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联接弱交流电网MMC-HVDC系统的直流功率传输能力提升方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8725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接弱交流电网MMC-HVDC系统的直流功率传输能力提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联接弱交流电网MMC-HVDC系统的直流功率传输能力提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联接弱交流电网MMC-HVDC系统的直流功率传输能力提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50 卷第 4 期2023 年 7 月华 北 电 力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Vol.50,No.4Jul.,2023doi:10.3969/j.ISSN.1007-2691.2023.04.02联接弱交流电网 MMC-HVDC 系统的直流功率传输能力提升方法郭春义1,林 欣1,王燕宁2,杨 硕1,赵成勇1(1.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北京 102206;2.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松江供电公司,上海 201600)摘要: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modular multilevel conv

2、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由于具备自换相能力,尤其适用于向弱交流电网供电。交流系统强度降低时,会制约系统的直流功率传输能力,甚至导致系统失稳。针对联接弱交流电网时 MMC-HVDC 系统功率传输受限的问题,建立了状态空间与直流阻抗模型,从时域、频域两方面研究了交流系统强度对直流功率传输能力的影响,明确了弱交流电网工况下功率传输受限的原因。基于参与因子定位结果,提出了在定直流电压控制环节引入直流电流反馈的功率传输能力提升方法,从时域、频域两方面对控制策略的提升作用进行了机理分析,并定量得出了控制参数的可行域及功率传输能力的最

3、大提升水平。该方法在避免稳态误差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了 MMC-HVDC 系统的直流功率传输能力。关键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状态空间模型;直流阻抗模型;功率传输能力;附加阻尼控制;弱交流电网中图分类号:TM7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691(2023)04-0010-10An Improvement Method of DC Power Transmission Capability for MMC-HVDC System Integrated to Weak AC GridGUO Chunyi1,LIN Xin1,WANG Yanning2,YANG Shuo1,ZHA

4、O Chengyong1(1.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eijing 102206,China;2.State Grid Shanghai Songjiang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mpany,Shanghai 201600,China)Abstract: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is especially

5、 suitable for sup-plying power to weak AC grid due to its self-commutation capability.When the strength of the AC system is reduced,it will restrict the DC power transmission capacity of the system,and even lead to instability.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of MMC-HVDC system in

6、tegrated to weak AC grid,we established a state-space and DC im-pedance model and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strength of AC grid on DC power transmission capability from both time-do-main and frequency-domain to reveal the reason for the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under weak AC grid conditions.An impr

7、ovement method of power transmission capability with DC current feedback introduced in the constant DC voltage control link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participation factors.We analyzed the mechanism of improving the control strategy from both time-domain and frequency-domain,respectively,a

8、nd obtained the feasible range of control parameters and the maximum improvement level of power transmission capability quantitatively.This method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DC power transmission capability of MMC-HVDC system while avoiding steady-state errors.Key words: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

9、C);state space model;DC impedance model;power transmission ca-pability;additional damping control;weak AC grid收稿日期:2021-12-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77077).0 引 言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第 4 期郭春义,等:联接弱交流电网 MMC-HVDC 系统的直流功率传输能力提升方法rent,MMC-HVDC)由于具备自换相能

10、力,可快速独立调节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无换相失败问题,尤其适用于向弱交流电网甚至无源网络供电1-3。随着大规模新能源及远距离大容量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快速发展,直流输电容量快速增长;而所联接交流电网的强度,一般以短路比(short circuit ra-tio,SCR)为衡量指标,也逐渐减弱。研究表明,当SCR 减小,例如换流站与交流系统的并联联络线故障或检修停运时,会制约向弱交流电网传输的最大有功功率4-6,甚至引发 MMC-HVDC 系统振荡失稳。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联接弱交流电网时 MMC-HVDC 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提出振荡抑制措施以提升直流功率传输能力,保证弱交流电网工况下也能维持额定

