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赏思维火花 观课堂生成
——“铺地面(面积单位换算)”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横店第二小学 张惠梅
新课标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新课标非常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体验,经历生成过程,突出知识的过程性教育。因此,我在从事数学教学时,以计算课为研究对象,作了相应的探索。
下面是《 面积单位换算》一课谈谈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一、案例描述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表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设计中力求体现: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现实的认知基础出发,展示面积单位间思维抽象过程,让学生充分地体验,使学生逐步生成自己的完整认知。
学生自主探究“ 面积单位换算”的计算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新理念。
在数学活动中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个体的体验在群体环境中得到提升。
教材分析:在学习“铺地面”这一节内容之前学生已了解面积的概念,也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为了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教材安排“铺地面”这个内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面积换算的重要意义,并认识因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新单位。教材安排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公顷和平方千米等单位的换算,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操作活动去感知、去体验,掌握面积单位间换算关系,形成利用面积单位的换算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前分析: 学生认识了厘米、分米、米三个长度单位,而且三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生也已经掌握,这些掌握在这节课里会对面积单位间的换算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单位换算和使用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利用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能进行正确地单位间的换算。
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积为1dm2的100小格透明塑料片
学具准备:面积为1dm2的100小格透明塑料片、面积为1dm2的纸片、面积为1cm2的纸片、尺子
课堂实施:
一、 创设情境、提出方案
1、师:今天,老师想请你们帮老师家解决一个问题,可以吗?
(生:可以)
师出示问题:老师家卫生间有一块长5分米、宽5分米的地面损坏了,那么需要多少块面积是25平方厘米的方砖?(生齐读问题)
2、师:你们能想办法解决吗?(能)
3、师:请你们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解决方案。
(小组讨论解决方案)
4、师:谁能代表你们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解决方案?
学生可能有的答案:
(1) 需要一块就可以了(这种想法的估计占得比较多)
(2) 损坏的地面是25平方分米,而方砖是25平方厘米,面积单位不一样。
(3) ……
5、师:请大家思考解决此题的关键在哪里?
生:面积单位进行换算……
6、师:怎么知道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小组讨论解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择出比较好的方法。
二、 自主合作,活动感知1m2、1dm2和1cm2间的换算关系
(一)自主合作,活动感知1dm2和1cm2间的换算关系
1、师: dm2和cm2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请以同桌两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运用我们的学具想办法解决。
(同桌合作,讨论解决方案。)
活动结束,指名上台汇报方法并演示:
方法一:叠一叠,数一数。用面积为1cm2的纸片叠在面积为1dm2的100小格透明塑料片,要叠100次。所以,1 dm2=100 cm2。
方法二:摆一摆。用面积为1cm2的纸片摆在面积为1dm2的纸片上,一行要摆10次,一列要摆十次,共需要100个面积为1cm2的纸片。所以,1 dm2=100 cm2。师课件演示。
方法三:量一量,算一算。用尺子量,面积为1 dm2的纸片边长为1 dm,1 dm=10 cm,10 cm×10 cm=100 cm2,所以,1 dm2=100 cm2。师板书过程。
……
2、师小结:通过我们的方法,dm2和cm2之间的关系是1 dm2=100 cm2。
师板书:1 dm2=100 cm2
(二)自主合作,活动感知1m2和1dm2间的换算关系
师:那1m2和1dm2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你能照刚才的方法独立解决吗?
(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1m2和1dm2之间的关系。)
指名汇报方法,并得出结论1m2=100dm2。师板书:1m2=100dm2
(三)自主合作,活动感知1m2和1cm2间的换算关系
师:那1m2和1cm2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指名汇报方法:1m=100 cm,100cm×100cm=10000cm2,所以得出结论:1m2=10000cm2 师板书:1m2=10000cm2
(四)总结概括掌握进率
观察我们得出的结论,你有什么发现?
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三、 再次体验,活动感知(认识地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并感平方千米知1公顷、1平方千米和1m2间的换算关系)
(一) 认识地积单位公顷,感知1公顷和1m2间的换算关系
课件出示:一个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师:同学们,你们能解决吗?
生尝试解决。
指名汇报:100×100=10000(平方米)
师介绍:10000平方米,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地积单位来表示,那就是1公顷 。师板书:10000平方米 =1公顷
(二) 认识地积单位平方千米,感知1平方千米和1m2间的换算关系
课件出示:一个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师:同学们,你们能解决吗?
生尝试解决。
指名汇报:1000×1000=1000000(平方米)
师介绍:1000000平方米,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地积单位来表示,那就是1平方千米 。师板书: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
(三) 归纳总结
计算比较大的面积,如土地面积、大片草原森林的面积就要用地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而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是计量比较小的面积时所使用的面积单位。我国陆地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三大国。
四、 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集体对照,讲解,集体订正。
特别应讲解20分米2=( )厘米2
2、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题,指名板书,对照,集体订正。
3、王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一张长是32厘米、宽是15厘米的长方形纸,最多可以剪成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纸多少张?
(让学生独立计算,也可以用剪一剪的方法加强感知)
五、 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六、 板书设计:
铺地面 (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10000平方米 =1公顷
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
教学反思:面积单位的转换是学生在学习了面积单位和面积单位进率之后的一种实践应用的学习,它要求学生能够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比较熟练地运用进率进行面积单位的简单换算。
三年级学生因为年龄小空间观念较薄弱,他们在认识了面积单位后对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基本上能比划出,但在学习了面积单位的进率后,进行不同面积单位实际换算时,学生就全乱套了,有1平方米=10平方分米,把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混为一谈。还有的学生知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反过来,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就不知道。因此让学生如何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理解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就成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一、情景引入——不仅要引发学生思考数学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小组讨论方法——课堂既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还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学生不会解题往往是思维不够,单位转换对思维快的同学来说几乎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对思维慢的同学来说就不知结果是怎么得来的,因而在分组讨论时就要让好同学带动差的同学说思维过程,这样既能训练每个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小结归纳——把学习面积单位的转换与其他单位的转换结合起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通过归纳比较,学生不但明白了面积单位的转换的思考过程,而且也可用这个方法解决长度单位以及其他单位的转换,打通了知识间的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