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多模态图像融合的早期蕈样肉芽肿识别.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3888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多模态图像融合的早期蕈样肉芽肿识别.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多模态图像融合的早期蕈样肉芽肿识别.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SSN 10049037,CODEN SCYCE4Journal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Vol.38,No.4,Jul.2023,pp.792-801DOI:10.16337/j.10049037.2023.04.004 2023 by Journal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http:/Email:sjcj Tel/Fax:+8602584892742基于多模态图像融合的早期蕈样肉芽肿识别谢凤英1,赵丹培1,王可1,刘兆睿2,3,王煜坤2,3,张漪澜1,刘洁2,3(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图像处

2、理中心,北京 100191;2.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730;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 100730)摘要:早期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MF)可表现为红斑鳞屑性皮损,很难从银屑病及慢性湿疹等良性炎症性皮肤病中鉴别出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图像融合的早期蕈样肉芽肿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皮肤镜图像和临床图像,采用 ResNet18网络提取单模态图像的特征;设计跨模态的注意力模块,实现两种模态图像的特征融合;并且设计自注意力模块提取融合特征中的关键信息,改善信息冗余,从而提高蕈样肉芽肿智能识别的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智能诊断模型优于对比算法。

3、将本文模型应用于皮肤科医生的实际临床诊断,通过实验组医生和对照组医生平均诊断准确率的变化证实了本文模型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水平。关键词:皮肤镜图像;临床图像;多模态图像融合;临床应用;辅助诊断中图分类号:TP183;R751 文献标志码:AEarly Mycosis Fungoides Recognition Based on Multimodal Image FusionXIE Fengying1,ZHAO Danpei1,WANG Ke1,LIU Zhaorui2,3,WANG Yukun2,3,ZHANG Yilan1,LIU Jie2,3(1.Image Processing Cent

4、er,School of Astronautics,Beihang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2.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Beijing 100730,China;3.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Beijing 100730,China)Abstract:Early mycosis fungoides(MFs)may present as erythema

5、tous scaly skin lesions,which are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from benign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s such as psoriasis and chronic eczema.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based on multimodal image fusion for early mycosis fungoides recognition.The method adopts the ResNet18 network to extract features

6、of single-modality images based on dermoscopic images and clinical images,designs the cross-modal attention module to achieve feature fusion of two modal images,and uses the self-attention module to extract the key information and reduce redundant information in the fusion features,thereby improving

7、 the accuracy of 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of early mycosis fungoides.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intelligent diagnosis model outperforms the comparison algorithms.At the same time,the proposed intelligent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actual clinical diagnosis of dermatologists.Through t

8、he changes in the averag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proposed intelligent diagnostic model ca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871011,62071011,61971443,82173449);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9XK320024);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4192032)。收稿日期:20220730;修订日期:2022091

9、0谢凤英 等:基于多模态图像融合的早期蕈样肉芽肿识别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level.Key words:dermoscopic image;clinical image;multimodal image fusion;clinical application;computer aided diagnosis引 言皮肤镜是一种在体观察皮肤表皮及真皮浅层微细结构和色素的无创性图像分析技术,是各种皮肤疾病临床筛查和诊断的有效工具1。而基于皮肤镜图像的皮肤疾病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也是当前皮肤影像领域发展最为完善的辅助诊断技术。早期的皮肤镜

10、图像辅助诊断方法主要是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方法,如文献 2 提取出 437个颜色纹理形状特征,并优选出 18个重要特征,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 92.34%和 93.33%;文献 3 从皮损区域提取了颜色、纹理和形状信息,使用 Adaboost方法进行分类,获得了 85%的特异度和 90%的敏感度;文献 4 提取对称性、离心率、颜色、纹理和边界梯度等 54 种特征,用于训练随机森林分类器,其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达到 44%和97%。以上方法基于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所提取的特征大多是低级特征,算法的泛化能力不强。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皮肤镜图像自动分析方法开始流行。Bi等