11、功率水平。稳定性的常见分析方法主要包含特征值法7,8与阻抗法9,10。其中,特征值法侧重时域层面的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便于确定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及振荡特征,迅速定位导致失稳的关键环节;阻抗模型从频域层面出发,基于阻抗的传递函数模型,可直观揭示振荡机理,同时有明确的裕度指标反映系统的稳定性。已有文献多采用其中一种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但两种方法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结合使用可综合展现时域、频域特征,使稳定性问题的解析更全面。要提升 MMC-HVDC 系统的直流功率传输能力,需抑制传输功率较大时的直流振荡失稳现象。目前已有的振荡抑制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外加装置11,12,引入无源阻尼支路重

12、塑换流器直流侧阻抗特性来维持系统稳定,该方法需增加额外投资成本,同时将带来额外的功率损耗;另一类是附加阻尼控制13-19,在换流器直流侧输出回路上引入电压电流反馈,等效增加阻尼支路以改善其对外特性,最终使系统满足 Nyquist 稳定性判据从而保持稳定,该方法引入的“阻尼支路”仅等效存在于控制回路,不会引起额外的功率损耗,因此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对于 MMC-HVDC 系统的直流侧稳定性问题,为抑制振荡并提升系统稳定性,已有文献将改进控制设定在有功功率控制环上13-15,或将虚拟电阻引入直流电压控制环16-19。对于引入有功功率控制环的附加控制,文献13-14分别以直流电压、直流电流为前馈量

13、在控制环中等效引入了虚拟电阻;文献15则在换流站桥臂上引入了由直流电流决定的可控阻尼补偿电压,并对比了 3 种不同引入策略的作用效果及适用场合。对于引入直流电压控制环的附加控制,文献16对比了将直流电压反馈引入控制器外环、中部指令值及内环 3 处不同位置时的控制特性;文献17-18通过在直流电压控制环中引入直流电流反馈等效提升换流站对外阻抗特性,提高了向无源网络、海岛供电的功率传输容量及稳定性,但该方法将为系统引入稳态误差;文献19在直流电流反馈的基础上增设了电压补偿环以消除直流电压的稳态误差,针对潮流反向工况提升了其功率传输能力。上述文献表明,通过引入虚拟电阻,MMC-HVDC 系统的直流功

14、率传输能力能够得到提升,但在进行附加控制的机理分析时多数文献仅从频域阻抗特性层面进行,缺乏参数可行域及功率传输提升水平的定量分析。同时,当系统所联接交流电网强度较弱时,功率传输能力更易受到限制,该工况下的稳定性问题同样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针对联接弱交流电网时 MMC-HVDC 系统功率传输受限的问题,从时域、频域两方面研究了交流系统强度对直流功率传输能力的影响,明确了弱交流电网工况下功率传输受限的原因。基于参与因子分析所得到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功率传输能力提升方法,给出了时域、频域两方面控制策略提升作用的机理解释,并定量给出了控制参数的可行域及功率传输能力的最大提升水平。本文所提方法在避免

15、稳态误差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了系统的直流功率传输能力。1 MMC-HVDC 系统 本文研究的 MMC-HVDC 系统结构如图 1 所示,主电路及控制参数分别如表 1、表 2 所示。系统主电路由两端对称的交流系统、联接变压器、MMC 换流器及直流线路组成;控制系统包含采用经典电流矢量控制(vector current control,VCC)的外环与内环控制板块、锁相环(phase lock loop,PLL)与环流抑制板块(circulating current suppres-sion control,CCSC)。图 1 中以整流侧为例对控制系统进行标识,逆变侧同理。该系统中,整流侧 MMC

16、采用定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控制方式(简称为定 PQ 控制),逆变侧 MMC 采用定直流电压和无功功率控制方式(简称为定 UQ 控制)。两侧控制系统结构一致,区别仅体现在控制量上,故在图中统一描述,11华 北 电 力 大 学 学 报2023 年其中,仅与整流侧相关参数标识为下标“_R”,如整流侧外环有功功率参考值 Pref_R;仅与逆变侧相关参数标识为下标“_I”,如逆变侧外环直流电压参考值 Udcref_I。图 1 MMC-HVDC 系统结构图Fig.1 Diagram of MMC-HVDC system表 1 MMC-HVDC 系统主电路参数Tab.1 Main circuit parame

