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逻辑·内涵·路径:毛泽东劳动教育观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8474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内涵·路径:毛泽东劳动教育观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逻辑·内涵·路径:毛泽东劳动教育观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逻辑·内涵·路径:毛泽东劳动教育观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9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of Scienceand EngineeringApr.20232023年4 月Vol.44No.2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第4 4 卷第2 期逻辑内涵路径:毛泽东劳动教育观探析张峰林王昶杰(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衡阳421000)摘要:劳动教育于立德树人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劳动教育观的形成体现了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其核心内涵体现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本理念、保障受教育者脑体均衡发展的功能、养成受教育者劳动自觉的意识等三个方面。新时代可以从深化劳动教育价值目标、发挥“五育并举”的协同效应、拓展劳动教育途径等三个方面来践行毛

2、泽东劳动教育观。关键词:毛泽东;劳动教育观;路径中图分类号:A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3-2 2 1 9(2 0 2 3)0 2-0 0 7 9-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 0 2 1 年修正)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处在不可逆转的历史阶段,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新内涵。研究毛泽东劳动教育观,厘清其生成逻辑,分析其核心内涵,可以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毛泽东劳动教育观的生成逻辑毛泽东劳动教育

3、观立足于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实际,蕴含着深刻内涵和内在逻辑。理论上,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理论是毛泽东劳动教育观的理论之基。历史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劳动思想是其思想之魂。实践中,毛泽东善于纠正封建社会的旧式教育中轻贱劳动的观念,逐步树立教育与劳动结合的理念。(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理论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对劳动教育的论述非常丰富,是毛泽东劳动教育观形成的理论基础。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繁衍、文明延续的基础,对社会发展有着强大内驱作用。同时他提出“把教育同物收稿日期:2 0 2 2-1 1-2 8作者简介:张峰林(1 9 6 9 一),女,湖南郴州人,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

4、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教育。王昶杰(1 9 9 8 一),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质生产结合起来”2 的劳动教育,在资本论中进一步阐释:“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 在此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劳动是异化劳动,强调“我们的共同事业即劳动解放的事业”【4 。列宁立足于旧俄国教育现状,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理论,提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社会批判 5 。为此,列宁开创了星期六义务劳动、劳动军、劳动竞赛和劳动义务制等具体的劳动

5、形式,教育人们形成自觉的劳动意识,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毛泽东由此深刻认识到,劳动本身就具备教育因素,人能通过劳动证明自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在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学说中,劳动表现为多重异化特征,使得工人与自身当下的劳动生产生活相异化。扬弃自我异化的关键就在于劳动教育,通过唤醒工人阶级的无产阶级意识,使得工人展开针对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的革命。根据以上论述,毛泽东明确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原则立场,提出“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劳动教育主张 6 ,并将劳动教育与基本国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以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二)历史逻辑: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思

6、想的时代化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热爱劳动、倡导劳动一直是中华民族血脉中优秀的文化基因。首先,在中华农耕文明的影响下,重农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据史记孝文本纪记载:汉文帝80曾下田,以示对农业劳动生产的重视,为农民耕作起表率作用。墨子肯定了劳动对人类的价值,他强调对底层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知识教育,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能力,以及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社会风气。其次,中华传统劳动教育注重精神指引作用,劳动教育已潜移默化地融入古代“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教育教学,以及洒扫等日常生活之中。历史文献也记载了有关“勤”与“劳”密不可分的言,教育人们在劳动中感悟穷理正心、修

7、已治人的至德要道。如“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敬姜论劳逸);“慎之劳,则富”(大戴礼武王践祚履屡铭)。最后,在劳动教育实施的路径上,通过国家祭祀、节庆等仪式,将勤劳意识根植于人心。历代王朝更是增设“农稷官”,提供劳动与技术指导,使劳动教育成为育人之道。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思想为毛泽东劳动教育观的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毛泽东因为从小接受私塾教育,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优良的家风家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毛泽东劳动教育观的形成。毛泽东父严母慈的教养方式不仅锻炼了毛泽东勤劳、坚韧、有责任心的优良品质精神,还强化了毛泽东与劳动人民的天然联系,坚定了他为劳动者发声的决心。如毛

8、泽东在延安时期认识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性,曾引用了“当孔子的弟子向他请教农学的耕田、种菜问题时,他自称不如农民”的自我批判典故 7 ,对“劳心”与“劳力”分离的社会现象进行批评。并且,毛泽东还借用孔孟的分工之说,阐述尊重农民和工人的重要性。传统教育应该摒弃“重智轻劳”的思想,毛泽东希望构建以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实现受教育者的脑体全面均衡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考,推动了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探索。(三)现实逻辑: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生活化毛泽东始终看重“无字之书”的重要性,把深入社会实践当成课堂之外的学习。1 9 1 7 年毛泽东在夜学日志首卷中指出,“学生

