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赵 波学习内容:四年级上册(冀教版)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总结解决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的过程。2、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能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3、在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画图用的纸,投影仪。学习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师:老师这里带来一则谜语,请大家来猜一猜。(课件出示谜语的谜面)现在请咱们班嗓音
2、最洪亮的同学来读一读。生:一棵小树五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打一人体器官。师:猜出来了吗?生:猜出来了。师:大声地说出你们的答案。生:手。师:真好,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现在请大家慢慢地伸出你的左手,五指张开,手指与手指之间出现了什么?生:缝隙。师:对,这个缝隙在数学上叫做间隔。(板书“间隔”二字)那么,大家数一数,我们的五根手指有几个间隔呢? 生:4个。师:那么四根手指呢?生:3个。师:三根呢?生:两个。师:哪位同学能把手指数和间隔数的关系说出来。生:手指数=间隔数+1,间隔数=手指数-1 。师:看来我们小小的手指就包含着数学原理。好,看完了手指,让老师带领大家来
3、到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大会堂前面有几根柱子呢?请大家来数一数。(课件出示人民大会堂的图片)学生齐声数人民大会堂柱子的根数。有12根柱子。师:柱子与柱子之间有几个间隔呢?学生齐声数柱子的间隔数。有 11个间隔。师:现在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柱子数与间隔数的关系。生:柱子数=间隔数+1,间隔数=间隔数-1。师:说得真棒!看来,人民大会堂柱子也有类似的数学原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这样的例子,(课件依次出示四张图片)比如说,学校操场四个乒乓球桌之间有三个间隔,楼房的楼层与楼层之间有间隔,公路两旁的路灯之间有间隔,建筑物上铁栏杆之间也有间隔谁还能举出更多这样的例子呢?学生举例,只要符合有间隔的要求
4、,教师便给予肯定的评价。师:同学们一连举了这么多的例子,看来你们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在数学里,一般把这种有关物体数和间隔数的问题,叫做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并课件出示本课的标题“植树问题”)其实刚才不管是手指也好,人民大会堂的柱子也好,乒乓球桌也好,我们都可以把它们比作树,把它们代表的数学问题叫做植树问题。大家以前有没有植过树呢?生:有。师:不管有没有,大家要知道,植树之前得先规划设计一下啊。老师这里正好有一个植树的问题,需要大家开动脑筋去设计一下。二、探究新知,设计方案1、课件出示例题:学校计划在20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道问
5、题里包含的数学信息?生:20米长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树。师: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请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课件出示问题),沿着小路的一边植树,植树的棵数有几种可能呢?你能设计出几种植树方案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提示:可以用尺子画一条线段来代表20米长的小路,再用几个短竖线来代表小树苗。小组合作要求:1号主持,2号记录,其它组员积极参与。学生在小组内用一张图纸画出三种植树方案的示意图。画完之后以派出小组代表上讲台汇报。汇报的形式可以用投影仪展示,也可以用表演的形式。学生汇报:可以有三种植树方案,第一种方案为两端都栽: 算式为:205=4(段)4+1=5(棵)即有4段间隔,可以种5棵树。第二种
6、方案为一端栽一端不栽:算式为:205=4(段)=4(棵)即有4段间隔,可以种4棵树。第三种方案为两端都不栽:算式为:205=4(段)4-1=3(棵)即有4段间隔,可能种3棵树。学生上台表演:一个人扮演植树人,五个人扮演小树苗。植树人负责指挥和汇报,小树苗配合植树人的汇报。第一种方案,五个人一字排开站成一排,代表两端都植的五棵树;第二种方案,在植树人的指挥下,两端有一人从台上下来,代表一端植一端不植;第三种方案,在植树人的指挥下,原来两端另外一个也从台上下来,代表两端都不植。师:同学们的汇报和表演都非常精彩,看来大家在下面都非常地用心。那么,通过刚才的汇报,你能看出,以上三种情况下,种树的棵数和
7、间隔数各有什么关系吗?(课件出示刚才总结出的三种方案的示意图)生1:第一种情况是两端都植,棵数=间隔数+1。生2:第二种情况是一端植一端不植,棵数=间隔数。生3:第三种情况是两端都不植,棵数=间隔数-1。师:在后两种情况中,为什么会有不植的地方呢?不植的地方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呢?生:可能有障碍物或者建筑物。师:太厉害了!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一个小小的植树问题,大家居然设计出了三种不同的方案,你们真有设计师的潜能。如果有人向我们求助关于植树的问题,你们能帮他(或她)解决吗?生:能!师:好,信心真足!现在老师就给大家一个机会。三、创设连续情境,解决一系列问题课件出示问题一:同学们在全长90米的小