17、ters of MMC system参 数数 值MMC换流站额定容量/MW750PCC 电压/pu1.0额定直流电压/kV500联接变压器漏抗/pu0.15桥臂电感/H0.07子模块电容/F0.01桥臂子模块个数244平波电抗器/H0.05交流系统整流侧短路比 SCR_PQ385 逆变侧短路比 SCR_UQ385 直流线路线路长度/km100线路单位长度电阻/(/km)0.012 7线路单位长度电感/(mH/km)0.88线路单位长度电容/(F/km)0.013表 2 控制系统参数Tab.2 Parameters of control system参 数数 值整流侧外环有功功率控制带宽fout

18、_PR=12 Hz外环无功功率控制带宽fout_QR=10 Hz内环电流控制带宽/阻尼比fin_R=80 Hz,in_R=0.707环流抑制控制带宽/阻尼比fcir_R=50 Hz,cir_R=0.707锁相环带宽/阻尼比fPLL_R=10 Hz,PLL_R=0.707逆变侧外环直流电压控制带宽/阻尼比fout_UdcI=12 Hz,out_UdcI=0.707外环无功功率控制带宽fout_QI=10 Hz内环电流控制带宽/阻尼比fin_I=80 Hz,in_I=0.707环流抑制控制带宽/阻尼比fcir_I=50 Hz,cir_I=0.707锁相环带宽/阻尼比fPLL_I=10 Hz,PLL

19、_I=0.7072 MMC-HVDC 系统的小信号模型 为分析 MMC-HVDC 系统的特性,本文采用状态空间与阻抗两种方式进行建模描述。其中,状态空间模型基于时域特性,结合特征值、参与因子等分析方法,可用于判别系统整体稳定性及振荡特征,迅速定位导致失稳的关键环节;阻抗模型从频域层面反映子系统在端口位置的对外特性,通过子系统间相互作用揭示振荡机理。2.1 MMC 系统的状态空间建模 对 MMC-HVDC 系统整体进行状态空间描述,具体建模过程可参考文献20进行,最终可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如式(1)所示。x=f(x,u)y=g(x,u)(1)式中:x 为状态变量,输入变量 u=Pref_R,Qref

20、_R,Udcref_I,Qref_IT,输出变量 y 可取任何能以输入变量与状态变量计算表达的电气量。受篇幅限制,此处不再给出状态空间方程的详细表达式。若在稳态运行点处,对式(1)进行线性化,即可得到式(2)所示的小干扰动态模型。sx=Ax+Buy=Cx+Du(2)式中:A 阵为状态矩阵,是进行特征值及参与因子分析的关键;B 阵为输入矩阵;C 阵为输出矩阵;D阵为前馈矩阵。2.2 MMC 系统的直流阻抗建模 选择图 1 所示端口位置将 MMC-HVDC 系统划分为 2 个独立的子系统,即整流侧 Zrec与逆变侧 Zinv,此时该系统可等效为图 2 所示电路结构。图 2 MMC 系统的直流阻抗等

21、效电路图Fig.2 DC impedance equivalent circuit of MMC system对上述 MMC 子系统进行阻抗建模。由于两个子系统的建模方法一致,以下采用下标“mmc”对相关变量进行统一标识。首先对 MMC 子系统进行状态空间描述,在稳态运行点线性化后即可得到式(3)所示小干扰模21第 4 期郭春义,等:联接弱交流电网 MMC-HVDC 系统的直流功率传输能力提升方法型。其中,xmmc为子系统的状态变量,输入变量ummc取端口位置的直流电压,输出变量 ymmc取端口位置的直流电流。sxmmc=Ammcxmmc+Bmmcummcymmc=Cmmcxmmc+Dmmcu

