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105华北自然资源地质环境2023.5总第116期052023年摘要:文章通过对黎城县地质灾害主要孕灾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总结了致灾因素影响的强弱程度,为相关部门提供基础依据的同时,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关键词:地质灾害;孕灾地质条件;致灾因素中图分类号:P69 文 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519(2023)05-104-4马玉欢(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二地质队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6000)黎城县地质灾害主要孕灾地质条件简析作者简介:马玉欢(1990),女,工程师,本科,毕业于石家庄经济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主要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勘查设计、岩土工程勘察、地质灾
2、害调查、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等相关工作。1 概述黎城县隶属长治市管辖,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中南部。县、乡级公路纵横交错,交通较为便利。气候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热而多雨,秋季有时涝有时旱,一般比较凉爽,境内峰峦起伏,山高坡陡,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黎城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 主要孕灾地质条件2.1 地貌2.1.1 构造侵蚀中山区构造侵蚀中山区地貌占县区总面积的69.89%,分布的地质灾害较多。1)剥蚀侵蚀中山主要分布于黎城县北部及东部,占全县总面积的27.75%,岩性主要由长城系石英岩状砂岩构成,东部由五台群变质岩构成,
3、海拔高程8001800 m,山势陡峻,沟谷深切,多呈“V”型谷,切割深度约400800 m。区内村庄、道路零星分布,村庄一般分布于山间沟谷中或山梁顶部,人烟稀少,人类工程活动程度较弱,多为山前堆积黄土、碎石等残坡积物形成的斜坡,黄土覆盖少,地质灾害规模小,占总数的6.43%。2)溶蚀侵蚀中山大范围分布于县区东部、西部,占全县总面积的39.28%。海拔7002020 m,沟谷深切,呈“V”型谷,切割深度500800 m。基岩裸露,山峰连绵屹立,河谷狭窄多曲,岩性主要由寒武系及奥陶系石灰岩、白云岩构成,石灰岩中裂隙溶洞发育,山体险峻,易形成悬崖峭壁。区内分布的地质灾害占总数的47.86%。该区在县
4、区分布最多,且岩质斜坡分布广泛,坡体表面节理较发育,将坡体切割为块状-次块状。其中,泥灰岩、角砾状泥灰岩属较软-较硬岩类,易产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3)溶蚀侵蚀低中山小范围分布于黎城县南部、西部,占全县总面积的2.86%,岩体主要由寒武系石灰岩、奥陶系石灰岩及白云岩构成。海拔8001250 m,切割深度约200300 m,山顶浑圆,沟谷浅布,多呈“U”型谷。区内村庄、道路零星分布,人类工程活动程度较弱,零星分布崩塌地质灾害,占总数的2.14%。2.1.2 溶蚀侵蚀低山区1)剥蚀侵蚀中低山占全县总面积的0.39%,为赞皇群变质岩山体,海拔8401080 m,切割深度约20120 m。该地貌类型区
5、内分布面积小,无地质灾害分布。2)溶蚀侵蚀中低山占全县总面积的1.72%,岩性主要由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及白云岩构成,海拔6001000 m。区内村庄、道路零星分布,人类工程活动程度较弱,地质灾害占总数的0.71%。3)溶蚀侵蚀低山占全县总面积的3.25%,岩性主要由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及白云岩构成,海拔6001200 m,山顶浑圆,沟谷浅布,多呈“U”型谷,切割深度200 m。区内村庄、道路零星分布,人类工程活动程度较弱,零星分布地质灾害,占总数的1.43%。2.1.3 构造侵蚀、堆积丘陵区分布于县区的西南地带,主要沿河流和沟谷分布,分破碎黄土塬和梁状黄土丘陵2个二级地貌单元。区内村庄、道路