9、不能得职业于社会,学生近之,社会远之,学生亲之,社会离之,永无联结契合之日”1 3 9 7,强烈批判旧式脱离社会劳动实践的教育制度。同时,毛泽东受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主张影响,认为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把书本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早在1 9 1 8 年,毛泽东接受了新村建设和工读互助主义社会思潮的主张,就在学生之工作一文中描绘了他的“新村”蓝图,主持“工读新村”实验。1 9 2 0 年,在湖南一师附属小学任教时,毛泽东改革了教学模式,把种田、园艺、畜牧等实践课程纳入教学课程里。毛泽东后来还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自修大学跳出了旧式教育中学校存在的“关门主义”现象,沿袭“经世致

10、用”的湖湘学风,设置适应社会生活所需的知识内容,还强调了参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等“无字之书”的重要性,追求知识与劳动两个阶级相融合,使教育回归社会生活。由此可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毛泽东劳动教育观的主要方针开始有所体现。二、毛泽东劳动教育观的核心内涵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基于国情考量,形成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保障受教育者脑体均衡发展和养成受教育者劳动自觉三个主要内涵,以期培养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本理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将新教育比作“适合人性的教育”,8 J 4 9 7,指出教育需要遵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

11、追求,与社会、实际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从而打破旧式教育与社会脱节的现状,破除旧式教育带来的弊端。同时,毛泽东通过自身成长经历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主张开展“劳教结合”的劳动教育,认为这样有助于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毛泽东劳动教育观致力于发挥劳动育人功能,通过把劳动教育嵌入人民群众解放运动中,给劳动人民指出正确的斗争方向,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为战争革命和生产建设培养出更多的劳动者。首先,知识分子需要参加劳动,体力劳动能够让知识分子锻造出无产阶级意识,肯定知识分子参加劳动是形成无产阶级身份认同感、坚定革命精神信念的重要育人方式。其次,毛泽东认为工农群众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唤醒工农群众的阶级意识,获得

12、自身地位的改良和解放。毛泽东主张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培养能够担负建国之任务的战士和建设者,其目标也“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9 。最后,毛泽东重视体力劳动在干部培养中的作用,劳动能够制止滋生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等恶习。马克思指出:“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1 0 革命根据地干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专门安排了劳动基地开展劳动课程,如修教学楼房宿舍、种水稻种蔬菜等,确保干部在劳动中既培养了群众意识,又实现干部人才81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指出当前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出

13、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教育部1 9 5 8 一1 9 5 9 年度中学教学计划的通知的文件中,以生产劳动课程为主的劳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体现出劳动教育应该是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毛泽东劳动教育观将受教育者的辛勤劳动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结合,使人民群众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参与人、推动人、见证人,同时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展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二)保障受教育者脑体均衡发展的功能封建社会教育体系下的耕读传家思想只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机械叠加,具有“脑体分离”的历史局限性。民国时期的劳工教育也仅仅以提高劳动效率为目的,致力于培养劳动者的劳动技能。

1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将教育与劳动结合起来,针对知识分子、劳动人民、人民军队各个社会群体开展各有所侧重的劳动教育,确保笔杆子、锄杆子、枪杆子联合起来。毛泽东劳动教育观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铸造革命思想与提升劳动技能结合、教育变革与中国社会实际结合等特征,保障受教育者的脑力与体力的平衡发展。因此,我们党积极吸取其成功经验,创新边区学制,采用完小、冬学运动、儿童整日班、半年学校和学校与工厂结合的职业学校等新的教育形式,培养的学生与旧式教育造成的“脑体分离”的学生不同,毛泽东认为“这比从前的学生好”。同时,毛泽东充分认清革命战争时期面临经济封锁、人民负担过重的严峻形势,肯定南泥湾“屯田军垦”政策,

15、鼓励全党全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认为“我们军队个个不但会打仗,会做群众工作,又会生产,那样就不用怕任何困难”1 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延续了劳动生产和知识教育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成功经验,探索劳动育人的新方略,确保劳动实践的育人成效。1 9 5 8 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要求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写进我们党的教育方针 1 3 ,确保受教育者脑体得到双重发展,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生产和技术管理的人才,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劳动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任务服务,其目标变更为以培养社会主义各行各业的生产建设者为主,开始探索培训劳动技能和服务建设运

