间全部花费在家务琐事中,经济上依附于丈夫,讨论女性如何实现独立和自由就是毫无意义的。真正的自由具有自主性。人先实

33、现独立,才能追求自主,只有自主,才能追求自由,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无法实现人的本质所要求的真正自由。主体的自主性是人的主体地位的确证和表现,意味着人的选择和行动合于自已的真实所想,而并非来源于外界强加;也意味着人能够遵循合适的指导方针,在自然和社会的必然性限制之下,对客观世界产生正确的认识,进而对其进行合乎情理的改造;更意味着主体能够在实践活动之后总结实践经验,进行自我提升,在实践中寻求自由,在自由中推动实践。事实上,只有主体明确自已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才能焕发热情、积极进取,“为自已劳动和为主人”劳动一向态度不同”。当女性参与到社会分工、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想参与的社会劳动的时候,其作为主体的

34、自主性才得以彰显,其主体性才算实现,真正的自由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恩格斯说“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人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界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自由才得以实现。一个人具有自由的意志和个性与否,关键在于能否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妇女的独特作用不仅在家庭中,更是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决不能因家务琐事束缚广大女性发挥自身主体性的脚步。女性通过实践活动在自然、社会和自身的三重关系之中不断追逐自由,“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使自身的主体性同社会的进步、人的

35、发展相统一,最终成为“自在自为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 0 1 2,第4 2 2 页。【苏联】伊谢科恩:自我论,佟景韩、范国恩、许宏治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第7 7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2 0 1 2,第4 9 2 页。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2 1,第5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2 0 1 2,第8 1 7 页。265论女性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On Womens Subjectivity based on Marxist View of LibertyChen BoPe

36、ng YansongAbstract:Subject and subjectivity,as historical concepts,are the main thread runningthrough philosophical research,and the exploration of female subjectivity has been on theway.However,after the emergence of private ownership,women were gradually excludedfrom social production,and the sens

37、e of self and subjectivity deep in womens conceptionwas gradually eroded.Compared with a“complete subject,women are one kind of“lackingsubjects lack of liberty.Therefore,the process of womens continuous replenishment offreedom is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exertion of their subjectivity,which is the Marxist viewof liberty.Only through social practice can women realize real freedom in natural relations,social relations and their own relations,and womens subjectivity can be truly manifested.Keywords:Subject;Womens Subjectivity;Marxist View of Liberty;Social Practice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