6、零星分布,人类工程活动程度相对较密集,地质灾害占总数的26.43%。1)破碎黄土塬占全县总面积的12.63%,为黄土组成的范围很广的平坦高地,地面平整,有明显的冲沟,冲沟两侧为陡立的黄土崖,区内分布地质灾害占总数的14.29%。2)梁状黄土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5.39%,海拔标高7501030 m,切割深度1050 m。一般黄土覆盖层厚30 m。地势相对平缓,位于区内较大的河谷阶地边缘或山区沟谷底部、两岸缓坡处,多为山区向阶地过渡区域以及沟谷底部山前底黄土堆积区,受河流及较大河谷、冲沟雨季水流侵蚀,形成梁状丘陵,区内分布地质灾害占总数的12.14%。2.1.4 堆积河谷区占全县总面积的6.73%
7、。地势较平坦,河床、漫滩及阶地主要由第四系亚砂土、粉质粘土和砂卵砾石组成,两侧谷坡多以基岩为主。区内地质灾害占总数的15.00%。地质灾害受地貌因素控制较为明显,沿河谷区-丘陵区-中山区-低山区一带,地质灾害点密度逐渐变小,活动性也逐渐减弱。2.2 地形2.2.1 坡度黎城县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地形坡度总体呈正相关关系,地形坡度越大,地质灾害分布越密集,县区南部地形坡度较小区域,崩塌地质灾害分布稀少。2.2.2 坡高黎城县崩塌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地形坡高总体呈正相关关系,地形坡高越大,地质灾害分布越密集,县区东部地形坡高较小区域,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分布稀少。2.2.3 坡向经统计,按崩塌
8、所在斜坡坡向划分,研究区发育于坡向180270的崩塌地质灾害分布最广泛。2.3 地质构造与地震全新世以来,县境内总体断裂活动较弱,地质构造及地震对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较弱,地质灾害受构造影响较轻。2.4 工程地质岩组黎城县地处山西黄土高原,碳酸盐岩山区分布范围较广,占总面积的65.74%,第四系堆积物主要分布在南部,占总面积的29.85%,部分山区为变质岩岩浆岩山区,占总面积的4.41%。1)坚硬块状侵入岩体()以岩墙形式分布于境内西北部、西部局部地段,分布面积小。该组岩体抗风化能力强、强度高,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由于该类岩组区内分布面积较小,未发现地质灾害分布。2)坚硬块状变质岩岩组(Ar)分布
9、于境内北部,太古界五台群的黑云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角闪斜长岩、钾长片麻岩和含砾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等属古老结晶基底,出露于地表的片麻岩、含砾砂岩风化强烈,手捏则碎,表层强度较低。角闪斜长岩强度较大,风化程度弱,由于地层倾角较大(50左右),个别地段形成顺向坡,工程地质条件中等。马玉欢:黎城县地质灾害主要孕灾地质条件简析104105华北自然资源地质环境2023.5总第116期052023年摘要:文章通过对黎城县地质灾害主要孕灾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总结了致灾因素影响的强弱程度,为相关部门提供基础依据的同时,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关键词:地质灾害;孕灾地质条件;致灾因素中图分类号:P
10、69 文 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519(2023)05-104-4马玉欢(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二地质队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6000)黎城县地质灾害主要孕灾地质条件简析作者简介:马玉欢(1990),女,工程师,本科,毕业于石家庄经济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主要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勘查设计、岩土工程勘察、地质灾害调查、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等相关工作。1 概述黎城县隶属长治市管辖,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中南部。县、乡级公路纵横交错,交通较为便利。气候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热而多雨,秋季有时涝有时旱,一般比较凉爽,境内峰峦起伏,山高坡陡,整个地势西北高