11、5将多个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串联,将每一级网络的输出和原始图像作为下一级网络的输入,使用元胞自动机综合各级网络输出得到皮损边界。Yuan 等6基于 Jaccard 距离的损失函数来提高分割网络的准确度,获得更精确的皮损区域。Esteva 等7在 GoogLeNet Inceptionv3 网络上采用迁移学习对皮肤图像进行端到端的分类。在 3种皮肤疾病和 9种皮肤疾病的分类任务上分别获得了 72.1%和 55.4%的分类精度,该结果超过了两名专业医生的诊断水平。Matsunaga 等8将多个深度神经网络进行组合实现了黑素瘤、色素痣和脂溢性角化 3种皮肤病的多分类。Jojoa等9使用基于掩模和区域的

12、卷积神经网络裁剪皮损区域,并基于深度残差网络(Deep residual network,ResNet)框架将黑色素瘤病变分类为良性或恶性,最终取得 90.4%的分类准确率。在临床诊断中,皮肤科医生通常会综合皮肤镜图像和临床图像的信息来对皮肤疾病做出诊断。皮肤镜可以揭示皮损由表皮到真皮浅层的鳞屑、色素、血管等亚宏观特征。而临床图像则是由数码相机拍摄,更关注皮损的分布模式、隆起程度、颜色和边界等大体信息。不同模态信息之间特征通常互为补充,难以相互取代。因此,为了贴近皮肤科临床诊断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皮肤疾病智能诊断的准确率,学者们开始研究基于多模态的皮肤病辅助诊断系统。Yap 等10将临床信息

13、和皮肤影像同时输入ResNet,提高了 5类肿瘤性疾病的分类准确率。Bi等11提出一种超连接网络 HcCNN 用于融合临床图像和皮肤镜图像,实现皮损的良恶性分类,并对病变表面的血管、点和球等模式进行预测。Tang 等12提出了一种用于多标签皮肤病分类的两阶段多模态算法 FusionM4Net,实现了 78.5%的分类准确率。上述工作促进了皮肤疾病领域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发展,但这些工作比较关注于智能诊断方法的研究,它们以提高算法的诊断准确率为研究目标。在一些研究工作中,为了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会进行一些人机对比的实验。例如文献 7 在三分类任务和九分类任务上,将智能诊断模型与专业医生的诊断结果

14、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已经超过了人类医生的诊断水平。然而,智能诊断方法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仍然依赖于医生诊断水平的提高,如何将智能诊断模型应用于临床并提升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是当前比较欠缺的研究,也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将临床图像与皮肤镜图像进行融合,研究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的智能诊断模型,并将智能诊断模型应用于临床来提升医生的诊断准确率。MF 是最常见的皮肤T 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CTCL)。据统计,早期 MF 患者 5 年总体生存率为 85.8%,793数据采集与处理

15、Journal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Vol.38,No.4,2023晚期 MF 患者的 5 年生存率为 41%68.5%13。因此,MF 晚期预后差、治疗手段有限,而早期识别及诊治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早期 MF的皮损临床典型表现为躯干四肢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的斑片/斑块,表面略萎缩、覆有细小鳞屑,而其皮肤镜图像则可以观察到线状血管、精子样血管及橘黄色无结构区等特征。因此,通过融合 MF的皮肤镜图像和临床图像,构建基于图像智能分析技术的诊断模型,有望实现 MF的早期诊断。本文的主要贡献包括:(1)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皮损图像融

16、合网络,该网络将临床图像与皮肤镜图像融合,实现早期蕈样肉芽肿的精确识别;(2)将所提出的智能诊断模型与医生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3)将智能模型应用于实际的临床诊断,提高了医生的临床诊断准确性,为人工智能方法与临床诊断的实际结合提供了借鉴。1 智能诊断模型设计 临床图像和皮肤镜图像作为临床中最常见的两类皮损影像模态,临床图像强调皮损宏观结构,皮肤镜图像强调皮损深层纹理,二者信息互为补充,为皮肤科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然而,现有的皮损图像辅助诊断方法大多基于皮肤镜图像,缺乏临床图像的宏观信息。此外,由于皮肤镜图像和临床图像空间特征差异大,现有的融合方法大多无法很好地利用两