16、动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毛泽东提出“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劳动教育内容也呈现多元化特征,形成了校企结合、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农学结合的教育办学模式。(三)养成受教育者劳动自觉的意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得到启示,“社会主义欲提高劳动生产率靠物质技术,加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i。O由此,毛泽东深入农村、工厂调研,积极发动各地组织工会和农会组织、劳动补习学校、冬学、识字班、夜校、工人俱乐部等工农群众的教育形式,确保工农群众在参加生产、保障生活自给的同时开展学习教育。毛泽东认为工农群众通过增长自身知识与技能,提高劳动生产能力,从而培养出一大批的工人骨干,改变人民群众由于受

17、教育程度不高导致生产积极性不足的问题,从而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劳动自觉性。毛泽东还注重发挥劳动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劳动人民向劳动英雄学习,用榜样的力量来带动和感染广大群众,鼓励大家投身生产劳动,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毛泽东在大生产运动中亲自开荒种菜,发挥率先垂范的精神。毛泽东还把自己的儿子毛岸英送到陕甘宁边区的特等劳动英雄吴满有手中,让毛岸英在“劳动大学”中得到锻炼,这在边区群众中起到了极大的感召作用。为此,毛泽东希望干部要深入群众,每年抽时间与人民群众共同劳动。他指出“使相当大的一批干部回到生产中去”,要形成一种永久的干部劳动教育制度,既可以发挥党员干部的先

18、进性,保证干部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带动身边群众一同积极劳动,还能够克服干部群体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纠正不愿意同群众同甘共苦的畏难情绪,养成与人民群众共同劳动的意识。同时,毛泽东还经常召开劳模表彰大会表彰、慰问劳模并为此发表讲话,利用劳动周刊工人周刊新青年前锋等先进刊物加强劳动宣传,并将劳动教育融入歌曲、电影等人民日常娱乐生活中,强调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劳工神圣、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使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个人品德成为全社会所共同遵循,提升了我国的劳工地位,激发受教育者的劳动热情,树立劳动意识和劳动自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进一步丰富并发展了劳动教育的相关论述,这是劳动教育工作

19、取得成效的有力保障,对全体劳动人民起到了极大的激励和感召作用。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坚持要求知识分子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时,逐步地同工人农民打成一片,鼓励知识分子回乡或去工厂参加劳动生产实践 1 5 1 2 2 5,避免出现轻视劳动或者远离体力劳动的思想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对劳动及劳动教育的价值认同,形成劳动自82觉。毛泽东还主张各地应该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劳动展览会,让劳动者充分体验和认识到劳动的价值,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同时,在国家纲领性文件层面,“爱劳动”成为新社会公民的基本“公德”之一,强调“劳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有劳动能力

20、的公民的光荣的事情”1,进一步引导劳动人民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毛泽东劳动教育观强调劳动的价值,让受教育者在劳动过程中学懂尊重和珍惜劳动成果,增强受教育者的劳动自觉性,在劳动中实现自身成长,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从而培养出具有劳动能力的新社会公民。三、新时代践行毛泽东劳动教育观的可行路径“察势者明,趋势者智。”毛泽东劳动教育观的形成是一个逐渐探索的过程,他科学分析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战略形势和国际国内环境,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当前劳动教育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统一、社会性与协同性统一、人民性与时代性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统一等特征。新时代,可以从深化劳动教育价值目标、发挥“

21、五育并举”的协同效应、拓展劳动教育途径等三个方面来践行毛泽东劳动教育观。(一)深化劳动教育价值目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毛泽东劳动教育观赋予普通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凸显了社会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中劳动者的主体性存在,对于新时代劳动教育关注劳动主体的价值塑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今社会,一方面,升学压力增大,唯分数论成为许多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标准之一,劳动教育的开展程度不一;另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在互联网上快速传播,使得“劳动最光荣”的意识形态受到严重冲击,许多人对劳动教育缺乏认同感,劳动意识淡薄,仅停留在“劳动=勤劳=好习惯”的认识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在2 0 1 5 年庆

22、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的讲话中明确强调了劳动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全社会都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1 7 。随着人才培养理念的结构性转型,劳动教育不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以确保受教育者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劳动教育还需要对受教育主体的劳动精神面貌和劳动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塑造,从而引导受教育者形成能动的、自觉的意识,增强受教育者参与劳动的自觉性,敢于实践,乐于创造。将劳动精神外化为每个人的行为举止,把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内化为每个人的价值追求,在理想信念上鼓舞大家风雨无

