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江苏省通州市四安小学张建锋【摘要】以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实施课程改革,适应时代发展,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将会是我们面临的又一崭新教育命题。【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任务驱动课程整合信息素养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时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飞速发展,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以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
2、变革作用。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一线教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实施课程改革、适应时代发展,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将会是我们面临的又一崭新教育命题。一、激发学习兴趣,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这一特点是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而且,在小学阶段是否能培养起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对其一生关于信息技术的态度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突出趣味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
3、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趣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可以用来玩游戏。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警察抓小偷”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
4、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计算机知识。再如从学生感兴趣的“画图”着手,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操作性强,学生学习兴趣也较为浓厚。首先让学生掌握启动和退出“画图”的方法,并让学生认识“画图”窗口的基本组成(包括菜单栏、工具箱和颜料盒等),最后采用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画图”的基本操作方法。同时,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让他们自由创作作品,画自己喜欢的画,多画多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
5、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利用电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就被提高了,不仅能用计算机绘出图文并茂的图片,而且还能尽快熟悉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二、建构“任务驱动”,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总结归纳完善创新”等过程来完成“任务”。启发学生,使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提高,在具体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和锻炼,增强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完成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
6、教学目标。例如,在教授“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这一内容时,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孤立地介绍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教师可以将所有内容设计为“制作张贺卡送给自己最亲的人”这一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如何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轻松自然。学生在操作、发现、尝试,创造的过程中,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从而充分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在“幻灯片的交互性”一节的教学中,课前设计了一个任务:插入全市乡镇分布图,通过单击地图上不同的位置,链接到各乡镇基本情况的介绍。这一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探索,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基本掌握交
7、互动作的设置方法。一开始就将这一任务呈现给学生,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很熟悉,一下子就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对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来学生很想自己亲自动手完成,整个任务的制作过程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有的学生上图书馆查询资料,有的学生上网搜索。整个过程在主体实践、团结协作的氛围中进行,不但培养了学生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三、加强“课程整合”,促进学科知识的多元化发展当今教育主题的多元化,信息技术教育已从单一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学习转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
8、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的新型课程模式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信息技术必须与其他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综合实践课。例如,在Powerpoint一章的综合练习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制作演示文稿“我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要求主题明确,围绕主题,恰当组织各种多媒体信息;注重演示文稿整体风格的统一。并采用发布电子作品及交流答辩的方式进行评价。首先要求学生学习对周边生活、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地理学科知识的渗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主动地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自觉
9、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可利用课余、双休日对本地的环境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并通过读书、上网、社会调查活动来积累环境保护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对环境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分小组制作电子作品,发布并进行交流答辩。在活动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学生在完成这一课题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了制作电子文稿的技能,还培养了学生形成了正确的环境观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再如:在“写字板”的教学中,可以将语文、数学或其它学科的内容作为教学范例及练习使用;在“画笔”的教学内容安排上,一方面可与美术学科中的有关知识结合,介绍色彩、绘画工具、绘画技巧等知识,同时也可与数学
10、学科中的有关作图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有机整合;在“MIDI”的教学中,可将音乐学科中的一些内容比如“五线谱”贯穿其间。通过将有关学科的教学内容融合于信息技术教育之中,进行一定程度的综合,使学生在学习上相得益彰,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使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实现双赢。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并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申、创造新信息的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即信息获取的能力、信息分析的能力、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利用的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交流能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创设一个在实际学习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集工具性、实践性、信息化及综合性为一体的现代技术学科,相信乘着课程改革的东风和全体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将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