17、种图像间的关联互补信息,同时也不能有效降低多模态信息引入带来的信息冗余。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双模态融合方法,该方法设计跨模态注意力模块实现模态间的特征互补,并设计自注意力模块提取融合特征的关键信息,从而提升 MF 识别的准确度。图 1 为基于注意力机制融合网络的整体结构图。该网络由特征提取模块、模态融合模块两部分组成。特征提取模块以 ResNet18作为骨干网络,分别提取皮肤镜图像和临床图 1设计的多模态融合网络结构Fig.1Designed multi-modal fusion network structure794谢凤英 等:基于多模态图像融合的早期蕈样肉芽肿识别图像两种单模态

18、的深层特征信息;双模态融合模块,首先利用跨模态注意力获取两种模态之间的关联信息,实现特征的互补;然后通过自注意力获得跨模态联合表征的内部相关作用,为重要程度不同的信息赋予权重系数,使模型关注更有利于分类的重要信息。对于跨模态注意力(Cross attention),一种模态X1作为主输入,另一种模态X2作为跨模态输入,将其分别映射到两个不同的空间得到两个矩阵,即键矩阵 K和查询矩阵 Q;然后利用点积缩放的注意力打分方式计算查询矩阵 Q 和键矩阵 K 之间的相关性,经过 softmax获得注意力分布 attention,最终将X1映射的值矩阵 V 和注意力分布 attention 相乘即可得到模

19、态X1关于模态X2的跨模态表征向量,计算公式为attention=softmax(KTQDk)(1)H=V attention(2)式中:Dk为输入的维度;H 为输出。如图 1所示,将皮肤镜图像特征看作X1、临床图像特征看作X2,将两者分别作为一次主输入,通过跨模态注意力,可得到两组跨模态输出HX1 X2和HX2 X1,将其进行拼接操作,即可得到双模态数据的跨模态表征。自注意力14可以学习输入特征的内部相关性,分配不同权重以关注关键信息,同时有效缓解多模态信息引入的信息冗余问题。类似于跨模态注意力的计算方式,但不同的是,自注意力机制中的查询矩阵 Q、键矩阵 K和值矩阵 V 均由输入特征映射而来

20、,得到的融合特征为Z=selfattention(HX1 X2HX2 X1)(3)式中为拼接操作。通过自注意力层,网络得到最终的双模态融合特征,经过全连接层输出分类结果。2 实验数据收集 2.1数据纳入对象回顾性纳入 2016年 1月至 2020年 12月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早期 MF 患者和临床表现与之相似的炎症性皮肤病(银屑病、慢性湿疹、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和扁平苔藓)患者。纳入标准:(1)早期 MF 均经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T 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查等确诊,符合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

21、f Cancer,EORTC)以及国际皮肤淋巴瘤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utaneous Lymphoma,ISCL)提出的早期 MF 诊断标准;(2)根据临床表现、皮肤镜、组织病理(部分病例)、治疗反应等由 2位经过皮肤镜培训且有经验的皮肤科医师共同做出炎症性皮肤病的诊断;(3)入组前 1个月内未接受系统或局部治疗;(4)均经皮肤镜检查,对于 MF患者,选取早期(斑片期及斑块期)皮损进行分析。排除标准:(1)仅毛发、甲、黏膜等特殊部位受累的病例;(2)皮肤镜检查图像不清晰者。2.2图像数据采集针对每位患者采集临床图像,同时根据皮损表面情况,采用偏振光浸润式

22、、偏振光非浸润式或非偏振光浸润式进行皮肤镜图像采集,使用 75%乙醇作为镜头与皮损之间的浸润液体,放大倍数为 20、30或 40倍。每位患者采集临床图像 12张,采集皮肤镜图像若干张不等,视皮损的患病部位、分散性和采集角度而定。共纳入 144个病例,包括 48例早期 MF 患者、96例炎症性皮肤病患者(银屑病、慢性湿疹、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扁平苔藓),共收集皮肤镜图像 996幅、临床图像 277 幅。由于每个病例患者其临床图像数目少于皮肤镜图像数目,为制作多模态数据集,将单个病例内临床图像数目扩增至与皮肤795数据采集与处理 Journal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P