22、mmc(3)由式(3)消去状态变量可得到 MMC 子系统的直流阻抗模型,如式(4)所示。其中,根据子系统描述对象的不同,Zmmc可指代整流侧 Zrec与逆变侧Zinv。受篇幅限制,此处不再给出详细表达式。Zmmc(s)=ummcymmc=(Cmmc(sI-Ammc)-1Bmmc+Dmmc)-1(4)上述建模过程中,按图 1 所示端口位置,直流线路被包含在逆变侧阻抗 Zinv中。对于直流线路,采用多个 型等值模型级联的方式建模,图 3 给出了长度为 100 km 的直流线路采用不同数目 型等值模型级联等效后的 Bode 图。由图可知,在低于300 Hz 的频段内,各等效模型的幅频、相频特性很接近

23、,主要区别体现在高频段。本文主要研究MMC 中低频段的阻抗特性,单个 型等值模型即可满足建模等效的精度要求,因此本文采用单个 型等值模型对直流线路进行等效。图 3 直流线路采用不同等效模型的 Bode 图Fig.3 Bode diagram for DC line using different equivalent models基于图 2 所示等效阻抗模型,端口位置电压电流的表达式可分别表示为U(s)=(Uinv(s)+Irec(s)Zinv(s)(1+Zinv(s)Zrec(s)-1(5)I(s)=(Irec(s)-Uinv(s)Zrec(s)(1+Zinv(s)Zrec(s)-1(6)由

24、式(5)与式(6)可提取出式(7)所示的最小环路增益 L(s),应用 Nyquist 判据进行系统稳定性判别的依据可表述为21:当 L(s)的 Nyquist 曲线在频率(-,+)范围内逆时针包围(-1,j0)点的圈数 R 等于 L(s)的正实部极点数 P,系统稳定。L(s)=Zinv(s)/Zrec(s)(7)2.3 模型验证 为验证状态空间模型的正确性,在 Matlab 平台中对主要电气量的时域动态特性进行仿真计算,并与 PSCAD/EMTDC 平台中详细电磁暂态模型仿真结果进行对比;为验证阻抗模型的正确性,采用扫频方法22对详细电磁暂态模型进行频率阻抗扫描,并与直流阻抗模型理论计算结果进

25、行对比。MMC-HVDC 系统初始参数取值如表 1 和表 2所示,t=5 s 时整流侧有功功率参考值 Pref_R由1.0 pu 阶跃至 0.95 pu,t=7 s 时阶跃回 1.0 pu,主要电气量的时域动态特性对比结果如图 4 所示;Zrec与 Zinv的阻抗特性对比结果如图 5 所示。图中理论计算与仿真验证结果良好的一致性表明所建立的状态空间模型及直流阻抗模型皆准确有效。3联接弱交流电网 MMC-HVDC 系统的直流功率传输能力 由图4 可知,当 SCR_PQ=SCR_UQ=3 时,系统在额定工况下能够稳定运行。当交流系统强度下降,如降低至 SCR_PQ=SCR_UQ=2.5,如图 6

26、所示,功率水平提升至 0.85 pu 时直流功率短时间内呈等幅振荡,提升至 0.9 pu 时振荡失稳。由此可知,该工况下,MMC-HVDC 系统无法在额定功率水平下稳定运行,其直流功率传输能力(即满足系统稳定运行的最大功率传输水平)受到了限制。采用参与因子的分析方法,对上述工况在额定功率水平下引起振荡失稳的主导模态进行分析,结果如图 7 中“初始工况”标识的深色色块所示(图 7 中深色色块标识“初始工况”参与因子分析结果;浅色色块标识增添附加控制后的参与因子分析结果,相应解释见后文),同时计算直流线路、逆变站、整流站各部分的参与因子占比之和,结果如图 7 中右侧图柱所示。由图可知,该失稳现象主

27、要与定 UQ 控制逆变站相关,其中主电路基频交流电流(Isd_I、Isq_I)、电流测量环节(idm_I、31华 北 电 力 大 学 学 报2023 年图 4 Pref_R阶跃时的时域动态特性对比Fig.4Comparison of Time-domai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under step-change of Pref_Riqm_I)、内环电流控制环节(x1_I、x2_I)及锁相环(_I)对主导模态的参与程度较大,为引起系统失稳的主要参与状态变量。采用 Nyquist 分析方法,对振荡现象的频域特征进行分析。SCR_PQ=SCR_UQ=2.5 时,逆变侧 Z