11、东南低。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黎城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 主要孕灾地质条件2.1 地貌2.1.1 构造侵蚀中山区构造侵蚀中山区地貌占县区总面积的69.89%,分布的地质灾害较多。1)剥蚀侵蚀中山主要分布于黎城县北部及东部,占全县总面积的27.75%,岩性主要由长城系石英岩状砂岩构成,东部由五台群变质岩构成,海拔高程8001800 m,山势陡峻,沟谷深切,多呈“V”型谷,切割深度约400800 m。区内村庄、道路零星分布,村庄一般分布于山间沟谷中或山梁顶部,人烟稀少,人类工程活动程度较弱,多为山前堆积黄土、碎石等残坡积物形成的斜坡,黄土覆盖少,地质灾害规模小,占总数的6.43%。2
12、)溶蚀侵蚀中山大范围分布于县区东部、西部,占全县总面积的39.28%。海拔7002020 m,沟谷深切,呈“V”型谷,切割深度500800 m。基岩裸露,山峰连绵屹立,河谷狭窄多曲,岩性主要由寒武系及奥陶系石灰岩、白云岩构成,石灰岩中裂隙溶洞发育,山体险峻,易形成悬崖峭壁。区内分布的地质灾害占总数的47.86%。该区在县区分布最多,且岩质斜坡分布广泛,坡体表面节理较发育,将坡体切割为块状-次块状。其中,泥灰岩、角砾状泥灰岩属较软-较硬岩类,易产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3)溶蚀侵蚀低中山小范围分布于黎城县南部、西部,占全县总面积的2.86%,岩体主要由寒武系石灰岩、奥陶系石灰岩及白云岩构成。海拔8
13、001250 m,切割深度约200300 m,山顶浑圆,沟谷浅布,多呈“U”型谷。区内村庄、道路零星分布,人类工程活动程度较弱,零星分布崩塌地质灾害,占总数的2.14%。2.1.2 溶蚀侵蚀低山区1)剥蚀侵蚀中低山占全县总面积的0.39%,为赞皇群变质岩山体,海拔8401080 m,切割深度约20120 m。该地貌类型区内分布面积小,无地质灾害分布。2)溶蚀侵蚀中低山占全县总面积的1.72%,岩性主要由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及白云岩构成,海拔6001000 m。区内村庄、道路零星分布,人类工程活动程度较弱,地质灾害占总数的0.71%。3)溶蚀侵蚀低山占全县总面积的3.25%,岩性主要由寒武系、奥
14、陶系石灰岩及白云岩构成,海拔6001200 m,山顶浑圆,沟谷浅布,多呈“U”型谷,切割深度200 m。区内村庄、道路零星分布,人类工程活动程度较弱,零星分布地质灾害,占总数的1.43%。2.1.3 构造侵蚀、堆积丘陵区分布于县区的西南地带,主要沿河流和沟谷分布,分破碎黄土塬和梁状黄土丘陵2个二级地貌单元。区内村庄、道路零星分布,人类工程活动程度相对较密集,地质灾害占总数的26.43%。1)破碎黄土塬占全县总面积的12.63%,为黄土组成的范围很广的平坦高地,地面平整,有明显的冲沟,冲沟两侧为陡立的黄土崖,区内分布地质灾害占总数的14.29%。2)梁状黄土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5.39%,海拔标高
15、7501030 m,切割深度1050 m。一般黄土覆盖层厚30 m。地势相对平缓,位于区内较大的河谷阶地边缘或山区沟谷底部、两岸缓坡处,多为山区向阶地过渡区域以及沟谷底部山前底黄土堆积区,受河流及较大河谷、冲沟雨季水流侵蚀,形成梁状丘陵,区内分布地质灾害占总数的12.14%。2.1.4 堆积河谷区占全县总面积的6.73%。地势较平坦,河床、漫滩及阶地主要由第四系亚砂土、粉质粘土和砂卵砾石组成,两侧谷坡多以基岩为主。区内地质灾害占总数的15.00%。地质灾害受地貌因素控制较为明显,沿河谷区-丘陵区-中山区-低山区一带,地质灾害点密度逐渐变小,活动性也逐渐减弱。2.2 地形2.2.1 坡度黎城县崩
16、塌、滑坡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地形坡度总体呈正相关关系,地形坡度越大,地质灾害分布越密集,县区南部地形坡度较小区域,崩塌地质灾害分布稀少。2.2.2 坡高黎城县崩塌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地形坡高总体呈正相关关系,地形坡高越大,地质灾害分布越密集,县区东部地形坡高较小区域,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分布稀少。2.2.3 坡向经统计,按崩塌所在斜坡坡向划分,研究区发育于坡向180270的崩塌地质灾害分布最广泛。2.3 地质构造与地震全新世以来,县境内总体断裂活动较弱,地质构造及地震对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较弱,地质灾害受构造影响较轻。2.4 工程地质岩组黎城县地处山西黄土高原,碳酸盐岩山区分布范围较广,占总面积的65