23、rocessing Vol.38,No.4,2023镜图像数目相同,扩增方式为在原始图像内随机复制,最终得到完成一一配对(一张皮肤镜图像对应一张临床图像)的多模态数据集。144个病例中,训练集 117 例,其中 MF 有 40 例、炎症性皮肤病 77 例(银屑病 20 例、慢性湿疹 20 例、扁平苔藓 17 例、脂溢性皮炎 10 例、玫瑰糠疹 10 例);测试集 27 例,其中 MF 有 8 例,炎症性皮肤病 19 例(银屑病 5 例、慢性湿疹 5 例、扁平苔藓 4 例、脂溢性皮炎 3 例、玫瑰糠疹 2例)。图 2给出了一组皮肤镜图像实例,其中图 2(a)为早期 MF,图 2(bf)为 5 种

24、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可以看到 MF 与其他 5 种炎症性皮肤病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3 实验结果分析 本文在 Pytorch环境下训练本文提出的基于多模态的智能诊断模型。网络的训练采用随机梯度下降(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SGD)优化器,交叉熵损失函数(按类别数量设置权重),训练中初始学习率设为 0.01,并在固定批次设置学习率的衰减,批处理大小为 32,权重衰减为 0.001,同时采用 Dropout策略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Dropout 的具体设定值为 0.3。实验中训练轮次 epoch上限为 100,设置 patience为 30,当训练损失等待 30 个

25、 epoch 仍不继续下降时视为网络收敛,停止训练,保存模型参数。每个训练周期中,图像对按 0.5的概率随机水平、竖直翻转,旋转30以内的角度,以增强模型对图片拍摄角度的泛化能力。训练集有 117例病例,完成一一配对后共 883幅图像对。将训练集按病例重新划分 5份,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法对二分类模型进行训练,报告不同数据划分下验证集上的实验结果,以均数正负标准差(x s)表示,并采用交叉配对 t检验报告平均 p值表明组内数据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无显著性差异。本文用灵敏度 Sen、特异度 Spe、准确度 Acc、阳性预测值 PPV 以及阴性预测值 NPV 来评价算法的分类任务性能,具

26、体公式为Sen=TPR=TPTP+FN(4)Spe=1-FPR=1-FPFP+TN=TNFP+TN(5)Acc=TP+TNTP+FP+TN+FN(6)PPV=TPTP+FP(7)NPV=TNTN+FN(8)式中:TPR 为真正类率;FPR 为负正类率;TP 为实际正类而预测正类数目;FP 代表实际负类而预测正类的数目;FN 为实际正类而预测负类的数目;TN 为实际负类而预测负类的数目。以上指标均为数值越高,算法的分类性能越好。对于智能诊断模型的分类性能统计指标,分为按图像分类和按病例分类两种情况。测试集中包含图 2早期 MF及炎症性皮肤病皮肤镜图像Fig.2Dermoscopic images

27、 of early MF and inflammatory dermatosis796谢凤英 等:基于多模态图像融合的早期蕈样肉芽肿识别27个病例,完成一一配对后共 224对图像对。按图像分类时,每一组临床图像+皮肤镜图像一个分类结果,分类性能是对 224对图像对的分类结果统计。按病例分类时,对一个病例的所有皮肤镜图像和临床图像对进行分类,将这些分类结果进行投票,作为该病例的最终分类结果。测试集中共有 27例病例,按病例分类是对 27个结果的统计。3.1智能诊断模型的分类性能验证3.1.1与临床图像融合前后的分类对比为了验证皮肤镜图像在与临床图像融合前后对分类性能的变化,本文实验基于 ResN

28、et18的特征提取网络,在皮肤镜图像单模态、皮肤镜和临床图像双模态条件下对 MF 进行识别,表 1给出了两种分类方式在测试集上按图像分类的统计结果(x s)。可以看出,相较于单纯采用皮肤镜图像的分类,皮肤镜图像在与临床图像融合后,所有的分类指标都得到了提升,说明单纯的皮肤镜图像模态特征信息不够丰富,难以全面地描述皮损目标的特征,而双模态融合网络则可以有效地利用皮肤镜图像的皮损深层纹理和临床图像的皮损宏观结构,二者信息互为补充,从而提升了 MF的识别准确率。3.1.2注意力机制融合的消融实验为了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注意力机制对 MF 识别准确率的影响,本文设计消融实验,基于 ResNet18的特征提

