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科目:数学教学对象:九年级课时: 第一课时提供者:饶建东单位:云南省凤庆县临沧市三岔河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1)函数是初等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也是实际生活中数学建模的重要工具之一.二次函数在初中函数的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初中代数内容的引申,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更为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圆锥曲线奠定基础。在历届淮安市中考试题中,二次函数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基本数学思想和素养的形成起推动作用。(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2、等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会二、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的图象;2.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二、过程方法目标1.学生类比前面所学的函数图像的画法,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像;2.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探索二次函数图象性质的过程,结合解析式特点、图像特点,感知二次函数的性质。三、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良好思维习惯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我本期才接手的两个班级,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够扎实,理解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还有所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注意面向全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问题,分
3、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学会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发扬钻研精神、勇于探索创新。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互相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探索二次函数性质教学难点: 探索二次函数性质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 一次函数的性质是如何研究的?我们能否类比研究一次函数性质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呢?如果可以,应先研究什么?教师
4、引导学生回顾:先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然后观察、分析、归纳得到一次函数的性质。可以用研究一次函数性质的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应先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类比学过的知识的研究方法来探究新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探究新知抛物线及相关概念 用描点发法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解:(1)列表:自变量x可以是任何实数,x的互为相反数的两个值对应的函数值相等,以0为中心,取几个自变量的整数值,并求出y值x3210123y9410149(2)用表里x、y对应值作为点的横纵坐标,在坐标平面中描点(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顺次连结各点,得到函数y=x2的图象,如图所示。提问:观察这个函数
5、的图象,它有什么特点?像投篮球或掷铅球时球在空中所经过的路线,只是开口向上,这样的曲线叫做抛物线。实际上,二次函数的图像都是抛物线,它们的开口向上或向下。二次函数的图像叫做抛物线。顶点:抛物线与它的对称轴的交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或最低点。探索性质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与y=-x2的图象,观察并比较两个图象,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区别?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2与y=-2x2的图象,观察并比较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你能发现什么?3将所画的四个函数的图象作比较,你又能发现什么? 归纳概括由具体函数yx2、y=-x2、y2x2、y=-2x2的图象的共同特点,猜想: 函
6、数y=ax2的图象是一条_,它关于_对称,它的顶点坐标是_。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问题: 如果要更细致地研究函数y=ax2图象的特点和性质,应如何分类?为什么?当a0时,抛物线y=ax2开口_,在对称轴的左边,曲线自左向右_;在对称轴的右边,曲线自左向右_,_是抛物线上位置最低的点。当a0,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对称轴: y轴 顶点: (0,0)九教学反思从课本的体系来看,这节课明显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二次函数,能区别二次函数与其他函数的不同,能深刻理解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并能初步理解实际问题中对定义域的限制。这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探究性重组,同时放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去经历、体验、内
7、化知识的做法是成功的。通过充分的过程探究,学生容易得出也是最早得出了图象的性质,借助直观图象的性质而得到二次函数的性质。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素材。教材对二次函数的性质是从增减来描述的,我认为这种对性质的表述是教条化的,学生不容易接受。当然教材强调所呈现内容的逻辑性、严密性与科学性是合理的。但是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牵强的引出来,不一定是好事。我觉得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要及时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每一节课前充分预想到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想好对应的措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于练习的设计,仍然采取了不重复的原则性,尽量做到每题针对一个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小结,也遵循了从开放到封闭的原则,达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