17、.74%,第四系堆积物主要分布在南部,占总面积的29.85%,部分山区为变质岩岩浆岩山区,占总面积的4.41%。1)坚硬块状侵入岩体()以岩墙形式分布于境内西北部、西部局部地段,分布面积小。该组岩体抗风化能力强、强度高,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由于该类岩组区内分布面积较小,未发现地质灾害分布。2)坚硬块状变质岩岩组(Ar)分布于境内北部,太古界五台群的黑云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角闪斜长岩、钾长片麻岩和含砾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等属古老结晶基底,出露于地表的片麻岩、含砾砂岩风化强烈,手捏则碎,表层强度较低。角闪斜长岩强度较大,风化程度弱,由于地层倾角较大(50左右),个别地段形成顺向坡,工程地质条件中等
18、。马玉欢:黎城县地质灾害主要孕灾地质条件简析106107华北自然资源地质环境2023.5总第116期052023年根据河流水系要素,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中的缓冲分析,全区地质灾害与水系联系十分紧密。即随着缓冲区半径由小到大递增,与河流水系的距离越远,地质灾害分布数量有较为明显的递减趋势,且分布数量最密集处为河流两侧90 m范围内,说明河流水系对地质灾害分布具有较显著的控制作用。2.6.3 地下水变质岩裂隙水岩组富水性弱;石英岩状砂岩裂隙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排泄途径为民井开采,在石英岩状砂岩出露地段坡体表面未观察到渗水现象,对坡体稳定性影响不大;境内大面积出露的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广泛发育
19、有垂直岩溶裂隙和层面岩溶裂隙,可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全新统地层由于分布位置低,谷坡与地下水不相连,所以,河谷阶地与漫滩地下水活动对斜坡稳定性一般不构成威胁。2.7 人类工程活动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主要包括斜坡坡脚处挖窑洞或建房、线路工程、矿山开采、旅游景区开发等。2.7.1 斜坡坡脚处挖窑洞或建房切坡建窑时,当窑洞之间的距离过近或选择在裂隙发育、不同岩性分界面附近等岩土体不利组合处时,容易形成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此外,人工挖窑、修路形成边坡,破坏了原始边坡的自然应力状态,使坡脚失去支撑,是促使边坡失稳,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黎城县地质灾害与居民地联系密切,距离居民地越远,地质灾害分
20、布数量呈明显递减趋势。分布数量最密集地方为距离居民地区域100 m范围内,说明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分布具有较显著控制作用。2.7.2 修建公路等交通线路黎城县交通便利,地质灾害与交通线路联系紧密,距离交通线路越远,地质灾害分布数量呈较明显递减趋势。分布数量最密集地方为距离交通路线区域50 m范围内,说明人类活动对区内地质灾害分布具有较显著控制作用。2.7.3 矿山开采县域内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以铁矿开发最为突出,主要分布在县城西北部。铁矿主要为地下开采,铁矿开采产生的震动形成一定面积的地表危岩体崩塌,对矿山建筑和仪器设备造成巨大损失。石英岩矿、石灰石矿、砖瓦粘土矿为露天开采,在采矿过程中易形成陡崖、
21、陡坡等不稳定斜坡,对地表植被造成严重破坏。石英岩矿开采易形成废石堆,为形成泥石流提供了物源。2.7.4 旅游景区开发旅游景区具有人流量大且集中、基础设施密集、人为改造多且大、地质灾害隐患较大等特征。近年来,黎城县旅游业蓬勃发展,景区修建对旅游公路旁边坡进行了人工切坡,多数人工切坡未进行工程处理,因此极易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3 结论黎城县主要孕灾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地表水与地下水、人类工程活动等,其中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坡体形态是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形成的控制因素,地下水是崩塌形成的影响因素,人类工程活动和降水是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形成的触发因素。3)坚