29、取网络,分别搭建仅跨模态注意力、仅自注意力、跨模态注意力和自注意力结合的融合网络,对比分析 3种模型的各项分类指标,实验结果见表 2。可以看到,本文设计的最终融合网络,相比仅跨模态注意力和仅自注意力机制的融合网络,所有指标均获得了提升,其中准确率分别提高了 3.7%和5.89%,灵敏度分别提高了 1.07%和 2.6%,特异度分别提高了 5.7%和 8.4%。加入跨模态注意力可以更好地实现两种模态之间的有效交互,自注意力可以更好地学习融合模态的内部特征,确定不同数据信息的贡献度,关注更重要的信息,二者结合提升了整个融合网络的表现性能。3.1.3与其他融合算法的对比本文将本文提出的基于注意力机制

30、的融合算法与其他的多模态融合方法进行对比,包括简单的Concat 方法、张量融合网络(Tensor fusion network,TFN)15和低秩多模态融合(Lowrank multimodal fusion,LMF)方法16,其中TFN对不同模态特征进行笛卡尔积计算,获取不同模态信息之间的所有交互作用,LMF是 TFN方法的升级,采用低秩权重分解来减少参数数量,提升运算效率。实验结果见表 3,可以看到相对于多模态融合算法,本文方法在多数指标上达到了最优,说明与文献方法相比,本文的多模态融合算法能更有效地融合皮肤镜图像和临床图像,获取其相关互补信息,提升网络对MF的识别准确率。表 1融合皮肤

31、镜图像前后的实验对比结果Table 1Experimental comparison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fusion of dermoscopic images%方法皮肤镜模态双模态融合灵敏度73.718.3378.057.97特异度69.437.7989.124.21准确度70.447.0383.944.24阳性预测值67.478.1286.524.82阴性预测值74.308.2182.395.80表 2不同注意力机制的实验对比结果Table 2Experimental comparison results of different attention mec

32、hanisms%方法跨模态注意力自注意力跨模态注意力+自注意力灵敏度76.988.4575.458.5578.057.97特异度83.426.8680.728.1789.124.21准确度80.244.9578.055.7483.944.24阳性预测值81.565.3778.727.8786.524.82阴性预测值79.677.3378.147.0482.395.80797数据采集与处理 Journal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Vol.38,No.4,20233.1.4与其他皮损分类模型进行对比将本文所提出的多模态融合皮损分类算法与其他 4种皮肤镜

33、图像分类算法进行对比,以验证本文方法对于皮肤镜图像蕈样肉芽肿的识别性能。实验结果见表 4,其中 SENet1718、DenseNet1819和EfficientNetB020是常用于皮肤镜图像分类的网络,ARL_ResNet21是在 ResNet基础上提出的改进算法。可以看到,本文方法在所有指标上优于对比算法,说明相对于其他已有的皮损分类算法,本文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双模态融合算法更能有效地提取皮损目标更丰富的特征信息,具有更好的表征能力和泛化能力,提升了网络对 MF皮肤病的识别能力。3.2与医生诊断结果的对比分析本文将上述训练好的智能模型应用于皮肤科医生的临床诊断,来验证其对于临床诊断的辅助价值

34、。参加诊断测试的皮肤科医师一共有 10名,其中实验组医师和对照组医生各 5名。所有参与诊断的皮肤科医师均经过皮肤镜诊断的培训且考核通过,同时具有 1年以上皮肤镜判读经验。所有参与实验的医生将得到一份问卷,并被要求一次进行所有题目的回答。实验组的医师进行诊断时,针对测试集中的每个病例,随机给出 1张临床图像和 1张皮肤镜图像,同时给出智能模型预测为 MF 及其他炎症性皮肤病的概率值。医师在不知病理结果或其他临床特征情况下对该病例进行人工诊断。对照组的医生进行诊断时,针对测试集中的每个病例,给出与实验组医生相同的 1张临床图像和 1张皮肤镜图像,医师在不知智能诊断模型分类、病理结果或其他临床特征情