28、inv(s)存在右半平面极点,L(s)的正实部极点数 P=2。图 8 中深色曲线展现了该工况下的 Nyquist 曲线与 Bode 图(图中深色曲线为“初始工况”;浅色曲线为增添附加控制后的结果作为对比,相应解释见后文)。由图可知,4050Hz 频段内存在 Zinv与 Zrec相角相差 180的频率点 x,而该频率点位置存在 L(x)1,因此 L(s)的 Nyquist 曲线能够逆时针环绕(-1,j0)点,使得系统稳定。在 SCR_PQ=SCR_UQ=2.5 的案例中,阻尼控制系数 Kd对直流功率传输能力的影响如图 11 所示。由图可知,随着 Kd取值增大,MMC-HVDC 系统的直流功率传输

29、能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 Kd在合理范围内取值(0.05 Kd0.195)时,不仅能够维持弱交流工况下 MMC-HVDC 系统在额定功率水平下的稳定运行,还将该工况下的直流功率传输能力由 0.84 pu 提升至1.168 pu,大幅度提升了系统的可传输容量。图 11 阻尼控制系数 Kd对直流功率传输能力的影响Fig.11 Influence of Kd on DC power transmission capability对上述直流功率传输能力随 Kd取值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进行机理分析。取图 11中点 B1、B2、B4、B6所示工况,绘制 MMC 系统的Nyquist 曲线与

30、 Bode 图如图 12 所示。由图 12(b)可知,阻尼控制系数 Kd能较大程度影响 Zinv低频段(80 Hz 以下)的阻抗特性。与系统稳定性相关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图中阴影部分所示 A、B 两个频段,其中频段 B 固有包含 Zinv与Zrec相角差 180以上的频率点,该频段内 Nyquist曲线是否环绕(-1,j0)点主要取决于幅值特性。由图可得,随着 Kd增大,Zinv在频段 B 的幅值明显增大,L(s)的幅值也随之增大,若满足 L(s)1,则有 R=2,此时系统稳定。同时,Kd也将较大程度影响 Zinv在频段 A 的相角特性,当 Kd取值过大时(如图中 Kd=0.2 工况),频段 A

31、范围内也将产生相角差 180的频率点,可能使得系统不稳定。具体的稳定性结果如图 12(a)所示。Kd=0时,Nyquist 曲线并未环绕(-1,j0)点,R=0,系统失稳;Kd=0.05 及 Kd=0.14 时,Nyquist 曲线逆时针环绕(-1,j0)点 2 次(由频段 B 特性导致),R=2,系统稳定;Kd=0.2 时,Nyquist 曲线逆时针环绕(-1,j0)点 2 次(由频段 B 特性导致),同时顺时针环绕(-1,j0)点 2 次(由频段 A 特性导致),此时 R=0,系统失稳。因此,当且仅当 Kd处于合理取值范围内,附加阻尼控制策略具备改善 MMC-HVDC 系统稳定性、提升直流

32、功率传输能力的功能。4.3 附加控制的参数可行域及对功率传输能力的提升效果 为确定该功率传输能力提升方法在不同工况下的作用效果,分别求取不同 SCR_UQ下 Kd对直61第 4 期郭春义,等:联接弱交流电网 MMC-HVDC 系统的直流功率传输能力提升方法图 12 Kd对系统 Nyquist 曲线及 Bode 图的影响Fig.12 Influence of Kd on Nyquist curve and Bode diagram of MMC system流功率传输能力的影响,如图 13(a)所示。由图可知,不同 SCR_UQ取值下,随着 Kd取值增大,MMC-HVDC 系统的直流功率传输能力

33、呈现相同的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取图 13(a)中三维图在额定功率工况平面的投影,得到不同 SCR_UQ取值下使得系统在额定工况下能够稳定运行的 Kd可调节区域,如图13(b)阴影区域所示。若以实现 MMC-HVDC 系统在额定工况下稳定运行为调节目标,该结果展现了不同工况下 Kd取值的可行域。同时,取不同 SCR_UQ下 Kd调节后能够达到的最大功率传输能力,对比增设附加阻尼控制前的功率传输水平(如图 9 所示),直流功率传输能力的最大提升水平如图 13(c)所示,图中所取各点与图 13(a)中对应。由图可知,在不同 SCR_UQ取值的工况下,附加阻尼控制器都能有效提升系统的直流功率传输能