22、硬层状碎屑岩岩组(Ch)研究区西部及北部均有大面积出露,长城系常州沟组、串岭沟组以石英岩状砂岩为主,砂岩风化裂隙较发育,新鲜岩体坚硬。串岭沟组以砂岩为主,上部夹薄层泥、页岩,砂岩节理发育较常州沟组更甚,地貌上常形成陡崖。该组地层形成的岩质崩塌地质灾害属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4)坚硬层状碳酸盐岩岩组(O+)研究区大部分地区大面积覆盖,包括寒武系、奥陶系的灰岩、白云岩等。风化层以下的新鲜岩体较坚硬,属坚硬-半坚硬岩体。寒武系张夏组、三山子组及马家沟组二段与四段强度较大,坡体表面节理较发育,将坡体切割为块状-次块状。该组地层形成的岩质崩塌地质灾害属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5)土体dl+pl
23、+ala.特殊土(Q)3马兰组广泛分布于盆地上覆,周边黄土台地或丘陵区上部和山区较大沟谷的两侧,该组厚度一般为0.510.0 m,沉积最厚达20 m,主要岩性以亚砂土为主,孔隙发育,结构较疏松,具有湿陷性。该组地层形成的土质斜坡所产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属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峙峪组呈狭长条带状断续分布,主要分布在河流及其支流两岸,一般宽数十米至数百米,长数百米至十几千米。岩性为亚砂土及砂层,底部有砂砾石层或砾石层,该组砾石层胶结程度较差,临空处坡体表面卵砾石存在剥落、坠落现象。工程地质条件较差。该组地层形成的土质崩塌地质灾害属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al+plb.砂土、粉土、砂卵砾石
24、多层土体(Q)4选仁组广泛分布于区内浊漳河、清漳河及较大沟谷两侧,构成现代河流一级阶地堆积。下部多为中粗砂层,上部多为粉砂土、亚砂土,未形成高陡边坡。沱阳组广泛分布于浊漳河、清漳河及其支流河漫滩,岩性为粉细砂、亚砂土夹砂砾石,河床相为粉细砂、淤泥、砂土,上游多为砾石、粗砂、砂土,下游多为砂、砂土及淤泥,未形成高陡边坡。该组地层形成的土质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属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plc.粘性土(Q)2广泛分布于黎城盆地下伏及周边黄土台地或丘陵区,山区深切沟谷下部也有出露。主要岩性为一套残积-洪积相棕黄色亚粘土夹古土壤、钙质结核层,在山前底部常为砂砾石层夹浅棕红色亚粘土。该层土一般较硬,无湿
25、陷性,局部地段节理较发育,临空处坡体表面呈龟裂状、鱼鳞状,呈片状剥落。工程地质条件较差。该组地层形成的土质崩塌地质灾害属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2.5 斜坡结构黎城县内崩塌地质灾害发育的斜坡坡体主要有土质斜坡、岩质斜坡和岩土复合斜坡3种类型。县内滑坡均为土质斜坡。根据土质斜坡的物质组成来分,崩塌类型包括土质崩塌、岩质崩塌和岩土复合崩塌。其中,土质崩塌还可细分为黄土类斜坡崩塌和碎石类斜坡崩塌。黄土土质斜坡崩塌岩性主要由Q 黄土状粉土、Q 粉质粘土等组成,占全县32崩塌总数的51.24%;碎石类斜坡崩塌由山前坡积碎石、块石等组成,占全县崩塌总数的11.57%;岩质斜坡崩塌主要由灰岩、砂岩组成,
26、占全县崩塌总数的35.54%;岩土复合斜坡崩塌岩性由黄土及变质岩组成,占全县崩塌总数的1.65%。综上可知,斜坡岩土体组合结构决定了斜坡变形破坏方式,对斜坡变形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2.6 水文地质条件2.6.1 降雨降雨是研究区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黎城县历史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69月,近年来发生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频次与月平均降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2.6.2 地表水黎城县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沿河谷两侧分布的特点,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在西南部浊漳河与东北部清漳河河谷两侧及其一级支沟中下游沟谷两侧。参考文献:1 邹凤钗,陶小郎,吕东,等.万山区地质
27、灾害时空分 布规律和孕灾环境研究J.贵州科学,2022(5):51-56.2 段书苏.基于构造地貌学的山区孕灾环境分析及 线路工程减灾策略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6.3 李远.浅析山西省长子县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原 因J.西部探矿工程,2020(9):36-38.4 蔡来生.安徽怀宁县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孕灾地 质条件特征研究J.安徽地质,2021(9):266-269.5 谭尧升.边坡工程孕灾环境下灾变失稳机制与稳 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5.马玉欢:黎城县地质灾害主要孕灾地质条件简析106107华北自然资源地质环境2023.5总第116期052023年根据河流水系要素,运用ArcGI