35、况下对该病例进行人工诊断。本文分别计算每位医生对 27例病例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在各自的实验组内求取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并报告 95%的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来表示该组医生的整体诊断水平。3.2.1智能模型与医生诊断结果的对比表 5 给出了测试集上智能诊断模型与对照组医生诊断的结果统计,智能模型的分类统计包括按图像分类和按病例分类两种情况(p值均大于 0.05,表明组内数据无显著性差异)。针对所提出的智能诊断模型,总体上按病例分类的性能要优于按图像分类的性能。这是因为患者的皮损特征局限性分布,单幅的皮肤镜图像采集存在病变特征不明显

36、甚至漏采集的可能性。当按病例进行分类时,多幅皮表 3不同融合算法的实验对比结果Table 3Experimental comparison results of different fusion algorithms%方法ConcatTFNLMF本文方法灵敏度76.318.6374.888.1375.129.0978.057.97特异度83.007.4582.977.7689.263.3689.124.21准确度79.705.5879.456.1782.665.0183.944.24阳性预测值80.546.8579.306.7386.403.1686.524.82阴性预测值79.577.397

37、9.904.7880.126.3782.395.80表 4不同皮损分类算法的实验对比结果Table 4Experimental comparison results of different skin lesion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s%方法SENetDenseNetEfficientNetB0ARL_ResNet本文方法灵敏度57.368.1765.888.3172.825.5474.717.5478.057.97特异度81.945.0676.408.6680.966.9677.585.2689.124.21准确度71.265.0471.983.1677.483

38、.5776.282.8783.944.24阳性预测值70.766.9068.764.0175.186.5476.285.6586.524.82阴性预测值71.685.4574.944.5079.683.9776.593.5782.395.80798谢凤英 等:基于多模态图像融合的早期蕈样肉芽肿识别肤镜图像意味着对皮损的多点采集,减少错误分类。该实验提示,辅助诊断模型的研究应该基于采用多点采集进行判别,这与专业医师临床诊断的形式也是一致的。本文后续的实验也是采用按病例分类的方式将智能模型应用于医生的临床诊断。从表 5 中还可以看出,对照组医生的诊断准确率在所有指标上低于智能模型按病例分类,说明智

39、能诊断模型优于医生诊断水平的平均值。3.2.2智能诊断模型辅助临床诊断前后的对比表6给出了对照组医生、实验组医生、以及CNN智能模型对测试集的结果统计(p值均大于0.05,组内数据无显著性差异)。可以看到,相比于未使用智能模型的对照组医生和智能诊断模型的分类,使用智能诊断模型的实验组医生各项指标均有了显著的提升,平均值均达到 90%以上水平。其中,实验组灵敏度(95.00%,86.50%100%)相比于对照组(70.00%,39.41%100%)提升了25%,表明对MF的漏诊减少。图 3给出了一个被智能诊断模型诊断正确的 MF 病例,未使用辅助诊断模型的对照组医生均将该病例误诊为其他炎症性皮肤

40、病,而使用辅助诊断模型的实验组医生中有 80%的医生将该病例正确诊断为 MF。智能诊断模型输出的概率值分别为 MF65.76%、其他炎症性皮肤病 34.23%,MF 的概率值较高,表明智能诊断模型可以对难分病例提供有效提示,提升医生的诊断准确率。此外,本文对智能诊断模型误诊的病例表 5智能诊断模型与对照组医生的诊断结果对比Table 5Comparison of diagnosis results between intelligent diagnosis model and doctors in control group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p值对照

41、组医生均值(95%CI)70.00(39.41100.00)93.68(85.16100.00)86.67(75.5997.74)84.48(62.25100.00)88.67(78.3698.98)0.473CNN按图像分类均值(95%CI)79.97(75.2884.65)89.40(85.1293.68)84.37(81.7886.97)88.95(83.9693.95)80.33(78.0982.58)0.180CNN按病例分类均值(95%CI)80.96(74.9585.24)94.64(91.7297.56)90.13(86.7893.48)87.20(80.2494.16)91.