34、力,且随着 SCR_UQ增大,Kd的可行域越大,能够达到的直流功率传输容量水平也越高。因此,虽本文以弱交流系统工况为例,但所提附加阻尼控制策略同样适用于强交流系统工况,可用于提升直流功率传输能力,增强 MMC-HVDC系统的稳定性。图 13 不同 SCR_UQ下 Kd对直流功率传输能力的影响Fig.13 Influence of Kd on DC power transmission capabili-ty under different SCR_UQ71华 北 电 力 大 学 学 报2023 年4.4 功率传输能力提升方法的有效性性验证 在 PSCAD/EMTDC 平台中对上述案例中的功率传

35、输能力提升方法的作用效果进行仿真验证,结果如图 14 所示。MMC-HVDC 系统初始运行在 Pref_R=0.8 pu,SCR_PQ=SCR_UQ=2.5 的工况下,t=7 s 时阶跃至Pref_R=0.9 pu,可见系统振荡失稳;t=8 s 时投入附加阻尼控制,取 Kd=0.1,可见系统逐渐收敛至稳定状态,且在后续 Pref_R阶跃至 1.0 pu 及 1.05 pu时仍保持稳定。由图 11 可知,未投入附加控制前,系统的直流功率传输容量仅 0.84 pu;投入 Kd=0.1 的附加控制后,直流功率传输能力被提升至1.05 pu 以上。时域仿真与理论计算结论相符,验证了上述稳定性分析结果的

36、准确性与功率传输能力提升方法的有效性。图 14 时域仿真验证(SCR_PQ=SCR_UQ=2.5,Kd=0.1)Fig.14Time-domain simulation when SCR_PQ=SCR_UQ=2.5,Kd=0.1同时,由图 14 可得,附加阻尼控制并未影响系统的稳态运行工况,MMC 系统稳定后的功率传输水平与参考值 Pref_R一致,逆变侧直流电压始终维持在 1.0 pu,表明该控制策略在有效提升系统的直流功率传输能力的同时并未引入稳态误差。5 结 论 本文针对联接弱交流电网时 MMC-HVDC 系统功率传输受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直流功率传输能力提升方法,从时域、频域层面解析了

37、交流系统强度对直流功率传输能力的影响及该控制策略的作用机理,并定量给出了控制参数的可行域及功率传输能力的最大提升水平,主要结论如下:(1)MMC-HVDC 系统的直流功率传输能力受到交流系统强度的影响,交流系统的强度越弱,系统直流功率传输受到的限制越强。(2)通过在定 UQ 控制逆变站直流电压控制外环增添附加阻尼控制环节,合理选取阻尼控制系数,可在不引入稳态误差的前提下有效提升MMC-HVDC 系统的直流功率传输能力。机理表现为:从时域特性看,附加阻尼控制通过整流逆变站间的交互作用提升了整流侧电气量的参与程度,从频域特性看,附加阻尼控制一定程度重塑了逆变侧 MMC 子系统的幅值特性,从而提升了

38、系统的稳定性。(3)附加阻尼控制器的作用效果受到逆变侧交流系统强度的影响,逆变侧交流系统强度越强,维持 MMC-HVDC 系统在额定功率工况下稳定运行的附加控制参数可行域越大,增设附加控制后可传输的直流功率水平也越高。参考文献:1 汤广福,贺之渊,庞辉,等.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技术研究、应用及发展 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15):3-14.TANG Guangfu,HE Zhiyuan,PANG Hui,et al.Re-search,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SC-HVD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J.Automation

39、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3,37(15):3-14(in Chinese).2 徐政.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XU Zheng.HVDC flexible system M.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2016(in Chinese).3 NAMI A,LIANG J,DIJKHUIZEN F,et al.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s for HVDC applications:review on converter cells and functionalities