8、路同一侧植树,每隔6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课件出示课本上我们的小伙伴聪聪的图片。师:同学们,这是谁?生:聪聪。师:对,我们学习的好伙伴聪聪。现在我们要请一位同学来扮演聪聪,完成下面的学习活动。(请出扮演聪聪的同学,以下把这名同学称为聪聪)聪聪和一群同学最近参加了一项校外的植树活动,当他们准备要植树时,突然发现不知道总共要植多少棵,大家能不能帮帮他们呢?聪聪,你把你们碰到的问题给大家介绍一下吧。聪聪开始朗读问题一,其他同学倾听。师:请大家帮聪聪解答下这个问题,把你们解答的过程和结果写到练习本上。然后每组二号把你们的解题过程写到小黑板上。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题,每组二号在小黑
9、板上做题。做题过程中教师巡视,并让写得出色的同学把做题过程写到大黑板上,并加以讲解。讲解时以汇报的形式向聪聪说明,其他同学也倾听。解题过程:90 6=15(段)15+1=16(棵)答:一共需要栽16棵树苗。师:同学们掌握得真快,这么顺利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聪聪和其他同学后来接到通知,什么通知呢?聪聪,还是你来说吧。聪聪:如果这条路的两侧都植树,需要种多少棵呢?师:请同学们帮聪聪把第二个问题也解决一下吧。学生在第一个算式的基础上写出第二个算式:16 2=32(棵)上板同学加以讲解并向聪聪汇报。师:聪聪和同学们植完树之后回到学校,突然眼前一亮,他发现老师和其他同学为了欢迎他们归
10、来,已经在教室门口摆了几盆鲜花。看着这些鲜花,聪聪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聪聪,过来给大家说说吧?(课件出示问题二)聪聪:学校在16米长的教室前面均匀地摆了9盆鲜花,两端都摆。每两盆鲜花之间相隔几米?师:同学们,你能回答聪聪发现的问题吗?请大家把你们的想法用算式的形式写到本子上。看哪位同学写得又快又准确。学生在练习本上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最先写完的同学把自己的解题过程写到大黑板上。并把解题过程向聪聪加以汇报,其他同学倾听。解题过程:16 (9 - 1) =168 =2(米) 答:每两盆鲜花之间相隔2米。师:聪聪放了学要回家了,当他来到自己家住的楼下,突然又想到一个问题。想到什么问题呢?聪聪,请你给大
11、家说一说吧?聪聪:我家住在5楼,我从一楼到二楼要上12个台阶,每两层楼之间的台阶数相同。我回家一共要上多少个台阶?师:你们能回答聪聪提出的问题吗?请大家把你的想法写到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并让写完的同学把解题过程写到大黑板上。并以汇报的形式面向聪聪加以讲解。其他同学倾听。解题过程:12(5-1) =124 =48(个) 答:聪聪回家一共要上48个台阶。师:聪聪回到了家。这半天的时间,聪聪总共为我们提供了几个数学问题呢?生:三个。师:对于这个爱提问题的聪聪,你们有什么评价呢?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聪聪这半天经历的看法和评价。对于精彩的发言,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师:聪聪回家了。同学们是否还有点意犹未尽呢?
12、老师这里还有两个问题,大家有没有兴趣抢答一下、生:有!出示两个问题:1、49个人站成一队,每两人之间相隔1米,这个队伍有多长呢?2、一根10米长的木头,每2米锯成一段,一共可以锯几段?一共锯了几次呢?学生快速抢答,教师评价并出示正确答案。对于学生快速的反应要加以表扬。师:同学们今天表现真是太让老师惊讶了,老师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植树问题,所研究的对象一定是树吗?生:不是。师:对。那还可以是什么呢?学生列举除了树以外的其他例子,对于恰当精彩的回答,要加肯定和表扬。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了植树问题,谈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对于精彩的回答要给予
13、表扬。师:看来大家都是非常认真的好孩子,个个都像一棵棵茁壮的小树苗。那么请大家说说,这节课我们最应该感谢谁呀?生:聪聪。师:对呀,让我们再次请我们的聪聪走上讲台。(聪聪上台)法国著名的雕刻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把这句话套用在我们数学上面,应该怎么说呢?生:生活中并不是缺乏数学,而是缺乏发现数学的眼睛。师:对了。我们的聪聪就有一双善于发现数学的眼睛。老师希望大家今后一定要向聪聪一样,善于发现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你们有信心做到吗?生:有!师:真好!我相信,你们这些茁壮的树苗,在学校和老师的细心培育下,并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拼搏,将来个个都将长成参天大树,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植树问题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课堂教学中,前紧中松后紧,时间把握并没有达到称心如意的程度。学生讨论过程中,我巡视中干预不足,导致学生各自为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时,过于仓促,后面学生的表演过于紧张匆忙,我当时没有充分进行现场指导,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此外,对于植树问题的第三种情况,即例题的方案三(两端都植),没有设置重点练习题,只是在最后的抢答题(锯木头问题)加以呈现,所以没有突出这一重点和难点。必须在下一课时中加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