28、S空间分析功能中的缓冲分析,全区地质灾害与水系联系十分紧密。即随着缓冲区半径由小到大递增,与河流水系的距离越远,地质灾害分布数量有较为明显的递减趋势,且分布数量最密集处为河流两侧90 m范围内,说明河流水系对地质灾害分布具有较显著的控制作用。2.6.3 地下水变质岩裂隙水岩组富水性弱;石英岩状砂岩裂隙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排泄途径为民井开采,在石英岩状砂岩出露地段坡体表面未观察到渗水现象,对坡体稳定性影响不大;境内大面积出露的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广泛发育有垂直岩溶裂隙和层面岩溶裂隙,可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全新统地层由于分布位置低,谷坡与地下水不相连,所以,河谷阶地与漫滩地下水活动对斜坡稳定性一般不
29、构成威胁。2.7 人类工程活动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主要包括斜坡坡脚处挖窑洞或建房、线路工程、矿山开采、旅游景区开发等。2.7.1 斜坡坡脚处挖窑洞或建房切坡建窑时,当窑洞之间的距离过近或选择在裂隙发育、不同岩性分界面附近等岩土体不利组合处时,容易形成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此外,人工挖窑、修路形成边坡,破坏了原始边坡的自然应力状态,使坡脚失去支撑,是促使边坡失稳,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黎城县地质灾害与居民地联系密切,距离居民地越远,地质灾害分布数量呈明显递减趋势。分布数量最密集地方为距离居民地区域100 m范围内,说明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分布具有较显著控制作用。2.7.2 修建公路等交通
30、线路黎城县交通便利,地质灾害与交通线路联系紧密,距离交通线路越远,地质灾害分布数量呈较明显递减趋势。分布数量最密集地方为距离交通路线区域50 m范围内,说明人类活动对区内地质灾害分布具有较显著控制作用。2.7.3 矿山开采县域内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以铁矿开发最为突出,主要分布在县城西北部。铁矿主要为地下开采,铁矿开采产生的震动形成一定面积的地表危岩体崩塌,对矿山建筑和仪器设备造成巨大损失。石英岩矿、石灰石矿、砖瓦粘土矿为露天开采,在采矿过程中易形成陡崖、陡坡等不稳定斜坡,对地表植被造成严重破坏。石英岩矿开采易形成废石堆,为形成泥石流提供了物源。2.7.4 旅游景区开发旅游景区具有人流量大且集中、基
31、础设施密集、人为改造多且大、地质灾害隐患较大等特征。近年来,黎城县旅游业蓬勃发展,景区修建对旅游公路旁边坡进行了人工切坡,多数人工切坡未进行工程处理,因此极易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3 结论黎城县主要孕灾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地表水与地下水、人类工程活动等,其中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坡体形态是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形成的控制因素,地下水是崩塌形成的影响因素,人类工程活动和降水是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形成的触发因素。3)坚硬层状碎屑岩岩组(Ch)研究区西部及北部均有大面积出露,长城系常州沟组、串岭沟组以石英岩状砂岩为主,砂岩风化裂隙较发育,新鲜岩体坚硬。串岭沟组以砂
32、岩为主,上部夹薄层泥、页岩,砂岩节理发育较常州沟组更甚,地貌上常形成陡崖。该组地层形成的岩质崩塌地质灾害属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4)坚硬层状碳酸盐岩岩组(O+)研究区大部分地区大面积覆盖,包括寒武系、奥陶系的灰岩、白云岩等。风化层以下的新鲜岩体较坚硬,属坚硬-半坚硬岩体。寒武系张夏组、三山子组及马家沟组二段与四段强度较大,坡体表面节理较发育,将坡体切割为块状-次块状。该组地层形成的岩质崩塌地质灾害属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5)土体dl+pl+ala.特殊土(Q)3马兰组广泛分布于盆地上覆,周边黄土台地或丘陵区上部和山区较大沟谷的两侧,该组厚度一般为0.510.0 m,沉积最厚达20