42、36(88.9793.75)0.503表 6智能诊断模型辅助医生临床诊断前后的结果对比Table 6Comparison of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clinical diagnosis assisted by intelligent diagnosis model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p值对照组医生均值(95%CI)70.00(39.41100.00)93.68(85.16100.00)86.67(75.5997.74)84.48(62.25100.00)88.67(78.3698.98)0.473实验组医生均值(95%CI

43、)95.00(86.50100.00)96.30(93.0599.55)96.30(93.0599.55)93.06(85.15100.00)97.95(94.46100.00)0.489CNN按病例分类均值(95%CI)80.96(74.9585.24)94.64(91.7297.56)90.13(86.7893.48)87.20(80.2494.16)91.36(88.9793.75)0.503图 3被对照组医生误诊的一个 MF病例Fig.3An MF case misdiagnosed by doctors in the control group799数据采集与处理 Journal o

44、f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Vol.38,No.4,2023进行分析,如图 4 所示,该病例为 MF 病例,而智能诊断模型将其错误诊断为其他炎 症 性 皮 损。针 对 该 病 例,对 照 组 中60%的医生诊断正确,实验组中 80%的医生诊断正确。实验组医生和对照组医生是不同的人,实验组在有智能诊断模型信息输出的情况下,5 个人中仍然有 4 人坚持判别为 MF,比对照组诊断准确率还要高,说明智能诊断模型未显示出明显干扰医生判断的情况,其原因可能为智能诊断模型输出的概率值分别为 MF 的 44.50%和其他炎症性皮肤病的 55.50%,其概率值相对接近。在

45、该种情况下提示医生此病例智能诊断模型难以区分,需要医生仔细分辨,结合临床特征做出诊断。4 结束语 MF 是最常见的皮肤 T 细胞淋巴瘤,晚期预后差、治疗手段有限,早期识别及诊治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然而,早期 MF可表现为红斑鳞屑性皮损,与银屑病、慢性湿疹等良性炎症性皮肤病症状类似,难以鉴别。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双模态融合方法,设计跨模态注意力模块实现皮肤镜图像和临床图像间的特征互补,并且设计自注意力模块提取融合特征的关键信息,从而提升了 MF智能识别的准确度。同时本文将所研究智能诊断模型的预测概率值辅助皮肤科专业医生的临床诊断,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医生的诊断准确率变化,

46、探索了智能诊断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模式,证明了将智能模型应用于临床可以有效提高 MF的临床诊断水平。但是,由于蕈样肉芽肿病例较难收集,本文所收集的数据以及参与实验的医生还不够多。下一步将收集更多的病例,设计更完备的实验方法和流程,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同时会将该研究方法在其他皮肤病病种中进行验证,为人工智能在皮肤科临床诊断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经验。参考文献:1谢凤英,刘洁,崔勇,等.皮肤镜图像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6,33(1):45-50.XIE Fengying,LIU Jie,CUI Yong,et al.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techno

47、logy of dermatoscope imageJ.Chinese Medical Digest:Dermatology,2016,33(1):45-502CELEBI M E,KINGRAVI H A,UDDIN B,et al.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dermoscopy imagesJ.Computerized Medical Imaging and Graphics,2007,31(6):362-373.3CAPDEHOURAT G,COREZ A,BAZZANO A,et al.Toward a com

48、bined tool to assist dermatologists in melanoma detection from dermoscopic images of pigmented skin lesionsJ.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2011,32(16):2187-2196.4FERRIS L K,HARKES J A,GILBERT B,et al.Computer-aided classification of melanocytic lesions using dermoscopic image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49、 Academy of Dermatology,2015,73(5):769-776.5BI L,KIM J,AHN E,et al.Dermoscopic image segmentation via multistage 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J.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17,64(9):2065-2074.6YUAN Y,CHAO M,LO Y C.Automatic skin lesion segmentation using deep fully convolutional netw

50、orks with jaccard distanceJ.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2017,36(9):1876-1886.7ESTEVA A,KUPREL B,NOVOA R A,et al.Dermatologist-level classification of skin cancer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J.Nature,2017,542(7639):115-118.8MATSUNAGA K,HAMADA A,MINAGAWA A,et al.Image classification of melanoma,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