23、阻、勇敢前进。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1 8 ,启发大家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新时代对劳动教育本质的再认识,推动劳动教育目标向本体价值深入发展,彰显劳动对成长成才和事业发展的主体性价值意义。学校和家庭要纠正“劳动教育无用论”的片面认识,扭转劳动教育与文化教育对立的错误思想,引导受教育者树立起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各类学校要聚焦我们党的人才强国战略目标,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办好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时代新人。(二)发挥“五育并举”的协同效应,完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24、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叮嘱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能忽视劳的作用。”1 9 劳动教育在当前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重新得到巩固,受教育者能够在丰富的劳动教育实践中获得劳动技能和动手能力,树立劳动情怀,确保脑体均衡发展。为此,把劳动教育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发挥好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确保劳动教育始终围绕着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使命,汇聚起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鼓励一代接一代的劳动者勇担使命责任,奋发图强、艰苦奋斗。为了避免“五育分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必须切实增强“五育”间的关联度和衔接度,劳动教育应该成为“五育并举”的“筋骨”,

25、在各个育人环节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充分创设“学科里有劳动,劳动中有学科”的劳动教育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条分缕析地阐释过劳动教育具有培养“完整的人”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2 0)因此,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一个内部协同并进的人才成长进阶系统,发挥劳动教育的融会贯通作用,广泛建立起劳动教育理念和实践形式同其他“四育”之间的有效联系,以确保推进“五育并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拓展劳动教育途径,构建“家校社政”理念的劳动教育协同机制毛泽东指出“欲达到社会主义制度开辟的理想境界,还要靠我们辛勤劳动”1 5 1 2,毛泽东劳动教育观提倡劳动的形式多为生产劳动和社会实

26、践,这些思想孕育了当代“家校社政”协同育人的经验模83责任编辑:谭世平)式。劳动教育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坚持把劳动教育纳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途径,加强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社会生活的直接联系,构建“家校社政”理念的劳动教育协同格局,形成“育人合力”,造就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劳动大军。家庭是扣好孩子人生第一颗扣子的教育起点。家庭要做劳动教育的助推器。家长要强化家庭教育责任意识,春风化雨般形成热爱劳动的家庭家风。家庭的劳动教育是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协同育人的关键时期,为后续劳动教育的开展打好基础。学校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抓牢学校这一关键环节。我们必须依

27、据大中小学各阶段特点制定不同层次的劳动教育目标,挖掘各级、各类学校课程中的劳动元素,串联起劳动教育与其他课程的内在联系,打造“劳动+思政”协同育人课程。加强统筹校园课内课外时间,确保青年在劳动实践中锻炼创新、动手能力,注重教育实效,避免劳动教育流于形式,保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个体通过各种各样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社会成员的复杂性决定了劳动教育宣传方式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劳动环境,离不开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广泛宣传。政府,作为劳动教育的主导者,需要因地制宜,加强统筹,完善劳动教育保障机制,督促劳动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各级政府要牵头整合,并拓展现有家庭、学校、

28、社会各方面实践基地和场所资源,协商形成高校资源与职业院校的开放共享机制。同时,督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社会组织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提供丰富劳动教育资源和实践基地。各地要系统衔接“家校社政”的劳动教育协同机制的各个环节,总结优秀经验和成果,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激发劳动者热情,提升劳动者的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劳动的育人效果。四、结语新时代已吹响劳动创造幸福、实千成就伟业的号角,中国共产党凝聚起人民群众一心向前、共创历史伟业的磅伟力,带领中华民族创造新伟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需要造就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我们需要坚持教育与生

29、产劳动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方针,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劳动教育思想和精神品质,不断赋予劳动教育新的时代内涵、新的实施路径,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参考文献: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2 0 2 1)(上册)G.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2:215.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 4:5 0.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 卷 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9:5 5 7.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

30、格斯文集:第3 卷 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8.5列宁.列宁全集:第2 卷 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8 4:4 6 1.6冯刚,张晓平,苏洁.中国共产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1:2 7 6.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1:5 6 8.8毛泽东早期文稿(1 9 1 2.6-1 9 2 0.1 1)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9 0.9毛泽东.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15.10马克

31、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1 卷 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2:5 3 8.11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 9 4 9-1 9 7 5)M.海口:海南出版社,1 9 9 8:8 0 5-8 0 6.1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1:929.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 1 册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 9 9 5:4 9 0.1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八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9:124-125.1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M.北京:人民出

32、版社,1 9 9 9.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 册 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3:5 2 4.17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 0 1 5-0 4-2 9(0 2).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N.人民日报,2 0 2 0-0 3-2 7(0 1)19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全社会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N.人民日报,2 0 2 2-0 3-3 1(0 1).20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 9:6 5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