33、m,主要岩性以亚砂土为主,孔隙发育,结构较疏松,具有湿陷性。该组地层形成的土质斜坡所产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属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峙峪组呈狭长条带状断续分布,主要分布在河流及其支流两岸,一般宽数十米至数百米,长数百米至十几千米。岩性为亚砂土及砂层,底部有砂砾石层或砾石层,该组砾石层胶结程度较差,临空处坡体表面卵砾石存在剥落、坠落现象。工程地质条件较差。该组地层形成的土质崩塌地质灾害属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al+plb.砂土、粉土、砂卵砾石多层土体(Q)4选仁组广泛分布于区内浊漳河、清漳河及较大沟谷两侧,构成现代河流一级阶地堆积。下部多为中粗砂层,上部多为粉砂土、亚砂土,未形成高陡边
34、坡。沱阳组广泛分布于浊漳河、清漳河及其支流河漫滩,岩性为粉细砂、亚砂土夹砂砾石,河床相为粉细砂、淤泥、砂土,上游多为砾石、粗砂、砂土,下游多为砂、砂土及淤泥,未形成高陡边坡。该组地层形成的土质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属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plc.粘性土(Q)2广泛分布于黎城盆地下伏及周边黄土台地或丘陵区,山区深切沟谷下部也有出露。主要岩性为一套残积-洪积相棕黄色亚粘土夹古土壤、钙质结核层,在山前底部常为砂砾石层夹浅棕红色亚粘土。该层土一般较硬,无湿陷性,局部地段节理较发育,临空处坡体表面呈龟裂状、鱼鳞状,呈片状剥落。工程地质条件较差。该组地层形成的土质崩塌地质灾害属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
35、。2.5 斜坡结构黎城县内崩塌地质灾害发育的斜坡坡体主要有土质斜坡、岩质斜坡和岩土复合斜坡3种类型。县内滑坡均为土质斜坡。根据土质斜坡的物质组成来分,崩塌类型包括土质崩塌、岩质崩塌和岩土复合崩塌。其中,土质崩塌还可细分为黄土类斜坡崩塌和碎石类斜坡崩塌。黄土土质斜坡崩塌岩性主要由Q 黄土状粉土、Q 粉质粘土等组成,占全县32崩塌总数的51.24%;碎石类斜坡崩塌由山前坡积碎石、块石等组成,占全县崩塌总数的11.57%;岩质斜坡崩塌主要由灰岩、砂岩组成,占全县崩塌总数的35.54%;岩土复合斜坡崩塌岩性由黄土及变质岩组成,占全县崩塌总数的1.65%。综上可知,斜坡岩土体组合结构决定了斜坡变形破坏方
36、式,对斜坡变形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2.6 水文地质条件2.6.1 降雨降雨是研究区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黎城县历史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69月,近年来发生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频次与月平均降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2.6.2 地表水黎城县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沿河谷两侧分布的特点,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在西南部浊漳河与东北部清漳河河谷两侧及其一级支沟中下游沟谷两侧。参考文献:1 邹凤钗,陶小郎,吕东,等.万山区地质灾害时空分 布规律和孕灾环境研究J.贵州科学,2022(5):51-56.2 段书苏.基于构造地貌学的山区孕灾环境分析及 线路工程减灾策略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6.3 李远.浅析山西省长子县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原 因J.西部探矿工程,2020(9):36-38.4 蔡来生.安徽怀宁县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孕灾地 质条件特征研究J.安徽地质,2021(9):266-269.5 谭尧升.边坡工程孕灾环境下灾变失稳机制与稳 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5.马玉欢:黎城县地质灾害主要孕灾地质条件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