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6课《北京的春节》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难点】
1、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喜庆的歌曲
2、学生准备:(1)学生具备初步的网络知识,具备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2)运用多种方式,课前查阅收集资料,包括作者、与北京有关的风土人情;与春节有关的童谣、歌曲、诗词及春联,不同地区的春节习俗资料;其他传统节日习俗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课题
1、播放歌曲《恭喜恭喜》,引出节日-----春节
2、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3、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老北京的春节》。
(板书课题)
4、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畅
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思考:(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为我们介绍老北京的春节?
(2)、画出表示阶段性时间的词语: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 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文章重点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根据回答板书:腊八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感受)
(板书:忙乱 热闹 喜庆 团圆)
(3)、这篇课文从整体上看,详略得当,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最喜欢的又是什么时候?谈谈为什么?(分小组讨论)
1)说说腊八节有些什么风俗习惯?(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2)品读“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师:熬腊八粥的材料都有些什么?老舍是怎么说的,你感觉老舍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幽默风趣)
1)说说除夕这天的风俗习惯。
(2)朗读句子体会“除夕真热闹”:
(1)说说元宵节的风俗习惯。(观花灯 吃元宵)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花灯的?
(作者从灯的数量多、种类多对花灯作了详细的介绍。)
(3)小结:北京的春节从十二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在这段时间里,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人们度过了一个热闹、喜庆、团圆、祥和的春节!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了解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还学习了老舍爷爷的语言特色和表达特点,并且学习致用,收获真大!老师真佩服你们!
五、 作业设计
小练笔: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你是怎么过春节的。可以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日子来写,也可以写整个春节。
六、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以时为序 详略得当
5
展开阅读全文