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章 恒定电流
第四节 串并联规律的应用
——再认识电流表、电压表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表头工作的原理,知道什么是满偏电压和满偏电流
2.进一步加深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与应用;
3.了解电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会简单的电表改装。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物理思想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表的改装
教学难点:电表的改装过程中电阻的求解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分析推理法
教学手段
课件投影、学生电源、电流表、电阻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二) 引入新课
现场展示学生熟悉的电压表和电流表,并提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为什么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不同的量程呢?
(三)新课教学
1.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工作原理
(1)从构造的角度来说,它们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G(也叫表头)改装而成。(注意 G
和A的区别)
介绍表头的工作原理(指针的偏角与通过表头的电流成正比),故在表盘上标出指针在
各个角度对应的电流就可以直接读出电流的数值大小。 (表盘刻度是均匀的)
(2)从电路的角度来说,表头就是一个电阻,遵从欧姆定律。介绍表头的参数Ig、Rg、
Ug,且有Ug=Ig×Rg
故把电流表的表盘上各个数值改成相应的电压,电流表就变成了一个小量程的电压表。
(即已知内阻的电流表G实质上就是一个小量程的电压表)
问:为什么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有大小?
2. 电表的改装
(1)把表头G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V(即表头两端的最大电压要大一些),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可以在电表的一端串联一个电阻,来分担多出来的那部分电压,再把表盘换成对应的电压刻度即可。如下图
例1:有一个电流表G,内阻Rg=30Ω,满偏电流Ig=1mA。要把它改装为量程为0~3V的电压表,要串联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的电压表内阻多大?(两种求解方法)
Ug
UR
U
Ig
Rg
R
V
U
R串=2.97X103Ω Rv=3.0KΩ
(2)把表头G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A(即通过电表的最大电流要大一些),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故可以在电表的两端并联一个电阻,来分担多出来的电流。再把表盘换成对应的刻度即可。如下图
例题2:有一个电流表G,内阻Rg=30Ω,满偏电流Ig=1mA。要把它改装为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要并联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的电流表内阻多大?
U
I
Rg
Ig
IR
R
A
U
I
R并=0.050Ω RA=0.050Ω
(3) 思考:刚刚把表头改装成了一个较大量程电流表,我们常见的有两个量程的电流表是什
么样的?试着画一画双量程电流表的电路图
那么,两个量程的电流表内部的电路图又如何呢?
(四) 课堂小结
1.电流表、电压表的工作原理: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表头的指针与通过表头的电流成正比,故根据指针的不同偏转角,可以得到对应的不同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各个电流所对应的两端电压,改换表盘,就可以得到一个电压表。(即电流表G实质上就是一个小量程的电压表)
2.把表头并联一个电阻,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大量程的电流表;把表头串联一个电阻,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电压表;所接入的电阻不同,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就不一样,这就是双量程电压表,电流表的原理。
(五)课后作业
1.教材P52课后习题T4、T5
2.思考:教材P52课后习题T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