40、 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15,30(1):18-36.4 王旭斌,杜文娟,王海风.弱连接条件下并网 VSC系统稳定性分析研究综述 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38(6):1593-1604.WANG Xubin,DU Wenjuan,WANG Haifeng.Stabili-ty analysis of grid-tied VSC systems under weak connec-tion conditions 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8,81第 4 期郭春义,等:联接弱交流电网 MMC-

41、HVDC 系统的直流功率传输能力提升方法38(6):1593-1604(in Chinese).5 袁小明,程时杰,胡家兵.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多尺度电压功角动态稳定问题 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36(19):5145-5154.YUAN Xiaoming,CHENG Shijie,HU Jiabing.Multi-time scale voltage and power angle dynamics in power electronics dominated large power systems 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6,36(19):5145

42、-5154(in Chinese).6 ZHOU J,DING H,FAN S,et al.Impact of short-cir-cuit ratio and phase-locked loop parameters on the small-signal behavior of a VSC-HVDC converter 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2014,29(5):2287-2296.7 AMIN M,MOLINAS M.Small-signal stability assess-ment of power electronics bas

43、ed power systems:a dis-cussion of impedance-and eigenvalue-based methods 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2017,53(5):5014-5030.8 郭春义,殷子寒,王烨,等.一种适用于 MMC-HVDC 联接弱受端交流电网的附加频率-电压阻尼控制方法 J.中国电机工程 学 报,2018,38(17):5020-5028.GUO Chunyi,YIN Zihan,WANG Ye,et al.A supple-mentary frequency-voltage da

44、mping control for MMC-HVDC system connected to weak AC grid 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8,38(17):5020-5028(in Chinese).9 王伟胜,张冲,何国庆,等.大规模风电场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研究综述 J.电网技术,2017,41(4):1050-1060.WANG Weisheng,ZHANG Chong,HE Guoqing,et al.Overview of research on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 in large-scale wind f

45、arm integrated system 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7,41(4):1050-1060(in Chinese).10 AMIN M,MOLINAS M,JING L,et al.Impact of pow-er flow direction on the stability of VSC-HVDC seen from the impedances Nyquist plot 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16,32(10):8204-8217.11 CESPEDES M,XING L,SU

46、N J.Constant-power load system stabilization by passive damping 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11,26(7):1832-1836.12 MOHAMED Y,RADWAN A,LEE T.Decoupled ref-erence-voltage-based active DC-link stabilization for PMSM drives with tight-speed regulation 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

47、tronics,2012,59(12):4523-4536.13 万勋,李云丰,彭敏放.直流输电系统虚拟并联电阻阻尼控制策略研究 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38(12):3471-3480.WAN Xun,LI Yunfeng,PENG Minfang.Virtual paral-lel resistor damping control of VSC based HVDC system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8,38(12):3471-3480(in Chinese).14 李云丰,汤广福,吴亚楠,等.直流电网建模分析与阻尼控制研究 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48、,2017,37(12):3372-3382.LI Yunfeng,TANG Guangfu,WU Yanan,et al.Mod-eling,analysis and damping control of DC grid 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7,37(12):3372-3382(in Chinese).15 李云丰,汤广福,贺之渊,等.MMC 型直流输电系统阻尼控制策略研究 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36(20):5492-5503.LI Yunfeng,TANG Guangfu,HE Zhiyuan,et al.Damping control s

49、trategy research for MMC based HVDC system 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6,36(20):5492-5503(in Chinese).16 RADWAN A,MOHAMED Y.Linear active stabiliza-tion of converter-dominated DC microgrids J.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2012,3(1):203-216.17 唐欣,张凯峰,许强,等.提高 VSC-HVDC 系统供电无源网络的传输容量的控制方法 J.电工技术学报,20

50、16,31(5):44-51.TANG Xin,ZHANG Kaifeng,XU Qiang,et al.Con-trol strategy for enlarging the transmission capacity of VSC-HVDC systems supplying passive networks 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16,31(5):44-51(in Chinese).18 伍文华,陈燕东,罗安,等.海岛 VSC-HVDC 输电系统直流阻抗建模、振荡分析与抑制方法 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